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兩大車廠本田(Honda)、日產(Nissan)合併可能破局,日產股價翻黑、本田大漲
為什麼重要
本田(Honda)、日產(Nissan)取消合併談判,將直接衝擊到兩家公司的股價、市場策略和未來發展方向,尤其是雙方在電動車市的競爭佈局。
此舉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其他業者對抗中國電動車商的策略。
背景故事
日產、本田去年宣佈討論合併,目標是建立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以應對中國比亞迪等電動車商競爭者的威脅。
日產正處於一個轉型計劃中,裁掉 9000 名員工並削減全球 20% 產能。日產自 2018 年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遭逮捕、撤職後,一直未能完全從電動車轉型的危機中恢復過來。
日產、本田的合併談判,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徵收的關稅所干擾。一旦美國對墨西哥課徵關稅,日產受到的傷害比對本田、豐田更嚴重。
日產的美國市場銷量中,約 27% 來自墨西哥,相比之下,本田僅 13%,豐田更只有 8%。
發生了什麼
《朝日新聞》引述多個訊息來源報導指出,日產、本田可能取消合併案,這兩大日本車商之間的分歧日益增加。
據報導,近日本田提議讓日產成為其子公司,而非原先討論的對等合併,亦即共處於一家新成立的控股公司之下,但日產強烈反對。
本田可能被拖累的危機解除,2 月 5 日股價大漲逾 8%,日產股價則由紅翻黑,下跌近 5%。由此可見,投資人認為日產會是合併案的受益者;談判破局的話,對本田有利。
接下來如何
日產和本田最初表示計劃在 1 月底前確認整合的方向,但後來延到 2 月中旬。這表明兩家公司仍在尋求解決方案,未來幾周內可能會有進一步發展。
日產的長期聯盟夥伴雷諾表示,原則上對這次合併案持開放態度。這可能意味著即使日產、本田的直接合併談判未達成協議,三方之間仍有合作的可能。
他們說什麼
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 Vincent Sun :「投資人可能擔憂日產的未來和轉型計劃。日產也比本田和豐田更明顯暴露於美國對墨西哥關稅的風險。」
CLSA 日本汽車分析師 Christopher Richter :「訊息稱日產不想成為本田的子公司,似乎突顯了『控制權』是個極有爭議的問題。」
概念股
參考資料
- Nissan and Honda may call off merger talks, Asahi says
- Nissan board agrees to scrap $60 billion Honda merger talks, source says
- Nissan calls off Honda merger talks, Nikkei says
- Nissan set to step back from merger with Honda, sources 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