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費占獲利約65%,相對的新梯銷售約占35%
舊梯收益穩定,新梯的部份則可觀察內政部新建物使用執照的發給量
(前兩年因容積獎率將結束的關係,建照申請量創新高,可留意)
- 推薦 5
- 2018 / 01 / 01

Panda Lai 謝謝 ...金洲我是看好他明年營運大成長的 現在這個價位 我覺得非常低 不太合理 為什麼法人對這金洲興趣缺缺?? 合理價也該在40-45 才比較符合配息的價位
- 推薦 2
- 2018 / 12 / 17

這一季帳面難看不是賣太差,是匯率吃掉太多,可以去看一下財報。沒買的現在正是時候,水泥我幾年前買之後,還遇到中國經營權爭奪,但這種傳產不可能說倒就倒,有經營規模跟產品價值的,歷經時間淬鍊後終究會回歸到價值面。之後倒賺數十萬。反正這檔我是看長期的,你車子再怎樣省油或改成電力,總要吃輪胎,除非某一天有空浮汽車,不然我不懂這塊產業怎麼有好嫌棄的,這家公司歷經幾十年了,能做到世界top10,結果還一堆人嘴砲人家的產品端。去翻翻人家的型錄吧,至少亞洲目前也只有日韓能嘴他。
- 推薦 6
- 2018 / 11 / 14

近一個月原油市場出現暴跌現象,過去幾十年出現這樣的跌法幾乎都是出現經濟大修正的時候,汽車與輪胎這種非必要購買的產業就會受到影響,但是只看一個月的油價很難預估是否有全球經濟要大幅度的修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正新所使用到的相關原物料勢必會有巨大的波動,要小心會不會有過多的高價庫存出現,造成Q4又有新的損失跑出來。
雙印廠的攤提在未來幾季也都會陸續被認列,加上全球所有汽車以及相關供應鏈股票都在大跌,正新很難自己走出一條路,現在進場根本就是在跟他賭博,倒是建議等待底部至少1-2個月不再破底再進場,正新這種股票沒買到底部,慢一個月買也漲不到哪裡去
- 推薦 3
- 2018 / 11 / 14

水泥的部分我也是跟Steven看法一致,先前2x買了很多也是在3x~4x出清,正新基本上也是跟水泥差不多,但是到底部了嗎?個人認為還差一點,目前有築底的態勢但是還很脆弱,利空未盡還需要觀察國際情勢吧。
- 推薦 0
- 2018 / 11 / 15

回顧去年八月底的留言 , 這家之前的疑慮是大客戶 FMC 遲遲不簽約(股價17x殺到7x), 那現在已沒這個問題 = 簽完約了 , 長線疑慮已經消除 .........
- 推薦 4
- 2018 / 11 / 01


租約有無到期不是重點,重點是客戶是否要走完合約;提前解約的新聞過去幾年所在多有,雖有賠償金的入帳,但畢竟不是穩定性的收益;還有其它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是否願意轉成股票(稀釋股本),或是要慧洋強制買回(業外損失),只能說肥了那些大股東,瘦了小散戶的荷包……
- 推薦 1
- 2018 / 03 / 23

慧洋以租船為主,收租為主要收入,所以漲跌大概都會比自行開船的裕民、中航慢些,我個人是比較喜歡老闆不景氣會買便宜船,景氣好也不吝於賣貴的船,很理性的經營!
- 推薦 0
- 2018 / 10 / 30

從去年第2季開始EPS就大幅下降,股價也是一路走跌,第一季EPS只有0.08,近四季EPS只剩下0.27,用36元來算本益比已經高達133倍,明顯毛利率出了大問題,實在不適合長期投資
- 推薦 1
- 2018 / 04 / 26

gnf nng 因為折舊大幅上升 你用本益比來算就是忽視了他增加的折舊 你可以試著把折舊回復到先前水準
不過他真正的股價並不是因為EPS剩下0.0幾 而是因為毛利上不去 即使增加了新廠獲利還比過去少一點
- 推薦 0
- 2018 / 09 / 22

朋程長期來看應該算不錯的~個人認為啦:
1.公司派自己在今年都有特別提到電動車的發展並不會快,10年內都很難取代燃油車,電動車也有部分是混和動力;而且這3年內公司也有信心讓二極體市占進一步提升(我記得是說到7成以上,但預測這種東西還是聽聽就好...)。
2.銅價其實自2016後就又走升了,油價也沒崩盤,但毛利並沒有下降,顯示公司在原料價格預測上或製程上都有在進步。
3.公司去年投資茂矽(有做IGBT,之前就是朋程的合作廠商),布局以後電動車用二極體,以朋程的成功經驗來說後續效應可以觀察一下。
4.公司目前多花了不少研發費用在如穩壓IC等等新產品上,這應該說是積極布局相關產業來讓公司更好,但效果怎樣還真的不知道,其中要角的穩壓IC的出貨量一直沒放大,加上提高的所得稅,讓淨利又下滑了。
5.公司去年3月投資了"弘望投資公司"達3億元,成員有中美晶、威連(王雪紅...),目前不曉得這是要幹嘛的...搞併購嗎??
6.最後,公司產業性質具一定的護城河,但就像前面大大們說的,也不能掉以輕心,到底後市如何?就靜待公司與市場改出解答吧~
- 推薦 1
- 2018 / 04 / 07


在官網的法說會文件都可以查的到http://www.chaileaseholding.com.tw/ugC_InvestorRelations.asp
- 推薦 0
- 2016 / 10 / 03

感謝好文分享,想問一下2016Q1-Q3的淨利是54.5億2015Q1-Q3的淨利是51.5億,成長了3億,但2016Q1-Q3的業外是11.5億,2015Q1-Q3的業外是6.6億等於說扣除業外同期增加的4.9億,本業的淨利是下滑的 這部分有專家對未來本業的看法嗎?
- 推薦 0
- 2016 / 12 / 03

其實中租基本上都是業內收入(租賃分期,或是綠能均是),這間公司成長幅度還是很大。在其兩大主力市場(台灣與大陸比較)主要是大陸市場的逾放比大幅下降,且2017年後中國市場業績也會大幅增加;反之台灣市場成長幅度下降,損失率提高。不過這部分主因還是受區域市場影響,且大陸成長幅度遠高於台灣。近期中租進入台灣50選股,可見公司規模持續成長。
- 推薦 4
- 2018 / 05 / 18

血壓計廠百略今(21)日宣布被摩根士丹利旗下滿得投資全資收購,經雙方合意,滿得投資將以每股84.74元收購百略100%股權,較前日收盤價71.9元溢價17.9%,總收購金額約93億元。
百略表示,董事會之所以決議賣給外資,主要是國際市場情勢複雜,以現有實力很難因應未來挑戰,因此希望引進外資雄厚實力,讓公司永續經營,加上滿得投資提出讓大股東可接受條件,預期達成雙贏下雙方合意併購。
- 推薦 0
- 2018 / 03 / 21

兩年前做的報告,資料大多從Google上得來,研究方法略顯粗糙。預期股價計算方式也有些許錯誤。當初是了解到到許多人在比賽中研究的個股多屬熱門,話題性十足,因此才想找尋一些股價被低估的價值古來研究,但大方向我是肯定這家公司有潛力。有興趣的繼續研究的人可以繼續深入研究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
- 推薦 3
- 2018 / 03 / 23

個人解讀,參考就好。
月營收逐年下降的確不是什麼好現象,但是看它的毛利率並沒有下降,稅後淨利率還反而逐年上升,我個人的看法是它讓費用下降的比營收下降還多,這間公司控制費用支出的能力相對強。
不過看它減資的理由,嘖,我個人覺得這間公司是不怎麼長進的公司就是了,現金多卻不是去增加投資,反而把錢還股東(Hey 你投資我的這些錢沒用,還你。)
- 推薦 2
- 2018 / 03 / 22

會不會是成長已經不會有爆炸性成長,所以藉由減資來提高EPS?
如果減資25%,而EPS也成長25%。
是否這家公司還具有期待性?
看新聞稿的內容是為了提高ROE及現金充足(如保留可能會被政府課稅),只是後續可能要多觀察獲利能力有無下降。
- 推薦 0
- 2018 / 03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