前言


宸鴻 15Q2 法說公告 2015 年第 2 季合併營收為 237.4 億元,較第 1 季下滑 18% ,稅後淨損 6.18 億元,單季每股淨損 1.77 元。 F-TPK 宸鴻指出,第 2 季再度虧損,主要是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淡季需求減緩,產能利用率下滑以及部分產品進入期末價格下滑,不利於產品組合所致。曾經風光一時的觸控股王宸鴻何以到此境地,引起我的好奇心,所以想簡單抓出觸控產業的競爭邏輯,理出一個頭緒。首先我想從近期業成上市開始談起:



資本市場戰線展開!F-GIS 挑戰觸控面板龍頭 F-TPK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觸控產業戰局又加入一名挑戰宸鴻的強者-業成,其實業成並不是第一次挑戰宸鴻,早在 2013 年便切入 iPad 供應鏈,搶下宸鴻 iPad 訂單,第二次挑戰宸鴻係在 2015 年初切入 6s 壓力感測器貼合供應鏈,大部份法人預估可拿到 40% 訂單,宸鴻僅有 6 成。至 2015 年 6 月,業成申請 6 月 12 日掛牌上市,跟宸鴻搶台股市場資金。讓人不禁好奇,何以業成可以如此快速切進 6s 供應鏈,而在觸控產業的蘋果供應鏈競爭脈絡又是如何。


資料來源: 新聞圖片,自行整理



觸控業技術門檻低,蘋果供應鏈競爭激烈



從下圖宸鴻的ROE拆解圖可得知,宸鴻是高財務槓桿、高週轉率、低獲利能力的類型公司,護城河相當地窄,訂價能力較低。



資料來源:財報狗



如果把觸控產業的供應鏈產品分為三項,分別為 iPad、iPhone 和 Apple Watch,再把相關的觸控供應商依首次切入和非首次切入的時間點排列,可得出下圖,舉 iPhone 為例,2010 年唯一供應商為宸鴻,但 2011 年 iPhone4s 推出,又新增一家供應商勝華,觀察其他產品線,也是該產品推出第二代的同時,便引入第二家供應商,隨著產品推出下一世代,加入更多供應商。讓人不禁覺得宸鴻辛辛苦苦和蘋果共同研發產品,卻只有一年的好光景,後面幾年卻要跟別人分食,若是技術跟不上蘋果創新的速度,後面分到的訂單將越來越少。難怪該產業競爭如此激烈,獲利水準偏低。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強龍難壓地頭蛇: TPK 血戰低階王者歐菲光


宸鴻 2010 年切入 iPhone 供應鏈,2010 年擴大資本支出,積極擴產,準備迎接蘋果大單,2011 年營收也確實大幅攀升,但這僅僅帶來一年的好光景,蘋果為了分散生產風險,2012 年引進第二家供應商,造成宸鴻營收因訂單被分食滑落,蘋果訂單佔營收比也因此下滑。然而,宸鴻在被知會將引入第二家供應商,也決定將觸控技術應用到更多產品線,所以在 2012 年與 Intel 和微軟合作發展觸控 NB,擴大資本支出,想不到,觸控 NB 不受市場青睞,因為在觸屏上,使用者失去敲鍵盤的手感觸覺,雙眼無法一直盯住同一個位置,需要移動目光檢查是否按對鍵盤上的字,不符合消費者使用習慣,所以觸控 NB 的市場接受度不佳。


說時遲,那時快,2012 年蘋果為了追求輕薄的機身,採用了日本面板廠將觸控模組整合進面板的技術(In-cell)。觸控和面板貼在一起已不容易,整合在一起更是一項高深的技術。宸鴻並不是沒有提出解決方案,宸鴻將玻璃和觸控模組整合在一起,但此方案未被蘋果採用,因為玻璃的強化度程度不夠,於是乎 2012 年宸鴻在 iPhone 供應鏈正式宣告出局。從上述可得知,進入門檻不高的技術容易被取代,且容易引入新的競爭者,無法為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


宸鴻在 iPhone方面遇上技術天險後,轉而走向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2012 年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熱潮湧起的開始,但競爭邏輯卻大不同,攻取該市場的關鍵,第一個是整合上下游供應鏈,以加強與客戶黏著度,並將省下來的利潤回饋給客戶,幫助客戶打天下。第二是提前佈局手機相關的新應用,強化客戶基盤。


接下來,我們看看歐菲光和宸鴻於 2012 年至 2014 年交手的狀況,從下圖的營收圖來看,宸鴻自 2012 年營收大幅下降,歐菲光反而是大幅上升,兩條營收線呈弧形分別向上和向下,雙方的毛利率也不斷地下探,至 2014 年勝負高下立判,宸鴻因產能利用率不足,毛利率由正轉負,相較之下,歐菲光的毛利率和淨利率為正。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歐菲光勝出的原因,第一,背後的富爸爸,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的補貼政策,第二,2012 至 2013 年的大幅投資展現效果。相較之下,宸鴻因先前投資的觸控 NB 產能利用率不佳拖累毛利表現,加上價格戰打不過歐菲光,因此在這場低階手機觸控大戰落敗。




業成有富爸爸鴻海,歐菲光有中國政府,宸鴻有?




我認為在觸控產業存活的條件,無非就是持續追上蘋果的腳步,但必須隨時面臨訂單被分食的風險(蘋果的多源供應商策略),不然就是有富爸爸撐腰,切入更多的應用領域,可以強化既有產品的基盤。我們看看目前觸控三雄(宸鴻、歐菲光、業成)現在的發展策略:


宸鴻: 目前宸鴻切進 Apple Watch G/G 觸控和 6s 供應鏈。Apple Watch 現在是宸鴻一家獨吃,但 G/G 觸控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技術,後進者如果要分食這塊市場機會是滿大的。至於 6s 的部分,目前市場認為宸鴻和業成的訂單比重為 6:4,因為宸鴻先切入 6s 產品,從業成切入 6s 的速度來看,6s 壓力感測器的難度沒有非常高,而且展望未來的利潤想必是越來越少。若是 6s 供應鏈的其他廠商(如日商)開始垂直整合,也是有壓力感測器訂單被搶走的可能性。


業成: 有富爸爸撐腰,蘋果每次的新產品總是能插上一腳,而且來勢洶洶,未來有機會蠶食 Apple Watch 和 6s 訂單,另外其 MegaSite 的營運模式,也就是客戶只須面對單一窗口,不需再對面板模組和觸控模組廠商分別下單,客戶拿到的成品就是貼合好的觸控顯示器模組。從宸鴻這次 15Q2 法說會表示將與面板廠開始合作來看,業成的 Megasite 模式已經威脅到宸鴻。


歐菲光: 近年收購美國晶圓級鏡頭廠 DOC,取得 MEMS 技術,進軍高階鏡頭模組領域,此外用大股東名義收購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融創天下」,佈局物聯網。第三,與瑞典指紋辨識晶片設計商 FPC 攜手開發智能手機的指紋辨識系統。從歐菲光近期的策略來看,不斷地切入手機等相關領域的應用,目的就是要強化客戶基盤,並且佈局下一代低階智慧手機的主流應用。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業成和歐菲光的競爭策略都比較有明顯的優勢。目前消費電子產品,不論從平板、電視、監視器、NB 都已經相當成熟,連手機大概只剩換機潮的需求,然而新的電子產品-穿戴式裝置目前缺乏殺手級應用,市場接受度不高,可以預期觸控產業未來的競爭情況將越來越激烈,價格戰將日趨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