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技產品包含生物技術生產或加工食品,利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酵素工程、發酵工程及生物晶片等技術,改善食品、原料品質,提高產量並降低成本。由全球市場來看,目前保健食品原料需求以營養素及礦物質需求量最高、維生素次之,植物萃取類排名第三。
食品生技產業鏈上中下游可分為:
* 上游為動植物、微生物、礦物、發酵物等原料供應及研發廠商
* 中游為保健食品加工製造商。
* 下游為藥品或保健食品代理銷售及通路商。
食品生技產業的下游在國際市場上,因高齡化及預防醫學和個人對健康的意識抬頭,隨著亞洲的東協經濟體(AEC)啟動,於經濟成長、消費力有所提升,對骨骼保健、美白抗老等機能性保健食品的需求逐漸增加,是廠商可積極切入發展的領域。
目前政府單位對於食品安全的要求日益嚴謹,也在前瞻計畫、國家科學發展計畫中,對食品安全的監控和品質要求更加落實。對業者來說,這代表原料製程、產品檢驗的要求將更為嚴謹,短期內可能看起來多了許多限制,但長期而言,這些嚴謹的要求將對台灣的食品生技產業發展將會有所幫助。
食品生技產業鏈的原材料包括化學品、天然植物、動物、礦物、天然萃取物、微生物菌種及相關的動植物細胞等,其中以化學品使用最為廣泛。
酵素原料業為食品生技上游產業的發展重點,原料來源包含天然物、微生物發酵或動植物細胞培養等,主要製程技術在回收、萃取、分離、純化及製劑配方;由一般化學品製備者,主要製程技術為有機合成及分離純化。近年來因生物技術的進步,利用基因工程製造的基因轉殖動物和植物,也能用來作為生產藥材的原料。
目前台灣保健食品原料大多仰賴進口,不過近年在國家政策推動下,鼓勵產學合作,將學界研發成功的技術移轉給廠商,並使用台灣當地特有植物、農產品、食品,加工為保健機能食品。相關案例如南臺科大生技中心和生技廠商合作開發益生菌、菇蕈類等保健食品。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通常簡稱為食品所)與生技公司合作,將本土原生蔬菜開發為天然食品添加物。目前已開成功並在市面上販售的的保健食品有運用台灣骨碎補、桑黃、黑蒜頭、藻類等等植物為原料來源的產品。
食品生技產業鏈之中游主要是原材料加工階段,加工項目包含保健食品、機能性食品、膳食補充食品、食品添加劑、食用酵素等。
保健食品能協助幫助維持身體健康,補充日常飲食中不足的營養成分,包括粉末、膠囊、錠劑、液狀、凍狀、餅狀、茶包等不同型態。因劑型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添加物,如抗氧化物、營養添加物、食用著色劑等。
食品生技具有產品開發及上市時程速度快、風險低等特性,相較法規較嚴謹的醫藥類產品,此類消費性產品的拓展彈性更高。近年來食品生技產業的成長主力為機能性保健產品及發酵乳,相關產品如山茶花錠、膠原蛋白飲品等調節生理機能、養顏美容飲品、水溶性膳食纖維、以紅麴菌及米發酵製成之降膽固醇保健食品,以綠豆皮及麴菌製成之抗發炎發酵飲品、以牛樟芝、靈芝及微生物發酵製成的保健食品等,都是許多廠商積極投入開發的領域。
由於食藥品的安全問題,目前政府對於保健食品的產品原料、生產與品質檢驗、功能規範標示等採行較嚴謹的規範。隨著食品安全、基改食品對環境及消費者可能產生的影響等議題逐漸受到重視,美國政府因應此趨勢實行「食品安全計畫」(FSMA),使得食品廠商在拓展美國市場時,須擬定計畫以確保能有效開發及掌握市場的風險。
食品生技產業鏈之下游,為保健食品代理銷售及通路商。依食品所統計,目前台灣仍以多層次傳銷或直銷為主,其次依序為醫院診所及藥房通路(含藥妝店)、一般食品店(如連鎖超市、便利商店、福利中心)、非實體購物通路(如電視、電台、郵購、網路購物)等,也有廠商藉由與中藥店合作方式,快速地拓展其銷售據點。近年來實體通路的銷售產值因電商搶攻網路市場的關係而逐漸消退,非實體通路的銷售金額則持續增加。
保健食品產業屬行政院推動之六大新興產業中「生技起飛」計畫下食品生物技術的應用範疇,面對日益龐大的醫療支出、高齡化社會的到來,保健意識日益提升,個人健康管理也慢慢落實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在生物科技進步帶動下,台灣再生醫療、製藥產業發展也讓新興技術延伸至保健產品領域,持續開發出更多具有預防、修補或延緩疾病效果的機能性商品,替疾病治療上帶來助力。此外,新興科技的應用能應用大數據科技能掌握產品的源頭、品質檢測到銷售服務,也可以應用在產品開發上,讓產品研發在時間和經濟上更具效益。
在全球保健食品市場中,亞太地區的發展受國際市場注意,其中以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的較受矚目。在中國大陸十三五計劃中,將「健康中國」,加上食品安全法規的修訂,如保健食品上市的審核制度將採雙軌制,縮短廠商審核時間,讓中國保健市場的成長空間受市場期待,同時也促使生技健康產業發展,目前也有台灣廠商與中國大陸合作開發、結盟來積極開拓中國大陸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