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 (0)
- 食品 (9)
- 塑膠 (5)
- 紡織纖維 (6)
- 電機機械 (25)
- 電器電纜 (0)
- 玻璃陶瓷 (1)
- 造紙 (1)
- 鋼鐵 (1)
- 橡膠 (3)
- 汽車 (2)
- 建材營造 (0)
- 航運 (7)
- 觀光 (1)
- 金融 (5)
- 貿易百貨 (4)
- 化工 (6)
- 生技醫療 (15)
- 半導體 (18)
- 電腦及週邊設備 (19)
- 光電 (16)
- 通信網路 (7)
- 電子零組件 (26)
- 電子通路 (4)
- 資訊服務 (2)
- 其他電子 (17)
- 油電燃氣 (1)
- 其他 (31)
- 文化創意 (3)
- 電子工業 (0)
- 管理 (0)
- 存託憑證 (0)
- 農業科技 (0)
- 電子商務 (0)
-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0)
- Industrial Products (0)
- Medical (0)
-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
- Transportation (0)
- Finance (0)
- Retail/Wholesale (0)
- Construction (0)
- Basic Materials (0)
- Consumer Staples (0)
- Business Services (0)
- Auto/Tires/Trucks (0)
- Oils/Energy (0)
- Utilities (0)
- Unclassified (0)
- Aerospace (0)
- Multi-Sector Conglomerates (0)
- 數位雲端 (0)
- 運動休閒 (0)
- 觀光餐旅 (0)
- 居家生活 (0)
- 綠能環保 (0)

個人臆測市場給其的成長過於樂觀原因如下:
UA主打的利基市場,其實就涵蓋在Nike之下
如果Nike要轉打UA其實是非常容易的。
UA的目前優勢大概就是TREND的概念
就逛實體店面及綜觀周圍消費者後,其實
可以發現就機能性好似沒有太突出的表現
倒是其外觀可能是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原因之一,
而且單一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似乎也不太夠。
不知道F大大對於NIKE未來壓抑UA的成長有沒有想法?
最後只想說,身才不好的去穿UA真的有點慘XDDDDDDD
- 推薦 4
- 2015 / 05 / 26

To 靖堯大大:
以雙方近 5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作為推估基準(但其實這部份誰也說不準...)
To Po-Yu Pan 大大:
UA 目前的利基市場確實是涵蓋在 NIKE 的底下,NIKE 的確也有能力切回該市場。但我認為還必須要考慮「動機」的問題(這部分我的思考是以動態競爭為出發):NIKE 在投入大量休閒市場的行銷成本後,短期間內有動機切回 UA 的市場嗎?尤其在一個和 UA 毛利率相差不多、營業利益率遠勝 UA 的情況下,我的判斷是 NIKE 短期內沒什麼攻擊 UA 的打算。正好前一陣子偷聽到業界相關人士的說法,NIKE 目前也是對 UA 戒慎恐懼、但還沒有打算積極地做些什麼來回應。
回到 UA 的產品上:我自己還沒有買下任何一件 UA 啦,不過身邊很多朋友確實是一試成主顧,還會強迫推薦叫我去買......XD 雖然它的價格競爭力不如 NIKE、品牌知名度遠遜於 NIKE,但看來已經養成了一批(熱情莫名的)早期用戶,而且懂得運用滿不一樣的行銷方式來推廣產品。
綜合 NIKE 的反擊意願、UA 自身的能力,我認為起碼這五年內 UA 的成長是不太會被壓抑啦~
btw, UA 的衣服真的不適合身材不好的人穿...XD
- 推薦 2
- 2015 / 05 / 26
求解释。
1) 为什么说 “約 70:30 的流動資產對固定資產比,我們更能確定這是一個走品牌、走差異化經營的行業”?
2) 如何使用流動資產對固定資產比?
- 推薦 0
- 2015 / 11 / 26
“根據我的預測,UA 「最慢」會在 2030 年超越 NIKE 成為全球第一大的運動品牌”
可以說明一下您是如何預測的呢?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