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20億-50億就差不多是目前損失. 未來還是要看人民幣走向. 不過再怎麼樣也是今年2Q前應該全部都會到期, 所以照理說都不會有像是之前媒體自己推敲的大數字. 重要的應該是在未來這種產品的銷售量勢必會降低的情況對銀行獲利的影響.
- 推薦 5
- 2016 / 02 / 04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20161114/壽險股飆...
台灣壽險業有50%的資產部位是擺在美債,美國升息後美債收益率可望攀升,有利於壽險業-->我不太懂這則新聞意思,升息後,債卷價格評價會往下,對已經持有債卷的壽險業者來說,應該會有未實現損失,除非掛在放在到期的科目項下才不用評價,而且對已持有的債卷利率都應該是固定的,只有對之後新購買的債卷利息才會比較高,這樣整體對壽險業應該算偏負面才是吧???有大大可以說明的嗎??
- 推薦 0
- 2016 / 11 / 14

1.銀行法規定,若要突破1.5元現金股利發放上限,法定盈餘公積須達到資本總額,截至今年第2季,資本總額為407.9億元,法定盈餘公積為441.1億元。
2.建議不要只用放款規模來做為銀行的評比,好比要判斷一間公司的好壞,不是看規模大小決定的。
- 推薦 5
- 2017 / 09 / 12

最新一期的某財經雜誌提到,如果上海商銀確定上市,則有可能被納入msci成分股,則潛在的外資被動性買盤將會出現!
另外查看上海商銀的內部人持股,經理人的持股張數都有數百張之多,代表內部員工對公司頗有信心,也代表經營者對員工頗為大方,這種願意將公司獲利和員工分享的公司,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好標的!
- 推薦 3
- 2017 / 09 / 13

上海商銀目前是透過香港子公司持有上海銀行(滬行),但是比例似乎不高!
在目前利率普遍低檔的情況之下,殖利率可以穩定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的公司,是可以常抱得存股標的!
- 推薦 4
- 2017 / 09 / 15


沒錯!不過從明年開始適用IFRS9,債券類投資除企業經營模式並通過SPPI測試兩項條件可以用以攤銷後成本衡量外,其減損須入本期損益,金融業操作損益空間變小更能反應投資金融資產公允價值。
- 推薦 1
- 2017 / 08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