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科技成立於1986年,公司早期以主機板製造起家,可算是國內主機板製造商的先驅,與同以主機板起家的技嘉(2376)同年創立。


MB產業從亞洲金融風暴(1997)開始、 Dot-com bubble(2000)後產業集中度快速升高。台廠因完整售後服務、品質控管要求,與大廠(Intel、AMD)密切合作並取得認證,導致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成形。2005年開始,台灣四大主機板廠(和碩、技嘉、微星、精英)占全球市占率已突破90%。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2016Q1,全球PC出貨量達到6.48億,年衰退9.6%,為PC出貨量連6季衰退,且為2007年以來,全球PC出貨量首次低於6.5億,產業衰退趨勢確立,連帶使得MB產業整併趨勢持續。早期MB業者多角化著力在顯示卡、筆記型電腦等,不過同一時間,在遊戲產業卻在美國、韓國力推國際電競賽事下,吹起一股全球電競風潮。這可以說得上第二代的MB業者(也包括其他PC業者)轉型潮。


微星為國內三大自有品牌主機板製造廠商,僅次於華碩、技嘉,2010年開始轉攻中高階電競筆電及相關產品開發,2012年推出首款遊戲筆電,2013年營收逐漸出現起色,獲利也因為電競產品毛利率較高,而連帶轉佳,2014年取得中國電競市場第一、美國僅次於DELL,榮登全球前三強的電競業者地位。目前其電競系列產品,已取得宏達電HTC Vive及輝達NVIDIA等大廠的VR認證,希望可乘著VR風潮將電競事業帶往另一個高峰。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中高階(電競)筆記型電腦、主機板、繪圖卡與伺服器等。其中各產品營收佔比:筆電佔33%、主機板28%,繪圖卡24%、伺服器則佔15%。若將營收分為電競類及板卡類,預估2016年電競筆電及相關營收占比可由30%提高至40%左右。2015年銷售市場包含歐洲30%、美洲22%及亞洲44%。



獲利分析 


2015年微星ROE達15%,獲利能力佳。在公司轉戰電競領域後,因為電競產品普遍價格與毛利率較高,淨利率不斷因產品組合向上提升(近五年毛利率由10%升至15%),因目前電競產品占微星營收為30%,公司認為仍有向上提升空間,未來淨利率因可隨產品組合優化下,繼續上升;2015年儘管MB出貨量表現不佳,微星營收仍得以在電競類營收增長下維持。2016年,電競市場已是舊PC時代各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市場預期可能會出現價格競爭情形出現,不過在市場大餅成長下,仍值得持續觀察微星表現。



盈餘品質分析

 


從2012年微星推出首款電競筆電後,營收、毛利、營業利益、營業現金流入皆持續向上,趨勢一致,盈餘品質佳。2014年因微星快速增加存貨,導致營業現流對淨利比出現低於100%的情形,該狀況已於2015年營收帶動下逐漸去除,不過存貨占比自此升至30%以上,加上應收帳款占總資產達58%,營運風險偏高,未來將會是觀察重點。

 

從每季營運天數看起來,2015年後已回到110天的過去水準。猜測此為消費週期因素影響,過去於年終及聖誕節旺季有出現類似情形,預估Q3、Q4營運天數因會隨旺季逐漸上升。


 

下檔分析-資產組合


從微星資產組合看來,近五年資金使用皆在於流動資產中的營運資產中,包過現金(占總資產25%)、存貨(32%)與應收帳款(26%),無固定資產(12%)投資。近2年微星產能利用率在75%上下,判斷短期內應無擴廠需。



下檔分析-負債組合

 

微星保守經營,合計長短期金融負債占比低於2%,負債項目中主要由不用支付利息的應付帳款(77%)組成,財務風險相當低。


 

成長力道與評價分析



2015下半年開始微星營收成長力到湧現,2016Q1單季營收年增率達16%,2016年5月營收年增率更達到26%,根據過去狀況營收成長力道應可持續至年底,配合今年VR、MR風潮,市場看法樂觀。


 

自2013年微星電競市場開始貢獻獲利後,本益比落於8~12倍之間,目前微星每股在55元左右,應屬過去本益比上緣,不過考量電競市場正蓬勃發展,根據遊戲業研究機構Newzoo最新一份報告指出,2016全球電競市場收入將從2015年的3.25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4.63億美元,同比增長43%。到2019年,這個數據有望達到11億美元。儘管產業總值增長非僅限於硬體製造的部分,但未來後市在微星MSI於全球市場已打出知名度下,應可期待。


 

老本行MB市場,2014年Q2因產業龍頭華碩、技嘉爭奪市佔率,導致殺價競爭,2015年已見和緩,2016年價格應可趨於穩定。微星早在2010年便布局電競領域,表現優於同業。元大預估微星2016/17年主機板出貨年減1.4%/年成長2.5%,但營收受惠於高單價、高毛利的電競比重上升,年成長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