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 數位雲端 (0)
- 運動休閒 (0)
- 觀光餐旅 (0)
- 居家生活 (0)
- 綠能環保 (0)
載入回覆中...
查看前面6則回覆...

doow04
謝謝 我剛找到這個文件 http://www.ardf.org.tw/tifrs2013examples/IFRS10_2013.pdf 也解釋得滿清楚的
- 推薦 0
- 2016 / 11 / 30

Ryan Wu
無須台灣政府核准,通過出售子公司股權,原價金再轉增資子公司,母公司一毛不出,只因喪失子公司控制權,帳面又可認列鉅額利益,一舉三得。
這也許是兩岸關係緊張下,企業為求進入紅色供應鏈不得不走的險招。
- 推薦 1
- 2016 / 11 / 30

doow04
另外今天才看到11/10號有人提到Baupost出清持股,但該13G是2016/10/31的資料,剛好是股權轉換那天。我猜測應該是Chipmos Bermuda已經消失所以需要申報。以IMOS流動量來說Baupost要出清持股不是很容易,13F顯示9/30號還沒出售,整個十月交易量都不到Baupost持股的量3.75M。
這些股份在11/1轉換後為部分現金加7019.7萬股8150,大概接近8%的股權,已經不需要主動申報,所以應該只能在明年2月看看Baupost是否後續有處分股權。
- 推薦 2
- 2016 / 12 / 01
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