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 數位雲端 (0)
- 運動休閒 (0)
- 觀光餐旅 (0)
- 居家生活 (0)
- 綠能環保 (0)
我想要推翻一下我自己的論點
文章提到,通路我覺得是必要的,因為運動器材是客製化,不像烤肉架較單一
但我一直在想,如果主要客戶是健身房,那廣設直營店的目的是?有興趣的人可以預約再去集中的倉庫看啊,向台灣家具店都開得很大,但是在地段較偏遠的地方,另外每次我路過喬山,或是路過其他品牌的店,基本上部會看到顧客在裡面,那效益呢?我想品牌展示的確有做到,但付出的代價有一點高
第二點
喬山研究後我就只買了一支並未大量買進,因為我一直在觀察牠們併購通路的策略是否正確,從財報來看,我看不出明顯利多,1.營業利益並沒有起色,反而因為併購通路產生的初期費用而下降2. 營收真的有因為併購通路上升嗎?應該和併購前的喬山加上併購的通路營業而做比較
因此,我可能覺得40元算便宜都要下修,在營業利益沒有起色前,我甚至懷疑這樣通路擴張的策略會拖垮喬山,life fitness是龍頭,但他們都以經銷商模式為主
哈哈不好意思一直沒跟新,我偷懶人又不在台灣
- 推薦 2
- 2017 / 12 / 19
您好,我也同意直營店的效益不如預期。
併購通路造成的營業費用居高不下近期的確看不出成效,再來喬山最近向電動按摩椅的市場擴張我也不是很看好。
健身產業從台灣看全球都在蓬勃發展,個人淺見若是喬山利用自身優勢開設'連鎖健身房',一來強化品牌效益,二來直接提升消費者對器材的體驗,以健身整體生態發展成一間健身公司而不只是健身器材公司,以店面經營、整店輸出輔導,是否是一個值得嘗試的經營策略?不過器材製造商跨足店面經營和原本向他購買器材的其他連鎖健身中心是否造成商業利益衝突導致掉單的情況,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謝謝你的文章呦~
- 推薦 0
- 2018 / 03 / 17
未分配盈餘在隔年會加徵10% 這是所得稅法的規定不是一次性的歹事喔~
所得稅法第66條之9 自87年度起,營利事業年度的盈餘未作分配者,必須加徵10%營利事業所得稅。所稱未分配盈餘,自94年度起,係指營利事業當年度依商業會計法規定處理之稅後純益,減除各款後之餘額:下略
- 推薦 2
- 2016 / 01 / 22
謝謝 安泰地政 補充,後續所產生的效應只要規劃的當,所扣除的所得稅當然不能稱之為歹事。
會以歹事稱之,主要是以公司去年2015年獲利的角度來看。
這筆金額在2014年收到後未發給股東或投資所產生的一次性稅收,並不會在2016再發生。感謝補充,,,
- 推薦 1
- 2016 / 01 / 23
感謝分享^_^
覺得喬山在踏入運動器材商用部分還蠻有發展性的,就從現在的運動風氣和健身房數量不斷增加來看,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1. 喬山有部分關鍵零組件自行生產,毛利率還算蠻高的,不過就如作者說的和其他國際廠商比較營益率較低,這部分是因為交給外國人去銷售,費用較高緣故,不知道作者對這的看法是?這只是初期為了拓展市場才花費較多費用嗎?因為其他國際廠商一樣也是聘人銷售呀,為何喬山的營業費用就比較高
2. 目前看起來,他最大的成長動能就是他持續併購一些經銷商拓展他的點,不知道要怎麼觀察併購後的持續影響? 和舊有營收比較成長多少才算是經銷商增加帶來的好處呢?
3. 不知道作者對於,各地區的換機潮,和商用型家用型的使用年限有沒有研究?
- 推薦 2
- 2016 / 03 / 01
@張棨彰
1.這似乎無法有效解決,就是以高額獎金讓銷售員來搶市占。另外,近年來因商用產品占比提升,亦產生售後服務專員費用的增加。綜合上述費用無法有效下降。
2.小編推估在美的市佔一直無法有效提升,進而採用積極作法買下通路商。既然預期搶市占就該看看公司是否達到預期。該通路保守估計能在2016提升至三成二,由原來占比兩成與匯率33元來看應該至少增加3E。
3.以商用的部分大約使用就是5-6年會換機,應該大多都是賣回收居多,收回整理應該較少,商用家用型這部分就無法得知。換機與新客戶目前來看是同步進行,較難以評估單一地區是否有換機潮,畢竟不是同時買入設備。另外補充一下2015年的主要營收成長來自於歐洲,卻被匯率吃掉不少,顯然2015成績不會太好看。
- 推薦 3
- 2016 / 03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