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會在新聞上看到,某某哪間公司裁員了,放無薪假了。也有新聞上是說訂單滿載,連週末都得去公司加班呢!這些細微的利多利空消息,雖然不一定真的會呈現在公司的股價裡,但是公司訂單的情況,產能利用率的情況,應該是可以反應現在公司是否能夠不斷的賣出產品(服務)。因為股價反應著基本面,有著大筆訂單進來,就是說營收即將大增,營收大增就有可能會讓公司轉虧為盈、有可能會讓公司盈餘變好,股價因此而上漲。
春江水暖鴨先知,能在最前線掌握訂單狀況的,莫過於採購經理人了。所以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de Supply Management, ISM)每個月都會編製一次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這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經濟指標,又因為這是ISM組織所公佈的,所以有時候我們也稱作ISM指數。
這邊在特別提到,ISM每個月會提供兩個指數,一個就是PMI,所謂的製造業PMI,每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會公佈。另外一個指數是NMI (Non-Manufacturing Index),我們常稱之為非製造業PMI或服務業PMI,每個月第三個工作日會公佈。
最新一期的PMI指數(美國)我們可以直接上ISM網站上查詢。2011/09公佈的如下圖
也許大家可能會好奇,這些分數是怎麼來的?首先,ISM協會每月會發送問卷給這些採購經理人,問卷內容包涵了:新訂單、生產、僱用情況、供應商交貨速度、存貨、客戶存貨、原物料價格、 未完成訂單、新出口訂單、原物料進口。採購經理人根據自己公司的狀況,對一項目跟上期(月)比較表達”變好”、”變差”、”持平”的意見。計算方式很簡單,假設新訂單項目20%的人表示會變好,70%的人表示持平,30%表示變差,那麼
新訂單= 1 * 20% + 0.5 * 70% = 55
也就是”變好”的權重是1,”持平”的權重為0.5,”變差”的權重為0。
算是每一個項目後,也不是每個都會算在PMI指數內。其中的前五項(新訂單、生產、僱用情況、供應商交貨速度、存貨)再加權起來各佔20%,加權起來就是PMI。
PMI = 49.6 * 20% + 51.2 * 20% + 53.8 * 20% + 51.4 * 20% + 52 * 20% = 51.6
NMI依此類推,目前最新一期的是2011/9月的
如同PMI一樣,問卷問題很多,但是NMI的編制只有使用其中的4個(商業活動、新訂單、僱用狀況、供應商交貨速度),各佔25%。
講了這麼多,站狗還是沒有提到這個值怎麼看。前文有提到過,這些指數都是用問卷調查來的,假設今天回答的經理人全部答”持平”,這樣PMI/NMI的分數就是50分,也就是預期景氣持平。我們就可以把50分當中一個中間點,50分以上代表看好的人比看壞得人多,50分以下代表看壞得人比看好得人多。
50分為一個中間點,這是一般大家的看法,不過也不一定是說PMI小於50後,經濟就已經進入了衰退。站狗引用自美國ISM協會網站的最新的10月報告。
“若PMI經過了一段時間維持在42.5分以上,一般指的是整體經濟的擴張。”
這個是因為,製造業在美國GDP的組成中,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一般來說,要PMI小於42.5分時,指的就是GDP成長率小於0了,陷入了經濟衰退。不過PMI的分數趨勢,對於GDP成長率還是有著領先的影響。
以上站狗都是介紹美國為主的PMI/NMI,其實現在很多國家都會公佈PMI,下面列一些站狗查詢的網址,若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查詢
台灣:
台灣PMI查詢
歐元區:
Markit Economics首頁
PMI新聞稿 (看Eurozone: Markit Eurozone Manufacturing PMI)
中國:
PMI查詢
總結:
PMI指數在總體經濟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每個月初公佈的PMI,我們可以提早的知道經濟趨勢的走向,而股市也會因為該指數的公佈,有相對應的修正。以目前的PMI來觀察,經濟的擴張已經離開了快速成長區,而陷入了成長趨緩的現象(還是成長)。之後的觀察重點就是,PMI指數是否能夠維持在50以上,也就是其中的元素(製造業的生產、新的訂單、就業情況還有存貨的狀況)可以持續改善,經濟也就可以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