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但是台汽電第四季果然如預期賺超過1元,應該也是買進後的這幾年來首次看到單季賺超過1元吧!算一算,第四季賺1.02,前三季才賺0.52,等同第4季賺接近前3季的2倍。就看下週市場是否買單去年底的轉機囉!如果市場不認同去年的轉機也沒關係,今年的上半年(以最新股本計算)應該也會賺超過去年全年!如果市場還是不認同今年的更大轉機也沒關係,明年森霸二期1100MW的裝置容量加入營運,明年的獲利預估也不容易小於今年吧!
台汽電今年很忙,也是首次買進後的這幾年來首次要參加現金股利除息、股票股利除權、以及現金增資。至於股本膨脹嘛⋯個人是偏樂觀多一些啦!因為如果連我這門外漢小股東都能推估出8926的獲利,公司高層跟大股東肯定更能對未來獲利有一定的掌握度,才會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又是配股又是現增。試想,從去年終止一個升壓站跟儲能廠的投資案,就可看出公司在評估投資案時是有多保守,何以這麼保守的公司會在今年做一個讓股本膨脹近20%的操作?我想,應該是對未來幾年獲利有不小的掌握度,以及在升息環境下,有著充實免息營運資金的誘因吧。
- 推薦 1
- 2023 / 03 / 10

剛剛看到捷波(6161),主要業務是製造IPC,然後也少部分的Panel PC,然後公司發展了AiSEMi(AI Multi-person Temperature Screening System),也就是你走過去會自動量體溫。在這一次的疫情,每間醫院、或者是公司行號,門口都會擺一台,營收一直成長。不過EPS 的貢獻還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毛利率大幅提升。請教一下各位先進,這是什麼原因呢?
- 推薦 3
- 2022 / 02 / 08

IPC的廠商:國內有研華科技(2395)、凌華科技(6166)、瑞傳科技(6105)值得追蹤看看。另外,還有POS系統的振樺電(8114)、飛捷(6206)以及樺漢(6414),也可關注。
- 推薦 0
- 2023 / 07 / 18


近期財報狗訪談大車隊還有法說會資訊瞭解如下
1.護城河:App、多元支付、與政府及企業合作
2.發展洗衣業、修車服務、持續增加市佔率是營收成長的催化劑。
3.轉型為網路服務公司是未來長期發展的優勢。
- 推薦 1
- 2023 / 05 / 16

最近特斯拉老闆馬斯克大裁員,不知道特斯拉會不會有事
https://airdropscoin.com/幣圈快訊/馬斯克大裁員「沒提前告知」!twitter-遭員工集體訴/
推特裁員
- 推薦 0
- 2022 / 11 / 08

閎康 106年第3季綜合損益表,每股盈餘0.94元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20171026/閎康-1...
- 推薦 2
- 2017 / 10 / 26
閎康跟宜特的未來觀察重點要放在中國區的成長力道,還有閎康MA的市場是否有守住。財報的營收是合併的外人是無法得知中國區實際內容。
依市場評價,MA跟FA是需要較強的技術能力,這部份閎康較佳。RA比的是產能的規模,這部份宜特較佳但只要有閎康資金有投入不會差距太大。
觀察重點:
1.中國區的前三大設計公司單給誰較多,最近五年的狀況是第二、三名給閎康較多,第一名104年前給閎康,105-106給宜特。107又回到閎康
2.宜特在中國區MA能力是否有達到客戶的認同
3.閎康跟宜特這二年投資的項目在營收是否在大幅成長,閎康看RA.宜特看MA。
4.二家在華北區市場的爭奪戰,閎康今年進入北京,宜特加大北京規模。
5.員工產值的提升跟獲利有很大連結,這部份閎康完勝。
6.宜特轉投資的部分是否有開始獲利。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推薦 5
- 2017 / 11 / 17
基本上還是宜特還是檢測業的龍頭, 在薪資 發展等等方面都是公司甚多!
宜特在台灣的廠房都是自有的, 但是此公司都是租賃; 宜特的薪資有些調漲, 但是此公司還是20年前的標準給薪; 此公司會用損害賠償告發前員工, 但是竟是敗訴; 發表的論文和專利都和對外宣稱的不同;
所以未來發展定是宜特為龍頭
- 推薦 4
- 2018 / 05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