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策會 MIC 預估,2018 年,台灣的資訊服務市場規模達 1763 億元新台幣,年複合成長率為 4.5%,算是穩健成長的態勢,同年台灣軟體市場規模則有 803 億元新臺幣左右。
近年來,行動應用極速崛起,軟體開發應用也朝「行動優先」(Mobile First)的趨勢前進(舉例來說,行動App成為不少企業IT策略的重要環節),巨量資料的實務應用、更進一步的「智慧分析」、「雲端運算」的發展,都是許多企業愈來愈關注的方案,由這些趨勢又衍生出3D列印、物聯網、共享經濟(如 Uber)到 VR、AR、AI(人工智慧)等軟體的需求。
也因為行動軟體吃下電腦軟體市場,對於以傳統電腦系統架構為開發重點的軟體廠商,形成嚴峻挑戰,但也因此催生了新型態軟體服務業者,像是社群媒體及開發專屬應用程式(APP)軟體公司的興起。
而且,隨著行動通訊軟體的應用普及,新型態的商業模式也不斷竄起,如共享經濟的 Uber、Airbnb,透過社群、影音、直播的網紅經濟,皆利用雲端媒體平台,累積流量、建立知名度,又搭配穿戴裝置如 AR 或 VR 眼鏡的應用讓影像更顯逼真,也顯示未來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特性,促使產業生態、開發流程出現變化。
再者,雲端運算環境也讓企業軟體的建置模式跟著改變,現在許多企業不再需要花費龐大金額買斷軟體授權,而是以每月租賃的方式,透過網路取得軟體使用權。
隨著雲端服務需求快速興起,國際軟體大廠已改變產品策略,以雲端領域四霸主廠商 AWS、Microsoft、Google 及 IBM 來說,四者都定位雲端未來是以資料為驅動的雲端平臺,一致認同的目標即是 AI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在這些新科技的浪潮下,以科技製造業起家的台灣是有機會與優勢的,以 AI 來說,台灣最核心的關鍵就是軟體人才,國際大廠微軟在台成立「AI 研發中心」,聚焦 AI 技術研究及產業應用開發,著重AI的產業垂直整合,但政府也必須積極推動軟硬整合,引導軟體產業創新,結合硬體產業,發揮既有的優勢,進行跨領域的整合,才能讓台灣形成相當的產業規模。
整體而言,台灣電腦系統軟體服務業高達上千家,可進一步細分為下列四類:
* 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
* 系統整合服務
* 資料處理服務
* 通路經銷
配合客戶營運需要,開發特定應用的系統與軟體,其開發出來的軟體通常會產業而異,如金融、醫療、流通業等,也有依軟體功能而異的特殊應用軟體,如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 BI)、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資訊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等。
依客戶特定營運需要而建置軟、硬體,從前端規劃、設計、執行、整體專案管理到後續的顧問諮詢服務及整合資訊系統服務等。這種模式屬於專案性質,客製化程度較高,泰半囊括了不同的平台與技術,如系統與客製化的應用開發,可能還要整合既有的應用軟體,故每次專案都必須建立合約,藉此定義解決方案的規格、不同層級的產出績效等。
提供資料備份、回覆、資料重複備份及網站代管等業務。電腦系統由許多元件組成,不管是天災或人為破壞,都有可能造成系統當機、故障,甚至只要一個小小的元件故障,就有可能使長久累積的資料毀於一旦,無法再使用,因此資料處理服務是維護企業資訊安全必要的一環,也因此帶動解決企業資訊安全方案的市場商機。目前資訊安全與隱私權問題更形重要,尤其行動裝置與無線網路日益普及,衍生的資安問題將會愈來愈複雜。
通路經銷業者係提供套裝軟體的銷售,包括代理國內外品牌業者商用軟體、開發軟體、辦公室應用軟體等,而且也提供客戶相關軟體的教育訓練,協助客戶與消費者能夠使用其代理銷售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