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筆者以前在八德路光華商場組裝電腦時常經過兆豐金控的總部大樓,那時候對於兆豐總部大樓總有一股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氣勢而折服不已,日後跟金融業務往來時發現兆豐銀行在很多地方確實很有特色,許多業務上經營上比其他的國營好也比較謹慎有細膩度,某一篇文章也看到說兆豐有40%的獲利來自海外好像很有國際競爭力,安泰地政在股票分析時已經注意這一支股票,想說是不是像中華電信依樣成功的轉國營為民營增加競爭力,但是近幾個禮拜爆發出這種法規不從的罰款跟疏失,加上事發延宕8個月兆豐董事會才知悉這種離譜的事情顯現出內控缺失導致股價連跌不休,兆豐金控目前股價22元市值大概是2600億已經跟最新的財報淨值相差無幾,筆者想趁此番時機了解一下是否有低接的價值浮現,本文所附圖表皆為兆豐財報或法說會所釋出若有錯誤請不吝於賜教。



〈基本介紹〉


兆豐的前身是交通銀行並於民國92年組成交銀控股,其後重點是合併了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和中興票劵有限公司,前者為第一個開辦OBU境外帳戶的銀行接續其市佔率且為我國金錢外交的實際執行單位,後者為三大票劵業務在交易、承銷和債劵買賣的業務超過30%份額為市場上的龍頭,現並持續佔集團金控14%的營業額。財政部加行政院共計持股16%為最大股東並為員工人數銀行端有5000人證劵端有1500人全金控約8000人,以國營銀行來說算是人員精實,每人貢獻營業額1000萬,就算是跟民營銀行比較都算是績效良好的前段班,簡單的說兆豐應該是沒有冗員的現象,以國營企業來說實屬難得。



上表係各子公司占總獲利之比率,表中顯示銀行占83%的獲利基本上跟大部分國有銀行差不多,補充一下自從各家銀行開始趕流行組成金控之後,基本上是希望銀行、保險跟證劵可以三管齊下成為新的業務發展方向,唯至今為止不管是兆豐還是他的朋友們(國有銀行)在保險跟證劵的業務基本上是完全沒起來,尤其是經過7年後國泰跟富邦在保險已經是賺翻天國有金控還是停滯不前,而且有眾多金控更誇張經營到現在還在虧錢等於是掛掉了( ̄▽ ̄"),筆者只能說兆豐你好樣的至少保險沒虧錢啊!!,在這樣的基礎之下本文基本上以銀行的分析為主軸。



〈營運概況〉




上表為近8年來之總營收績效表,基本上營收的組成就是存放利差利息加上手續費收入,在金融海嘯過後毛利跟費用雖然都有增加,從2010年後收入的增加均有反映故淨利從250億穩定的上升到350億,只不過這個上升趨勢在2015年財報已正式終止,2016年Q1也是一樣值得注意的是毛收入已無增加還減少,費用卻不減反增到250億,而這也是影響到稅前淨利減少到350億以下,不過整體說來兆豐的淨利率每年平均都有超過40%在銀行界中已屬上乘。



〈存放款業務〉


銀行最基本的業務就是利差在下來手續費,我們先來看看放款總額


上表中的放款餘額近幾年都在1.7兆可說是市場上放款的大戶,從結構分析中看出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佔了超過70%故兆豐是一個以企經放款為主的銀行,最有趣的地方是財報揭露大型企業的違約率是零你沒看錯~~就是00000000,筆者推測所謂的大型企業應該是列名台灣50的優質大公司如遠東或台塑集團,那要分析淨利就很簡單啦216Q1有7000億餘額那保守的試算一下利息約2%好了,光是這些大企業的利息每年就貢獻140億的利息,聽起來有點寡占市場的味道,充分地展現國有企業優勢,不過話說回來爭議多時的高鐵也佔了好幾百億的貸款餘額,像這種類政府的公司我相信貸款總額應該不少,只是被歸類到大型企業而非政府而已。


 

上表的放貸產業別參考就好,畢竟現在也沒有純的服務業或是純的製造業(不知道兆豐的分類區別根據?),只要不貸給類政府機構跟金融業太多錢就好(屬執行政策性質)。補充一下兆豐的放款在房貸雖然只有19%但是總金額卻有將近3000億以絕對金額來說在市場上不小,在今房地產走緩不景氣的情況下日後也是個隱憂。



銀行吸收多少存款給多少利息當然是個觀察指標,身為股東的我們會希望銀行給人家的利息愈來越少,所以現在各大銀行都鼓勵大戶們解定存做金融商品以免侵蝕到利差,在做金融商品之前會希望客戶從定存轉活存,是以兆豐的美金活存增加許多算是一個好現象,代表客戶不想做美金定存有機會去周轉其資金。



兆豐認為同業的銀行逾放比在0.25%資料來源應為聯合徵信中心,兆豐本身的逾放比非常低只有不到0.1%總金額15億不到,白話一點說放款1000元只有1元收不回來,這真的是夢幻般的數據顯然超過統計學上的標準差!。跟讀者提醒一下這個數字不是只有兆豐其他國營或是民營銀行的逾放比也都處在很低的水準,筆者看了國際跟國內的諸多銀行還真的沒看過呆帳覆蓋率將近2000%.....,英文有句俗語Too good to be true,一般在教科書上認為良好的指標在現實上卻是好100倍,那代表這家公司就比別家公司好100倍嗎??安泰地政對於這些傳統的分析數字持保留的態度,舉個例子來說高鐵虧損連連到要修改設備的折舊年限到70年才得以茍延殘喘繼續營運,這樣的大型企業是優質公司嗎???還是因看上最後的擔保人是政府所以才不用擔心其違約呢??安泰地政認為最後可能還是會有Too big to fail的問題存在。


 

存放利差表現很好且逐季上升到1.59%,筆者記得其他國有銀行如華南等均不到1%,相比之下兆豐的利差真是國有銀行中的優等生。不過就像前言所提起大部分利息都是大型企業所貢獻,在其他產業跟小型企業的獲利並不是很令人滿意。除了放款利息有提升以外,最讓筆者激賞的是營業費用還可以逐年下降,原因尚待查詢,不過持續穩定下降就是好事而且利差放大會讓總獲利增長不虞。



〈手續費收入〉

 


手續費的業務分析基本上乏善可陳,帳面上所佔獲利不到總體的15%,基本上國有銀行的手續費收入是一定不會比民營的好,再者每家銀行都說要做財富管理結果每隔幾年就要爆出個金融債、結構債或是TRF等等,筆者認為還不如像兆豐這樣穩穩地做好本業就好,太去追求財富管理最後都是銀行賺到手續費客戶卻是虧光光長久來說一定是雙輸。補充一下保險的手續費佔了大多數將近60%,行員或是理專在推薦保險商品時扣掉自己的傭金留在銀行的手續費,簡單的說兆豐的手續費大部分都是靠賣保險。



〈法遵事件〉


兆豐這次的罰款事件於紐約DFS的合意令(consent oreder),主文提及海外業務分行經理Deputy general manager 同時兼任法令遵循主管Chief Compliance Officer一人身兼多職甚至還兼任IT資訊長,BSA/AML是一個美國金融管理機構所要求設置的一個職位,中文意思是反洗錢稽核人員,兆豐這個職位的人員兼任業務推廣經理違反了利益衝突。此舉透露出兆豐顯非是單一個別行為所犯之錯誤,在分行的制度設立顯然完全沒有遵守美國金融管理局要求的制度規範,也違反了利益衝突的普世原則。監管機構多次提起在巴拿馬的colon 自由區和巴拿馬城是一個高度風險的洗錢地方,故審查業務要做到EDD及更嚴格的實質審查,每一季度都必須要有檢核報告並跟總行報告,但兆豐紐約分行並無如做報表跟總行報告,監管單位除了罰款以外並勒令一個月內要設置獨立於第三方的法令遵循主管。筆者認為法令遵循罰則確實很嚴重不過基於永續經營想辦法改正補強就好,會鬧成這樣感覺不是只有公司治理的問題。至於紐約分行增加日後的人事成本安泰地政認為基本上與兆豐的獲利並無明顯關係,此次的事件只是充分展現出台灣的銀行無國際競爭力而已,台灣的銀行到當地設點並無提拔當地人為類似合夥人的概念,我們業界聽到都是派台灣法務部的律師到紐約惡補當地的法律,而且董事會也沒人看得懂美國的法律術語跟條文,就算逐字翻譯效果也很有限,所以沒事就沒事,出事的話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小結與追蹤〉


兆豐前幾年的股本都在1100億不過近幾年在20元做了兩次現金增資,罰款應該會在今年第三季認列進而影響2016年的財報,央行的彭總裁還特地向紐約DFS請願讓罰款金額從100億降到57億,若以平均淨利350億來計算,扣掉57億就是293億若沒有配股票的話EPS應該是2.1元,令人不解是2016年Q2的稅前獲利只有120億可說是創了歷史新低,筆者認為如果是認列57億的罰款的話是有點早畢竟財報編列時間晚於DFS發布日,除非是OBU和巴拿馬有關的業務受到影響的話那有可能不只是一時的減損(編按:以後不能再這樣匯錢了喔,在巴拿馬有開設公司的人請注意!!)。

 

各家銀行在股息的分配方式通常是一半股票一半現金,原因是增加股本可以更符合巴賽爾協定或金管會規定的資本適足率,兆豐可能是股本已經很大了不需要再增加,高層表示為了提高ROE及避免稀釋股東權益故選擇全部配現金,這幾年下來平均配息率約67%,所以EPS多少我們就可以算會配多少現金算是具有可預測性的殖利率股。雖然法遵事件吵得沸沸揚揚但國內競爭龍頭地位與獲利能力擺在那邊,總的來說若讀者想投資一個中華電信以外的國營事業,兆豐民營化多年已具備民間的競爭力又可穩定配息是個不錯的選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