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美股提款機】MCHP 季報解析:車用、工業用 MCU 營運反轉向下 [財報狗 podcast S2E255]

Microchip(MCHP)最新一季表現持續創歷史新高,但中國市場疲軟已經開始蔓延到車用與工業,有反轉向下的跡象。此外車用零組件間長短料的問題也開始浮現。台股的消費性 MCU 族群須持續觀察去庫存是否能於年底結束,並於 24Q2 業績反彈。而台灣晶圓代工、封測業者則受到客戶疲軟、中國同業價格競爭有負面影響。

你可以在以下平台訂閱收聽:



這邊是一些訪談精華片段

MCHP 季報解析

00:34 MCHP 最新一季表現符合預期,並持續創歷史新高,但有些數據開始浮現疲態。
02:30 中國持續疲軟,亞洲區營收已連續兩季下滑;客戶加速取消或推遲訂單,導致營運有反轉向下的趨勢。
06:55 公司預期下季營運將轉向衰退。

中國市場持續疲軟,拖累整體族群

08:54 中國疲軟已從消費性市場蔓延到工業與汽車。

長短料問題浮現

11:45 車用零組件開始有長短料問題,英飛凌、安森美、意法半導體營收來自於 MOSFET、IGBT 等功率元件展望較為樂觀;MCHP 來主要營收來自於 MCU 則較為悲觀。

從 MCHP 季報看相關產業鍊

22:46 MCHP 的營運往下對與台股的消費性 MCU 族群影響不大,市場反而在持續觀察何時落底,預估去庫存須至 23Q4,而下游於 24Q1 開始回補庫存。
28:59 台股 MCU 業者在中國市場不變的狀況下,盛群、松翰、九齊可望受惠於成本下降,24Q2 業績開始反彈。
33:02 MCU 開始轉弱,且歐美 IDM 客戶也開始轉向控制供給,減少委外訂單,對台灣晶圓代工、封測業者營運再次帶來負面影響。
35:06 中國成熟製程代工、封裝開始價格競爭,也對台灣相關廠商造成影響。

訂閱財報狗新聞: https://statementdog.substack.com/
Podcast 業務合作聯絡信箱: business@statementdog.com

財報狗社群

本集逐字稿

威宇:歡迎收聽財報狗 Podcast,我是主持人威宇,在我旁邊的是財報狗的站長小鄭。

小鄭:哈囉大家好。

MCHP 季報解析

威宇:今天我們要來看 MCU 大廠 Microchip 最新一季的營運報告。Microchip 主要業務是來自於 MCU 的製造和銷售,在全球的市占率有 13.4%,排名第三,僅次於意法半導體跟瑞薩。因為現在 MCU 開始因為電動車或者工業開始復甦的情況有關,所以我們就從 Microchip 這間公司來看一下 MCU 這個產業現在的狀況怎麼樣。

我們先來看一下它最新一季的營運表現,本季營收是 22.9 億美金,比上一季成長了 2.5%,再創歷史新高;EPS 是 1.64 元,跟上一季差不多,符合財測的中位數。其實我們單純看這樣的數字,是說整個 MCU 目前的狀況都還是在持續復甦當中嗎?

小鄭:沒有,完全不是。因為我們上次聊 MCU 可能已經是去年 Q1 了,是不是?

威宇:應該好一陣子了。

小鄭:我們以前聊 MCU,是想要了解台股消費性 MCU 族群的狀況,在去年可能 Q1 或前年 Q4,那時候我們就有提到消費性 MCU 有轉為下滑的風險。的確後來一路從去年 Q1 開始,整個消費性 MCU 族群就一直往下走,可是如果我們來看海外大廠,像 Microchip 或以前有聊的恩智浦好了,它們其實營運表現跟台股業者有明顯的差距。

台股去年是很慘的一年,台股 MCU 去年營收或獲利下滑的幅度非常驚人;可是我們反觀像 Microchip,大概是一路從去年的上半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營運一直在創新高。

我們來看這個數據,像它這一季的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又再度來到歷史新高了,這個表現跟台股的消費性 IC 業者算是兩極。只是雖然它帳面的這個表現算是創新高,好像很不錯,可是如果看它實質內容,其實已經有一些數據開始浮現疲態。

首先第一個,如果看公司的區域營收,亞洲一直是公司的營運比重最高的,往往可能是占公司的營收 5 成或超過 5 成。可是如果看最近兩季的數據,亞洲區的營收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滑了,這跟其餘區域的營收持續反向,這是一個滿明顯的對比。

如果參考公司的說法,一樣又是來自於中國,中國解封之後的復甦算是持續遠低於公司預期,帶動公司的當地的銷售也開始向下。

其次公司有提供另外一個數據,它的交貨時間。我們都知道 MCU 尤其是在車用或工業用市場,在過去兩年一直都算是整個供應鏈的瓶頸,所以我們之前有常在聊車用 MCU。像 Microchip 就算是一個受惠者,它之前最誇張的交貨時間可以超過 52 週,也就是超過一年的時間;你今年下訂,要到明年才有機會可能拿到它的產品。

之前這個交貨時間是非常長的,可是在今年上半年已經看到公司說它的交貨時間開始明顯縮短,由原本年初的 52 週,目前最新看到的數據是已經降至低於 26 週,直接下滑超過一半了。

如果參考公司的說法,主要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它們的客戶已經開始加速取消或把訂單往後推遲,導致它目前短期的積壓訂單快速減少,交貨時間就自然縮短。

以這樣來看 Microchip,我覺得營運有開始反轉的現象。雖然它上一季的營收和整體毛利率還是創新高;可是看實質的營運內容,其實有開始反轉向下的趨勢。

這個跟台股 MCU 有點算是明顯落後,你看台股 MCU 是去年年初就已經反轉了,這些車用跟工業的 MCU 是一直要到拖到現在,算是 2023 年 Q2 才開始看到有反轉向下的徵兆出現,兩者的時間落差是滿大的。

威宇:對,其實剛剛聽到我也有點訝異,你說今年車用跟工業用的 MCU,國外歐美這些大廠都還在創新高,這個動能來自於哪裡?

小鄭:這個動能其實還是來自於……,當然車用或是工業本來相對消費性長期來看比較有成長性,或說它們在這個營運的波動上面本來就比較小。更何況過去兩年因為疫情導致斷鏈的關係,所以這些車用、工業,尤其是車用,它們都會有一個新政策是要建立更多的安全庫存。

我們看到這整個下游因為經過這個疫情的震撼,它們開始明確知道原來車用半導體是這麼關鍵。因此它們都是在過去一直是保持著持續加緊採購,生怕半導體或 IC 相關庫存不足的窘境。尤其是到去年、甚至到今年,其實車子的產出或是交車依然是滿緊繃的。像我自己也是在今年上半年訂車,到現在還拿不到我的車子。

威宇:你買了?

小鄭:對,可是這個訂車,因為我不是買國產車,我是訂進口車,現在聽到業務說可能是要到 Q4 我才拿得到車。就算看到好像這個供應鏈的緊缺有開始紓解了,可是在車用這一塊,這個紓解幅度沒有像消費性市場或消費性 IC 的狀況這麼快,它們還是算是緩慢紓解。

可能一直到目前,可能到現在 23Q2 才開始慢慢浮現,車用半導體開始有一些雜音,開始一些公司有透露它們自身的車用業務有開始反轉的跡象,我想主要是這樣的差距。

威宇:了解。我們接下來看看公司對未來的看法是什麼,來看它們下一季。其實 Microchip 預期整個營運會正式轉向衰退,也結束它們長達連續 11 季的成長,它們覺得下一季的營收大概是衰退 1%;毛利率跟營業利益率大概持平,所以 EPS 可能衰退 1.2%。

從這邊其實也可以看得出來,它們也開始覺得可能像剛剛講的,這種回補庫存的需求或下游的終端需求沒有持續在成長,所以導致它們也開始覺得說營收可能已經差不多了。

小鄭:對,沒錯。下一季應該算是公司正式宣告營運要走入衰退期的明確季度,因為它直接財測這一季的營收要邁入季衰退了;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也不會再創新高了;EPS 也是會季衰退。

其實公司甚至還有再明確指引 Q4,就公司的角度是傳統的淡季,可是它已經明確說目前看到淡季的衰退幅度,可能會比過去的歷史衰退幅度還要大,這樣很明確地表示它的營運已經開始要走入衰退週期。當然這個已經是比消費性好很多,你看消費性的 MCU 已經衰退到目前進入到第六季了,Microchip 是到 Q3 才正式要邁入衰退。

它為什麼到 Q3 開始明確指引市場說營運要開始衰退?主要是我們剛才有提到它的上半年有一個徵兆,亞洲區營收已經開始慢慢下滑。這件事情站在公司的角度,在下半年會持續擴大,也就是它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疲軟的幅度或持續的時間,都是高於預期的。

中國市場持續疲軟,拖累整體族群

小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原本中國的經濟疲軟最一開始衝擊的是消費性市場,因為像中國本身是一個消費性電子裝置的消費大國,像手機、家電或什麼物聯網 IoT 什麼的,中國都是一個重要市場。

可是在這個消費性市場明顯疲軟之下,目前開始有向工業和車用市場蔓延的跡象,所以 Microchip 就直接說,雖然主要市場是工業跟汽車,可是目前它也看到這一塊的市場算是在 6 月初看到疲軟的跡象。

如果我們比對一下其他同業,看起來也不是只有 Microchip 認為中國的低迷開始影響車用和工業市場。其實像有一家算是類比 IC 的巨頭亞德諾,它其實在今年 Q2 法說會直接說明,說它的工業和車用營收都會開始轉為季衰退,就是因為中國的需求惡化。

像瑞薩在最近的法說會有提到,它也有看到部分的第一階 Tier 1 的車用供應商有一些去庫存的雜音出現,雖然不是全部 Tier 1 的供應商,可是有部分供應商有提到也要去庫存,瑞薩自己揭露的上半年工業業務也是開始衰退。

還有像意法半導體也是說雖然它的車用很棒,可是它的車用看起來比較偏向在車用功率半導體很棒。如果是它自身的 MCU 業務,看公司的指引說可能 Q3 會是微幅、低個位數季衰退。它也有特別提到中國解封一直低於它們的原本預期,這可能會導致它們的 MCU 業務表現停滯。

以這樣綜合來看,中國看起來是近期整個市場下滑的發動機。最早是先對消費性市場產生影響,一直到現在可能在 2023 年 Q2 乃至於年中,也對工業和車用市場這邊開始產生影響,這可能是公司認為它下半年營運會往下衰退的主因。

長短料問題浮現

威宇:其實聽到這邊會滿好奇的,因為你說不管是亞德諾或瑞薩都有提到,看起來有一些車用供應商會開始轉為去庫存這樣。可是我有聽到英飛凌跟安森美在功率半導體那邊,它們還是說哇這個車用好棒,它們在車用那塊比例會大幅成長,這邊的差別是什麼?

小鄭:這個也算是好問題。相較於消費性市場很爛這個已經是市場的共識,不分你我,所有的消費性組件應該都算是需求很爛;可是車用這邊有點算是正面負面消息並存,有的車用零組件還是說車用需求超強,可是有的零組件像 Microchip 說看到車用 MCU 需求疲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或說誰的觀點是比較具有代表性,比較能夠反映車用市場的整體狀態?如果就我的角度,我是覺得也許這些業者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只是主要業務產品不同,導致它們觀點不同。

因為像英飛凌、安森美或意法半導體,它們對於車用的展望很好,看起來主要都是針對在功率半導體,像 MOSFET 或是 IGBT 這種功率元件,因為它們的主要營收和獲利來源其實也都是來自於功率元件。

可是像 Microchip 好了,我記得它的主要營收超過 7 成、甚至快 8 成,都是來自於 MCU。如果是就產品的角度,它們的產品線是很不一樣,雖然如果從市場的角度,它們主要市場都是在車用跟工業。可是如果站在產品本身的角度,它們是很不一樣的,所以它們是完全不一樣的組件。

我覺得這個情況有點像去年上半年在聊消費性 IC,去年上半年或去年年初的時候,那個時候消費性市場開始出現雜音,我們那時候在聊記憶體、在聊 MCU、在聊功率半導體。

那時候我記得我們聊的觀點是記憶體似乎會最先邁入衰退的,再來是 MCU,那個時候覺得功率半導體雖然看起來暫時這個數據還不錯,可是應該也是隨後就會跟上了。我記得那個時候社團還有一堆 Argue,說沒有,功率半導體股價和營運還是很強;可是果不其然大概在 Q2 之後,整個營運就全面下滑。

我覺得現在情況有點像那個時候我們在聊消費性 IC 一樣,好多組件狀況都不太一樣,有的組件已經開始下滑了,可是有的組件好像帳面上的營運展望看起來短期還是很不錯。

這個差異我們在那個時候有聊到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長短料的問題。每一個組件的供需狀態不一樣,所以有的供給是比較沒那麼緊缺的零組件,如果今天面對下游的需求已經開始轉向疲軟,這種相對不緊缺的零組件,下游會優先停止拉貨。

像那個時候記憶體被視為相對不緊缺的,所以下游消費性業者率先對記憶體的採購暫停拉貨;其次可能再來是 MCU;可能最才是像 PMIC 或是一些功率元件的採購停止。這是每一個材料的供需狀況不同,導致下游對這些零組件暫停採購的時間點就會跟著不同,這個我們一般稱為長短料的問題。

回到車用元件業者短期觀點之所以都不同,我覺得很有可能也是長短料的問題。因為其實在恩智浦的電話法說會,經營階層是有提到覺得車用組件存在長短料這個狀況,因為法人的問題可能跟你一樣,你說你的車用展望很看好,可是你自己又提到部分下游業者在去庫存,這樣到底是好或壞?像恩智浦是以這種長短料的角度解釋,說這可能是整個車用市場目前各家業者觀點有點不太一致的原因。

站在我的角度,這很有可能是原因之一。不管怎麼樣,我覺得 MCU,尤其是車用 MCU,目前開始轉為向下看起來是滿明確的。因為 Microchip 真的是一個大廠,大廠都已經出來說它的下半年展望會往下走了,我覺得車用 MCU 也開始不會再向上或是轉為向下,是很明確的。

如果以長短料解釋的話,很有可能車用 MCU 是目前車用組件的長料,如果以目前相關業者釋放的訊息來看,下半年可能就會看到車用 MCU 率先向下,領先車用功率半導體率先邁入去庫存的狀態。

威宇:我怎麼覺得這兩邊在講的故事不太一樣?因為你剛才講的是之前疫情缺料,大家會想要多備料,所以今年是在補庫存的狀態。接下來庫存已經補得差不多了,我們要開始進到去庫存這個階段了,這個其實在 MCU 這邊聽起來是單純的循環,一個補庫存、去庫存、補庫存、去庫存的循環。

小鄭:對。

威宇:可是在功率半導體,大家講的故事不一樣,大家講的故事不是現在因為電動車的滲透率提高或者電動車的量變高,所以大家就會使用更多功率半導體,所以我們就是一路成長。

小鄭:對,其實這個故事也是 MCU 的故事。其實我們要分所謂的長期或短期,經濟的整個走向不會是一個直線,我們都知道經濟是個波動,為什麼會產生波動?因為有非常多因素會影響經濟,這個因素有分短期因素跟長期因素。

像你說的這種有一個電動車的趨勢,這個趨勢算是一個結構性成長的因素,這個可能一般預期到 2030 年都是一個會拉動車用半導體的重要成長力,所以它是一個長期趨勢。

可是其實還有一個短期趨勢就是庫存循環,有時候主要跟人為管理或是跟短期供需有關。供不應求的時候就是過度拉貨,供過於求的時候削減存貨又是過於削減,導致這個存貨本身的回補或是去庫存,也會造成短期營運的波動。

像剛才 Microchip 提到的觀點,我覺得它一樣還是認為長期展望是好的。它依然認為長期像電動車這些趨勢,還是會對它的營運長期而言是正向的,只是它也說短期不免會受到去庫存這種短期的影響。

不管 MCU 或功率半導體長期應該都會是受惠電動車,如果大家有興趣回去聽我們以前聊過 MCU 產業和功率半導體產業,應該是在去年還前年聊的時候,有點忘記了。反正那時候我們有提到一個觀點,電動車對於功率半導體用量的增長會大於 MCU。可是不管怎麼樣,其實兩者都一樣還是會受惠,可是這個是長期走勢,短期還是不免會受到像存貨循環或是去庫存這種影響。

只是目前站在 MCU 的角度,我已經要率先因為這個去庫存的因素要邁入短期衰退了;功率半導體以相關業者的說法,像英飛凌或安森美看起來好像它們自己目前沒有覺得有去庫存的風險。

差異是什麼?當然有很多,比如說像我剛提到的長短料的原因。為什麼會有長短料,或者說為什麼功率半導體是短料?很有可能是跟實質結構性的因素有關,像我剛有提到電動車可能對功率半導體的用量帶來的成長幅度,會是高於 MCU 的。為什麼現在車用功率半導體還是相對比較緊缺,這也可能是原因。

總之不管怎麼樣,目前看起來車用組件有一些雜音,MCU 是率先產生雜音的那一個組件,看起來它要向下了。

威宇:了解,因為像看英飛凌或安森美好像連明年都還是覺得很好。

小鄭:對。

威宇:如果我們看 Microchip,就是今年下半年要開始衰退了,可能也是要三四季左右。可是你看英飛凌跟安森美現在已經落後了,它們今年下半年還不一定衰退,但它們明年還是看很好。

小鄭:對,這個好像其實所有業者都是這樣,在實際的衰退……。

威宇:衰退以前都看好。

小鄭:對,如果看去年下半年 Microchip 的觀點,它也是覺得今年是很棒的一年。如果你真的要我說有什麼東西可能是不如這些業者的預期,我覺得可能是中國。

一般的觀點都認為中國解封之後,或多或少一定至少會對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的確可能有帶來正面影響,可是這個正面影響可能就業界角度來看影響真的太小了。如果我們再往後延伸一點,如果中國經濟的疲軟還是這樣一直持續、還是這麼一直不如預期,很有可能就會開始拖累像英飛凌跟意法半導體。

因為我得說,中國就是電動車的重要市場,如果中國的經濟跟消費力道一直這麼疲軟,它遲早會拖累到它自己的車用或電動車市場。因為如果人民都沒錢,他們怎麼去買車?只能靠補助,補助也許可以帶來一時。

我剛剛是假設,假設經濟一直一直這麼低迷,一定遲早到最後連汽車和電動車的消費力道也會開始產生影響。因為中國是一個電動車很大的市場,一定會反過來對英飛凌跟意法半導體產生影響。

如果就我的角度,為什麼英飛凌跟意法半導體目前還是認為短期展望很好?目前短期看起來訂單真的是還不錯,再來它們可能也不認為中國的經濟會爛那麼久或是說會再跌那麼深,所以它們站在一個這樣的假設。

當然這個總經我是沒辦法評論,我不是一個總經專家。只是如果說會有什麼東西超出這些業者預期,我覺得可能是中國市場的復甦或回溫又再次持續跌破大家眼鏡,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會看到這些業者也開始下修展望。因為我覺得我看亞德諾或看 Microchip 就是因為中國的關係,所以現在開始修正它們的觀點。

從 MCHP 季報看相關產業鏈

威宇:大概了解 MCU 和功率半導體在車用這邊不同的展望以後,我們來看一下相關產業鏈的展望怎麼樣。

第一個還是跟台股比較有關,因為我記得以前我們在介紹 MCU 的時候,有提到台股主要是消費性;歐美那邊主要雖然是工業用跟車用,但它們其實也可以做消費性,等於它們如果產能很滿,就會有一些消費性訂單外溢到台股。如果今天它們連工業用跟車用都不好,是不是它們就會多做一點消費性,台股消費性 MCU 的復甦就要等更久?

小鄭:好,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看起來它們沒有要多做消費性,它們目前在做的事情是說消費性先暫時不做,因為它也不想要讓整體市場持續供過於求,它也希望能夠快點恢復供需平衡。

其實這些業者本來消費性 MCU 都比較傾向是委外,像台灣 MCU 一樣都是交給代工廠代工。它們目前比較像是委外代工的訂單已經縮減了,只是還是維持著它們自身的產能主要是應用在車用跟工業用的市場。

像去年可能它們自身產能光是供應車用和工業就已經不足了,所以之前還會有一些車用跟工業的訂單也是委外溢出給台灣的供應鏈,像台積電、聯電這些業者。

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以目前來看,像 Microchip 現在營運要開始往下,我個人覺得它不會對於台灣這些消費性 MCU 再帶來更多的衝擊。我目前認為它不會出現你說的收回消費性訂單,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台股消費性 MCU 族群的現象,我覺得目前已經不會了,因為消費性 MCU 已經爛很久了。

站在我的角度,其實大家一直在看這個市場爛那麼久了,從去年年初到現在已經要邁入第七季了,如果現在是 Q3 就要邁入第七季了,你這個去庫存也去太久了去到第七季,到底是不是已經接近落底的階段?像我記得我們之前好像是 Podcast 還是一週產業大事,好像有提到一些 MCU 是不是落底的討論,我有點忘了,不過這個的確是關注 MCU 市場的投資人比較關注的。

我覺得如果站在我自己角度也是這樣,我看台股的消費性 MCU 族群,不是在想它是不是在下滑,比較在想它到底是不是要落底了。我稍微算是悲觀一點,也不用說稍微悲觀,如果參考近期市場資訊,我覺得其實 MCU 目前還沒有落底。主要還是因為跟業者 Microchip 說的一樣,中國消費性市場的疲軟就是高於預期。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是中國 MCU 業者在這個衰退情況之下,它們這個競爭的力道還是不減,降價競爭的壓力也是很大,導致這些台股主要業者的 MCU 庫存仍然是高於正常水準。像我隨便拉幾個代表性業者,像盛群、松翰、九齊的存貨周轉天數,其實都還是明顯高於過去歷史的正常水準。

像盛群很誇張,盛群如果看存貨周轉天數是超過 400 天,賣一年都賣不完;像松翰可能比較好,松翰最近這兩季已經開始有明顯下滑,可是它的存貨周轉天數還是維持在 200 天以上,200 天也是超過半年,2/3 年。

這個情況看起來是有所減緩或的確有開始在轉好,去庫存有在做去庫存,可是這個去庫存的力道不夠。目前來看我覺得最快最快按照這樣去庫存的速度,可能也要到今年 Q4,才能看到整個下游庫存來到像 2000 年或 2019 年那個時候的水準。

我覺得如果理想狀況之下,可能我們會在今年 2023 年 Q4 看到消費性 MCU 去庫存結束,因為去庫存結束,下游才有機會回補庫存,我們也許有機會看到明年 Q1 下游回補庫存。而且我們要再關注,回補庫存是需求端。

成本端的話,其實消費性 MCU 受困於代工的報價一直很高,可是最近其實我們聽到一些成熟製程的報價已經開始往下滑,或這些消費性 IC 業者也開始跟這些晶圓代工廠議價。因為整個需求在向下了,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晶圓代工業者也開始願意跟你這些下游業者一起來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一下價格。

如果參考盛群的角度,它是說它的確有在談了,因為它談了,可是目前不會馬上生產,還是得先把它手頭上的庫存也去化掉。去化完到一定的適當程度,它才會投片,這個時候才是用談好降價之後的最新價格,開始做成本的計算。這樣考慮它會等到去庫存才開始投片,投片到真的生產出來可以到市場賣,可能要經過兩季。

這樣算一算,我覺得消費性 IC 的晶圓代工成本最快在明年 2024 年 Q2,可能會開始看到成本下滑。綜合以上看理想狀況,台股 MCU 族群像盛群、松翰、九齊這些業者,它們的獲利或許有機會在明年上半年 Q1 或 Q2,開始出現谷底反彈的現象,不過這個前提是理想狀況。

我們剛才理想的假設是可能中國就先這樣、不會再更爛了,或全球經濟就先這樣、不會再更爛了,或符合大家的預期這樣運行,這樣子可能今年 Q4 會去庫存結束,明年 Q1 開始營收受惠訂單回補,明年 Q2 開始看到成本受惠代工報價下滑而利潤率往上。這個是理想狀況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到也許台股消費性 MCU 族群的業績,在明年上半年就會開始反彈了。

威宇:可是中國那邊看起來是越來越爛,它們不是房市爆了?而且我們前兩天在聽產業顧問討論,市場原本都預期今年手機可能……,就是那個成長率看起來也是達不到了,看起來好像沒有如預期,好像越來越爛。

小鄭:對,這個就是這樣,這很難預期。當然我有看到別的說法,也有少數認為再爛也很難再爛下去,我有看到這樣的說法。我先講總經一向不是我個人的強項,我沒有辦法做太多很好的評論,所以我只能說中國市場是一個不確定性的因素。如果今天中國市場真的不如預期會怎麼樣?我覺得可能會看到去庫存往後,要嘛去庫存再往後,要嘛可能拉貨的力道低於預期。

只是以大致的節奏,如果誤差是在一兩季範圍之內,頂多是台股 MCU 族群的谷底反彈,可能原本理想狀況是在 2024 年 Q1;如果比較不好,我們抓個一兩季的誤差,可能會拖到可能是 2024 年的年中或 Q3 季初,可能旺季再有一個機會明顯向上。只是我目前先假設可能先看到明年 Q1 或明年上半年,應該是有機會也許是走個均值回歸、庫存循環的角度。

至少你說中國這麼爛,有沒有消費性 IC 在復甦?有,我們之前有聊到像記憶體,因為你需求再怎麼爛,我還有另外一個工具可以用,減產這個工具。因為供需是由供給和需求達成,需求下滑,我也可以用對應的減產來對應。

像記憶體展現出來的就是需求其實是有價格彈性的,越低價越能夠刺激消費量回升,再配合大廠供給縮減的幅度加大,其實在下半年也開始走出止跌向上的趨勢。

站在我的角度,中國的確是個未知數,可是我個人認為不會無止境地一直向下。到一定的程度之下,在供給的控制配合之下,其實會有所謂這種庫存回補的需求復甦。如果是長期的角度,如果中國的經濟衰退或是經濟低迷是個結構性的因素,大家可能也許可以參考一下日本。

日本當初就是結構性的因素,所以就走了失落的 20 年還 30 年,可是日本的經濟會不會有循環?也是會有循環,它們也是會有向上、向下、向上、向下。只是可能沒有像同時間像中國或美國,它們的經濟雖然向上向下,可是長期還是向上,我覺得可能就是這個差異。

我還是就短期的角度,如果是以短期存貨循環的角度,我是先抓 MCU 業者在明年 Q1 或上半年有機會谷底反彈。

威宇:另外一個也想要問的是剛有提到,最近看起來晶圓代工廠比較願意來跟它們的客戶談價格,以前它們供不應求、態度比較硬,現在開始願意談價格了。你怎麼看晶圓代工廠這一塊?因為等於是它們又一個客戶要開始疲弱了,它們整體的狀況怎麼樣?

小鄭:如果就我的角度,看起來今年下半年營運一定雪上加霜。因為原本像台股這些消費性 MCU 族群的訂單從去年開始就流失了,可能帳面上還有一些 IDM 委外訂單可以支撐一下營運。

可是以目前如果是從 Q2 乃至於現在這些歐美 IDM 業者來看,其實我覺得都有志一同,就算它們不認為它們的營運會衰退,可是對於自己的供給也開始都有明確要控制的這個政策出現。

像 Microchip、恩智浦、意法半導體不約而同地提到,它們要嘛減少委外代工的訂單,要嘛降低自身的產能利用率。它們都擔心因為中國的因素,市場會供過於求,所以它們都是主動想要降低供給來避免供過於求。

這些歐美業者的委外代工的訂單,其實台灣代工業者一向都是最主要的受惠者,大家想一下之前英飛凌火災,那時候台積電還被要求要插隊把它們的單先補進去。台灣理論上都是這些歐美業者主要的委外對象,所以如果這些業者目前都開始減少委外訂單,我覺得台灣的晶圓代工和封測業者應該會是最主要的受害者。

這樣對於台積電成熟製程的代工或相關封裝業者,下半年營運是雪上加霜。而且我覺得不只是歐美開始降低委外訂單,還有一個另外因素也可以持續觀察,目前看到中國成熟製程的代工或封裝的確開始競爭加劇,我覺得這個對於台股業者也算是一個不利因素。

因為像我剛才提到盛群,其實盛群主要市場在中國,所以它的封裝在兩岸都是有委外的。它有一部分是委外給台灣的封裝業者進行封裝,一部分有委外給中國當地的封裝業者來協助封裝。因為你剛才這樣子一說明,我們知道其實盛群或台灣消費性 MCU 過去一年其實是很慘的,它營運不佳的情況之下,當然也想要在成本上做些精簡。

中國封裝業者目前的報價,的確相對於台灣的封裝業者,可能是更具價格競爭力,簡單來講就是價格競爭。公司提到它們短期其實已經開始考慮,也不用說考慮,我覺得應該就是會擴大它們在中國封裝的比重,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某些程度上就是有一些原本應該屬於台灣封裝業者的訂單,因為價格競爭有流向對岸的跡象。

其實不只封裝,市場現在也是有謠傳,一向被認為是比較穩固的台灣晶圓代工的這一塊有開始鬆動,因為中國成熟製程的擴張一直很積極,它們通常在價格競爭也不手軟。的確也有謠傳或是有傳出一些部分訊息,一些台系 MCU 業者有意也要將比較偏成熟製程的 MCU 部分訂單,可能會轉向中國的晶圓代工業者,也是為了要降低它們的成本。

考量自己也有不少的訂單或是客戶在中國,它們可能有意把它們部分的訂單轉向給中國的晶圓代工業者來代工。一方面滿足中國本土化的需求,二方面又能夠降低成本,因為中國晶圓代工報價降價滿積極的。

這也代表其實在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這邊,開始有感受到中國競爭的壓力。我們來看一下最近中國這些晶圓代工業者,其實它們的確在價格競爭這邊很積極,看起來也是有用降價的方式來換取訂單量。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業者其實目前在產能利用率的表現,是比台灣業者這邊還要好,我單純指產能利用率。中芯國際最新 Q2 公佈的產能利用率,它居然是不降反增,從 Q1 的 68% 上升 10 個百分點到 78%,這是滿大幅度的上升。

如果我們看像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Q2 跟 Q1 產能利用率都算是持平、沒有增加。像我記得聯電好像是 71%,世界先進跟力積電產能利用率都只有 60%。不管是產能利用率回升的幅度或產能利用率本身的絕對數值,其實都是低於一些對岸晶圓代工業者目前的表現。

我覺得這個台灣跟對岸的差異,可能是差在中國的業者目前是以透過積極降價,來換取它們的產能利用率能夠回升或維持在比較高的水準。這樣子綜合以上資訊,我覺得中國成熟製程代工的降價,已經開始對台灣這邊代工開始產生競爭壓力,也開始有一些訊息是台灣的一些 IC 業者、像 MCU 業者也有意擁抱對岸成熟製程代工。

綜合以上,我覺得這些台灣的成熟製程代工業者或是封裝業者,一些比較偏向打線封裝的業者的營運,今年下半年應該就持續低迷。什麼時候復甦呢?因為過往來看 IC 設計通常會領先封裝,所以我剛剛有提到,像 MCU 這些消費性 IC 可能要到明年初才會復甦;成熟製程的代工跟封裝的復甦時間點,我自己可能抓明年的上半年再做觀察。

如果像我們剛才提到的 MCU 或驅動 IC 這些消費性 IC 業者,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的營運運,真的開始走出一個谷底反彈的復甦腳步,我覺得也許台系的成熟製程代工跟封裝業者會接著向上;只是如果不如預期,當然就再延後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領先指標就先看這些 DDIC 或 MCU 業者,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的表現是不是符合預期,或會不會有超乎預期的表現。可是目前來看應該是不會有超乎預期,看它們能不能至少走出谷底反彈,可能才有機會看到成熟製程代工或打線封裝的營運再回頭向上。

威宇:了解,所以這邊就是明年年初再來看,重點就是這個而已,明年年初我們再來看什麼時候復甦。

小鄭:對,領先指標一樣是優先觀察消費性的 IC 設計,大家不要看車用。因為你看車用跟工業是現在才要向下,它們應該是到明年上半年都還在去庫存。反而是消費性,我覺得可以先觀察是不是在今年年底有機會去庫存結束。

威宇:沒問題。以上是我們看完 Microchip 最新一季季報,聊一下前陣子比較少聊的一些東西,工業用、車業用的一些狀況,還有它們對台美股相關公司可能的影響。

如果對這個系列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留言和我們詢問,我們下次再見,拜拜~

作者:財報狗

財報狗為專注於投資資訊平台與社群,提供您上市櫃公司投資數據、選股、教學與討論,幫助您自行作更好的投資決策

財報狗網站:
statementdog.com
臉書粉絲團:
www.facebook.com/statementdog

Hi,歡迎使用財報狗查詢股票資訊

如果您還不熟悉財報狗,請參考財報狗新手上路。使用過程遇到任何問題,可以查詢幫助中心

如果對網站功能或投資方法還有問題,歡迎到這裡詢問,我們會盡量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