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林威宇
依照呂大鴻準那篇來看,良率會跟接單量有關。接的單越多、練兵機會越多,良率越有可能提升。
對照這篇說明年品質較差的CNC廠便會開始接受考驗
這是否表示之後小廠都要bye了?因為只有大廠才有足夠產能接大單來練兵?
- 推薦 4
- 2015 / 05 / 07

ChingJan Lu
我也是從R兄給我的機殼報告中提到, 學習曲線要爬上去, 需要有一定的單量來累積, 故需要不斷的有專案來扶植, 也就是需要大廠來養, 不然小廠 (幾百台 or 以下) 只能接到粗加工的外包單, 連接單都稱不上 ......
另一觀點來看, 為何不容易單量太分散, 給單的公司一般也是 design-in 合作, 若很分散一有問題就要挨家溝通解決, 太過疲勞, 故小廠頂多是buffer, 是故如果如R兄所言三星開始把單拉回自己作(資料稱目前機台約一萬台), 大廠沒差(如比亞迪/長盈)因為別家的單子(小米 華為等等中系公司)開始流向大廠, 小廠就可能剉勒蛋...一點想法 @@"
- 推薦 4
- 2015 / 05 / 08

Revolver
感恩小鄭、威宇與呂大回覆與提問~
關於僅考量手機部份:
1. 產能估計其實有估一定比例增額是予NB+平板使用。
2. 因為本篇估計採增額來思考,是以imply 平板 + NB 是持平到衰退
關於小廠產能:
感恩呂大。小廠若是與大廠關係良好,短期還是能獲一些單子以期能維持關係,是以最終還是看各廠壓寶的客戶狀況,大家各顯神通。只是某些大舉丟Capex新買機台的廠家,若接不到單或接單不如預期就會裸奔 了,折舊會在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 推薦 4
- 2015 / 05 / 08
訪
感謝分享好文,文章中對於金屬機殼需求主要是針對手機作分析,不知道對於平板和NB需求部分是否也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