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溜~GPT–4 上線了,這次有什麼大突破呢?用的又是什麼樣的模型呢?我們從資訊處理量、功能及價格等各面向來探討;雷曼黑天鵝要捲土重來了嗎?這兩周矽谷銀行破產,接著瑞信又出包了!這集我們來跟大家說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後續又有什麼連鎖效應?危機會外溢到台股嗎?
你可以在以下平台訂閱收聽: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其他任何你收聽 Podcasts 的平台
這邊是一些訪談精華片段
本週釋出 GPT-4
01:20 本週釋出的 GPT-4 主打 Multimodal 設計,意即不再僅能做文字解讀,而是集合了圖像、文字等多項理解能力,更支援多項熱門語言,可通時支援圖像生成、語音理解、語言模型等能力。
04:03 相較於過往 GPT-3.5 僅能夠消化的文字量約 2,000 字,而在目前 GPT-4 大幅提升至約 20,000,不僅能夠閱讀更長的文章,也能做出更長的回應,但同時使用價格也隨之漲價。
09:56 由於如維基百科、經典名著等標點符號正確,極少錯字的高品質文本已被各語言模型作為訓練使用,但低品質的文本效益極差,故近期出現以更少的文本,得出效率越好的訓練成果之趨勢。
老牌矽谷銀行(SVB)一夕倒閉!銀行業為何遭遇黑天鵝?
18:24 在銀行的營業模式中,會準備一部分的現金應付提款,而其他存款用於投資,故當存戶因恐慌事件,出現擠兌現象,將無法支付所有存戶的提款需求,如本次的 SVB 事件。
21:33 由於去年快速升息,造成債券價格下跌,但 SVB 又在此時拋售債券實現虧損,引起市場對其有流動性不足的疑慮,加上現金留太少,造成一連串的恐慌事件,使 SVB 最終受到美國政府接管。
25:39 原先存戶的銀行保險上限僅為 25 萬美元,但最終在美國政府出面擔保所有存戶的存款都可以保證提領,暫時解除了市場的疑慮。
怎麼又是你?瑞士信貸再度 BBQ,引發歐銀行股價集體跳水
30:06 在近期發布的年度報告中指出,瑞士信貸近兩年的內控制出了問題,導致會計師針對其財報中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見,並引起市場恐慌全面拋售歐洲銀行類股。
32:42 由於市場對 2008 年雷曼兄弟倒閉的餘悸猶存,瑞士央行緊急出面對瑞士信貸提供流動性援助,而後續針對瑞士信貸其財報中是否有造假、內控等疑慮,尚待後續調查結果。
瑞士信貸風波對台灣金融業的影響
35:25 由於多間台灣金控如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富邦人壽對瑞信皆有超過百億的曝險,後續若瑞信受到降評,甚至倒閉,對台灣金融業將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37:53 過往幾次的巨大崩盤皆與流動性不足有關,故後續若投資人想持續關注市場流動性狀況,可從 TED 利差、隔夜拆款利率,以及 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等指標進行觀察。
訂閱財報狗新聞: https://statementdog.substack.com/
Podcast 業務合作聯絡信箱: business@statementdog.com
財報狗社群
本集逐字稿
威宇:歡迎收聽財報狗 Podcast,我是主持人威宇,在我旁邊的是財報狗的投資總監 Sky。
Sky:哈囉大家好。
威宇:我們前兩天剛上架的達人聊產業平均地權這個題目,嘉賓我們稱他是房市馮迪索,這個其實是我們的 Podcast 製作人自己取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說為什麼叫房市馮迪索?我沒有聽過這個稱號,沒關係,這個我們自己取的,我們也有經過本人同意。如果你好奇為什麼你可以自己 Google 一下我們的嘉賓名字「黃舒衛」,你大概就能夠理解一些原因了。
本週釋出 GPT-4
威宇:這禮拜其實發生了幾個重要的事情,我們先講一個大家很關注的就是 GPT-4。我們都知道 OpenAI 在 2022 年推出了 GPT-3 以後,其實在整個開發圈或者是 AI 裡面,相關的人就非常注意到這件事情,因為它大幅降低了所有工程師使用 AI 的門檻。
直到去年年底出了 ChatGPT,哇這個效能更強,它讓更多人開始使用這個技術,因為它變得介面很簡單、聊天的服務等等,而且它搭載的是 GPT-3.5 的引擎。這件事情也讓整個推論、語意的組織能力、理解你在講什麼的能力變得更強。
這禮拜 GPT-4 這個東西真的又是一大突破,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最大突破其實有兩個,第一個是所謂的 Multimodal。在 GPT-3.5 以前,GPT 這個東西就是一個語意的模型而已;換句話說,我就是只能夠理解文字。OpenAI 它們有其他東西,它們有 DALL-E,是一個你輸入文字、它就畫圖,有一點點類似像 Midjourney,或有些更進階的人可能會玩 Stable Diffusion SD。
這幾個其實都是一樣的意思,你輸入文字,它可以幫你產生一張圖,就是吳淡如的電腦繪圖。它們有一個畫圖的模型,或者是它有辦法去理解這個圖,比方你可以把蒙娜麗莎放上去,把那個臉弄掉,叫它畫一個你要符合這個畫風的另外一張臉。這個沒有問題,也可以做到。
再來 OpenAI 還有另外一個叫 Whisper,這是一個語音轉文字的服務,簡單來說你給它一段音檔,它就幫你變成逐字稿,什麼語言都可以,幾個熱門的語言都可以。
在過去一個東西就是對一個 Model,文字就是對 GPT,聲音就是對 Whisper,畫畫我就是對 DALL-E,現在 GPT-4 到底強在哪裡?它強的就是 Multimodal 的模型。
Sky:合體。
威宇:沒錯,合體了。所以我現在給它看一張圖,它可以理解這個圖是什麼意思。舉例來說,我們今天拿台積電的股價圖給它,問它你覺得台積電公司怎麼樣?它可能就會說台積電這家公司看起來不錯,因為它股價長期在成長、獲利長期在成長,它能夠看懂圖在幹嘛。這件事情以前是做不到的,GPT-4 在這件事情上面真的很厲害。
當然我也覺得,其實在昨天,我們今天錄是 3 月 12 日禮拜四,GPT-4 是在台灣時間 3 月 15 日凌晨公佈了這個東西。我禮拜三就看到一大堆新聞在講 GPT-4 輾壓 Multimodal 多神奇,老實說這件事情並沒有超出預期。因為 OpenAI 在上個月其實就有公佈了一個論文,在講 Multimodal 這件事情,所以其實大家早就知道 OpenAI 有辦法做到 Multimodal;也不要講 OpenAI,其實 Google 也講了。
所以其實本來大家的預期就知道我們已經要進到一個……,在過去各有各的服務、圖片有圖片的、文字有文字的,我們現在已經會把它們全部都認得了,這件事情其實已經是一個共識了,大家都知道有一個這樣子的突破。不管怎麼樣,今年上半年每間公司都會陸續出每間公司的這個東西。
還有一個我覺得 GPT-4 上很強的一點,就是它可以一次接收到很大量的資訊,什麼意思?大家如果在玩 ChatGPT 就會知道,你沒有辦法一次給它太多文字,太多的文字是說你沒有辦法一次塞個 1,000-2,000 的文字給它,它會說什麼?它會說你的這個訊息太長了,你能不能夠縮短一點給我?
這件事情一代比一代進步,GPT-3 限制的字數,以英文字來說大概是 2,000 出頭,可能就是 2,000 零幾而已。它們其實算法不是用字數,是用一個 Token,這個單位有一點類比於字數,直接講字數比較容易理解。在 GPT-3,這個字數大概就是 2,000,現在 GPT-4 呢?GPT-4 以英文字來說,它可以到 2 萬。
Sky:10 倍的戰鬥力。
威宇:沒錯,10 倍的戰鬥力。換句話說這真的很誇張,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拿 GPT 做摘要,如果過去給它一篇比較長的文章叫它摘要,你會發現它其實只有摘上半段,下半段它不看,為什麼?因為它的字數限制是 Input 加 Output 加總的限制。簡單來說,就是你給它的文章加上它給你的回答,加總起來這個字數有一定限制。
這個限制從 3 到 4,增加了 10 倍,所以其實你可以給它更長更長的文章,它都看得完。根據 OpenAI 的講法,它們說反正我大概就是可以閱讀 16 還是 30 頁的文件,這件事情其實真的厲害很多,整個推論能力會變得非常強。
如果大家有看 OpenAI 的 Demo,它們是直接把 Discord 這個聊天軟體的一些文件丟給 GPT-4,就說我想要寫個聊天的機器人,你幫我寫,串接的一個東西你幫我寫。結果它寫了第一版本,直接複製貼上,出現一些錯誤訊息;你再把錯誤訊息複製再貼上,問 GPT-4 說出現這個錯誤怎麼辦?再改一改就可以用了。
Sky:更像魔法詠唱的咒文了。
威宇:真的,這件事情越來越厲害,真的越來越厲害。唯一一個讓我覺得比較不滿的,還嫌哪?就是變貴好多。
Sky:這就沒有辦法了,後面硬體消耗成本是高的,軟體開發的成本也是高的。
威宇:但我原本有一個預期是我希望它可以變便宜,我們就直接舉一個例子來說好了。我們最早最早在使用 OpenAI 服務的時候,每 1,000 Token 價格大概是 0.02 元美金。後來一樣在 GPT-3 的基礎上面,它推出了一個更強的模型,但一樣被歸類在 GPT-3。GPT-3 跟 3.5 其實都是好幾個模型,這個世代的模型全部都是 GPT-3,或者這個世代的模型全部都是 GPT-3.5。
在我們一開始使用的時候,它還沒有出現更厲害的;可是我們後來用了。它推出了一個 GPT-3 這一代更厲害的模型。它前面的模型全部降價,降價多少?打一折,直接除以 10。最新出來的這個模型,它的價格跟上一個最新最強的模型價格是一樣的,就是 0.02。所以在我的第一次經驗是它升級了,更強的模型,結果價格沒有變貴,以前的全部打折,聽起來很厲害。
後來在去年的年底,它又更新了一次訂價,所有模型全部打折,降幅大概是降 1/3 到降一半之間,所以這個打折也是打很厲害,打 5 到 7 折左右,它過沒幾個月就打折。上個月它們推出了 ChatGPT API,ChatGPT API 搭載的是 GPT-3.5 的模型,價格多少?本來每 1,000 個 Token 是 0.02 美金,上個月推出了 ChatGPT API 3.5 版本的模型,0.002 美金。哇新的一個世代,價格居然除以 10,什麼意思?我越新,還更便宜,所以我原本的預期是什麼?
Sky:4 應該要更便宜,對不對?沒有這種事!
威宇:對,4 最好要更便宜,不然你能不能夠就相同的價格?這個 0.002 我完全接受,甚至是你說不要到 3.5 的 0.002,用 3 的 0.02,我也完全沒有問題。結果略微失望,GPT-4 訂價是變貴的,而且變貴不少。它有兩種,我們剛剛有提到一次可以閱讀的文字,Input 跟 Output 不是從原本 2,000 多個 Token,現在變到 32,000 個 Token,所以字數大概就是 2,000 字左右到可能 2 萬 4,000、2 萬 5,000 字左右。
所以它有不同的訂價,你一次要給我多少字,或者是你的語言只要超過一個臨界值,我就要收更貴的價格,整個價格的平均來講多少?記不記得我們原本 GPT-3 現在最貴是 0.02,用 GPT-4 這個價格會到 0.03 到 0.12 之間,0.12 其實就很貴了。
Sky:大漲。
威宇:對,我現在最便宜的是 0.02,這是漲 6 倍的價格。
Sky:可是它 10 倍的功效。
威宇:對,我還是非常期待,OpenAI 這麼厲害的各位大大們,是不是再過兩個月價格就可以除以 10?
Sky:我覺得兩個月有點難。
威宇:三個月可以嗎?
Sky:五個月吧。
威宇:好,五個月價格除以 10。
Sky:因為我覺得那個價格會大幅下滑,一定的。我們看加速卡就好了,我說加速卡是 GPU 的那個,你看效能都是倍數在成長的,每一年。比如 AMD 新的 APU MI300,以前是什麼 H100、A100,我要強幾百倍之類的,反正每一次都是比你強幾百倍,所以價格我覺是長期一定是會往下的。
威宇:因為我最近其實看了滿多 AI 的東西,這邊可以跟各位分享一些我看到的有趣的事情。老實說到底對不對,目前都還沒有被很大地驗證,都是有可能一兩篇論文在講這個東西,大家知道其實學術只有一兩篇的論文,是沒有那麼強的支撐力的。我講的這些東西,目前的觀察是還沒有獲得全部的人的認同,不過可以跟大家講幾個我覺得有趣的點。
第一個點是在過去我們都覺得說 AI 就是資料量越多的公司越強,所以可能 Google 很強、可能 Meta 很強,因為它們有最多的資料。這件事情看起來以目前的結果來說是並不正確的,或者說我們已經到了一個讓這句話不正確的點了,什麼意思?大家如果有關注各種 AI 模型發展,它有時候會是最強的,但是平均而論技術能力最強的還是 Google,Google 還是第一名,再來其實是 Meta,OpenAI 可能會排在第三,或者是它可能還要跟微軟比。
微軟很低調,微軟其實全部都用 OpenAI 的東西,自己沒有在大肆宣揚它們的產品。但如果以技術能力來說,微軟不一定會輸 OpenAI。如果看這個大家在推出模型的趨勢上面來看,其實現在大家在比的是什麼?大家在比的是我用越少的資料量,達到越好的成果;換句話說,它們已經過了比資料量大小的時代了。在過去 GPT-1、GPT-2、GPT-3,就是給它越多的資料、越多的資料,可是這個時代看起來已經過了。
如果大家回去看過去兩個月亞馬遜出的模型、Meta 出的模型、Google 出的模型,它們在比的都是我的資料量下降,可是我的效果更好,為什麼會有這個狀況?我看到一篇論文在講,要 Train 這些模型要的東西是高品質的資料,換句話說,高品質的文字,什麼是高品質的文字?論文是高品質的文字,維基百科是高品質的文字,經典的書是高品質的文字。
什麼是低品質的文字?PTT 留言是低品質的文字,標點符號也用不好、錯字也很常打錯,這是低品質的文字。不管怎麼樣在某些地方,那些東西就是比較低品質的文字,這些東西對於 Training Model 並沒有太有用。你可以有部分,可是它不是說越多越有用,只有高品質的文字才是越多越有用。
現在出現了一個問題,人類的高品質文字已經全部被用完了,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這個論文說的就是這個。我們剛剛講的所謂的論文、講的維基百科、講的一些很不錯的書,這些現在不管在哪一個 Model 裡面全部都有這些資料了。所以如果我再比資料量,其實只是拿更多低品質的東西來比,這件事情對於 Train Model 來說沒有幫助。
所以大家在比什麼?大家說反正我們現在把人類所有產出的高品質的文字內容,全部都消化完了、全部都拿到了,我們也不要再去拿更多資料了,反正再拿更多資料也沒有用。我們就來比那誰可以教得比較好,誰可以用比較有效率的演算法,用這些內容產生出更好的結果,或者是我更省電、我更快、可以花費更少的效能,這件事情是我目前看到的一個點。
我還看到另外一篇論文也滿有趣的,它說 CPU 的時代回來了,我不是很清楚這原因是什麼。不過你們可以想像,10 年前我們在使用各種電腦的時候,我們在比的其實是 CPU,GPU 沒有太多人 Care,只有很專業的繪圖設計人才會說我想要很好的顯示卡。但是一般人在用電腦,連獨立顯示卡都不一定要有。
Sky:有,你有霍格華茲的傳承就會有。
威宇:就打電動的人要有,畫畫的人跟打電動的人會在意顯示卡,但其他人其實基本上不太在意;或者是你不會覺得說我今天要用 GPT 的功能,我會需要在意顯示卡。它感覺不是在做太多的邏輯計算的東西,只要我跟繪圖沒關,我就不會需要顯示卡。
直到機器學習走到某一個階段,到了這種 CNNRNN 或者是我們講 Deep Learning 的時代,因為 GPU 顯示卡的某種特性,它可以做平行運算的原因,所以導致 GPU 變得非常紅。我要 Train 這個 AI,一定要使用 GPU,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我最近看到一個論文講 CPU 時代回來了,我不太確定它的突破是什麼點,不過它做了一個研究,用 CPU Train AI,在相同的結果情況下面,速度比用 GPU 好,這件事情就有趣了。
Sky:聽起來兩者綜合起來,成本就是會下,Dataset 變少,Training 的時間就會變短;加上硬體成本的下降,硬體成本是一定會下降的,全部綜合在一起,你說 CPU 要回來了,我覺得也可以這樣推測。
再來如果 CPU 可以拿來做運算這些事情,CPU 就是本來一個沒有被用在 AI 的 Training 裡面的,它將會被大幅應用。所以怎麼看你就知道,我們姑且把這個先稱為算力、計算的能力,過去大家只算 GPU,現在加 CPU,Dataset 又變少,大家技術又進步,這不就是等於成本下降嗎?
威宇:對,沒錯。我剛剛講那個,其實在想 CPU 會不會起來,這樣子顯示卡需求應該會大幅降低,如果它是事實的話。當然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初步的研究,至少以目前來看主流都還沒有到這塊。
Sky:我覺得應該很早期,這個等於是大架構的改變,可能要花一下時間,看一下大概會不會有人 Support,我覺得滿有趣的。但不管怎麼樣,它現在是三個模型、賣你 3 倍價錢也是合理,對不對?
威宇:三合一,賣我 6 倍價格,再加大我的這個可理解的文字數,好吧。三個模型三合一,我文字再讓你多傳 10 倍,這樣子價格要收你 6 倍,聽起來感覺可以可以。
Sky:所以這個東西進程很快,應該說是這半年、不到半年。
威宇:真的有點太快了、真的有點追不上。
Sky:對,但我覺得會卡到一個它可能是之前都沒有宣布,等一下再看一下風向有問題,最近覺得不錯爆紅囉!大家趕快開狂用、狂丟,丟到一定程度又會卡住了。
威宇:Sam Altman 在上個月有提出一個新的類似摩爾定律的東西,他說宇宙的智慧每 18 個月就會變 2 倍。在過去是電晶體會變 2 倍,現在是智慧每 18 個月會變 2 倍,底下很多人在酸「你要不要講一下什麼是智慧?」
Sky:要先定義。
威宇:對,你的智慧是什麼意思?後來他就出了這個 ChatGPT API,再過兩三個禮拜出了 GPT-4,看起來不是每 18 個月翻 1 倍。GPT-4 有沒有比 ChatGPT 搶 1 倍?絕對有,推論能力強太多了,所以真的是很誇張。我覺得可以理解,你們如果看 Sam Altman 過去的一些演講,他其實一直在呼籲政府要趕快監管 AI。但是他還是在往這條路走、還是在開發,因為他不做,別人也會做,所以他還是想要站在這個某種程度的領先地位。但是政府必須要趕快監管,不然真的感覺有點可怕了。
Sky:天網終於要來了。
威宇:真的。剛剛講到 GPT-4,這可能是一些比較窄、比較 Geek 的題目。
Sky:這應該是比較偏資訊工程。
威宇:沒錯,比較偏資訊工程。接下來我們要講一個可能真的是最多人比較關注的一件事情,就是三上悠亞退休。
Sky:真的是很重要。
威宇:不是,什麼三上悠亞退休,最重要的東西是矽谷銀行。矽谷銀行這個事件我沒有追很緊,我大概知道一些事情,我們的朋友投資沙岸的揀貝人 Frank 其實做了非常非常多的研究,我有問他要不要來復盤一下。
Sky:他的說法是什麼?要不要爆雷?
威宇:因為這個事情其實一想就知道牽扯很大的,所以他不斷地在找投資機會,市場其實也反應很快。他想到了一個投資的方向點,市場也會注意到,他再趕快再轉下一個,所以其實在過去一個禮拜對他來說是非常 Intensive。
Sky:非常刺激。
老牌矽谷銀行(SVB)一夕倒閉!銀行業為何遭遇黑天鵝?
威宇:對,非常刺激,每天都要熬夜、都要趕工一直加班。
今天我們還是先給大家一個大前提,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Sky 要不要來講一下矽谷銀行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它會被政府接管?這是暨雷曼之後,又一個公司撐不下去了,還要被政府接管,這什麼意思?
Sky:雷曼直接倒了比較快,連接管都沒有。
威宇:它不想救,政府後來是救其他的,在雷曼之後有很多也要倒了,政府趕快去救它們。
Sky:去救房利美跟房地美,反正就是房貸的。
這個重點是這個銀行因為擠兌,所以現金付不出來,就是沒有辦法讓你提款、讓你提不出來所以導致它說它不行了。Fed 跟美國政府這邊就馬上進行接管,保障存戶的存款,就是讓大家都可以提出錢來。因為在這之前,大家的存款保險 250K,現在就是所有的存戶都可以提錢出去就對了。
這家有趣的是這家就叫 Silicon Valley Bank、就叫矽谷銀行,新創企業存錢都存在矽谷銀行,這真的超有趣的。而且新創企業大家就是社群媒體到處溝通的人,我看社群媒體上面就是滿滿地在講這件事情就對了。
威宇:你知道其實我們本來會開矽谷銀行的帳戶。
Sky:又閃過了一次。
威宇:這邊可以跟大家稍微講一下,矽谷銀行有人說要破產這件事情,其實矽谷銀行所謂的破產聽起來是說等一下你在搞什麼?為什麼一個銀行被搞到破產?為什麼你的資產會變得這麼少?
Sky:或你沒有錢,它不是這個意思。
威宇:對,它其實不是。它的意思其實是,我們假設任何一家台灣的銀行也都會面臨到一樣的狀況,如果今天它所有存戶,比方說國泰或富邦都是大銀行,如果今天這間銀行的所有人、所有客戶全部都跟銀行說「我今天就要把全部的錢全部領出來」,所有的人都去跟銀行講,全世界不管哪一個銀行都沒有辦法給你這些錢。
Sky:沒錯,就是它準備現金準備不足。
威宇:就是不可能會準備這麼多的。
Sky:因為一般來說,比方在銀行可能每天都會有多少人要提領現金,這個金額可能變動就在一個幅度之間,所以不會突然有全部的人都來要求要拿來拿現金。這件事情它不會發生,那我當然就不需要準備那麼多現金,我就可以把這些現金拿去做一些投資,我可以買一些債券、我可以買一些房地產等等的。
我就是一直準備一個足夠的現金,這個現金就是別人要領錢,我就是有現金給你這樣;或者是你要轉帳,我就是有一筆錢讓你轉帳,所以一般的銀行都是這樣運作。矽谷銀行發生了什麼事?矽谷銀行發生的事情就是突然全部的人都去跟它說「我要把全部的現金領出來」,這件事情有點弔詭,對不對?
現在你不會想要去富邦把錢領出來,你不會想要去國泰把你全部的錢領出來,為什麼矽谷銀行的這個存戶或者是使用矽谷銀行服務的人,為什麼他們突然要全部領出來?其實裡面是有一些故事的。矽谷銀行現金的確有一點不夠,所以它在前幾週賣了大量債券,這個債券造成了一些虧損,它大概賣了 210 億美金的債券,造成 18 億美金的虧損。這件事情其實有一點點怪,大家就嗅到一點不對勁的感覺,你為什麼要賠錢賣債券?
一般來說這些公司買債券要賺的就是利息錢,所以反正我就持有到期,中間就是賺這個利息,所以我要的其實是這個。一般來說,它們不太會去賣債券,更不要說是賠本賣,但今天矽谷銀行它居然賠本賣債券,這代表什麼?代表它的現金快要不夠了,因為我們不是說了嗎?這些銀行都需要準備一些現金,有人想要領錢、有人想轉帳,它就要靠這些錢去服務你們。
可是今天矽谷銀行的這個錢不夠了,所以它需要賣掉一些債券,賣掉債券以後造成了一些虧損。它就說這個虧損沒關係,我們會用賣股票的方法賺回來,我們可能增資或怎麼樣,要回補這個我賣債券的損失,所以各位不要擔心,這個虧損是還好的,小事情。但大家看到的是什麼?
投資人看到的是等一下,你是不是沒錢了?等一下,你現金是不是不夠了?你未來有沒有可能沒辦法給我錢?所以很多人、很多創投像 Peter Thiel 的風投基金就直接跟底下投資的公司說「現在就去把所有的錢領出來」,當然你不放心會想要領錢,我覺得無可厚非。但是其實在這件事情發生以後,Twitter 上我看到的各家創投、各家新創公司都在說趕快去把錢全部領出來。
Sky:對,它就是預期自我實現。
威宇:沒錯,這就尷尬了,因為沒有一家銀行有辦法做這件事情的。
Sky:站在這個前提之下,的確是沒有辦法的。應該說面對擠兌,這就是擠兌 Bankrupt,你就是很簡單,就是現金拿出來。現金放在桌上,大家來拿、大家來提走,很顯然它的現金還是不夠。
威宇:沒錯,因為這邊其實就面臨到一個問題。我們剛有提到這些銀行可能買各種資產,我可能買容易賣的、容易變現的,我會有點股票、我會有點債券。但也會有一些不好賣掉的東西或者流動性比較少的東西,舉例來說如果我有些房地產,房地產不可能今天說要賣就賣,我還是要一點時間。
有些東西可能是它流動性很少,我手上持有太多,沒有人可以一下子就突然說沒關係,你手上的債券幾百億、幾千億美金,我一次給你買;沒辦法,我就是要賣很久。這就跟大家你可能股票持有很多,可是你的每天成交量很小,就是要賣很久,是一樣的意思。矽谷銀行就面臨到這個問題,我的資產其實也夠,你們就照你們平常的使用方法,不要全部把錢全部領出去,我就不會有事。
可是大家開始不相信它了,大家都要去領錢出來了,造成了這個擠兌。所以矽谷銀行給不出錢怎麼辦?因為它的資產很多帳面上是虧損的,這個在我們前幾集講金融業一樣,升息以後帳面很多資產虧損,老實說這個帳面的虧損,你只要持有到期其實都沒差。它現在市場上面的交易價值比較低,反正我持有到期,其實都沒差,這中間怎麼波動都無所謂,我能夠拿到的錢跟原本預期的是完全一樣的。可是現在如果你逼我要現在賣掉,我反而會賠錢,這樣子就造成了它可能會有問題。
那時候大家很緊張,我記得上個週末,所有我在推特上面 Follow 的新創公司,全部都在很緊張我拿不回錢了,怎麼辦?Bill Ackman 有個助理在 Twitter 上面一直在講說他的看法是什麼,政府要趕快幫忙怎麼樣怎麼樣。所以後來的確在禮拜天 Fed 就有出來說「我保證所有的存戶都可以拿到 100% 的存款,你們要領全部,100% 都可以給你」。
因為在上個週末的時候,其實整個 Twitter 在傳的事情是禮拜一銀行一開門,你可以領出 50% 的錢,剩下的錢要等我們慢慢處分其他資產。有非常多的企業會說這樣我不能發薪水,我薪水給不出來怎麼辦?它們非常緊張。直到禮拜天晚上,終於美國政府說我們保證禮拜一所有的人,你們想要領多少,全部都可以領出來沒有問題,大家才開始放心了。
當然還是有些人很不滿,覺得這個感覺是矽谷銀行你們流動性沒有管控好,你們這個東西風險沒有管控好,結果現在為什麼是全美國的納稅人要承擔?還是有人不太開心。但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看到了美國政府吸取了 2008 年的教訓,我不要造成一個連續風波,我能夠在這個時候趕快撐住,趕快先撐住。不要像當時雷曼倒閉了,結果我變成要撐房地美跟房利美兩家更大的。
Sky:一個連鎖效應,但如果你真的認真看它的財務報表,其實準備是真的不夠。因為它其實是一個以長支短的公司,所謂以長支短是它的短期資金需求,隨時有可能會被人家提錢提走,我不能說擠兌,我是說大家會提款,所以它其實是風險的報酬率抓太大了。
它把它很大的一部分的資產拿去買 Held-to-Maturity,就是持有到期日的這些資產,你說這個有沒有價值?一定有,但是短期變現沒有這麼快。而且它放的比重其實太高了,所以它一急就倒,就是多重原因組合。不過說實在的以金融業角度來說,它所有遇到的風險都是極端風險,哪一次不是極端的?
所以很多人說我們這個壓力測試會過,不是,銀行的壓力測試都是要非常極端的。它每一次都是遇到的就是那種你覺得匪夷所思為什麼會成功,可是每次遇到的都是這樣,不然你想想看 2008 年,對不對?那時候倒了多少家銀行?什麼華盛頓互惠,一大堆銀行都是在那個時候倒的,所以你說銀行會不會遇到這種極端的風險,你要把你的資產付費表做得這麼 Aggressive?這真的是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
如果你直接看它的那個存款,存款可能有 1,700 億;照理來說要風險承受數比較低的經營方式,你要放比較多的現金給人家提,對不對?但是它現金或者是這種類現金或證券,因為它是用 Security,它的 Security 有 1,000 億,所以這也是造成它為什麼變現困難的原因。
我覺得就是很多事件一起造成了一個極端事件,造成連環爆,你說前面那些加密貨幣沒有爆,它們會不會受到影響?那就不會了,這個一定是多重的 Double Hit 或是 Triple Hit。利率上漲造成各種東西的下跌,進而造成了它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不是那麼健全,它的流動性變得有困難了,所以造成它一出現風險,馬上兩天就不行了。
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很有趣的,它其實就是一個超級極端,你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這樣子,怎麼可能、平常不會這樣。可是如果你從歷史來看,沒幾年就來一下這樣子,結果過幾天又來一個更大的。
威宇:所以再次說明了我們一直以來都有講一件事情,我們會覺得說很多金融法規感覺怎麼那麼過時、怎麼限制這麼嚴,限制這麼嚴還出這個狀況。
Sky:金融法規本來就是每次出包的時候,它就要改一下,還是不斷出包。
威宇:所以我們可以預期這個結果結束以後,一定會再有新的金融法規出來,要避免下一次的這個狀況。
Sky:還好這次大家反應很快。因為我們剛剛提到變現那個東西,其實就跟 Fed 後來跑出來要做一個 Funding Program,就是 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提供一個緊急的流動性措施,讓你這個銀行可以拿這些 Held-to-maturity 的 Security、就是這些證券,它應該是要給你面額,反正就給你要一點補償,就是確保你流動性比較不會有問題。
它就是因為這個事件發現了,現在大家流動性可能是真的滿緊,重點其實要挽救的是信心,因為其實你沒有做到擠兌,其實不會倒。
威宇:沒有擠兌就沒有事。
Sky:對,可是這個擠兌,不要說 Peter Thiel 或是誰講這些有沒有的,反正它就是動搖了大家的信心,所以隔天所有其他的銀行也亂跌一通,小銀行不管你有沒有關係的,反正跌就對了、先跌再說。這邊當然有大波動,當然就有大機會,反正不管怎麼樣,它們就是要來重新挽救或是建立大家已經崩潰的信心,所以它才提升了這個 Program 提供這個流動性給銀行。當然也有人解讀這是一個放貨幣的行為,但其他條件不變下,是這樣沒錯。
怎麼又是你?瑞士信貸再度 BBQ,引發歐銀行股價集體跳水
威宇:這件事情其實原本以為反正 Fed 出來以後,我有這個 Funding Program,後面就有政府支撐,矽谷銀行的存戶們不要擔心。原本想說那大概可能沒事了,或者是反正政府都要救了,你救一家,如果第二家也這樣,政府應該會再出手吧?但是這幾天突然又有了一個問題,就是瑞信又出包了,你要不要講一下瑞信怎麼了?為什麼在昨天整個股價大跌,甚至一度暫停交易股價,也再刷了新低,原因是什麼?
Sky:瑞士信貸那個發布其實很可怕,那個是會計師對它的內控出具否定意見,是它內控有問題,所以這個是真的很可怕。你先不要管它有沒有錢,這是會計師發的。
威宇:這是會計師主動出來說,我對於我們的內部控制有點問題,在財報上面我們的風險管控出現了問題,我不要幫你背書,你寫的這個財報不要說我有認同,我不認同。
Sky:沒錯,所以我覺得這種是比剛剛那個更刺激。你看它資產負債表好像看起來還不錯,對不對?
威宇:對。
Sky:可是因為它有說它的現金的覆蓋是非常高的,擠兌沒有問題,歡迎大家來。
威宇:我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沒問題。
Sky:所以你從這個角度來看,好像不是這麼大的危機;但如果你從內控角度來看,那個財報到底是不是真的,這就有趣了。如果財報是假的,剛剛講的那些都沒用,所以大家很害怕,所以股價就大跌,這真的是非常合理的。因為你的內控出現問題,基本上等於你的財報是假的。
當然如果你仔細看聲明,那個會計師說財報看起來是真的什麼的,但是我對你的內控否定,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奇妙。大家對它的信心一定是大幅動搖,我只能這樣說。
威宇:因為他提了否定意見,當然說就是他不背鍋了。
Sky:反正有問題就算你的。
威宇:對,你的財報沒問題,但你內控有問題,所以我否定,我不承認這個報表我認同。等於說如果今天財報真的是假的財報、數字真的有問題,真的是假數據,但因為會計師已經提了否定,所以其實好像也還好,會計師本人來說。雖然他講了一個其他的理由來否定,但是如果今天真的財報是假的,其實他的責任也沒有到那麼大。
Sky:反正內控那個不算他的就對了,有部分的已經甩鍋成功,不是,不是甩鍋。以會計師的角度來說,這是他應該做的事情。看大家要怎麼思考這件事,不過市場告訴你的重點就是 CDS 已經爆噴了。
威宇:就是覺得它的這個違約率會大幅上升。
Sky:所以你看它去找了瑞士的央行來背書,大家就說我緊急去尋求支持,所以這個東西它就是要挽救大家的信心,我們還是回到它是要挽救大家的信心。可怕的是因為大家都還存在著雷曼的陰影,大家看到瑞信就哇這個是個同等級的,這個要死、這個糟糕了。
威宇:這比雷曼不知道大多少。
Sky:對,所以這個就看起來就很可怕。你說這個東西會不會影響後續大家的信心,是一定會的,也只能大家有賴它之後可能派人進去查或者是怎麼樣後續的發佈。目前看起來只有資金是穩的,這個其實跟 2007、2008 年其實超像的。
Ray Dalio 有一本書《大債危機》,他裡面寫得很詳細,從危機開始到真正股票真的大跌,其實滿長一段時間的。你說跌到五六成、跌到七八成的市值那種,其實滿長時間的,經驗大概應該有一年左右,到真的崩。從第一家銀行或者是第一家這種有警訊開始,它其實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所以我覺得這個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就對了。
因為那一次也是好幾家銀行先倒,倒了以後就開始出現了所謂的連鎖效應,Fed 同樣是提供了流動性、就給大家貼現,那個貼現的窗口爆炸了,被人家貼到爆。之後就是各個什麼貝爾斯登、雷曼兄弟、AIG 各種爆炸,接下來就是救房地美、房利美,這一連串的過程其實是一個連鎖效應。
這個連鎖效應,這次為什麼大家會怕?因為跟這次 87% 像,先有地區型的小銀行因為奇奇怪怪的事情爆炸了,這個爆炸的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為升息; 2008 年那次也是升息,只是它沒有升這次那麼猛,這次真的是超猛,所以這次很多人爆炸就是顯而易見大家沒有遇過。不過我們再次強調,金融世界永遠都是你沒想到的,你也可以說是黑天鵝,隨便。你如果沒想到就是黑天鵝,如果你可以預料到,可能就是什麼灰犀牛。
威宇:反正不管怎麼樣都是有一個詞、有一個動物。
Sky:隨便管它的,它還有什麼奇奇怪怪的定義。反正應該重點是這個流動性可不可以維持住,如果這個流動性沒辦法維持住,這些銀行就要賣資產。我剛剛有提到 SVB 也要賣資產,它一定要賣東西才能把流動性補回來。怎麼樣在金融系統怎麼去把這個東西吸收掉?
不然其實整體來說,如果像瑞信或 SVB,其實 SVB 加 FRC 那個錢其實很多,它其實資產的比重不低。你們這些人所有全部都賣出來,你說金融市場會發生什麼狀況?所以我覺得可以觀察這個貼現的狀況。
瑞士信貸風波對台灣金融業的影響
威宇:我就問一個,講那麼多是美國的東西,跟台灣投資人、跟台股投資人的關係是什麼?
Sky:台灣人買很多瑞信的公司債,要小心,馬上當天晚上就有人傳了,就有人報導。因為之前就有人做過,之前不是這個問題應該是金管會去問的,金控旗下對瑞信的曝險,大家都不多,幾百億而已。國泰最多,國泰有 300 多,剩下的都 100 多,新光、中國、台灣、富邦,不過這是經濟日報採訪整理的。
你說這個東西,它們一定會被降評,如果之後東西出來的,比如說它去查帳內控那些東西的,它在那邊弄,出來的這些資料有高機率被降評,這些東西的流動性又會更緊了。你就說持有到到期是沒問題,問題是它可能很快就到期了,因為你拿不到錢,就直接把它打掉,所以這是大家關心的。
同理大家這樣看,美國金融業都會受到影響,瑞信是歐洲的,歐洲的金融業也受到影響;台灣金融業持有這麼多這樣的債券,會不會受到影響?應該也是會,對不對?再加上美元升息,或者是說全球都在升息,這個東西對台灣金融業也是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這真的是壓力測試了,壓力真的就是來了。
你說會不會外溢到台灣金融業,就是看瑞信有沒有倒,瑞信會不會有巨大的比如說降評直接降非常多,那個也會有影響。所以這個影響如果是台灣的金融業,台灣金融業如果不得不減損,壓力也是超大的。當然前一陣子台灣的金融業有一招自救法案,放到持有至到期日,這個以前沒有,後來又出現了。我說那時候可能會有讓它們喘息,現在這個東西它如果放到持有至到期日,你可能真的是要看它到底有沒有辦法持有至到期日。
前幾週提到的那一次提到金融股是說發不出股利,這一次比發不出股利還要刺激。發不出股利是短期事件,持有這麼多債券的通常會是什麼?會是壽險,所以大家可能要更加注意的其實是資產負債表的風險。因為它是雙殺,等於是利率上來,結果它買的債券壓力很大,它買的資產價格下跌的壓力很大,它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的壓力也很大。這就是為什麼說金融業其實是一個超大槓桿,所以壓力一來的時候要很小心就對了。
威宇:更具體地說大家到底要注意什麼,怎麼樣的情況下面,我們應該做什麼樣不同的決策?
Sky: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可怕,我覺得這個東西是長期如果連鎖效應一直發生,這就很可怕。你到底要看什麼?其實看過去幾次比較可怕的崩盤,就崩到爆了,這種股票亂跌一通,其實都跟流動性有關係,一定是流動性炸裂了,才會急著賣。
就像現在我現在急著用錢,我想要賣房子,甚至會低於市價賣。我低 1% 沒有人買、2% 沒有人買,3%、5% 總會有人買吧,10%,這一樣的意思。所以我覺得可以觀察的是流動性到底緊到什麼樣的程度,當然會有人提出一些指標,比如說什麼泰德利差或什麼隔差利率,更正確的這個大家可以去查。
因為現在那個有很多種可以觀察的利率指標,剛剛我提到那是金融交易端,大家直接從交易市場上就可以看到的。如果是從產業端,我覺得就是看 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這個東西,因為看這個東西,你可以知道銀行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它如果用一點點那個 Program,我覺得那還滿健全的;它如果用爆了,你可能要小心。用爆的意思是它這個東西是長期的事件、不是短期事件,只是說它這個比較長期的事件,什麼時候會真正到壓力受不了了?我不知道,但你可以看那個 Program 使用的狀況去衡量,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從 2007、2008 年的 Financial Crisis 大概也可以從這樣流動性的角度觀察,流動性不行了,我想這個連鎖效應不是開玩笑的。
威宇:我們今天就先聊到這邊,最後來回答一個觀眾的 QA。Jerry 問在台股投資是否有私訪公司的必要性?這個私訪可能是拜訪公司,還是說我們透過 Email、電訪,就可以拿到跟私訪相等的報酬?
這邊其實我們可以更具體再講一下,我就講我們實際拜訪公司,跟如果只是用 Email 或電訪這兩種方法的投資報酬率,我能夠賺到的錢有差嗎?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是我拿到的訊息有差嗎?因為我覺得這兩個其實是不同程度的東西,Sky 怎麼看?
Sky:如果你是比較私訪跟電訪,電訪跟 Email 一樣的意思,問我會不會得到一樣的訊息量,我老實跟你講私訪一定會比較多。因為你打電話來,誰知道你是誰?
威宇:簡單來說就是見面三分情。
Sky:沒錯,就是這樣子。如果你見過很多面,就會更多情這樣子。
威宇:就六七分情。
Sky:所以就有可能會到十分。
威宇:如果你是漂亮的女生,一開始就有八分情了。
Sky:可能會有一百分,男的走開了,香的來了。
威宇:這真的有差。
Sky:有差。但不管怎麼說,它有沒有必要性?我覺得沒有,因為你如果是從產業來看,我隨便舉個例子好了。如果 DRAM 你覺得要漲,真的有必要要拜訪公司嗎?我覺得不用。其實有很多角度、很多可以觀察的指標,你可以看到一個產業比較大的 Trend:或是 DRAM 要跌也可以這樣說;或是 Driver IC 可能去年可能要反轉的時候。
其實有一些比較大的 Trend,根本不要去訪公司,訪公司你反而會被它誤導。因為它會跟你說我們現在獲利非常好,可是大家真的是在看你獲利非常好嗎?不是,大家是在看你下一期可能會很爛,或是你下下期可能會爛到爆。大家可以看看可能另外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就是海運,你如果當下去訪,它一定會跟你說我們現在就是很強。
但問題是我不是要看你現在很強,股票永遠是反映未來,我認為你下個月、下下個月、下下下個月都很爛,投資價值就會下滑。你說這樣子去訪公司有沒有用?它會不會告訴你這件事情?一來它可能不知道,二來是以公司的角度來說,它不可能跟你說我很爛,它只能很保守地跟你講最近可能稍微比較 Slow 一點。
因為如果有一家公司它跟你講很爛,你會不會很害怕?表示公司的人都非常不看好,我們不看好這個公司,那你幹嘛在那邊工作?所以這有點立場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從這幾個點去思考,你能不能得到相同的報酬。私訪是不是必要?不一定必要。你說私訪會不會比電訪跟 Email 好?會,你要訪對人也是一個重點,其實這中間有很多層級問題;但你說股票要賺錢,不一定需要這些招數。
威宇: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一開始會說,Jerry 問的是說我是不是可以透過 Email 或電訪,也拿到與私訪相等的報酬率。如果今天只是在講賺的錢,答案就是可以,因為比方說像小鄭,其實小鄭就是不訪公司的。像 Sky 跟 Jeff 你們會很常訪公司,但小鄭其實就不訪公司的,甚至也不太會透過 Email 訪,也不會用電訪;他全部都是用公開資訊,就是 Google 上面有的資訊。
所以私訪會不會有比較高的報酬率?其實不是,不然就大家都去訪,大家都賺比較多錢嗎?其實很明顯不是,私訪不一定報酬率就會比較高;但是它能不能夠拿到比較多的訊息、會不會拿到比較不一樣的訊息,這個東西也是絕對是的。訊息就有這麼多,講真的公開的資訊大家都看不完了,最後還是在怎麼去做判斷。
Sky:沒錯,判斷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自身的研究。如果我們要掉一些書袋,你看以前那些寫書的,比如說巴菲特好了,比如寫《非常潛力股》的 Fisher,你看他們都覺得不要太早接觸公司,太早接觸它會跟你講一些五四三的,你沒辦法判斷。重點是你沒有辦法判斷的話,那個資訊不一定有用。
威宇:沒錯。本集節目就到這邊,喜歡的聽眾朋友記得按下訂閱、分享給親朋好友、給我們五星好評。如果有任何的支持或建議、問題,都可以到 YouTube 或者是 Apple Podcast 留言給我們,我們每一集都會看。有業務合作的需求,請參考我們資訊欄的業務合作信箱。感謝大家收聽,我們下週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