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主你好,以上你文章中的數據及新聞可能都是來自事實。但想請問就算以上都是對的,根據你的想法目前是要做空你所說國家的主權債務嗎? 光從你文章發布的2018年12月開始累積空頭部位,到現在2019年4月你每百萬歐元的債券就會損失約30個基點,而且這還不包含借券費用,還有應付上手利息等費用。
我想說的是你提到關於國家在進入歐盟後會喪失部份經濟、財政自主的觀點,從歐盟才剛成立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對於投資實務而言,國家主權固定收益產品的分析方式除了你提到的基本面資料外,在短期真正重要的是籌碼面、技術面及基本面中通貨膨脹數據、殖利率曲線及國家中央銀行的財政、利率政策及當時各國基準匯率利差才是真正的重點。
而且在邏輯思維上你的文章太過單一,缺乏基本面以外的分析方式。舉例:石油愈來愈少,所以石油會愈來愈貴。請問2019年現在的石油價格在這10年中有算相對高點嗎?
最後如果以上還不能說服你,我建議你可以看看日本主權債務近10到20年的表現,日本的經濟表現比歐洲更弱,債務占比更高。要等日本破產我建議先幫你孫子做空可能比較有機會。(誇飾。)
以上僅為我個人觀點,可能與生活背景及個人經歷有關所造成的主觀偏見。
- 推薦 3
- 2019 / 04 / 29

謝謝大大分享
另外可觀察大廠Johnson每季的季報中surgery(手術)成長比重
1Q18 Surgery只成長2%多,另外醫材這塊也是屬於通過認證就可以打入
鐿鈦因此受到國際同業競爭,因此他出路就是持續與Johnson共同開發
新的產品,EX:夾嘴器 牙材之類 算是要持續研發公司
- 推薦 4
- 2018 / 12 / 08

醫材是認證就可打入,但一項產品的認證過程五年都算快,七八年都算正常,那還只是通過不等同投產,然後中國還有自己一套認證,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然後代工通常一地區即一個,鐿鈦即獨家代理生產台灣等亞太區相關手術產品。
最近嬌生股價遇上倒霉事大崩,不知會否形成鐿鈦一個好買點?
- 推薦 8
- 2018 / 12 / 15

回Chih Chen 就是營收成長動能降低,公司才要尋求新的市場領域,舉債還是要看公司是不是有什麼新的領域布局。如果覺得公司在嘗試新的領域是不好,那才是真的是走下坡了.就以投資人的角度去思考;看你買不買公司在新領域的嘗試、具不具備可行性、公司狼性了
- 推薦 3
- 2019 / 04 / 22

以上針對版主所提的"為何關注"提供一些個人的意見。
首先,在財務邏輯方面有點難以說服人、通順。因為以未來會愈來愈多人洗腎,所以投資杏昌(1788)我個人是難以被說服。因就算市場部分逐年增大(市占率分子上升),但如果潛在競爭廠商也可能從國外直接進入國內市場(市占率分母上升)那麼對於杏昌(1788)而言市占率是變小的。舉例:以上你舉例被代理的公司收回代理權,轉而直接經營台灣市場(市占率分子上升;分母也上升。)的話,杏昌(1788)有甚麼特色可以區隔潛在競爭者。
如果你想以複利計算未來的投資報酬率,那麼投資資金必須是長期資金,但該公司股價每張約9~10萬元且每日成交張數較低表示這家公司流動性較市場主流存股概念型股票低。且使用存股方法進行投資選擇表示該公司必須具有長期的投資競爭優勢。通常這種產業經爭優勢也會相應需要長期的研發形成知識產權障礙,或是長期耕耘市場形成壟斷、法規障礙或是消費者習慣奠定所形成。但這一般在以代理、代銷為主要業務公司較難以看到。
而且從消費者出發,你會指定蘋果公司出品的IP手機,還是聯強代理的蘋果公司出品的IP手機。我相信對於醫藥、醫材這個講究功用而非品牌的市場會在有新競爭者可以提供同質產品但更低價時,消費者轉移速度會更顯著改變。
- 推薦 7
- 2019 / 04 / 29

剛好新看到這檔,沒想到正是公司出包的時候...還是感謝大大非常詳細的介紹,但想問一下版主,發言人是否有提到良率不佳的發生原因及後續的補救措施??老實說這類的零件出狀況真的會給公司信譽造成極大打擊,NB市場朝商用、時尚邁進後產品依然出的很快,客戶不見得願意給不穩定的供應商再一次機會彆竟會影響到終端出貨。總體來說的確是一記重拳,而且都沒有相關報導也真的很奇怪,會給人一種資訊不對稱的負面感覺。
- 推薦 0
- 2019 / 08 / 29

鑫禾Q3財報公佈了。毛利率回到30.7%,雖然沒有往年35%以上的毛利率。但是已經比108年Q1~Q3恢復了一些,看Q3存貨比例為10% 沒有明顯增加,是否有高手知道新型筆電製程良率改善已經突破了呢? 。另外發現,11/8公佈財報,有發現11/1的週籌碼200~400張的張數有增加265張...呵呵
- 推薦 1
- 2019 / 11 / 13

有致電給發言人,樂觀一點預計明年第二季後就有機會轉虧為盈.拖累獲利是一定會的,好險的是併購後京元電會以現金去彌補到東琳之前的虧損,後續繼續觀察下去,京元電這個價位不失為一個進場的好時機
- 推薦 5
- 2018 / 09 / 10
最大的餅是在禮儀,不是塔位,塔位現在只是附屬品,還是著重在禮儀這塊,在10幾年前就有人說過台灣殯葬業不行了,結果還是到現在了,殯葬業一直在做更新、改革、變動,我只能說真的能做殯葬業的不簡單
- 推薦 3
- 2018 / 09 / 28
很棒的分析~
不過塔位的部份有個觀點可再思考~
我認為陰宅與陽宅有些相同點問題~例如地域性~
五百萬個塔位空間分散於全台(還不論合法與非法部分)~
以台北地區來看~公有塔位數量?(相對不足)
所有不大能夠單單看數量就判斷未來空間~
環保葬成主流?的確有成長趨勢~但個人認為也未必會成主流(可查詢這十年的數據)
如本文所說~我認同殯葬產業至少有20年的光景~(個人認為可能會更久一點)
- 推薦 1
- 2018 / 11 / 13

謝謝您的分享,個人在評價部分有同感,若純粹簡單以本益比觀察 :
過去一年PE平均21.7,min: 18.4,max: 24.9
過去兩年PE平均22.4,min: 18.4,max: 24.9
過去三年PE平均23.3,min: 18.4,max: 25.6
過去四年PE平均24.1,min: 18.4,max: 27.2
過去五年PE平均24.9,min: 18.4,max: 28.8
現本益比約為22倍,僅在過去平均值左右,不算太貴但也沒有很便宜
要持續追蹤市場上5G的發展進度
- 推薦 1
- 2018 / 01 / 10

不建議單看手機這塊,其實只要大多數的網通設備開始要介入五G,如果法規有開始更新的話,廠商就會開始需要重新測試取得新報告,這塊也都是實驗室的商機,甚至是車機等,去年業績發表會耕興也有提到在大陸有留一塊地是準備切入車用商機的
- 推薦 7
- 2018 / 01 / 11
看來老闆信心滿滿
今年5月法說會中提及今年全年營收上修15%,但目前已改為上修20%;
廣越2018年合併營收132.8億元,吳朝筆估計今年營收可望上修20%,達到160億元左右。原本設定2022年挑戰年營收200億元的目標有機會提前在2021年達標。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貿易戰轉單效應明顯-廣越今年營收獲利旺-11300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