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推動多項機器人開源技術,GTC 再掀機器人熱潮

為什麼重要
輝達(Nvidia)透過其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創新,將為雲端運算、自駕車及人形機器人等產業帶來值得期待的發展機遇。
輝達的技術進步和市場擴張,預告了半導體及相關技術的產業將面臨重大轉型,影響範圍包括從製造商到最終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
背景故事
輝達(NVDA)憑著亞馬遜(AMZN)、Google (GOOG, GOOGL)、Meta (META)和微軟(MSFT)等雲端巨擘的大量採購,持續在人工智慧(AI)浪潮中領航。
輝達的股價自年初以來雖下跌了 10%,但過去 12 個月仍上漲了 27%,自 2023 年以來上漲了超過 700%。
輝達的營收從 2023 財年的 270 億美元增加到 2025 財年的 1300 億美元。
發生了什麼
上週輝達於聖荷西登場的 GTC 活動中,其創辦人暨 CEO 黃仁勳(Jensen Huang )多次強調公司下一個主要的 AI 創新為「機器人技術」,包括自駕車和人形機器人。
輝達展示了其發展機器人技術的雄心壯志,包括從機械手臂到人形雙足機器人的各種展品,以及一個機器人超聲波機器的原型。
輝達在 GTC 活動中推出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開源模組「NVIDIA Isaac GR00T N1」。搭載此技術的 AI 機器人「Blue」壓軸登場;Blue 將聚焦在 AI 計算跟機器學習(ML)。
輝達正在推動機器人製造商依賴一套由輝達開發的三電腦系統來訓練和執行機器,包括 DGX AI 系統、Omniverse 系統和 Jetson Thor 機上電腦。
台達電(2308)這次 GTC 大會上,展示了 D-Bot 系列協作型機器人(Cobots),搭配輝達 Omniverse 平台的最新協作方案,提供開發者即時、高擬真且物理精確的模擬,以提高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開發與測試效率。
接下來如何
輝達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投資已達 10 年,目前已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的業務,預計將成為公司長期最大的業務之一。
人形機器人和自駕車的實用性和普及仍面臨瓶頸,包括高昂的成本和技術限制,但 輝達持續開發其技術。
輝達面臨的挑戰,包括中國對其 H20 晶片的新效能標準,以及可能的關稅政策,這些都可能影響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成本。
他們說什麼
黃仁勳:「我們在機器人安全方面是世界級的,相信這一專長最終將帶來巨大的回報。」
輝達副總裁 Rev Lebaredian 談到 Omniverse 和模擬技術:「您希望模擬 ... 數百萬英里的駕駛,事先進行測試,然後再部署。」
工研院預估,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在 2025 年可達 455 億美元,2030 年為 1,200 億 美元;消費型機器人(不含國防、軍事、航太)在 2025 年會有約 290 億美元產值。
提到的股票
概念股
參考資料
- Nvidia sees robots as its next big market opportunity
- Nvidia eyes robotics as its next big market: What to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