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 數位雲端 (0)
- 運動休閒 (0)
- 觀光餐旅 (0)
- 居家生活 (0)
- 綠能環保 (0)
F大可能不用太驚嚇,經營大陸需要時間,費用增加不會是常態性的: 德麥在台灣的優勢是服務通路遍及全台,服務人員熟悉客戶,產品線廣且大多獨家,並有烘焙師團隊會為客戶創造流行產品........; 但在大陸這個百家爭鳴之地, 芝蘭雅這些優勢都不明顯,尤其部份業務因組織調整而出走,也使部份客戶流失,芝蘭雅正在採行三大通路策略(培養中小型客戶/提升工業型客戶/擴展經銷商), 中小型客戶是增強公司毛利率的策略,而工業型客戶是擴大荷商芝蘭雅製造優勢,經銷商則是公司企圖打破營收僵局的通路互補性策略,會採取款到發貨的務實策略,至於成效何時會比較明顯? 不好說! 但您提到烘焙精緻化趨勢, 在中國是無庸置疑的,經營團隊的確很戰戰競競在努力~ 參考~
- 推薦 7
- 2017 / 08 / 08
版主財報狗您好,我已經快訂閱一年但幾乎不會使用您的平台,請問於上班期間可以讓我打電話到公司諮詢或有其他方法可以引導我,您有出三本書,但有一本已經買不到了,謝謝您
- 推薦 0
- 2023 / 10 / 28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大陸營收占新麥總營收將近一半 而這二三年來人民幣處於貶值趨勢 新麥在大陸是收人民幣吧 人民幣長期貶值 換算新台幣還能小幅成長 其實代表其實真正的營收是蠻不錯的嗎?
- 推薦 1
- 2017 / 05 / 17
以營收而言跟去年同期比是持平的 但淨利是成長的 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上升 毛利率上升主因是去年存貨跌價損失較大 費用也有降一些 稅的部分也降 不過前三季的稅都是公司估的 可以調整 個人覺得真正的亮點是四月營收成長達兩位數 至於第一季其實去年同期差不多 看起來會比較好 只是一些會計上的調整 還沒有根本性的差異
- 推薦 4
- 2017 / 05 / 17
就像roche說的,去年初崩跌真的蠻誇張的,不過習慣三個月看一次財報及股價,等到發現股價已經回升到一百元了,不是職業投資人要買在最低點真的不容易,但有做功課,該賺得也是會有的
- 推薦 1
- 2017 / 06 / 18
101年年報中182頁 大陸方面 所得稅附註提到 2010年四月取得高新技術認定 稅率由25%降至15% 適用至2014年止 也就是說 2015開始公司要重新申請 會計基於保守原則 沒准前 會以25%估 因此2015Q1開始 稅前稅後差異就很大 Q3開始大幅度縮小 判斷重新申請過了 也問過公司確認 2015Q4財報51頁也提到
- 推薦 7
- 2016 / 04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