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我看完了整篇 您分析的很詳盡 但 4527這檔 在前幾年也漲得很兇 那時候主要是看好大陸成長這一塊能帶來不少商機 因為台灣的市佔其實已經不好衝了(市場不大 它又是龍頭) 然後越南是轉虧為盈了 不過我印象中 越南之前有蠻大的進帳是因為越鋼 如果越鋼案子結束它還能維持這種成長力道嗎~? 以這點來看 我會比較傾向於這檔是穩定的收租股 而非成長股
- 推薦 4
- 2017 / 07 / 05

這邊會較涉及"主觀的"市場看法,大陸地區市占率降低,我覺得跟方土霖對該地區的出貨方式有關-"先收款再發貨",通常這種策略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營收,尤其大陸目前又屬於成長型市場,這基本上是不討喜的策略;不過,我個人是蠻看好這種發貨方式,畢竟大陸地區...前幾年GDP暴增的同時,貨幣供給量增加,銀行放貸門檻下降,以近年來陸續爆出的消息來看,大陸企業目前正面臨去槓桿化及緊縮的趨勢,換言之,體質較差的企業會逐漸現形,姑且不論,這個預設立場是不是成立,單就有這樣的潛在風險性來說,我會認為適當的減少大陸營收比率會是近來正確的策略,也因為這樣或許2017Q1才沒有遭受極大的匯損影響!
至於越南地區,我會認為一個新品牌通常都用從承包工程開始打入供應鏈,所以比起預測越南的含金量,我會認為...逐步走出"不賠錢"會是比較有可能的趨勢,至於東元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就是潛在市場了!
最後,我個人對於"成長股"的定義其實很寬鬆,基本上,以該公司近五年來說,我會認為應該是每年EPS穩定成長10%左右,若是爆發性成長,我認為也會受均值回歸的影響,換言之,沒有持續性~~~
所以我在股價計算的部分,很保守的估盈餘成長率"0%"
供參
- 推薦 7
- 2017 / 07 / 06
我是前幾天才買進他均價33.6
因為看到凱基經紀,也就是外資,連續每天買進50-80張買超1380張均價在32,結果這兩天停止買進,股價確大跌回來。搞不懂這歪資是誰,天天偷買,希望能賺到,加油。
- 推薦 0
- 2017 / 10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