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 數位雲端 (0)
- 運動休閒 (0)
- 觀光餐旅 (0)
- 居家生活 (0)
- 綠能環保 (0)
近期財報狗訪談大車隊還有法說會資訊瞭解如下
1.護城河:App、多元支付、與政府及企業合作
2.發展洗衣業、修車服務、持續增加市佔率是營收成長的催化劑。
3.轉型為網路服務公司是未來長期發展的優勢。
- 推薦 1
- 2023 / 05 / 16
閎康 106年第3季綜合損益表,每股盈餘0.94元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20171026/閎康-1...
- 推薦 2
- 2017 / 10 / 26
閎康跟宜特的未來觀察重點要放在中國區的成長力道,還有閎康MA的市場是否有守住。財報的營收是合併的外人是無法得知中國區實際內容。
依市場評價,MA跟FA是需要較強的技術能力,這部份閎康較佳。RA比的是產能的規模,這部份宜特較佳但只要有閎康資金有投入不會差距太大。
觀察重點:
1.中國區的前三大設計公司單給誰較多,最近五年的狀況是第二、三名給閎康較多,第一名104年前給閎康,105-106給宜特。107又回到閎康
2.宜特在中國區MA能力是否有達到客戶的認同
3.閎康跟宜特這二年投資的項目在營收是否在大幅成長,閎康看RA.宜特看MA。
4.二家在華北區市場的爭奪戰,閎康今年進入北京,宜特加大北京規模。
5.員工產值的提升跟獲利有很大連結,這部份閎康完勝。
6.宜特轉投資的部分是否有開始獲利。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推薦 6
- 2017 / 11 / 17
基本上還是宜特還是檢測業的龍頭, 在薪資 發展等等方面都是公司甚多!
宜特在台灣的廠房都是自有的, 但是此公司都是租賃; 宜特的薪資有些調漲, 但是此公司還是20年前的標準給薪; 此公司會用損害賠償告發前員工, 但是竟是敗訴; 發表的論文和專利都和對外宣稱的不同;
所以未來發展定是宜特為龍頭
- 推薦 4
- 2018 / 05 / 16
按照國發局的到2070老年人的趨勢圖,這個行業的壽命應該是唯一可以估算到2070年的行業,而龍巖是市場龍頭,只要有市場就可以永續經營,按股價淨值比河流圖趨勢向上,龍巖20110519由大漢建設變為龍巖,當時股價最高到130元,然後盤跌了11年,2022Q1最低到達42.35元,該行業是民生必需,每年營收的變動小,但是按照國發局的到老年人的趨勢圖,與65歲老人人口密度,該行業有倍數成長直到2045年的潛力,而於2050年以後,成長趨勢還是有,只是趨緩而已。全球景氣於Q2由擴張轉趨緩到衰退,這個時間會有長達1年,直到升息目標達到3%,也許是明年年底。在這期間將導致市場資金會長期緊縮,對高槓桿特性的營建股不利,未來2022第四季起的營建推案,會因資金縮手,越來越困難完銷,也導致營建股的買盤縮手。但是龍巖為無短期借貸的優質公司,行業不受景氣循環的影響,在升息與通膨甚至緊縮下,遠比其他行業影響程度為低。
- 推薦 0
- 2022 / 05 / 31
請問各位知不知道為什麼櫻花105年報中P.154頁持股中國櫻花為44.39%且認列90826千元,但P.120頁卻又寫持股為3.89%虧損3053千元?
- 推薦 1
- 2018 / 01 / 11
宏全產能持續擴充,但104年合併營收未反映,主因為價格下跌抵銷,詳見104年度股東會年報產銷量值表資訊,PET瓶營收佔比27.2%,總銷量成長8.8%但平均單價跌12.9%,飲料充填營收佔比24.7%,總量減少0.7%且平均單價跌17.2%,塑膠蓋營收佔佔比30.6%,總銷量成長19.6%但平均單價跌0.9%,綜上,整體出貨量是有成長的,代表擴廠確實有增加銷量,但卻被價格下跌抵銷,綜致合併營收仍較103年減少3.7%,目前尚未有105年全年產銷量值資訊,無法判斷是年的營收組合結構,後續待觀察。105年前3季合併營收衰退但獲利增強,主因是產品組合優化及整體稼動率提高,產品優化主要為QR CODE瓶蓋出貨量增加,稼動率提高主要係東南亞新廠試產結束進入正式量產,帶動整體毛利率上升,而中國大陸各廠調整營運,使105年前三季大陸地區轉虧為盈2.06億元(104年同期為虧損0.18億元),營運獲利看升應是趨勢。但有潛在隱憂,宏全104年Q3因人民幣大跌而認列匯損約1億元,105年學乖利用人民幣對美元的遠匯避險,但Q3人民幣對美元大致持平,換美元兌台幣跌,單季仍認列匯損0.7億元,再參酌105Q3季報,Q3底人民幣外匯避險遠匯合約部位較Q2底大減,可能是因為Q3人民幣大致持穩所以到期的遠匯部位多不再續約,但Q4人民幣重挫,若以Q3底的避險合約部位來看,Q4匯損可能會爆炸,又加上Q4本來稼動率就低,本業僅能維持打平或小賺虧,雖近期公告業外收入2億元(宏全漳州廠與泰山漳州廠解除保證量合約獲得賠償款2億元,貢獻EPS約0.7元),有媒體報導引用法人預估Q4EPS可達1元,倘考慮人民幣匯損,Q4實際ESP可能沒那麼好。未來獲利關鍵還是在稼動率的高低,產銷量值頗有參考價值,另新廠效益也待觀察,畢竟這幾年持續性資本支出導致每年提列鉅額折舊費用,基本稼動率在六成到七成應該就能維持目前的獲利,稼動率往上衝的效益是很可觀,以上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推薦 16
- 2017 / 01 / 10
宏X最近因為台中廠無油空壓機品質不佳而導致壓縮空氣被驗出含有油氣而遭到可口可樂公司要求改善,但空壓機供應商始終無法完全克服這個問題,並歸咎於廠房貨卡進出頻繁導致壓縮空氣含油量超標,而宏X不肯更換供應商的原因竟是因為廠商與高階主管關係良好,這種公司,這樣的管理制度還請投資人們三思。
- 推薦 3
- 2017 / 03 / 10
巨路國際:公告本公司董事會訂定減資基準日、換股作業計劃及減資換發股票基準日等相關事宜。
http://news.cnyes.com/news/id/3871989
- 推薦 3
- 2017 / 09 / 05
最近因為油價重挫、正在研究受油價影響很大的景氣循環股,再次看到這篇2015年中寫的巨路,當初研究的時間點可謂漂亮。2020Q1油價再度慘衰,與巨路2014-2015面對的情況類似,值得再次關注。
- 推薦 6
- 2020 / 06 / 24
茂順2018/Q1獲利降低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企業所得稅率由17%調高到20%, 因應此調整另外認列遞延所得稅稅率改變之影響0.35億(可參閱2018 Q1季報第40頁). 且當期所得稅也較高. 財報狗的"獲利能力-->利潤比例-->所得稅佔稅前淨利比"這個功能下也可以看到Q1的比例跳高. 其它有遞延所得稅債務的公司都會有相同的影響. 個人認為是一次性短期的影響.
- 推薦 5
- 2018 / 09 / 17
UBer的加入競爭對大車隊是有影響的,尤其是一些年輕使用3c設備的族群,所以大車隊如無法將潛在的競爭對手UBer的優點納為己用,在人口逐年老化的年代,勢必難以維持成長.
- 推薦 0
- 2020 / 04 / 13
UBER出現台灣時,大車隊業績立馬受到影響,並成為不能不重視的潛敵,它的優點和受歡迎的因素是什麼?白牌?沒有出租車的標籤?高級車?服務親切?待車時間少?服務費較低?等等等的原因.不知道大車隊公司研究了沒?本業如沒顧好,發展太多業外的業務,將增加不知風險,難以預期業績穩定成長.
- 推薦 0
- 2020 / 05 / 04
感謝好文分享,想問一下2016Q1-Q3的淨利是54.5億2015Q1-Q3的淨利是51.5億,成長了3億,但2016Q1-Q3的業外是11.5億,2015Q1-Q3的業外是6.6億等於說扣除業外同期增加的4.9億,本業的淨利是下滑的 這部分有專家對未來本業的看法嗎?
- 推薦 0
- 2016 / 12 / 03
其實中租基本上都是業內收入(租賃分期,或是綠能均是),這間公司成長幅度還是很大。在其兩大主力市場(台灣與大陸比較)主要是大陸市場的逾放比大幅下降,且2017年後中國市場業績也會大幅增加;反之台灣市場成長幅度下降,損失率提高。不過這部分主因還是受區域市場影響,且大陸成長幅度遠高於台灣。近期中租進入台灣50選股,可見公司規模持續成長。
- 推薦 5
- 2018 / 0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