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 數位雲端 (0)
- 運動休閒 (0)
- 觀光餐旅 (0)
- 居家生活 (0)
- 綠能環保 (0)
管理階層的持股比例明明不斷的在下降,而且許多時刻都是賣在高點,雖然並未有"特別"拋售,但還是看的出來有出售股票的情事。
目前晶電的產量已經比不上中國的三安光電是不爭的事實,也因為中國政府的補助導致整個LED產業供需失衡價格崩跌,晶電未來該走的路我認為應該是要加強研發能力,產品差異化鎖定高端市場。藍光量產市場,除非能有技術的突破可以在品質及產能效率上大幅領先三安光電,否則難以與之抗衡。
- 推薦 8
- 2017 / 03 / 31
請問有人知道晶電如何防範晶圓承載器,因中美兩方的專利戰而斷貨的風險嗎?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1123/24716370.html
- 推薦 1
- 2017 / 12 / 07
2018年報一開頭就說"107 年度因客戶需求增加,尤其是圍網創造出不錯的營收及獲利,致 107 年度營業收入上升,使 107 年度營業毛利增加",仔細去看主要產品收入分析,成品網確實從1,653,352成長到2,184,946,是主要成長的來源,扣除網的其他部分總合起來沒有成長,甚至微幅衰退。
今年第一季營收衰退,詳細的產品組合可能還要問問羅協理
希望是
圍網->受漁業景氣影響衰退
箱網->持平
今年到5月之前是衰退,其實也只是回歸基本盤而已。後續要再繼續追蹤
- 推薦 7
- 2019 / 06 / 17
後來寫信向發言人詢問營收衰退原因,回答如下
「今年第1季營收衰退並非圍網業績影響,圍網與去年同期比較並無衰退,主要是子公司金大調整其產品線,因其投資印尼金大公司,部分產能要搬到印尼,以致今年第1季營收受影響。」
自己對於今年營收衰退的小結
1.去年是出貨高峰,今年相對衰退
2.因為搬廠影響出貨
3.綜合以上兩點,今年營收衰退"並非體質變差"而是一些"短期因素干擾"。另外Q3印尼廠啟用之後,可以密切注意營收衰退幅度是否開始減緩。
- 推薦 13
- 2019 / 06 / 20
感謝dreamsora的詢問解答,不知道大大有沒有問一下箱網的佔比走勢如何??當然如果以後年報直接揭露就更好了XD,因為我個人還是比較在意箱網部分,不僅因箱網毛利較高,也是因水產養殖的產量增速高過捕撈,印尼、越南更都是養殖大國,歐洲部分的大型養殖漁場也是越來越多,技術更是越來越進步。
另外回應一下聖嬰現象部份,剛好有親戚是遠洋漁民,其實聖嬰不夠嚴重是不會影響多少魚獲的,近年較嚴重的年份大概就是14~16年那時候。
圍網的部分其實挺有趣的,看FAO的年報捕撈近乎是停滯成長(但也沒衰退就是),金洲未來若在圍網部分能持續進步,那會是因為得到新市場?還是打敗既有對手?當然兼而有之最好,表示公司的競爭力更強了。
前面g9393003大大提到成本轉嫁部份,這觀點剛好跟燈火版主不大一樣,他是認為隨著公司產業地位提高,可能會反映在原料價格變動上,亦即原料漲跌對公司的影響會逐漸變小,我自己是也覺得這挺難的…畢竟網具佔漁業成本就那麼點,講話是能多大聲,比較可能的發展應該是透過「更大的產量、良好控制的稼動率、更低廉的勞動力、精準的原料採購時機」來提高利潤,當然這耶競爭對手也會做。
(PS~每次一打就一堆,太囉嗦真是不好意思…)
- 推薦 21
- 2019 / 06 / 20
請教前輩,鑫永銓2017年前三季其他部門的損益仍處虧損,公司也表示持續減產重型輸送帶,請問是否在輕型輸送帶有重大突破?或是定價能力再增加?沒有的話未來幾年的業績豈不是要棄之不顧了?
- 推薦 1
- 2018 / 02 / 24
鑫永銓 去年Q3 營收成長(YOY 年增率) 開始轉為正成長
去年Q4 營收YOY 也都布20%以上 ! 同時去年Q3 獲利能力也轉為成長(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
- 推薦 1
- 2018 / 03 / 22
https://www.globalcyclingnetwork.com/video/even-more-hot-new-...
第一段訪問是外國媒體介紹鑫永銓的複材車架
而且鑫永銓的官網大改版,以複材為首要介紹產品,有新氣象,期待轉型有明顯成效的那天
https://www.hyc-king.com/index_en.php
- 推薦 6
- 2019 / 04 / 11
不知道您對於統一在中國的護城河有什麼看法?統一中控去年獲利亮眼,據集團說法是調整策略成功,然萬一有後進者跟進的話不知會如何?統一有什麼辦法阻礙競爭者嗎?
- 推薦 0
- 2016 / 04 / 19
先聲明我對統一中控的研究並不多,對中國的市場也了解甚少。
在這個前提之下,我認為統一目前在中國並沒有太多護城河。這個想法可以從統一中控近幾年的淨利率來看,如果他有很深的護城河,那麼淨利率應該很穩定。而所謂的護城河白話一點就是你能做別人不能做的事,或是你的品牌別人取代不了。因為產業的關係,在食品業所有類型的商品並不是獨家的,口味先後出來都可以大同小異,就像閉著眼睛喝可口可樂或是百事可樂很難分出來。所以更重要的是品牌的經營,可口可樂就是厲害在讓你覺得喝他的東西比較流行,比較爽快。而統一中控過去幾年也承認並沒有花太多心思在經營品牌,導致每一個明星產品出來過沒多久就馬上被抄襲模仿,然後殺價競爭。從2014年開始他們才正視品牌經營的問題,目前他們所有的產品都開始申請專利,並且走高端消費者市場以跟低價市場做出區別。這個方向我個人認為是往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是這部分僅止於猜測。
P.S. 去年獲利亮眼我認為只是因為前年的表現太差,導致基期很低所以看起來比較漂亮。但是拿五年的走勢來看,也只是尚可而已。
參考資料: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17350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s/analysis/company-fundamenta...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41...
- 推薦 8
- 2016 / 04 / 20
據了解統一這幾年在大陸積極擴廠,目標是要超過50個生產基地,但受到這一年景氣能見度不佳,擴廠作業似有稍緩。另外,大陸的這幾年品牌被抄襲的經驗讓羅智先在內部新商品開發時,更注重品牌的獨創性及性格,並以價值創造為導向,不走市場競價的經營模式。個人認為在這樣的策略推動下,未來可逐漸累積在大陸的品牌護城河,並有充份的生產基地來支應大陸的市場。惟要注意在候榮隆回到台灣統一後,大陸新任總經理的能力是否能充份推動落實羅智先的策略。
- 推薦 6
- 2017 / 03 / 06
租約有無到期不是重點,重點是客戶是否要走完合約;提前解約的新聞過去幾年所在多有,雖有賠償金的入帳,但畢竟不是穩定性的收益;還有其它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是否願意轉成股票(稀釋股本),或是要慧洋強制買回(業外損失),只能說肥了那些大股東,瘦了小散戶的荷包……
- 推薦 2
- 2018 / 03 / 23
慧洋以租船為主,收租為主要收入,所以漲跌大概都會比自行開船的裕民、中航慢些,我個人是比較喜歡老闆不景氣會買便宜船,景氣好也不吝於賣貴的船,很理性的經營!
- 推薦 0
- 2018 / 10 / 30
從去年第2季開始EPS就大幅下降,股價也是一路走跌,第一季EPS只有0.08,近四季EPS只剩下0.27,用36元來算本益比已經高達133倍,明顯毛利率出了大問題,實在不適合長期投資
- 推薦 1
- 2018 / 04 / 26
gnf nng 因為折舊大幅上升 你用本益比來算就是忽視了他增加的折舊 你可以試著把折舊回復到先前水準
不過他真正的股價並不是因為EPS剩下0.0幾 而是因為毛利上不去 即使增加了新廠獲利還比過去少一點
- 推薦 2
- 2018 / 09 / 22
朋程長期來看應該算不錯的~個人認為啦:
1.公司派自己在今年都有特別提到電動車的發展並不會快,10年內都很難取代燃油車,電動車也有部分是混和動力;而且這3年內公司也有信心讓二極體市占進一步提升(我記得是說到7成以上,但預測這種東西還是聽聽就好...)。
2.銅價其實自2016後就又走升了,油價也沒崩盤,但毛利並沒有下降,顯示公司在原料價格預測上或製程上都有在進步。
3.公司去年投資茂矽(有做IGBT,之前就是朋程的合作廠商),布局以後電動車用二極體,以朋程的成功經驗來說後續效應可以觀察一下。
4.公司目前多花了不少研發費用在如穩壓IC等等新產品上,這應該說是積極布局相關產業來讓公司更好,但效果怎樣還真的不知道,其中要角的穩壓IC的出貨量一直沒放大,加上提高的所得稅,讓淨利又下滑了。
5.公司去年3月投資了"弘望投資公司"達3億元,成員有中美晶、威連(王雪紅...),目前不曉得這是要幹嘛的...搞併購嗎??
6.最後,公司產業性質具一定的護城河,但就像前面大大們說的,也不能掉以輕心,到底後市如何?就靜待公司與市場改出解答吧~
- 推薦 0
- 2018 / 04 / 07
血壓計廠百略今(21)日宣布被摩根士丹利旗下滿得投資全資收購,經雙方合意,滿得投資將以每股84.74元收購百略100%股權,較前日收盤價71.9元溢價17.9%,總收購金額約93億元。
百略表示,董事會之所以決議賣給外資,主要是國際市場情勢複雜,以現有實力很難因應未來挑戰,因此希望引進外資雄厚實力,讓公司永續經營,加上滿得投資提出讓大股東可接受條件,預期達成雙贏下雙方合意併購。
- 推薦 0
- 2018 / 03 / 21
兩年前做的報告,資料大多從Google上得來,研究方法略顯粗糙。預期股價計算方式也有些許錯誤。當初是了解到到許多人在比賽中研究的個股多屬熱門,話題性十足,因此才想找尋一些股價被低估的價值古來研究,但大方向我是肯定這家公司有潛力。有興趣的繼續研究的人可以繼續深入研究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
- 推薦 3
- 2018 / 03 / 23
我也有點搞不懂 ,一面現金股利 另一面現金增資的用途在哪 ? 如果是要擴廠 不是直接用保留盈餘擴廠就好嗎 甚至連盈餘轉增資的動作都不用 ......
如果錢不夠 再來現金增資 不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 推薦 1
- 2018 / 02 / 20
2016年報第48頁股本形成最近一次現金增資是2013年12月。增資6300萬。2013年還是發了7塊現金股利,2014發了9塊,金額約4.2億和5.4億.
- 推薦 1
- 2018 / 0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