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華城電能許逸晟執行長分享他們過去如何在台灣沒什麼人在看電動車的時代就切入電動車充電領域,並成為 Tesla 進駐台灣後的充電樁服務廠商,如今更是多家車廠的供電營運夥伴的故事。在節目中,也為我們科普很多充電樁的技術,聊了電動車市場的看法,以及華城電能未來營運願景。
你可以在以下平台訂閱收聽: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其他任何你收聽 Podcasts 的平台
這邊是一些訪談精華片段
為什麼要創立華城電能
00:23 華城電機於十多年前在探討未來方向時,希望能在用電端找到能夠切入的地方,觀察海外電動車的發展,看準台灣電動車商機,便作為產業先鋒,投入於台灣電動車的充電領域。
09:55 Tesla 於 2016 年進入台灣市場,充電樁事業開始成長,為了專致於新創事業的發展,便於 2021 年各方面條件成熟後,從華城電機的事業部分獨立。
華城電能的服務
15:09 華城電能目前業務有:設備銷售、從大型充電站建置到家戶的充電樁的安裝服務,以及充電站營運。
19:14 華城的充電樁數量以慢充為主,由於慢充建置成本較低,建置的地點彈性較高,只要充八小時就可以跑 400 公里。而快充建置成本高,主要的需求為長途移動過程中需要用電的人,故適合的建置地點為高速道路沿線或主要幹道的地點。
華城電能的競爭優勢
37:30 華城電能為台灣最早於電動車領域耕耘,為台灣唯一能從設備研發施工到營運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廠商,並在自身充電站品牌 EVALUE 長期曝光下,累積比起同業更多、更精準的會員數量。
談與電動車廠合作模式
40:45 多數車廠偏好專精於車子本身,會找供電合作夥伴。車廠推出電動車之前,在家充部分,會隨車贈送充電樁,所以會先選擇好指定的合作廠商。在外面充電部分,車廠會與一至兩家營運商談合作,給予車主買車送充電點數的優惠模式。
願景:想要充電就想到華城
50:21 這個行業不斷的在改變,希望能做到提供消費者想要充電就找華城解決所有問題的願景。但是,由於電動車熱度高,越來越多充電樁營運商成立,然而後面營運維護的成本遠高進入門檻,預期接下來會有很多業者會退出,產業進入整併期。
訂閱財報狗新聞: https://statementdog.substack.com/
Podcast 業務合作聯絡信箱: business@statementdog.com
財報狗社群
本集逐字稿
威宇:歡迎收聽財報狗 Podcast,我是主持人威宇,在我旁邊的是財報狗的投資總監 Sky。
Sky:哈囉大家好。
威宇:以及華城電機暨華城電能的執行長許逸晟執行長。
許逸晟:大家好。
為什麼要創立華城電能
威宇:這一集是我們華城的下集。我們在上一集聊了很多華城電機的產業內容,包含說強韌電網、台電補貼對重電的影響;我們也聊了像離岸風電還有未來的營運計畫等等,這一集我們要來聊華城另外一個新創的公司——華城電能。這間公司主要就是在做充電樁相關的東西,跟電動車有關,所以我們先來聊一下這間公司的歷史好了。因為這個東西本來是華城電機的一個部門,一開始為什麼會有這個部門?
許逸晟:其實也是在十多年前,我們在探討公司未來願景的時候,那時候就看到綠能是一個將來的重點。但是以我們電網的角度來講,其實我們電網分成三大塊,一個是發電、一個就是輸配電、一個是用電,在當時綠能整個環境下,台灣當然是對這件議題沒有很關注,但其實國外都有在很熱烈在討論。
發電的部分,大家就探討再生能源這些,不管太陽能、離岸發電或地熱各種的再生能源;輸配電的部分,就是在討論剛才講智慧電網這件事情;在用電的部分,大家其實國外有在討論,不管是氫能或者是電動車,其實在當時就已經有滿多人在關注。
我們自己回過頭來看我們公司,我們公司的本業重點還是電力傳輸,這是我們的強項,所以就在用電端我們也想要找到一個在綠能領域中,我們可以著墨的地方。後來看一看就發現電動車裡面有電,怎麼把電送到車上去,就是一個電力的傳輸,這件事情跟我的本業就有相關了,我們開始深入探討這件事,就發現這裡面好像有些東西可以做。
當然我們不是做車的,我不是機械出身,我也不是電池出身、不是材料出身,我就不可能去搞電池、不可能去搞電動車。但是車子要跑,一定要有人把電送給它,就是充電的這一塊,充電這塊又回來,背後其實很多技術跟理論都是跟電力傳輸是相關的,所以我們那時候決定要做充電。
所以在 2011 年的時候,我們就成立一個小的 Team,我們那時候還是從製造業的角度思考,所以我們是先找一個研發團隊來做充電的設備,包括現在講的 DC 或 AC 的充電模塊或充電樁,我們從那裡開始衍生。
做一做後來產品也出來了,可是產品出來之後,因為那個年代太早了,沒有人開電動車,所以這些產品市場非常非常小,沒有人在用;也不知道誰會買這些產品,所以我們後來就一直在思考我有產品,接下來怎麼辦?既然有產品,但是電動車如果被我們賭對會起來的話,中間一定會有人買這些產品,買這個產品去用的是誰?就是充電營運商。
威宇:充電營運商?
許逸晟:對,就是負責營運充電站的業者。
威宇:可是當時有充電站這種東西嗎?
許逸晟:當時沒有、當時很少,國外有了,但是台灣沒有。但是我們就換個角度想,如果這一塊在台灣是真空的,我的設備永遠賣不出去,因為沒有人跳出來做營運商、沒有人要去蓋充電站,就不會有充電設備的需求,電動車也不會起來。因為在那個年代,大家講電動車不能起來的三大原因就是充電站不夠,所以我們想說我們來做好了。我們大概在 2014 年之後就轉,也不能講轉型,就是我擴大我的經營範圍。
威宇:跳下來自己經營充電站這件事情。
許逸晟:對,我就不只是設備製造開發之外,自己也開始做建充電站來營運的這件事情。我們開始就建立後台營運系統、營運管理的人員,包括我們自己開始找地來蓋充電站,這件事情就在大概 2014 年我們定案之後就開始做。
後來有幾個契機,第一個是在 2016 年的時候,特斯拉要進來台灣。它進來台灣第一件事情,也想到充電站怎麼辦?因為它的車在跑沒有充電站,所以它想要找一個充電站的合作夥伴,那時候找一找就找到我們華城。很幸運的是因為我們是當時唯一一個有充電站電力基礎的公司,因為本來電機公司就會蓋這些電力設備,我們又懂充電設備。因為我們自己就在開發;我們也懂一些充電的營運的行為,所以這些東西就是台灣唯一一個。
威宇:就是一條龍可以包到好。
許逸晟:對,一條龍包到好,也是台灣唯一一個這些都懂的,所以特斯拉就很開心找我們合作。那時候我們的角色是幫它建置充電站,從大型充電站到家裡壁掛式充電座的安裝,全部都讓我們做,從那裡我們開始找到一條好像可以看到曙光的道路。
威宇:我覺得這邊要先暫停一下,因為大家現在聽都覺得很合理。
Sky:好像很簡單,對不對?
威宇:不是,你電動車路上跑總要充電站,這個一定會起來,我覺得現在來看很合理,因為電動車已經起來了,特斯拉已經賣非常好。但是在 2011 年的時候,哪來的想法要做充電站那種東西?當時連電動車會不會起來都不知道。
許逸晟:對。
威宇:可是你當時你就覺得說……,或是說在這麼多綠能裡面,你居然想到電動車要來做充電站,我好奇這個東西產生出來的過程是什麼?是有比方說外部顧問嗎?還是你們大家就一直每天開會嗎?這到底怎麼出來的?因為在 2011 年什麼都不是,你就想說未來核融合會起來,核融合要怎麼應用一樣,就是什麼都沒有,到底要怎麼想?
許逸晟:因為台灣很多發展相對國際上是比較落後的,所以我們第一步當然先收集國際的資料,就發現有幾個領域的東西是在國外是滿熱烈被討論的。當然某種程度你還是帶著一個賭注,因為到底這種新東西什麼時候會起來,不知道;但是又回到我剛剛講,因為電力的傳輸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我的強項,所以我要跳進去做這件事情的成本相對是低的。
假設我今天去生產電池,可能就真的投資會很大,但是做電力傳輸,我的本業就可以做,不用全新招募一個 Team、全新從頭開始練這些技術,可以用既有母公司的技術學,所以我的進入速度是快的,這是第二點。
第三個當然是我不知道,小時候就是被環境保護這件事情,我就有根深蒂固地被烙印在那邊,人類就是要跟地球共存。這件事情我覺得是跟這個生命的價值是有關的,這樣講有點怪。
威宇:生命的價值,因為能源的損耗率比較低嗎?
許逸晟:應該說以後電動車普及以後,第一個它可以解決污染的問題,第二個本來所有東西如果用單一的能源,其實它是最有效率的,就像如果太陽能發的電可以直接電力傳輸到載具裡面,那個污染力是最低;當然太陽能板生產會有一些污染,那個是另當別論,但是在傳輸過程它是最低。
所以以這種角度來看,電動車如果大家認同這件事情、這個概念,它就一定會發展起來。當時在看的就是價格,再來就是充電站建置的普及率,再來就是使用者行為,所以這三個東西。價格這個只要你技術進來,價格一定會下降,只要大家認同這件事情,就是好在那時候 Elon Musk 進來了,就做到一個價格非常嚇人的程度。只要有人想要做那個價格,任何技術一定可以讓價格下來,我就來補充電站這一塊。
威宇: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要有電動車才會有充電站的需求,但我要有充電站,電動車才會有人想要買。你在 2014 年開始決定我要來做充電站,等於你要先來當這個開啟的這個人,這也是一個賭注,對不對?你怎麼知道電動車到底……,你要期待誰做出來?裕隆嗎?那個時候你是看到了什麼,你覺得開始可以來布充電站?
許逸晟:的確那時候是滿辛苦的,很多東西都不確定。我們現在業務經理開玩笑講,以前能夠接到一個 5 萬元訂單,他們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了;現在不用這麼淒慘了,以前那個營業額是少到可憐,所以那時候賭注是很大。
但是你會看到每一年這個產業都有在成長,雖然也許它的基數很低,所以你就算 200、300% 的成長也看不到,但是如果你在這個行業裡面,你就發現其實這個速度是很快的。最重要是因為在車廠端一直有訊息,包括特斯拉或什麼新興車廠一直跳進來做,你就覺得這個東西是有一點可為。其實最大的關鍵是在於還是回到政策,在那個年代中國大陸其實就已經把新能源車定位為它的最主要發展策略。
威宇:當時是比亞迪嗎?
許逸晟:對,比亞迪。那時候其實中國大陸在傳統燃油車這個領域已經落後歐美了,所以那時候它們國家有點政策,就是我要在電動車領域創造一個新的市場來跟世界競爭。中國跳下來做,所以中國非常多產業來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那時候 2010 幾年,去中國大陸一看,就發現哇中國在這一塊的表現是非常強的。
當然回過頭來,美國就是特斯拉它在撐,每個國家都開始有一兩家公司在這個領域越來越著墨,你就知道這個東西一定會起來。當然還是會有點風險,到現在還是有人覺得電動車不會取代燃油車一樣。
威宇:但不管怎麼樣,現在看這個餅已經很明確了,至少有一塊是在那邊。
許逸晟:因為我們的作法不是這麼激進,就一次搞了 100 人大隊、一次把全台灣蓋滿,我們也是漸進式的,所以我可以隨時調整我的策略。當市場變快的時候,我的腳步就變快;市場變慢的時候,我就跑慢一點,就是不要太躁進。所以我們就可以這樣子保持在不會虧到要把公司收起來的程度下,我還可以一直持續讓大家看到它的成長,所以這個東西就會覺得時間到了可以來做。
威宇:所以可能是到 2016 年特斯拉來台灣以後,成長終於看得到了這樣子。以前比較是國外的借鑑,我們覺得這個產業在起來,可是自己公司到底怎麼樣賺錢,就是還不夠穩定。到了 2016 年,開始有點把握、有點掌握度,又是什麼原因決定在 2021 年要把這個部門切成一個獨立的公司?
許逸晟:其實原因跟上一集講的那個兩個公司的文化跟管理風格,真的是要完全不一樣。老實講現在它們這些人,包括林課長都已經是第三代了,這個我們講充電站,以前我們叫充電站營運中心的第三代。以前我們找的人全部都陣亡了,陣亡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現在要做的是一個新創的東西,但是卻背著一個傳統產業的殼。
雖然爸爸在看著你,讓你沒有預算的壓力這是好事,但是所有的規章制度都要照傳統產業來走,你每天就是 8 點半要打卡,在辦公室吃早餐就會被老闆罵。所有出去外面,你就是得很清楚地交代,行程花的每一筆錢都必須要有紀錄,這些是傳產既定過去這 50 年立下的規矩。
威宇:所以你們現在這個不用嗎?電能不用嗎?
許逸晟:現在比較有彈性。所以就很多新創的人丟到傳統產業,但是要做新創的事情。做新創的事情本身就有很多壓力了,但是內部的壓力、流程面的壓力也很多。就像不只這個以外,我們電機是很強調一些教育訓練、人才培育的,所以一大堆報告要寫、去上課。
這些東西對這些做新創的人來講,就會覺得怎麼我明明是做新的東西,但是卻把我丟到一個公家機關去做這些事情,被騙一兩年就走掉。你就看到人才一直在流失,一直在招募新血,很多東西是沒辦法連續性的。可能你到這個階段人都走光,又得再找一些人再重新來建立這個團隊,所以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然就反映出來所有制度都跟華城不一樣,但是你又是在華城電機下面,憑什麼可以說你自己要獨立在國家裡面,自己劃一個自治區?自治區要有條件,那時候又是虧錢,你有什麼條件去跟人家說你要搞自治、搞獨立?不行。
所以其實我想要把它獨立已經很久了,其實是一直到 2021 年各方面條件成熟了,我在奮鬥獨立之前,也花了兩年時間跟董事會溝通這件事情。以前的董事會也是覺得不可能成功,你出去就會死掉,所以不要做這件事情。後來我就用了一個有一點點先斬後奏,但不是真的先斬後奏,我就找人來募資。
Sky:先募募看。
許逸晟:對,我募募看,如果人家覺得我有價值。
威宇:應該就是有價值了。
許逸晟:外面的人都覺得我有價值、都想要來投資我了,你們是不是就不用這麼擔心這件事情了?所以我就先跑這件事情,結果後來募資的情況還不錯。從專業人士的鑑價評估之後,也看到公司的價值是很高的,我就說服董事會,董事會就覺得這個東西是可能會發展起來、很有潛力的事業,所以就讓我獨立了。
威宇:了解,其實我們等一下會有一題,我們原本是要聊說因為你們有像中租跟宏碁都有入股,它們的入股是有什麼業務合作計畫,或者是它們是純投資目的什麼的。結果其實這反而是你的計畫,因為你要讓它獨立。
許逸晟:我覺得那是很多因素,當時我並沒有找它們兩個。當時只是想說好,我來募資看看,我就想證明這個東西是有價值。當然其實募資除了證明之外,當時我們確實需要進入到資本支出密集的階段,因為接下來蓋充電站都是要花錢;也不可能叫公司一直資金投進來,我們勢必還是得如果能夠找到資金來,這樣還是相對來講比較聰明。
所以這幾個因素進來,我們就開始做募資,一開始並沒有說先有中租或宏碁才來決定募資這件事情,是開始募資之後我們才去找適合的對象。募資進來的人都是以策略性合作夥伴,因為老實講把財務報告拿出來看,我們是慘不忍睹的,公司就是虧錢,每一年就是在燒,這些固定薪水都在花。
不懂的人看到就會覺得哇叫我投資一個虧錢的公司,而且你又沒上市也沒幹嘛,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所以才開始我們就定位去找所謂策略性合作夥伴,對這個產業有興趣也想要投入的,後來才找到宏碁跟中租。
威宇:現在華城電能大概有多少人?
許逸晟:我們現在應該有 60 個了。
威宇:60 個人,所以 60 個人以特斯拉那邊的業務是養不起來的?還在虧錢?
許逸晟:對,養不起來。
威宇:所以特斯拉很摳。
許逸晟:其實特斯拉我們現在越做越少。
威宇:因為它很摳嗎?
許逸晟:也不能說很摳,它們的策略一直在調整,你並不能從它單一身上養得起這麼大的團隊。尤其假設我今天只是做一個工程公司,當然也許可以,但是工程只是我的附帶一個營運項目,我真正最後是要做營運、做設備銷售。特斯拉所有東西都是原廠進來的,設備基本上你是拿不到它的生意,你只能做很基礎的工。
華城電能的服務
威宇:所以現在電能這邊主要的業務大概有哪些?
許逸晟:我們現在有三大塊,一個就是單純賣設備,設備可以賣給一般人、也可以賣給企業、可以賣給政府機關,你要買充電樁的人我都可以賣,這是第一塊。第二個部分是屬於工程類,除了我自己蓋站之外,我可以幫別人蓋站,所以像特斯拉的站我們也可以幫它蓋,其他車廠在台灣有蓋充電站,我們也可以接這個生意。
工程又分成大跟小,所以大型的這種大型充電站,小到家裡安裝的工作我們也接。我們跟很多的車廠的合作夥伴的關係是我幫它服務它的客戶,它的客戶要買完車之後,那個充電樁是我們華城提供的,安裝也是我們幫它裝的。
威宇:比方說我買了一台 BMW 的電動車,你可能就會幫這個車主到他家的大樓裝電動樁。
許逸晟:對,這是第二塊工程。第三塊就是所謂營運,我們現在蓋了很多充電站,這些我們的會員就會在各個地方使用我們的 App 操作機器付費充電,這三個是我們目前主要的營業項目。
威宇:有哪一塊比較大嗎?還是它的分佈大概是怎麼樣?
許逸晟:以目前來講,設備是最大的,但是目前其實這三塊都在成長當中。
威宇:我們講到充電樁,其實像很多特斯拉車主都知道,特斯拉充電站有所謂的一般的充電跟快充。Sky 要不要先來解釋一下這個快充跟慢充的差異?不會講慢充,會講慢充嗎?
許逸晟:會。俗語還是叫慢充。
Sky:就充比較慢。
許逸晟:因為大家就字面解釋以充電的時間來決定,如果比較技術一點,慢充其實就是 AC 交流充電;快充就是 DC 充電、直流供電。
威宇:比較危險的那個。
威宇:這是特斯拉跟愛迪生的戰爭。
許逸晟:AC 慢充會通過一個車載的充電器,車載充電器通常不會很大,所以轉換功率不會那麼高,所以輸出進去的電流會比較小,要充飽電池的速度會比較慢。舉例我一次一小時只給你 1 度電,70 度電的電池可能就是得 70 個小時,所以它進去的電流是小的。直流 DC 快充的部分,它進去的電流是可以大的,可以到 200、300、400、500 安培的電流進去。
一個電池 70 度電池的意思就是你一小時給它 70 安培,它就會飽;你如果一次給它 200 安培,當然是二三十分鐘就飽了,所以它的速度就會變快,大家就講說快充。但是快充裡面也有分不同的電流,速度也會不一樣,所以有人講說超快充、有人說快慢充,其實電流等級不同,用速度去比較就是有點……。不懂的人當然用速度來快跟慢,但實際上它就是一個 DC、一個 AC。
Sky:最近美國因為大家都在討論充電樁的廠商,有在關注的美國廠商可能就是 ChargePoint,大家就會開始說哇它這個……因為它其實每一季會有營運數字,這一季又做了幾支樁這種的,因為它有很多台灣的供應鏈,所以大家其實會看一些這樣的數字。因為 DC 跟 AC 的要求其實不一樣,光那個樁的成本其實也是差滿多的,其實大家對這個東西會很好奇的原因也在這裡。
威宇:成本哪個比較貴?貴多少?
許逸晟:當然一定 DC 比較貴,因為剛剛有講大電流,你就要多裝很多保護機制。銅絞線大的那種,要比較大的電流,那個一定要比較粗,光那個銅含量比較高就貴很多了。
威宇:家裡應該都是慢充?
許逸晟:家裡都是慢充,很少人在家裡裝快充,因為台電也不會給你那麼多電。
威宇:還要有一個整流器之類的,是嗎?
許逸晟:一開始台電就不會給你,一個快充假設以特斯拉來講,它一台 100 度電,100 度電的概念,一個冷氣一天大概就是 3 度電;要供 100 度電其實已經是一個工廠需要的用電量了,所以家裡不會有人有這麼大的電。
威宇:華城目前的快充跟慢充的比例大概怎麼樣?
許逸晟:如果用支數,我們應該是差不多 1 比 7 ,1 支快充對 7 支慢充的建置比例。
威宇: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許逸晟:其實這兩個的使用情境本來就不一樣。慢充的好處是第一個它建置的成本比較低,建置的地方也比較容易,基本上大樓要建置的難度會小很多,不會有大樓說真的電不夠去裝充電。雖然慢充的速度比較慢,但是它的使用情境就是給你在家裡頭或者是你去上班,一待就 8 個小時。
其實充電這件事情一點也不恐怖,大家會覺得充電充 8 小時很恐怖,但是你充飽一次,現在車都可以跑 400 公里。正常人來講,大概一個禮拜跑 400 公里就差不多,所以你一個禮拜只要充一次。而且不用充一次,應該講一個禮拜只要充 8 小時,而且這 8 小時是不用連續的,所以慢充其實可以解決很多人一般正常的使用狀況。
但是還是會有快充,因為假設我今天就是去高雄好了,我從高雄要回來,哇我的電就不夠了。你叫我在高雄充 8 個小時再上來很麻煩,所以我必須要找一個可以瞬間讓我把電量拉高的設備,就是快充,所以快充一定會有它的需求。但是它的需求是屬於你在長途移動的過程中,你想要快速補電,就會去找快充站。快充站第一個它成本高,第二它用電需求比較高,所以建置的難度是高很多的。
威宇:是地點的選擇嗎?
許逸晟:應該是說電力系統這件事情,我們回到剛剛講的,為什麼現在台電每個地方可以釋放的電力是不夠的?你今天要蓋一個快充站。
威宇:不能講台電缺電。
許逸晟:我沒有講。
Sky:台灣有電,不要緊張。
威宇:有些地方電比較不夠。
許逸晟:所以不是說我今天像開 7-11 一樣,只要有塊地就可以蓋了。不行,你要先看那裡的電夠不夠,不然你蓋個很大的站,台電跟你講說「不好意思,我無法供應電給你」。所以電這個東西是有稀缺的,要看狀況,所以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建快充。
第二個就是回到剛才使用情境,因為用快充的一定是長途旅行的人,設想這些人會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到快充,不可能在飯店裡面搞一個快充,就沒有意義。因為大家去飯店就是住 8 小時了,我就充 8 小時就好了,幹嘛充 20 分鐘?而且充完 20 分鐘,我本來睡覺睡一半,還要被人家 Call 起來說「你充電到了,不要佔位、趕快離開」,所以那個使用情境就不符合。
它比較適合在高速公路沿線或者是主要幹道的地方,有需要補電的人,補完電就趕快走,所以它的比例就不會那麼高,因為我們不會每天都在往高雄或者是往哪裡跑。
威宇:我的想像會是充電當然是越快越好,比方說像 iPhone 好了,iPhone 可能之前充一支手機充飽,它可能要 2 個小時。現在大家會說我半小時可以充 8 成,這也是它的一個噱頭,會覺得充電就是越快越好,為什麼我會想要慢充?
許逸晟:我覺得回到以使用者的角度跟我們的角度來看,以我們的角度來講,建置成本是完全不一樣,一個快充站建置成本是一個慢充站的應該要到 20 倍,電價不可能收 20 倍,消費者就哇嚇死人。所以它雖然每個顧客的周轉率會很快,但是你要想像到底有這麼多人來用這個站嗎?這是第一個角度。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講,其實連車廠自己都不是很推薦用快充這件事情。
威宇:真的嗎?為什麼?
許逸晟:就跟手機一樣,傷電池,瞬間丟進去一個很大電流,雖然你覺得很爽可以把它充飽,但是對電池是傷的。其實是不必要的情況下,就不要用快充,對電池比較好。如果車是租的當然無所謂,但是如果電動車剛起來,大家不會感受到電池損壞的速度,但是這件事情在五六年之後就會發生。
就像國外特斯拉某一種年份以內的車價格是很好,但是某個年份以後的車價格就跌很多,其實重點是大家看那個電池,因為電池占車的成本是最高。電池如果衰退得很快,其實將來的價值是越來越低的。這件事情現在當然不會有感覺,但是等到電動車市場已經 Run 了三五年之後,開始有二手車市場起來的時候,那時候大家就會知道我不應該傷我的電池。手機電池傷掉,你可能花 1-2 萬元裝,沒有感覺;但是電動車的電池是 60-70 萬,那個就會很傷。
威宇:這樣子充完電還一直插著有關係嗎?
許逸晟:其實沒有關係,不會有問題。因為車端都會跟充電樁溝通講話的,所以不是說你插上去,它就一直供電。車子會自己告訴樁說「我的電到了,你要切斷」,一切斷就是真的切斷,就是完全一點電都不會進去,所以你就算插個一個禮拜都不用擔心。
威宇:了解。剛剛我們有聊到宏碁跟中租入股,稍微聊了一下說其實有些背景。可是後來你在找這個策略夥伴的時候,你是以策略夥伴的角度選它們的嗎?或者是以策略夥伴的角度,來讓雙方有這個合作的嗎?
許逸晟:對。
威宇:所以這個的策略大概有什麼樣的規劃,這是可以講的嗎?
許逸晟:我能講的講。
威宇:沒問題。
許逸晟:那時候滿多人找我們的,所以我們第一波會先看到底它想投資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有些只是單純財務投資或者是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我們當然就不會討論。
最後為什麼會有宏碁跟中租我們一直談下去,當然第一個宏基本身它在電子業就很強了。它在國際市場的通路是很完整的,宏碁剛好它在充電的這塊是沒有太多 Solution 的,它自己也想要找一些 Solution 來應用。我們談得還不錯,我有產品、它有品牌、有通路,宏基自己有在經營停車廠業,它有停車大聲公這個平台。停車跟充電本來就是一定會結合,因為要有停到車的地方,才可以裝充電讓你去等,這幾個因素加起來其實我們還滿適合的,所以我們那時候就跟宏碁繼續下去。
跟中租,中租其實本身在能源領域就已經很強了,它是台灣目前太陽能案場擁有最大的。一樣我們兩家其實在某種程度都是能源產業,所以語言是滿通的。對它來講,它有很多的發電的案場,但是一樣用電的部分,它那時候也在思考;就跟我們那時候遇到狀況一樣,我在綠能領域中發電已經知道了、輸配電已經知道,用電到底有什麼出路可以走?所以我們交流之後,它覺得用電、充電這塊應該還滿有機會的,所以我們就討論。它有很大的案場發電端,我們充電的部分也做得還不錯,所以如果將來這兩個東西可以結合在一起,應該會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商業模式出來,所以我們就合作。
威宇:這部分是已經開始了嗎?
許逸晟:對,這部分已經開始了。
Sky:其實這個我滿好奇,因為說實在我覺得中租玩這個東西可以玩很多種,因為包含它自己有設備租賃,它也其實有租車子。我直覺想,它其實可以管控從它賣出去那一刻,到中間不斷充電的這些東西都可以管控,所以就我直覺來講,感覺對它來說好像還滿有利的。
許逸晟:因為現在大家都是看未來,目前市場上還沒那麼蓬勃,將來如果電動車比例真的拉高,對它租賃那塊當然一定會牽涉進去怎麼用電動車租賃。其實我們現在已經有跟業者在談租賃電動車搭配的充電方案,就是可以綁在一起,所以這東西將來真的很多種可能性會發生。
Sky:就是商業模式還在發展中就對了,就是商業模式已經有個雛形了,但方案大家還在訂。
剛好從這個話題延伸一下,延伸到台灣充電樁還有電動車市場的狀況,希望執行長可以跟我們大概分享一下,應該算是去年底有很多電動車掛牌。您會怎麼看台灣的電動車的市場?無論是成長率或者是滲透率。
許逸晟:其實對成長率的看法,我們是很樂觀,我們覺得接下來的成長應該是很高。撇除 2021 年比較特殊,因為 2021 年那時候大缺車,所以交車量比較少。其實 2022 年上半年也受到缺車的影響,但是下半年產線狀況慢慢恢復了之後,其實大家交車情況都很好。我記得去年的數字應該是 1 萬 2 千多台,前年是 7 千台,所以已經是成長快 1 倍了,整個數字全台灣已經來到 3 萬 3 千多台電動車了,所以光去年就已經占了快一半。
這幾年我們看到都是每一年都是 Double Double 地成長下去,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車廠也越來越敢推出電動車在台灣,以前大家不敢推,但現在每一家車廠如果沒推電動車都覺得好像要被淘汰了。消費者選擇變多了,自然就會把這個消費的意識提高。
當然車價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特斯拉動不動就降價……。
Sky:一言不合就降價。
威宇:所以價格的因素對使用者來講,它已經漸漸拉近了,雖然它還是貴,但是大家已經可以接受貴的是值得的,所以就會驅動大家越來越想買電動車。
以占比來講,台灣的數字還是滿低的,電動車占全台灣車的比例還是很低。要拉到真的像美國或什麼,那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們都覺得是還滿正面的。
威宇:台灣滿多人可能還不是開電動車,可能有些疑問。比方說像不同的車款,因為特斯拉自己有充電站,所以這會是一對一的關係嗎?還是我不同的車,其實都可以去任何的充電站充?這規格上面跟營運上面,它們的策略有什麼差別?
許逸晟:我以現況來講,因為未來我不太知道。現況來講,特斯拉的站只能給特斯拉的車充,當然國外已經有開始在談怎麼漫遊,但是在台灣目前是這樣。特斯拉以外的站,目前主要是槍頭的問題,好像 iPhone 的充電口跟 Android 就是不一樣。
目前台灣的主流除了特斯拉以外,大概還有另外三個槍頭的主流,所以總共四種。目前台灣四種,全世界還有更多種。這三種主流每一家車廠使用的都不一樣,特斯拉在被台灣政府強迫之下,它也把它的規格取消掉了,回歸到這三種之一,所以台灣接下來會剩下三種。
三種的話,一個我們叫 CCS1、一個 CCS2、一個叫 CHAdeMO。CCS1 其實主要是美國的規格、美國在推的;CCS2 是歐洲規格;CHAdeMO 就是日本規格。漸漸地 CHAdeMO 也會慢慢消失,日系車現在也在思考怎麼改成 CCS1。台灣政府是主推 CCS1,但是偏偏特斯拉就是用 CCS2,雖然特斯拉規格改了,但它也是不改政府的 CCS1,它改 CCS2,所以我們認為將來主流就會剩下這兩種。
這兩種只要槍頭定下來,大部分車都可以充,只要是 CCS1 的槍頭車,都可以來這個站充;一樣 CCS2 槍頭的車就可以來 CCS2 的站來充。
威宇:現在台灣的這個充電站跟充電樁的數量大概是怎麼樣?
許逸晟:其實我們有兩個數字,如果把歷史以來有建置的站全部都加起來,不管它現在有沒有在運作、不管它現在是不是營運型的,加起來數字應該有 4,000 多個。
威宇:你說站還是樁?
許逸晟:樁,有 4,000 多個樁。但是如果回歸到這個樁是有被營運業者操控的,就是它有連網的、而且是有付費型,我們認為這個才是真正可用的,大概在 2,000。
威宇:所以一半都已經……。
許逸晟:一半我們叫疆屍樁。
威宇:經營不下去這樣。
許逸晟:有可能你到那個地點,發現那個機器設備早就故障不能用。
威宇:沒有維護。
許逸晟:都是很早很早期。其實政府在推電動車也推了一陣子了,它很早期是一個示範運行案的計劃,等於它每一年補助一些業者在台灣各地蓋充電站,它就補助經費。但那個都是五年以前的事情,所以那時候蓋了還滿多,可能幾百、幾千支有。但是那些站全部都是不能營運、不能連網,所以故障也不會有人修的,所以那些就叫我們叫疆屍樁,在台灣很多。所以如果有人用 4,000 支樁計算,就覺得台灣車樁比還不錯;但是實際上有一半不能用,只剩下 2,000 支樁,就少很多。
威宇:你剛剛一直有提到連網,所以充電樁連網是很重要的事情?
許逸晟:對。我想以使用者來講,你今天如果在地圖上看到一個站點,但是你不知道它可不可以用以及有沒有人用,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尤其是你的電快不夠了你,要不要冒險賭賭看去這個站點?
威宇:而且你也會需要知道這個樁的,剛剛講的那個充電頭是什麼。
許逸晟:對,這些就是我們營運業者必須在我的充電地圖上,把這些資訊都告訴使用者,到底可不可以用、電流是多少、槍頭是多少、現在的費用是多少,這就是我講的 2,000 支樁是屬於這種屬性的。
威宇:華城在這邊的占比大概怎麼樣?我們講華城自己經營的,用 EVALUE 這個品牌經營的占比是怎麼樣?
許逸晟:我用 2,000 的這個 Base,因為 4,000 中也有滿多我們自己蓋的,但那是賣給別人的。
Sky:可以理解。
許逸晟:那是賣給別人,所以不關我的事。2,000 的部分,我們現在應該 300 多。
威宇:這個是你們營運的嗎?
許逸晟:對,我們實際營運的,300 多,所以大概 15%。
威宇:如果是你們做的,可能又更多一點?
許逸晟:對,我們做的更多。
Sky:因為剛剛我們提到這個車樁比,你們覺得怎麼樣車樁比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數據?因為車子也在成長,樁也在成長。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使用習慣,中國之前不是說什麼它們車樁比其實相對算是還可以,好像 4 還 5。
許逸晟:1 比 4。
Sky:但是我看新聞在罵的是說大家排在路上等,不是在等那個什麼塞車,大家是在等排充電。因為當然這是外電,當然大家都會看的是說這個充電樁的比重到底最好,或者是說比較好的比重。當然還有快充跟慢充,我想它那個應該多數都是慢的,那當然會有這樣的拉鋸。不管怎麼樣,像是我們這邊會怎麼看這個比例?因為其實如果是照這樣子,像去年的交車率就是要加這麼多支的樁,想知道這個東西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威宇:先談台灣目前的數據好了,台灣目前數據可能怎麼樣,你覺得可以參考的國家大概是怎麼樣?
許逸晟:因為在剛才講那個 4 比 1 背後有一個數字,4 個車配 1 個樁。背後有個數字是大家沒有去看的,這個講的是營運型的,不含你家裡安裝的,所以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像中國大陸因為家裡安裝的數字比較低,很多地方是不能裝充電柱的,所以它用 1 比 4 的公用型,其實還是會不夠。如果像台灣,其實台灣我們現在看到,至少 6-7 成的人家裡是可以裝充電柱的,所以這些人理論上會先優先在家裡充才會出來。我們自己認為台灣 1 比 4 應該是夠的,再加上家裡的使用,這個數字應該是夠的。
你說快充跟慢充比例,老實講我們現在沒有一個數字,其實我們以前認為可能 1 比 10;但是每一年的變化都不太一樣,所以到底合理是多少,其實我們也不是很確定。
威宇:所以你剛回答現在這個台灣 4 台車配 1 台樁的比例應該就夠了,所以接下來的成長,就是會跟電動車成長有很大的關係?
許逸晟:對。
威宇:剛剛這邊都講樁,那站呢?因為一個站可能有很多樁,台灣現在有幾個站?
許逸晟:站比較難計算,因為就像剛才講的一個站裡頭到底幾支,像我們有同業作法比較是打民宿的,它可能一個站就是一支,所以它的站跟樁的數字很接近,它的站很多。
我們的狀況也不太一樣,像我們前幾個月開 101 的站,可能下面就十幾支,或者林口三井 Outlet 就十幾支;但是我們也有的站是兩支,我們覺得那邊兩支使用量跟用電量就夠了。所以我們用站算比較模糊,但我們站現在算起來也 100 多站了,但很難分析到底一個站裝了幾支樁,每家策略不太一樣。
威宇:了解,因為可能會有像你說的比較偏向住家或者是飯店的,有的就是比較大型的,大家就是一個地方我們就來這邊充。
Sky:剛剛提到快充通常都是會在長程旅途中的周邊,或是高速公路休息區之類的,等於是需要一個快速補充能源的地方。像我們華城的快充也是以這樣的模式嗎?因為像是那個高速公路好像也是以標案為主,記得去年還前年像中興電也有拿到類似的東西。如果是我們快充設置的角度來看,我們會遵循標案嗎?還是說會以每個上高速公路、交流道的,附近都會有加油站的概念嗎?我們會是這樣的角度嗎?
許逸晟:其實高速公路休息站的第一次開標的時候,我們沒有去投;第二次的時候,我們有去投,不過第二次沒有中,那次投我們是第二名。
以我們角度來講,在高速公路沿線蓋充電站這個概念是對的,只是因為高速公路的標案不是每年都有,而且是有所謂得標要競價、比較的。我們不只是政府標案,自己也花很多時間去開發在高速公路交流道沿線的站點,所以這邊都是我們著重的項目。DC 會比較偏向這一塊,就是以長途旅程為主,我們現在 DC 在台灣也有 30 幾站,都是在主要幹道,要去某一個地點一定會經過的地方。
華城電能的競爭優勢
Sky:就是在道路要衝的地方設站,因為其實我們市占率滿高的,我們跟這些同業比較起來,其實我們最想要知道的我們公司競爭的優勢在哪裡?因為地點本身就是一個競爭優勢,因為它有點像過往台灣的加油站,但是它又不一樣,它有更多場域、更多場景需要符合,不知道執行長覺得我們相對競爭對手的優勢,到底是在哪個地方?
許逸晟:我們自己認為,第一個當然經驗上我們一定是最長的,因為目前檯面上的業者有像我們這麼早開始耕耘的,很少很少很少、幾乎沒有,我們算是第一波就進來做充電營運的廠商。這是第一個優勢,我們經驗上面一定比人家豐富。
第二個很重要的,其實我們那時候發展是先從設備研發開始,一直做到營運,所以裡面所有東西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包括連工程的施工都是我們自己人去做。我們是唯一一個台灣可以喊出我們是一條龍的公司,所以為什麼像有車廠會想要選擇我們。
一般車廠它會有幾個服務項目,第一個它買車要送充電樁,第二你要幫車主去安裝這個充電樁,第三個你要解決這些車主到外面去,一定要有一些充電站讓他們充。這些東西就還有包括基礎建設的建置,以及最後這些車主去充電的時候,勢必要有個平台讓他們使用這些充電站。
我們是台灣唯一一個全部都可以做,都是我們自己做;現在目前所有的同業來講,都只有部分是自己掌握的,其他都是委外,我們就全部做。所以對很多客戶來講就很單純,交給我們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全部都解決完了,它今天想要推廣它的車主去哪裡充電,只要把我的地圖拿出來給車主看,你在那裡就有站了,所以你不用擔心。
你今天要想要在家裡安裝充電樁,你就打給華城,華城就幫你裝好,那個柱子也是我華城提供給他的,所以所有保固都是我來做。所以所有只要講到充電,你就把我的 0800 拿出來就好了,這件事情到目前為止台灣還沒有人可以模仿這一點,這件事情就會效益就越來越大。
因為買車的人第一個接觸看到所有充電的東西都是 EVALUE、都是華城,他就會對這個品牌有印象。自然不管是將來要繼續買設備,或者他到外面充電站要找站的時候,他也會使用我們的系統,就成為我的會員,這件事就會越滾越有效益。假設今天突然說要做充電站營運商,它可能什麼資源都沒有,它必須打廣告找會員、必須要告訴人家說我的東西是什麼,甚至還要跟我們搶站,這些東西都搶不過我們。
威宇:我對這個跟車廠的合作也滿有興趣,因為比方說像特斯拉剛有提到,特斯拉是自己營運,它們要它們的原廠。在華城這邊跟特斯拉的合作就是我幫你施工這樣子,可是有些其他的車廠是不同的合作?
許逸晟:對。
威宇:它們比較是說我用 EVALUE 這個平台,我給你地圖,你可以去這邊充電。
許逸晟:對。
談與電動車廠合作模式
威宇:對車廠來說這也是兩種不同策略,你覺得這兩種不同策略未來會怎麼走?有沒有可能 BMW 今天出來說我也有 BMW 的充電站,還是大家其實會轉向就跟加油站一樣?就是那幾個加油站品牌,我不會有 BMW 的加油站,會怎麼走?
許逸晟:我們目前看到的比較主流不是走特斯拉的模式,是找充電的合作夥伴。因為大部分車廠專精的是「車」,充電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所以與其自己發展,還不如找一個合作夥伴來做,這是現況。當然現在已經有一些車廠認為這塊 Business 好像有機可圖,所以它們也有可能跳下來做,所以這個是有可能也會有車廠型的運營商出現。
但是想要做這件事情的車廠不多,它們不會是把它當作是跟電動車綁在一起,大部分都是把它當作一個新事業,認為這個新事業可能有機會,所以來做這一塊,跟車的部分可能是不同的單位去做。目前看到的想要做這件事情的廠商還是很少,因為真的領域完全不同。
威宇:像如果撇除特斯拉,其他車廠的合作模式大概會像怎麼樣?總不可能說我這一款車是配這一個廠商的充電,那款車又配合不同的吧?對車廠來說,充電站就是只會跟一個合作這樣?
許逸晟:也不見得,車廠自己會有考量。但是通常在它推出它的電動車之前,這些事情都已經談好了。因為你馬上一交車,第一遇到的事情就是你要馬上充電,就是要隨車附送你的充電樁,一樣就要幫顧客安裝好。這些事情不可能等到買完車之後,再叫消費者自己去選一個,所以車廠都會先幫消費者選好,我的指定合作廠商是誰,這是在家裡的這一塊。
接下來在外面充電的部分又更廣了,因為剛才講槍頭台灣已經濃縮到剩下兩個,只要在這兩種範圍內的車子,基本上台灣 99% 的車都可以到處充電。車廠就會跟像我們這種營運商,可能不只一家或一兩家,跟它談所謂的合作模式。
現在最流行的就是買車送充電點數,現在最流行是這樣子,這些充電點數就會跟我們來做洽商,等於它的車主一拿到車就拿到 EVALUE 的 2 萬點可以充電,自然這些車主就會來我們站點去充;當然也有可能跟其他的營運業者去談那個東西,模式會是這樣子,營運的部分會越來越多。
威宇:你覺得重要的是哪一塊?如果你跟一個新的車廠合作,會比較想要跟它談就是在家的,還是比較想要談這種充電站的?
許逸晟:其實我們都談,因為我們是唯一一個全部都可以談的。我們還在虧錢,所以什麼都要賺。應該說這兩塊我們都是台灣最強的,所以我幹嘛要放棄其中一個部分?對車廠來講,它也喜歡這樣子,因為它就交給一家就全部處理好了,也不需要分開好幾個對象。
威宇:現在也跟滿多家合作了,有沒有哪一家合作的過程你覺得滿有趣的?
許逸晟:我覺得每一家的概念都不太一樣,像有些廠商就單純想要把車賣好,我們的 Solution 它就會很喜歡。因為對它來講,只要找華城一家,就把所有事情都解決完了,所有東西全部都是我自己親自提供的,所以有問題我都可以幫它處理,這種類型的車廠就會很喜歡找我們。
當然台灣有另外一種類型的車廠,它會希望把每一塊都切開來,每一塊都找到最有競爭力的。那種就比較累,它可能設備就找設備最便宜的、安裝找安裝最便宜的、營運找營運給它的點數是最便宜的,它就會這樣切。這時候雖然我每一塊都可以做,但是我每一塊都要跟人家去比較。
每一家車廠的角度不同,如果它企圖心比較高的,可能就會每一年會告訴我們它想要蓋多少站,就像特斯拉一樣,每一年在台灣一直蓋一直蓋。不只特斯拉,其他有些車廠也是有這種角度,它也是想要每年蓋。
威宇:它們每年蓋站是什麼意思?它們又不蓋。
許逸晟:應該說它每一年都會新增充電站,有它們公司車廠自己投資的充電站。
Sky:有目標就對了。
威宇:車廠會投資充電站?
許逸晟:對,它會自己花錢蓋,當然營運的部分還是會交給營運商去營運。
威宇:所以品牌可能還是掛 EVALUE 這樣子?
許逸晟:不會,會掛車廠。
Sky:展售中心外面那種。
許逸晟:對,像我講德國 P 公司在台灣就蓋了很多超充站,自己花錢蓋的。
威宇:所以就是掛它們品牌的名字。
許逸晟:對,掛它們品牌,營運是別的營運商幫它營運。但是它就可以告訴車主「就算全台灣營運商都沒有跟我合作,我自己也有這些站點可以來服務的車主」,有一種思維是這樣子。當然也有的思維就是全部都交給我們,反正這塊我們已經建得很完整了,它就直接跟我們合作。
威宇:所以其他車可以去那邊充嗎?
許逸晟:要看情況。每個車廠它的決定都不一樣,像你剛剛講那個 P 公司,它是不讓別的車去充的。
Sky:加油站是本來大家過去就加油,因為你充電站過去要等,有沒有人要求特別的,就是充電時間有一些特殊要求的?
許逸晟:其實我們的充電站的邏輯跟有些廠商不太一樣,有些廠商是用加油的角度思考充電站,我沒有說這對或錯。但是以我們角度來講,我們董事長的名言「最好的等待就是不要等待」,但是回歸實際上,怎麼可能不等待?一定會差,所以其實以我們來角度,不要為了充電而去充電,這是最好的情況。
如果今天你去充電站單純是為了充電,這件事你就一定會有等待時間;但是如果你今天去的這個地方,本來就是你要去的,只是讓你停車的時間拿來充電,你就不會覺得你在等待。好比你今天就去看電影,我最近去看灌籃高手,你就是得看 2 個小時,總不能那兩個小時又看電影又下來開車。
車一定會停在停車場,那個時間你就拿來充電,所以你不會有感覺你在等待,就是看完一個電影,車也充了 2 個小時,甚至加個吃飯可能 4 個小時。我剛才講了,一個禮拜你充 8 小時,車就會飽了。
今天一個禮拜要湊 8 個小時把車停在某個地方,這個其實是非常容易的,因為車停的時間一定都比開的時間來得多。每個人都是這樣子,每個人可能開車時間也許 3 個小時一天,剩下的 10 幾個小時都停在某個地方,所以我們角度是如果你停車的地方就可以充電,就不會有等待時間的這個疑慮了。
Sky:就是你不用特別去做充電這件事。
威宇:我也問一個,因為剛剛其實我們有聊到跟車廠的合作,這邊比較像停車場,所以也會去找停車場合作嗎?還是其實都找完了?
許逸晟:其實只要有停車格的地方,我們都找、都會去談。只是它會有一個先後順序,不是每個停車格都裝充電柱是一件很聰明的事情,你當然會思考說這個地方到底有沒有這樣的需求。
威宇:這是誰決定的?
許逸晟:我們要跟停車場去談。
威宇:所以你們可能會有一個企劃說我們在這邊裝個三四個,是用分潤的方法給它?
許逸晟:都有,現在的商業模式很多。
威宇:你覺得會固定嗎?
許逸晟:我覺得不會,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不一樣。我們也有遇到業者是為了要宣傳品牌,或者是想要吸引人來,所以它是很大方的,完全不收錢。我們有業者是它這個停車格平常就有周轉,你今天既然要放個充電樁,它就要求你要付租金,等於是你把這個停車格租下來了,它就不管你到底有沒有車流量。每一種情況都不一樣,市場上很難把它定下來。
Sky:現在我們延伸一下問題,因為如果是台灣,因為我們剛剛提裕隆,裕隆就是跟鴻海合作。這間公司其實馬上就要在應該是創新版會掛牌,就是鴻華先進,也延攬了許多日本汽車的這個,不能說許多,就是一些產業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它的策略長。你怎麼看這樣鴻海集團在電動車的佈局?因為我想它的佈局一定會很大程度影響台灣的電動車的普及率,我想了解一下您這邊的看法。
許逸晟:我們當然是滿高興的,因為其實目前所有電動車全部都是國外進口進來的,而且加上關稅加上什麼。你在其他國家買的車看到那個售價,都覺得台灣人很可悲,特斯拉在國外怎麼降價,台灣就是……。
威宇:過了一個月這樣子。
許逸晟:台灣有一個自主能夠生產的國產電動車,當然對台灣產業是好事。越多人使用電動車,充電站使用率越高,我們的生意當然是會有,所以其實我們是滿高興有這件事情。不過一樣,汽車品牌的產業是時間很長的,因為它很強調品質,這就是為什麼每家車廠在推出新車前,都會可能好幾年一直 Try 這些安全性的問題。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想要跳進來的車廠業者,它就必須要有這種覺悟,因為賣出一台車不是手機一樣,車都是要保固 5-10 年,這我覺得是會對未來的挑戰,如果挑戰過了,當然沒事情。但是我們知道汽車產業其實很保守的,大家對一個新車廠或者新的供應鏈來講,審查時間可能短則 3 年、長則 5-6 年,所以這一定要花時間醞釀這些東西,最後可能真正開花結果是 3-5 年之後才會有比較爆炸性的結果。
威宇:我知道像汽車零組件的確會像這樣子,我有一個認證可能要 3-5 年,你們在找車廠合作,也會需要經過這麼久的審查嗎?
許逸晟:我們還好不用那麼久,因為我們不是在車子裡面。
威宇:你們比較像周邊。
許逸晟:對,我們比較像周邊。但是我們一樣有所謂的國際認證跟台灣認證要過,所以這些都是基本門檻,沒有過認證的東西,車廠也不敢用。當然我們的好處除了認證之外,因為我們在市場上佈建的時間很久,所以我已經可以有紀錄告訴車廠,我的這個東西真的在市場上驗證已經用了多久時間,所以它們不用再花時間,好像一個新的廠商新做的東西再做驗證。
願景:想要充電就想到華城
威宇:最後還是來問一下,華城電能未來的佈局方向跟長期願景大概是什麼?
許逸晟:你們知道現在台灣的營運商有多少家了嗎?
Sky:營運商好像很多。
威宇:充電站有很多嗎?
許逸晟:很多,我們目前統計有 15 家營運商。
威宇:你覺得這個東西會變成寡占嗎?
許逸晟:人家問我為什麼會那麼多,其實我的講法就是第一個它進入門檻不會很高,老實講你花幾百萬開發一支 App,就會有人給你做;你要買設備,我們也可以供應,其他人也可以供應,台達電也可以供應,買設備很容易;你去做電力基礎設施,也不會很難,一定發包得出去。
威宇:等一下,這樣聽起來每個都滿難的,哪裡簡單?只有做 App 簡單而已吧?
許逸晟:不是,你買設備可以直接買,弄一個站起來加上團隊,可能 1,000 萬就可以打出名堂說我成立一個營運商。這比例就好像你今天開早餐店,你是要開一家巷口的早餐店,還是你要開麥當勞?當你開巷口早餐店不會那麼難,但是你要做到像麥當勞這種形式,後面會花很多很多的資源在燒。
就像我們來講,我的站點雖然都是無人化,感覺好像很便宜,但其實無人化的東西最貴,必須要 365 天 24 小時處理使用者沒有辦法充電的問題,而且你人不在現場。後面這些 Maintain 的費用跟你的團隊跟怎麼去處理這些東西,還有我們的 App 已經更新到第三代了,每一代都是幾百萬幾百萬的改版,這些都是人家看不到的成本跟資源的投入。
所以你說這個行業的未來,我覺得很多東西都還在改變,很多東西的商業模式都還沒定下來,所以勢必還得花很多時間摸索。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有找到了幾個東西可以穩穩做下去,但是明天消費者要的是什麼,跟明天的電動車的需求是不是又不一樣?現在有些人在談無線充電,也有人在談氫能源車,我們當然希望電動車是一個可以長久發展下去,但是其實明天會怎麼樣,不知道。
所以我們角色還是盡力扮演好,讓消費者想要充電的時候,就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我們剛才講的不管是營運站的站點,我們會想盡辦法越蓋越多、越蓋越多;對一般車主的服務就是你在家裡要買充電樁或安裝,我們也會想盡辦法服務所有的車主,目的就是只要充電,你就想到華城,我可以幫你解決所有問題。
當然回過來,建站目標是很容易達成,但現在競爭者那麼多,所以現在有點稍微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但是這樣講,我覺得在市場上一開始一定會很多人覺得這個很夢幻,好像很想進來、成長性很高。但是也許過一兩年之後,大家就會意識到我剛才講的這個後面的成本不是那麼簡單,不是在表面上蓋一個站之後就沒事了,後面的成本是好幾倍,就會有人開始去調整它的策略。所謂調整策略就是市場的整併一定會出現,一定會有幾家開始做。
威宇:現在還沒有?
許逸晟:其實已經有人開始退出了,所以一定會開始整併,整併完之後我覺得又會回到幾家主流的系統。因為那才是符合使用者,你不想要手機裡面有十幾家的營運商的 App 在那邊到處弄,最後一定是整合到幾家而已。
Sky:應該說之後會有一段時間就是進入到這個。
許逸晟:我覺得一兩年之後這個時間點就會市場整合。
Sky:我們充電的會員要用我們的東西,一定要是 App 的會員,對不對?其實現在有很多人在提到這種會員的東西,到底有沒有什麼其他新的應用方式,我想執行長你們一定有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包含這些商業模式。因為看起來你們不只會得到所謂的充電服務,還會有更多的服務,不知道我這樣理解是不是對的。因為你有可能包套,有很多奇怪的,不能說奇怪,周邊、只要車子相關的,會有這樣的商業模式。
威宇:你說在 App 裡面有其他的功能嗎?
Sky:一定的。
威宇:所以也是有這樣的規劃?
許逸晟:我覺得這都在我們的思考範圍內,只是時間點,就是哪些東西推出得太早,可能也沒用。所以我們都是在看那個時間點,時間點到了我覺得哪一個服務可以提出。
我們現在是會員最多的,這些會員都是很精準的電動車族群,背後的屬性都很接近,這些東西將來都可以做一些東西出來。
Sky:當然我想你們一定有規劃,以我們的角度一定是潛在的 Bonus 這樣來看好了。
最後一個問題一樣是我們定番的問題,上一集其實是聊的是華城電機,我們怎麼看這個產業、看哪一些數字,因為我們還是以投資相關。現在就是華城電能,我們應該要怎麼看?
許逸晟:我覺得第一個最重要的一定是台灣電動車銷售數量,這一定是絕對百分之百相關,我們的成長幾乎就跟電動車成長是完全綁在一起。再來就是看台灣有多少廠商、多少電動車在開始進來,因為雖然現在已經有 7-8 成廠商都在喊,但是真正進來的車款還沒有很多。
將來這些車款越來越多,這個絕對對市場上是一個有利的事情。其實這兩點就完全影響到不管是營運商或賣設備的事情,這絕對是相關的,如果這些東西都蓬勃發展,營運商當然是有機可圖。不過就回來剛剛講的,每個行業都有賺錢的方法,只是你到底能不能站穩那個腳步,接下來就看大家誰可以站穩這一塊市場。
Sky:簡單說,市場還在蓬勃成長,誰可以蹲好馬步,才可以享受到這個。
威宇:誰的錢比較多、可以燒比較久。
Sky:這個說法也是不錯。
威宇:對,誰的資本比較雄厚、活比較久。最後感謝執行長跟我們分享那麼多有趣的內容,這一集我們就聊了滿多電動車產業或充電樁產業,之後如果有新的一些東西,也歡迎執行長再回來節目來跟我們分享一下。
喜歡的聽眾記得按下訂閱、分享給親朋好友,如果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有任何業務的合作需求,也可以參考節目下方資訊欄的業務合作信箱。感謝大家收聽,我們下集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