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瑞昱表示 Wi-Fi 7 的滲透率將於 2024 年初開始拉升,後續需求端的表現尚需觀察在影音、AR、VR 等是否有新的內容刺激需求;另外近期 ChatGPT 意外爆紅後,微軟攜手 OpenAI 宣布推出結合 ChatGPT 人工智慧技術的新版 Bing 搜尋服務和 Edge 瀏覽器,劍指 Google 龍頭寶座。
你可以在以下平台訂閱收聽: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其他任何你收聽 Podcasts 的平台
這邊是一些訪談精華片段
財報狗個股研究挑戰賽歡迎贊助商斗內
04:26 財報狗將於 3 月 18 日舉辦個股研究挑戰賽,歡迎透過資訊欄的商務信箱贊助本活動。
Wi-Fi 7 滲透率將逐步提升,或成下一個市場熱門族群?!
06:49 網通晶片廠瑞昱於法說會表示,Wi-Fi 7 的滲透率將於 2024 年初開始拉升,而高通和聯發科於 2022 年推出支援 WiFi 7 的晶片,已被部分消費性電子產品採用。
12:10 WiFi 7 後續滲透率是否逐步提升,需要觀察在影音、AR、VR 等高頻寬的內容,是否有新的內容刺激需求。
14:33 除了晶片,檢測設備也是受惠的相關概念產業,概念如同挖金礦的鏟子。
微軟攜手 OpenAI,劍指 Google 搜尋引擎、瀏覽器龍頭寶座
16:47 近期 OpenAI 研發的 ChatGPT 爆紅,身為 OpenAI 的長期合作夥伴微軟,不僅投資大量資金,更提供 Azure 雲端平台服務。
27:15 微軟於 2 月 7 日表示將推出結合 ChatGPT 人工智慧技術的新版 Bing 搜尋服務和 Edge 瀏覽器,劍指 Google 龍頭寶座。
29:28 ChatGPT 爆紅效應下,AI 相關概念公司的股價皆大漲。
AI 產業應用與訓練端門檻大不同,台股硬體廠可望受惠?!
34:15 應用 ChatGPT 的端門檻非常低,並沒有競爭優勢;但在 Training AI 這端因為資本支出非常高,在資金上有高門檻限制,目前僅有微軟、Google、 Amazon 等大型科技公司有能力。
38:40 台灣相關的概念股,則以訓練 GPU 的硬體產業為主。
44:39 目前 AI 概念股的大漲現象屬於短期敘事的炒作,股價最終需回到基本面,投資人有不同的投資風格,但在交易時需了解在 Trade 的究竟是短期議題,或是對於基本面的投資。
訂閱財報狗新聞: https://statementdog.substack.com/
Podcast 業務合作聯絡信箱: business@statementdog.com
財報狗社群
本集逐字稿
威宇:歡迎收聽財報狗 Podcast,我是主持人威宇,在我旁邊的是財報狗的投資總監 Sky。
Sky:哈囉大家好。
威宇:上週我們有聊到如果 RISC-V 正式在 Android 裡面使用,會不會造成裡面的 App 要全部重寫?財報狗 Discord 裡面有一些聽眾,他們回饋是說理論上這個軟體不用重寫,因為編譯器會把這些程式碼重新編譯成 RISC-V 架構的語言。但這個東西它會牽扯到編譯器的最佳化或執行的效率等等,所以如果短期沒有明顯的優勢,一般還是會採取比較安全穩定的架構。
這比較讓我想到說當時我蘋果電腦從 Intel 換到第一代 M1,其實那個時候就有滿多的軟體,如果你直接買 M1,你要等它更新,不等它更新你使用起來會非常非常卡。比方說像 Dropbox 到去年下半年,它才正式推出了完全相容 M1 的版本。
所以真的在實際轉換可能馬上可以出一版,但是穩不穩定有沒有效、耗能或者是省電、不會發熱等等,這些問題它可能都還要陸續慢慢優化。不過不管怎麼樣,如果今天有人想要出一個 RISC-V 架構的手機,這個東西應該是可以推出來以後,這個軟體應該還是可以用的這樣。
Sky:對,是可以用的沒錯。我補充 RISC-V 我上禮拜聽到的東西好了,上禮拜我們不是有聊到那個 RISC-V 假設正式於 Android 使用嗎?我上禮拜聽一個講座,提到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原因,後來知道原因了。ARM 不是孫正義的嗎?他們不是要上市嗎?我們這是財經訊息,反正它就是跳過這些晶片開發廠、這些 AP 的廠商,它現在就是可以直接接受有一些,比如說什麼品牌的手機直接開一顆 AP,我幫你做。
威宇:你說 ARM 來做晶片嗎?
Sky:對,有聽到這個玩法,而且它就標榜我是 ARM 的。反正你不會做沒關係,他們都用我的,我會做,光這一段就讓這些人覺得……。
威宇:不太開心了,開始有競爭的感覺。
Sky:心情不是很好,既然你市占 99%,我就幫你下降好了,這是一個。第二個聽說是調價,這種就是商業正常的,你這個市占率有點太高了,我只好弄一個競爭者來跟你互砍。這是上週我聽一些講座得到的 Rumor。
威宇:所以站在這個晶片廠的角度,也就是說我們如果是以五力分析來看,變成是它們的供應商開始話語權有點大了,所以必須要去培植第二個供應商這樣的感覺。
Sky:是,以上出自他人講座,我是轉述,不盡然正確。
威宇:聽到一個算是八卦。不過不管怎麼樣,因為 Google 也說了的確會把 RISC-V 當作 Tier1 的架構語言,所以之後應該都還是會有些陸續的發展。當然我們也有聊到說 Intel 退出會怎麼樣?其實只是少一個大咖玩家,但 Intel 在過去的投入也不是非常積極就是了。
Sky:如果剛剛那個是真的,那就很有趣。這邊就有一個很強的驅動力,驅動大家繼續開發。
威宇:還是要看 ARM 的漲價怎麼樣,如果它就漲一點,其實說不定晶片商還是妥協。
Sky:聽說是漲倍數以上的,所以這個很刺激。
威宇:這樣子蘋果怎麼做?也滿好奇的。因為如果今天想要有一個新的架構語言,然後要比較好地支援自己的話,我覺得蘋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
Sky:蘋果一直都說要做自己的 AP。
威宇:軟硬都在自己手上,它比較容易去做這件事情。
Sky:它之前不是一直跟高通講說,我可能要自己做手機晶片 AP,這個可能不需要你了。但這兩季法說會高通有提到最近還是會用我的,就表示東西還沒弄好。
威宇:慢慢來,Apple Car 也是講了很久還沒出現,沒關係,慢慢來。
Sky:總有一定會出的,我自己覺得,畢竟市占那麼高。
威宇:蘋果還是這樣子,它們能夠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盡量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較沒有這個競爭優勢,覺得做起來沒有差別的,它再去找廠商,找一家再扶植第二家、扶植第三家,讓它們去互相競爭。這就是蘋果一向以來的作法都是類似這個樣子。
Sky:Cook 果然是供應鏈管理的王者。
威宇:沒錯,跟鴻海有得拼。
財報狗個股研究挑戰賽歡迎贊助商斗內
威宇:另外來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我們在 3 月 18 日要舉辦財報狗個股挑戰賽,是我們辦的一個給學生的研究報告、個股研究競賽。這個東西跟其他的個股競賽哪裡不一樣?因為其實我們過去也擔任過滿多評審,我當下的感覺,老實說在比賽當下那個活動,就是我們去問點問題,這樣就結束了,這樣大家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拿個獎狀;交流感覺起來比較少一點點,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很像可以再讓它變得更多的交流。
這個是一個活動,這個活動就是大家可以互相來聊天這樣子。所以我們這次的活動會開放更多的觀眾入場,不只是所有對投資有興趣的人,也包含了產業人士、業界的研究員;不只評審會提問、會評分,我們也會讓觀眾有提問還有評分的環節,所以大家都可以一起來參與,結束以後大家也可以互相聊天。所有的參賽者他們也可以參加財報狗學院的季度會議,就可以直接聽在職的研究員的報告怎麼樣,或者是我們的研究員實習生他們的報告,也可以跟所有產業界的資深人士交流。
這個東西我們是辦在 3 月 18 日,我們辦了一半發現說欸好像忘了去拉贊助,這個活動其實滿燒錢的,我們之後也會錄成影片放在 YouTube 上,可能就是放一部分的活動精華這樣子。目前我們現在才要開始來招商,所以有興趣的人都歡迎透過我們下面資訊欄的財報狗的合作商務信箱,來寄信詢問我們。現在的價格非常便宜,你如果只是想要宣傳你自己,想要找另外一半、交個男女朋友也都可以,這個價格划算,好不好?
Sky:欸怎麼怪怪的?
威宇:欸我最近聽到很多這個需求,聽到超多的。
Sky:不是,這個 Always 有需求,看你在哪裡。
威宇:我們開放一個個股挑戰競賽,也開放一個徵友的版位,這樣大家可以在那邊互相認識一下。反正有興趣贊助的,可以從下面的這個信箱聯絡我們。如果是想要來看比賽的,我們之後可能在這一兩個禮拜就會推出報名表單,就還是讓大家來填寫,可能就付個幾百元的場地費,我們還沒有決定這個價格,但應該就是打平這個場地費而已。因為人數可能會在 150 人左右,我們記得場地還算滿大的這樣子。
Wi-Fi 7 滲透率將逐步提升,或成下一個市場熱門族群?!
威宇:我們今天會講兩個主題,第一個要來講網通,第二個要來講 AI。我們先從網通開始好了,網通晶片廠瑞昱最近在法說會表示,Wi-Fi 7 的滲透率將會從 2024 年初開始拉升,並且要將 Wi-Fi 6E 視為過渡的產品。高通還有聯發科在去年其實都已經推出支援 Wi-Fi 7 的晶片了,也被部分的消費性電子採用,預計未來也將帶動更多的周邊設備採用。
你會怎麼樣看這個 Wi-Fi 7,因為到現在 Wi-Fi 6 有非常普及嗎?
Sky:Wi-Fi 6 我覺得滿多的,因為我自己買 Router 或是說家庭用的分享器,其實現在都是 Wi-Fi 6。
威宇:對可是我們如果去看分享器,這個會用到很高,行動裝置這個也會很多,可是除此之外很像都還好耶。
Sky:不是,你出新的,它就是出那個 Router 或者就是會出新的,它不會現在出 Wi-Fi 5。
威宇:你知道那個 HomePod 第二代這邊其實是降配,你知道嗎?
Sky:它把 Wi-Fi 的晶片降下來嗎?
威宇:對,HomePod 第一代是 Wi-Fi 5,蘋果最近不是出了 HomePod 第二代嗎?它是改成 Wi-Fi 4。後來我看了一下別人的分析,其實他們是說以 HomePod 這個產品來說,它主要還是用在音源的播放。如果今天是光這個樣子,其實 4 跟 5 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或者是我們講 4 以上,其實就都沒有什麼差了。
Sky:其實主要是頻寬,它根本不需要這麼大的頻寬去傳這麼大音質的東西。
威宇:對,第一個是它的頻帶的寬度。第二個其實是你在 Wi-Fi 5 或 Wi-Fi 6,更多是在於移動時訊號可以一樣很穩定;可是以 HomePod 這個產品來說,它就是放在那邊,你不會每天抱著 HomePod 走來走去吧?所以 HomePod 就是固定在那邊,使用的頻寬也沒有到很大,它就不需要去使用這麼好的晶片,可能就用到 Wi-Fi 4 晶片,這就是它所需要的最好的了。就我們對這個產品的需求,最好你到 Wi-Fi 4 就好。
所以當我開始在聽到這個的時候,我就想說那我們在講 Wi-Fi 6,或者是我們今天講的 Wi-Fi 7,它們適用的範圍會越來越少。當我們現在手機可能是在路上,我們要去看別人的直播或者是我們自己在做直播串流,這個可能會需要比較高的這個頻寬;到未來有沒有可能說 3D 投影這種東西,AR/VR 可能也會需要更多的資料訊號傳輸。可是如果我們是擺在家裡的一些東西,除了路由器以外,會需要升到那麼高的晶片嗎?例如說像筆記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真的會需要升到 Wi-Fi 7 嗎?這個差別在哪裡?
Sky:我覺得筆電不是好的舉例,因為筆電可能真的需要。
威宇:為什麼筆電會需要呢?
Sky:我想講這個東西是 5G 筆電,4G 筆電跟 5G 筆電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要 5G?因為 4G 跟 5G 就是一個比較快、一個比較慢,就這樣。
威宇:等一下,筆電也有 4G、5G 嗎?這不是手機才有的嗎?
Sky:有,有差,商務型筆電是有 5G 筆電的。
威宇:會插一個 SIM 卡嗎?
Sky:對,去年我們去追蹤那東西的時候,我一直覺得說這東西出 5G 到底是要幹嘛?我也是這樣想,但市場上真的有量,真的有一些特定的案子是開出來商務型高階的筆電需求,它就是要 5G 筆電。而且有量,比它預期的量多很多,甚至成為它主流出貨的機種。
這個聽起來很神秘,但他們跟我講一個理由,那個理由我聽起來也是合理,因為疫情之後。以前我們筆電使用的情境頂多就是公司,你可能不需要這麼頻繁地在外面,或不是你固定工作場所的地方開會,而且是視訊會議;在疫情之後,這個東西的需求變高了,所以大家把這個東西的需求拉起來以後,變得是說那你隨時連網的東西變得好像很重要,進而導致了這樣 5G 筆電的需求拉起來,所以我剛有強調是商務使用。
威宇:可是我覺得 4G 跟 5G,的確是有比較快;可是我們在講 Wi-Fi 的時候,其實 Wi-Fi 到 4 就已經非常快了,到 6 這個速度是一般人會有感的嗎?
Sky:所以這個東西大家在討論的是 6、6E 或是 7,大家是說 Wi-Fi 6 會普及其實也是因為 5G 的關係。不可能每個地方都接得到無線,或是說無線進入室內以後就被屏蔽了,所以室內也需要一個 Wi-Fi 的覆蓋,反正大家進入室內都是接 Wi-Fi。所以這個東西其實就是室內室外切換的時候,你用這個東西比較好。
Wi-Fi 6 我自己覺得就是有那個 Mesh 還不錯,就是好幾台,但我不確定 5 有沒有,我記得 6 是有 Mesh。好多台可以有點像串聯那種感覺,這應該算是並聯吧?還是串聯?串聯吧,類似這種感覺。所以其實重點是室內聯網的穩定度,你希望可以不要比外面的 5G 還要慢,所以現在的影音需求已經有到達這樣的頻寬需求了。
所以如果我們要再往上,其實你剛有提到如果要再往上,那就是要更大的頻寬需求,現在可能看那個 1024P 可能不夠了,可能要看更高畫質的 4K,對不對?或者是如果進入到 AR/VR 又是更大的頻寬需求了,我相信你戴著 VR 設備在路上走的機率應該是滿低的,所以你應該會在室內,我先假設你在室內好了。如果我說真 5G 是 Standalone 的那個 5G,就是毫米波的等級,不是像現在 Sub-6 的,那個連線的距離更短。現在其實幾乎沒有所謂的真 5G 的這種覆蓋,覆蓋的地方很少,因為很貴。
威宇:台灣比較沒有。
Sky:其實全球各國大概目前都主要是想要做就是一個專區,比如說我這個某個商業區可能佈建的是毫米波,因為毫米波那個東西就是你要直線才可以傳到你的手機,你知道嗎?就是它那個東西中間不能任何阻隔,一阻隔那個訊號就變超弱,所以就變成說你要插很多記憶台。
照這個邏輯上來看,幅員廣大就不可能插那麼多,所以會有其他的 Solution。你在那個地方的室內怎麼辦?如果你需要這麼大的頻寬,外面的無線也要快,裡面的無線也要拉起來,但重點是你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大的頻寬?所以重點是那個娛樂的 Content 或者是你需要什麼 Content,需要這麼大的頻寬去支撐它,如果有這樣的需求,其實這東西很快就會普及。
威宇:我現在有看到一個數據,電信業者目前是說 5G 現在的普及率還不到 3 成,NCC 說 5G 跟 4G 至少會並存十年以上,看起來我覺得會比 3G 轉 4G 那時候會慢了許多;然後有 6 成民眾是認為 4G 服務就已經可以完全滿足我的需求了。
Sky:這種東西就是看有沒有什麼新的娛樂爆發,可是新的娛樂爆發的速度,你沒有辦法在那個東西還沒爆發之前,你就想像到了。
威宇:所以你目前你會看好 Wi-Fi 7 嗎?如果回到這個網通晶片的話。
Sky:現在這個階段現在很前期,大家還在 Cook,或是東西才剛出來。可是這個東西是說旗艦機一定用最好的,這不用懷疑,初期一定有一波是所謂嘗鮮的人或最高階的人,一定是用最好的,這不用懷疑。只是說你後續的滲透率會不會這麼快?那就是看 Content 有沒有跟上,或是說 Content 有沒有什麼爆款。就像我們之前在討論 AR/VR 一樣,那個東西爆了,我相信 Wi-Fi 7 一定拉超快。
威宇:以我的立場,我覺得比起看晶片,我覺得看檢測設備說不定會更有搞頭。因為大家在預期的時候,就會覺得說哇這個東西如果起來的話,你可以有幾顆晶片、可以賺多少錢。以我來講,我覺得這個需求可能沒有到很高。
可是如果今天我們去看檢測設備的話,因為國家如果你要進口其他國家所製造的這個通訊設備,你就要買檢測設備,只要有機型要進來,就會需要去買相關的檢測設備。這部分感覺起來它比較像是挖金礦的鏟子吧?不過講到這個,我有一個問題,因為其實我們去看我們講更新好了,更新其實在過去兩次營銷的爆發,分別是 3G 轉 4G 跟 4G 轉 5G,好像比較少看到 Wi-Fi 帶來的影響,是因為 Wi-Fi 這邊的量比較少嗎?
Sky:就是因為它可能被蓋到手機裡面去了,你知道嗎?因為手機的出貨是比較高的,所以手機的量比較多,所以手機的 Model 數會比較多。Wi-Fi 跟所謂的這種 4G、5G 的這種無線通訊技術,如果同時出現或是差幾年而已的話,你會看不出來,因為手機 Test 需要包含的東西會比較多。
但我覺得還是看得出來,因為它那個本來就會成長,它那個要測的東西會變多,因為它那個是堆疊上去的。你要測 Wi-Fi 6,Wi-Fi 5 的東西也要測;就像你 4G 要測,3G 也要測,不可能 4G 測完以後,3G 就不測了。不是這樣子,是全部都要測,所以那個是多賺的。
威宇:這邊是關於網通的部分,有網通的晶片還有檢測相關的。然後我們也聊了一下高通跟聯發科,目前都已經有推出支援 Wi-Fi 7 的晶片了;可是 Wi-Fi 7 的產品要大量進入到市場,大概要等到 2024 年這樣。
Sky:對,這個也是很有邏輯的。因為高通跟聯發科,比如說手機這些的它們一定比較前面,當然它也有出 Wi-Fi 晶片;瑞昱主要的就比較偏非移動通訊了。這兩個宣稱的點就是本來就會有一些前後,所以我覺得瑞昱應該會慢一點。
微軟攜手 OpenAI,劍指 Google 搜尋引擎、瀏覽器龍頭寶座
威宇:沒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 AI。這也是最近一個很紅的話題,只是我覺得這個已經被大家聊到爛大街了,所以我們今天這邊稍微講一點 AI 的東西,我們可能更注重在投資相關的東西怎麼去看它。最近會這麼紅,就是因為 ChatGPT,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反正它就是一個非常強的一個 AI 聊天機器人,這個 AI 跟之前的 AI 強在哪裡?如果大家現在去看財報狗網站,你們看美股的法說會,我們會去整理逐字稿,大概有九成以上的逐字稿,現在就是由 AI 來寫的。
Sky:對,那你覺得強在哪裡?其實我們現在就是講一個使用者的心得。
威宇:其實在這種文本處理,我們想要把比方說一份逐字稿大概,以蘋果來說,它們話最多、最長,每個人都在問問題,都問很長這樣。大概會有 15,000 到 18,000 字,我們這邊講的都是英文,如果你想把這 15,000 到 18,000 字濃縮成 300-400 字的摘要,這件事情其實 AI 已經可以做得非常好了。我們使用的這個技術也是 OpenAI 的 GPT-3,有 3 就有 2,有 2 就有 1。
這個 GPT 其實就是它們的一個模型,可能每過一兩年它們就會重新去 Train 一次,用更新的演算法、更多的數據去 Train 一個新的 Model 出來。這個模型就是你不用再重 Train,直接用它就好了,所以我們在使用的是 GPT-3。在去年 OpenAI 出了 3.5 這個技術,再加上一個新的技術,在過去其實你跟 AI 對話或者是你叫它幫你做東西,它是一次性的。
你可能給它一篇文章說「幫我摘要」,它幫你摘好了,這個整個對話就結束了,你不能夠說「你可不可以幫我改最後一句」,因為它不會記得你之前跟它講過什麼。我們一個要求給你一個回饋,你沒有辦法再根據上一次的東西再去做調整,這個東西在過去是不行的。
OpenAI 在新的這個 Model GPT-3.5 以外,還開發了這個技術,我可以根據我過去的一些經驗,加上你新告訴我的東西,我給你一個新的回饋,看起來就會很連貫。所以我們是真的有辦法對話的,我們不是每次對話就是一問一答,然後就結束;沒有,我們會有前後的這個上下文的連動關係。
這個其實是一個新的技術,它們一開始只是想,我要來讓大家看一下這個技術可以怎麼玩。其實它是一個 Demo 性質的產品,然後就做了一個叫 ChatGPT,沒有想到這個東西爆紅,這個東西是真的沒有想到。
Sky:對,所以就玩壞掉了。
威宇:它們一開始只是想說我這個是一個應用的 Demo,你知道嗎?就跟 GPT-3 其實網站上面有非常非常多各種不同應用的 Demo。比方說我講幾個有趣的,你可以隨便跟它講一個電影,然後叫它用 Emoji 來表達這個電影,它真的會滿像的。比方說幫我用 Emoji 來表示神鬼奇航是什麼,它只要資料庫裡面有神鬼奇航的資料,就可以做給你看神鬼奇航代表的 Emoji 是什麼。
或者像翻譯、做摘要,然後幫你比方說做一些簡單的 Q&A、摘關鍵字。只要是文本、文字相關的東西,GPT 都可以做到。在 ChatGPT 也只是一種應用的 Demo 給你看而已,沒有想到就爆紅了。這個東西我覺得算是滿出乎它意料之外的。
OpenAI 是一間什麼公司?最早其實是一家非營利的公司,一開始其實是因為 Elon Musk 他非常擔心 AI 會對人類造成威脅,所以他其實一直在講說我們應該要嚴格控管 AI 什麼什麼的。Y Combinator 是一個最頂級的加速器,當時的 CEO Sam Altman 就跟 Elon Musk 還有像 Peter Thiel、Reid Hoffman,就 LinkedIn 的創辦人等等,他們用了這個非營利組織叫 OpenAI。
他們在研究 AI 的過程中,他們也是希望盡可能去開發這些、公開分享這些技術等等。但後來因為這個太貴了,非營利的話,他們沒有辦法拿到錢,這個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一個東西。你要做 AI 就是非常燒錢,但你一個非營利組織,你要怎麼去拿錢?再來就是 OpenAI 這個東西在研究的東西,開始有一點點跟特斯拉有競爭到,因為特斯拉在開發自駕,可能要用一些 AI 的東西。
所以第一個就是當時 Elon Musk 先退出了 OpenAI,然後 OpenAI 從非營利組織轉型成為營利組織,其中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投資人就是微軟。所以你要說 OpenAI 是微軟底下的嗎?我覺得它不太像微軟底下,等於是它有個大股東是微軟這樣子。微軟其實提供一個最主要的幫助,一部分是錢,另外一部分是非常多的運算資源。
因為我們知道微軟就是全球四大資料中心其中一個,要 Train AI 真的非常燒錢。所以 OpenAI 其實是使用了微軟非常多資料中心的資源,在協助訓練這個 Model。結果現在 ChatGPT 大紅,大紅以後很多人開始在講說,哇這個會取代搜尋引擎,或者是 Google 要緊張了什麼的。
Sky:看起來的確是滿緊張的。
威宇:對,看起來它們也很緊張。但我其實會覺得大家如果真的去用,你們一開始用,一定會非常非常地驚訝它的能力。
Sky:Impressive 就對了。
威宇:對,非常 Impressive,你會覺得說哇太厲害太驚人太酷了,可是你敢不敢把它用在你的工作上?其實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是不敢的,你用了幾次你會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這種東西,AI 它是給你一個答案,對不對?你問它十個問題,它給你九次對、一次不對。
Sky:完了,那一次你就炸了。
威宇:對,真的就完了。沒錯,這種東西要真的去商用,或者是直接去取代人工,它其實是非常要求正確或者是穩定度這件事情。但是以 AI 來說,目前的這個穩定度都還沒有到非常穩定,它還是有可能給出錯誤的答案。所以我會覺得在幾個面向上,AI 是不可能,或者是我們在講這種對話式的 AI,我就給你一個答案的 AI 是不可能取代搜尋引擎的。
我自己在行銷社群有看到滿多人最近越來越緊張這件事情,包含說很多人在想說我要怎麼樣讓這些 AI 來協助我做 SEO,就是搜尋引擎優化這樣的東西。你知道市面上已經有一些網站,它是你可以做一個網站,然後裡面的內容全部由 AI 生成,全部。你可能想賣什麼商品,就拍一張這個商品的照片,打上價格,它就可以幫你去生成整個電商,包含裡面的這個說明文字。然後它可以幫你把那張圖配上不同的背景,它連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幫你換,就真的是一個很神的網站。
然後也有很多人開始在想說,哇這樣子到底對一個網站行銷人員來說,這些搜尋引擎納入了更多這種直接給答案的 AI 的結果,到底會怎麼樣去影響我的網站?其實我覺得滿多人是非常關注這一塊,因為這個影響太大了。
Sky:不是,很多架站的人就直接掰了。
威宇:這個版圖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我覺得行銷也是。包含說我們有提到,我們很多美股新聞逐字稿上面的摘要是 AI 寫的。未來 Google 和微軟到底會怎麼樣來看待這些內容?因為它們其實是知道這個內容是 AI 寫的,Open AI 出了一個工具,你一段文字貼過來,我告訴你這段文字是不是 AI 寫的。
我有用過,這個判斷還滿準,因為有很多學生或者老師可能會開始使用 AI 來做這件事情,老師會擔心學生都不自己寫。有些人會擔心說,如果我沒有想要你用,但你用了,那我看不出來怎麼辦?這個人真的看不出來,可是 AI 看得出來,所以 OpenAI 又給了這個工具。它的對象就是這些老師或者教授,如果你想要來看這個學生交出來的東西是不是 AI 寫的,你丟過來,我可以判斷,判斷得滿準。
所以其實我自己也會擔心,如果財報狗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內容是由 AI 來產生,Google 跟微軟身為兩大搜尋引擎的公司;或者我們就講 Google 就好了,Google 還是最主要的,Google 到底會怎麼樣看待 AI 產生的內容?如果它不喜歡,有可能就說你這個網站降權重,有可能。
Sky:SEO 的演算法又變了,它只要偵測到你 AI 產生的,就把你放到後面去就對了,你非原創。
威宇:沒錯,這個其實身為行銷人會滿擔心的,但因為現在也都還沒有結果。我們錄音的這天是 2 月 8 日星期三,等一下晚上 Google 才會發表推出自己的聊天機器人叫 Bard。之前也有滿多人在,算眼紅嗎?
Sky:為什麼是眼紅?
威宇:最多人講的就是那個楊立昆,楊立昆被稱為是深度學習的教父,他也在 Meta AI 的研究院擔任這個院長,簡單來說他就是一個 AI 大神就對了。然後他最近一直在講說 ChatGPT 也沒什麼了不起,這也不是什麼新東西,不過就是把舊東西兜一兜而已。這個 Google 跟 Meta 我們早就有了,只是因為我們是大公司,我們擔心風險,所以我們沒有做。他講的對不對?他講的絕對是對的,這個沒問題。
我們剛才也提到了,ChatGPT 它有一個新技術,就是我們有講說它要能夠跟前文要有相關聯。可是整體來說這些東西並不是只有它才做得出來,Google 跟 Meta 其實它們也都有做出來。或者我們在講這種語言處理的東西,其實最早最早,或者是現在最多人在使用的,是 Google 的 BERT,它的一個演算法。或者說這種東西,它一開始就是 Google 先提出來的,所以 Google 在這部分能力絕對有;是不是因為大公司,所以它有一些風險,就不太敢去推出這種商品?我覺得當然是,所以其實楊立昆講的並沒有錯。
Sky:你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的確是沒有錯,但這種東西就是這樣,手機又不是蘋果發明的。
威宇:對,沒錯。
Sky:就這樣,我們做的東西就是有人要買,不然要怎麼樣?就是這樣子。
威宇:所以在我們錄音的昨天 2 月 7 日,微軟就發布說我們把搜尋引擎加入更多的 AI。
Sky:他是一個訪談,Nadella 講的,他親自講的。
威宇:裡面有幾個東西我覺得滿有趣的,第一個當然是說接下來 Bing 的搜尋引擎,你在輸入東西 AI 直接給你一個答案,這個是搜尋引擎的東西,這我覺得還好。另外一個有趣的是接下來如果你是用微軟的瀏覽器 Edge,你去看文章,它可以幫你把文章做摘要,你也可以叫它做任何事情。
例如說你知道這篇文章有你想要知道的某個問題的答案,但你找不太到或者你覺得它太散了,你可以直接在 Edge 瀏覽器上面直接問這個問題,這個 AI 就會去看這篇文章,然後針對你這個問題來回答你。
Sky:就是超強的 Ctrl+F,對不對?
威宇:對,超強的 Ctrl+F 沒有錯。
Sky:本來還要打個關鍵字在那邊按,按了說不定有 50 個相容的結果,然後你在那邊按。沒有,它現在告訴你一個答案,我覺得不錯。
威宇: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已經滿成熟的技術,微軟是說串這個 ChatGPT 的技術。所以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其實剛剛我講的這些應用,我們不用講到 ChatGPT,因為它是用 GPT-3.5 的技術。先用 GPT-3,就是財報狗現在所使用的這個 AI 模型,其實就已經非常足夠了,滿有趣的。因為只要有一小部分的人真的從 Google 轉到了 Bing 來使用,瀏覽器每 1% 市占率,所帶來的這個廣告收入就是 20 幾億美金。
Sky:對,現在拿到 1% 就賺死了。
威宇:所以講真的 Bing 也不用贏 Google。或者我們講說,因為現在這個東西都還在 Waitlist,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它說馬上會開放給非常非常多人,不過目前你要填申請表,它逐步開放。但是它也不需要贏 Google,我拿個 1-2% 就夠了。
Sky:對,我們占到 10% 就好了,假設我比較樂觀占到 10%。你不要看它雖然是一個大公司,但這個錢也是不少,這不是小錢,這是大錢。我覺得很有趣,突然一個爆紅的東西,可是這個爆紅的東西卻扭轉了一些商業競爭的態勢就對了。
威宇:沒錯。然後 Google 在今天要推出 Bard,就是要來跟微軟 PK。它用的當然就不會是用 OpenAI 的產品,有它自己的,我相信 Google 自己的絕對不會輸 OpenAI,如果我們單純講能力的話。
可是 Google 其實有滿多它的 Concern,這真的就是大公司的 Concern,你知道嗎?而且它很怕給出片面錯誤的消息,所以 Google 有特別在文件裡面說,當今天遇到一個比較具有爭議性的內容的時候,它正反兩方都會盡量給出相關資訊。你要去多做這一層懂,等於說你還要去判斷這是不是爭議性內容;如果是的話,你正反兩方都要給,所以的確 Google 真的有它的包袱在。
Sky:我要看它怎麼權衡,因為你如果光是要列爭議點,講最簡單的好了,二元對立。人家就吐一個結果出來,你吐兩個,人家就會覺得你這爛東西。
威宇:對,然後我們現在帶到投資,我覺得這個東西厲害歸厲害,可是單純講這幾個月,你不覺得它很像 2000 年的網路泡沫嗎?
Sky:這個不是像而已,你知道它那個數據嗎?最快到達 100 個 Million,你應該知道它幾個月,它是 2 個月,TikTok 是 9 個月,Instagram 是 30 個月,Uber 是 70 個月。
威宇:對,沒錯。我們看 ChatGPT 現在是人類歷史上最多到達 1 億使用者的產品,如果我講它像 .com 泡沫,主要的原因不是它這個使用人數,而是股票市場上面的影響。
因為在 2000 年那個時候,只要一間公司改個名字,比方說我就是財報狗好了,財報狗上市櫃公司;現在我就把財報狗改名叫財報狗.com,這樣股價就飆漲。我業務不用動,我只要改名叫財報狗.com,股價就飆漲。這件事情現在在股市也有類似的東西,像我們講一個新聞網站 BuzzFeed,它說以後要讓 AI 來寫內容,這個新聞稿一講,它兩天漲了 150%。財報狗已經用了半年了,這樣子有沒有估值要不要高一點?
Sky:大概就是這樣。
威宇:或者我們講說像 C3.ai、SoundHound
AI、BigBear.ai 這幾間美股公司,它們都是,它們一說我們要開始導入 ChatGPT 的技術,股價就大漲。
Sky:還有百度,百度也有講。
威宇:百度那個不太一樣。
Sky:不是,它就說有類似的東西,反正就是你要嘛就那個名字很像。
威宇:可是這個難度差很多。
Sky:對,沒錯。一個只是改名字,一個是我跟你用,一個是說我研發自己的東西,不一樣。但結果來看,欸對就是漲。
AI 產業應用與訓練端門檻大不同,台股硬體廠可望受惠?!
威宇:就很怪,我覺得中國是另外一回事。就這幾間公司只說我要用 ChatGPT 技術就漲,我覺得這真的是太荒謬了。因為其實你要用這個技術,你知道難度多低嗎?這是一個每個人都可以去使用的東西,這個難度真的是超級超級低。它能不能夠帶來價值?老實說像這種沒有進入門檻的東西,它就是不會造成超額報酬,所以只要競爭對手也想用,它們用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這件事情其實難度就真的是滿低的,所以這個暴漲我覺得非常像 .com 泡沫。
至於像中國那邊,像百度也說它要推出,這件事情我也覺得滿有趣。在當時我們在採用 GPT-3,那個時候當然我們還是有做一些研究,GPT-3 其實對於中文的支援度算是比較差的。ChatGPT 變超好,感覺 ChatGPT 多拿了很多中文相關的資訊。
其實百度之前的確也有開放過,或者我們去看這種就處理大量文本的 AI,有兩個公司很強,就是百度跟阿里。這兩間公司過去也都有推出過它們的模型,可是它們的模型就只是把那個演算法或者是把論文放在網路上面,就說欸你看我們有一個新的論文,但它們從來都沒有開發過一個商用性的產品。
再來就是在中國有一個比賽,有點像是我們在跑性能跑分一樣的概念,就當你今天有一個模型以後,他們會去問一些問題,比方說我給你一個問題,你看你給我什麼回答。或者是像我們國中高中學那個閱讀測驗,有沒有?我給你一篇文章,然後我問你幾個問題,請你根據文章內容回答我,然後再去評分說你的回答怎麼樣。在過去阿里跟百度是在這個榜上占比比較多的公司,可是一樣,GPT-3 還有 ChatGPT 一出來,馬上打趴它們。所以在中國這邊的技術,我認為還是滿落後 Google 跟 OpenAI 的。
今天百度說要出這個,雖然說它跟前面像 BuzzFeed 只是說我們要來使用 ChatGPT 不一樣。它們技術更好,可是出來的產品可能會更差一點。這邊是我對於大家陸續說要採用 AI 的一點想法,我相信這個會有很大的改變,可是最後最後你到底在投資上面會有哪些優勢?或者說使用的公司會不會有優勢?我其實不認為,因為這東西要用太容易用了。任何一間公司想要用,股價就漲那麼多,漲一倍兩倍,這真的不合理,它們的競爭對手每個都是要用就可以用。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下,如果應用端比較沒有辦法因此賺更多錢,到底誰可以因此賺更多錢?
Sky:應該這樣講,比如說中國或美國,比較多這些上漲的公司都是以我要運用這產品,或者是說我會導入這樣的東西,我導入 AI、要運用 AI。但其實 AI 也有分很多種,但我們現在就是單指 GPT 這個東西,比較偏語意的這種 AI 模型。不然其實你說那個什麼影像 AI 都有人在用,反正類似這樣的東西其實超多應用的,包含文字辨識那些其實也都是 AI,只是現在我們就單指 GPT 這種東西。
台灣這邊可能就是相關的其實是硬體,所以其實就是從軟體延伸到硬體來思考就對了。台灣其實跟這個相關的都是硬體廠,這個就很奇妙了。
威宇:一樣,就是說有金礦,我們去投資賣鏟子。
Sky:台灣一直只賣鏟子,可是挖金礦那些人好像賺的比賣鏟子的多,在這個場景。
威宇:股價是,但是你說那些……,我是覺得 BuzzFeed 這次漲得真的沒道理,遲早跌回來的,它現在已經跌回來一半了,這遲早跌到原本的那種地方了,我自己覺得不合理。
Sky:這很有趣好不好?最喜歡看這種。因為台灣多數都是硬體廠,因為其實就講說 AI 要怎麼 Train?你要 Train 這些東西就需要 GPU 去運算,所以其實台灣跟這個相關的多數都是 GPU,甚至是設計所謂的 HPC、AI Server 這些廠商。
因為剛才有提到 Train GPT 要花很多錢,我這邊看了一個數據,Training 一個資料集大概,當然它是指 GPT 我沒有說其他的,因為這個每個模型不一樣。反正 GPT,它說,這算是報載,我不能說它是一個很精確的數字,但目前看起來是 400 多萬美金。剛剛那個是只有 Training Cost 而已,當然不含其他的,Total Cost 可能是 1,000 萬,這邊談的都是美金。運營成本的話,應該 10 萬美金吧?Per Day,運行 ChatGPT 一天就是 10 萬元。你知道這可以換成算力,很有趣,我看到有人把它換成算力,超有趣的。
威宇:有兩個角度可以想,這個東西它其實競爭優勢到底在誰手上?或者說我們講這個進入門檻所造成的競爭優勢,到底在誰手上?比方說我們在講 ChatGPT,目前在美國有推出一個付費方案,OpenAI 的 ChatGPT 付費版一個月 20 美金,每個人都可以用。所以我自己覺得在應用端這邊,沒有進入門檻,也沒有競爭優勢。
可是 OpenAI 本身有沒有?如果像我們剛剛講的,哇動不動就是幾百萬美金,要建置 1,000 萬美金,每天要再花 10 萬美金來營運,有多少間公司可以做到這個程度?OpenAI 現在的執行長 Sam Altman 也發 Twitter,他也說因為很多人在講說你們怎麼變成什麼微軟的屬下或怎麼樣,微軟子公司什麼的?那當然不是,可是很多人就是在酸他們跟微軟的合作。他就說今天如果沒有微軟,他們根本就做不到這個樣子。
Sky:對,因為提供你……。
威宇:又給錢又給 Server。
Sky:不然我投資你這個相關的東西,你還當作是我的新知的前哨站,對不對?這很合理,雖然我給你優惠價錢,但你用我的東西,我還是可以賺回來一點,這不是很棒嗎?這是滿不錯的一個想法。
威宇:所以其實它還是在主要幾個大的 Data Center 手裡,能夠做這件事情的,我們就講微軟、Google、Facebook,亞馬遜應該也可以就這樣子,一般人可能還是很難進去,所以我覺得這邊的確是有夠強的進入障礙。
Sky:沒錯,沒錯。因為你去算 GPT,就是用在 Azure 的這個東西,比如你去 Train 這個東西,目前是用 NVIDIA 的晶片來當作基準。它是說你去用 A100 一顆 GPU,它給你收費是 3 元、一個小時,剛剛講那個 3 元是美金。
所以你可以大概算一算,像剛剛有提到一天是 10 萬,所以可能直接換算成你需要幾片 A100 的 GPU?大概是 1,500 片,大概算一下就知道了。大家就是說如果大家都去用這個 AI,我們剛剛提到什麼 BuzzFeed 或者是這些神秘的公司,大家想用就用,對不對?看起來是一個很大的Fad,如果是一個 Fad 的話,就是大家的推論,我說這個是市場的 Inference。
因為會用這麼多 AI,所以我們需要很多的 HPC,就是所謂的 AI Server。HPC 需要很多的 GPU,所以跟 GPU 相關的或是設計 HPC 相關的公司,應該要漲?這是一個 Narrative、這是一個敘事,但是市場就是在玩這個敘事,對不對?推移過來灣的敘事就是長這樣,你說 1,500 片多不多?很少。
威宇:很少是不是?
Sky:對,我直白講就很少。NVIDIA 應該出 60-70 萬片,每年。
威宇:那真的滿少的。
Sky:對,如果你算 Training 那個 400 萬,大概需要 6.5 萬片乘以天,當然越多片就越少天,大概算一下,這個數字不一定正確;而且這個數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演進,會不斷下滑,而且下滑的速度會非常快。當然你要講摩爾定律也可以,你也可以說製造成本的演進、技術進步都可以。
所以這個目前來看多數市場會關注的,拉最遠可能就是台積電,因為台積電跟你說 HPC 可能要占 4 成,GPU 相關周邊的東西,比如說治具或者是幫它做測試的這些廠商,甚至是幫這些 AI 公司、新創公司設計晶片的這些 IP 廠,可能都是所謂的受惠廠商,就是這個敘事來看。
所以台股目前看起來大家受惠的就是這些廠商,像是有很多人會提到一些 IC 設計公司,比如說創意、世芯這些公司;甚至是一些測試治具的,比如說像什麼穎崴這些的,它其實是圍繞著這個東西去做推演的就對了。
當然我們這些數字是以當下來看,我們先假設就是以現在這個時點沒有其他人大量投入來看,它看起來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如果後續的影響非常非常大,可能要超過百倍,甚至一萬倍的人來投入那才會有影響。所以這個東西短期一定是一個所謂的想像空間,長期當然我們以前也有提過,這種敘事剛產生的時候,一定就不管,就是想像空間,你就去想像這東西有多大多棒。
威宇:而且我覺得大家還可以再想一個東西,就是說今天要做這個東西,還會不會要多花很多錢?因為我們就舉個例子,現在大部分的人就是直接說我就是要來用 ChatGPT。
首先這些人來使用 ChatGPT,微軟會不會賺到很多錢?應該是不太會,因為剛講了,這個金額是非常非常低的,一個月 20 美金,以微軟的營收來說這根本就沒有什麼。所以第一個是微軟其實它不會因此營收成長很多,其實很難。微軟說它要把它放到各個產品裡面去,其實也不太會加營收,比較就是一個附加價值,這些產品本身也不會變貴。PowerPoint、然後加到什麼 Word 裡面,Word 會變貴嗎?其實也不會。
Sky:不是,這邊有一個很有趣的。他那個訪談很白癡,他特別把那個 Word 不是有一個小幫手嗎?一個迴紋針什麼的,要把迴紋針換掉。
威宇:可是這東西也不會變貴,因為其實如果講這個東西的話,Google 之前其實就有了,你現在使用 Google Doc……。我不太確定台灣有沒有,可是有部分的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 AI 摘要的功能。所以第一個是很多人現在說要導入 GPT,他們也是用既有的,OpenAI 本身可能會賺到錢;但如果要回到微軟,微軟那邊可能不會因此獲利太多。
再來就是說那如果其他人想要來競爭,比方說微軟也想要架自己的,畢竟 OpenAI 也不算子公司,只是有投資而已。如果微軟要架自己的,那 Google 要架自己的,它們會不會因此有大筆的資本支出來投入?看起來應該不會吧?對吧?因為從 ChatGPT 很紅到 Google 說現在我們要推出產品了,其實也才幾個月而已,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資本支出,只是在既有的東西上面 Run 一 Run,就有辦法出來了。
所以我自己是覺得說會因為這次 GPT 很紅,然後未來會有很大的資本支出嗎?我會比較懷疑,我覺得大家還是按照原本的流程走,並不會因此可能說要加 30%、40% 投入,應該是不太會。
Sky:應該說極短期來看,它就是一個風潮,你說長線看起來是大家都會因為這個特殊的狀況現象,因為很短期就達到了可能一個很高的使用者,我不知道是不是短期現象,不管怎麼樣就是一定會吸引很多人投入。長期來看真的要傳導到,像台股這些都是上游,你要傳導到這些上游,需要一段時間來看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如這些計算所看到的,你覺得全世界都會改成 GPT;或者是你想到的這些網路、網站或是很多的功能,都會由這些 AI 模型去取代?那個還需要時間去推演就對了,現在看起來速度是沒這麼快。
因為包含 Sam Altman 不是有講回答一次要多少錢?幾個美分,如果你直接去 Google 搜尋一下,一次好像 0.0 幾 Cent,這個資料也不是很確定,反正目前還有一段差距。但以長線來說,這個應該很快就會被彌平了。但重點是說你這個應用,到底有沒有人找到真正有一個巨大的應用?因為我過去看過的假設都是你先 Train 好,大家拿出來用,你 Train 要錢、用也要錢。
可是照這個邏輯上來看,如果你要用這個東西的話,就是要一直 Train,就是要一直要錢,看起來算力的確是會需要越來越多。可是市場上的供給算力也在提升,所以這邊就會有很有趣的拉鋸就對了。所以你如果要傳導到硬體端,大家就是想要看到底是不是因為大家都要用 AI,所以大家 Train 爆了,所以要花很多東西。
但事實上需要這麼多嗎?我覺得這很難估計,以目前來看感覺起來是不用那麼多,感覺起來。因為這種你不可能知道有什麼真實數據,但我想這個其實之前就很多新創公司在做,就是 HPC 的投入,所以只是延續而已。只是說股價的上漲,就可能就是一個敘事的風格的改變而已。
威宇:沒錯。因為本來大家都知道接下來 AI 會發展,我們不可能一直只是在嘴巴講 AI 發展,但都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出來,對吧?現在有了一個 ChatGPT 這樣的一個東西出來,讓我們知道說這東西可以繼續走,可是因為本來 AI 的發展其實就已經估得滿高成長率了。
今天如果這個東西出來,你要再給到更高,我自己會覺得不太合理。因為這本來就是在我們過去所講的發展 AI,我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但我們原本就預期說會有這樣的成長率了,今天只是有一個 ChatGPT 出來告訴你,說這是其中一個 Milestone,但我不認為說它應該會加太多。
AI 本來就是會成長的產業這個沒有問題,只是它不會因為這件事情造成了它成長率再加個 10%,我覺得應該是不會。所以這邊也跟有投資 AI 相關概念股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覺得這比較偏向短期,就是在炒這個敘事。這個故事什麼時候結束,或者是什麼時候有下一個更吸引人的題材出來,這邊的股價就要回落了。
Sky:所以財報狗要回落。
威宇:財報狗都沒有估值,好不好?還是有人就是覺得說哇財報狗現在用了半年的 GPT,我們滿熟了,趕快來投資,可以歡迎聯絡!歡迎業配!
Sky:只要是打錢來都可以,是不是?這是什麼奇妙的想法。反正目前推演到投資是這樣,其實我們剛剛提很多,長期來看大家會不會少了一點工作呢?這個就是我覺得要值得觀察的。
威宇:這個東西從我大學的時候就在講,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覺得說科技或者是資訊科技的進步,會讓越來越多人失業,結果往往就是創造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所以我覺得不一定,人類總是會找到一堆工作的。
Sky:對,這我同意。畢竟目前你真的用它,還沒有辦法真正取代工人智慧。
威宇:你只是讓編輯更省力,然後我覺得某種程度來說,你是產出更多資訊。舉例來說我們過去可能一個編輯兩個小時寫一篇新聞,現在我可以讓 AI 來寫新聞,所以編輯就只是負責來做潤稿或者是做檢查,我可能半個小時一篇,所以我這個時間縮短了只剩 1/4,那我會不會裁員剩下 3/4 的人呢?就我們來這樣看整個資訊科技的發展,其實不太會,只是變成說一個人本來兩個小時寫一篇,變成兩個小時寫四篇這樣子而已。
Sky:是一個效率的提升,應該說以目前的技術來說,還是暫時沒有辦法取代那個人所有的工作。因為編輯還是有一個必須賦予他一些,比如說假設寫新聞或者是寫一個什麼議題好了,就是你沒有辦法憑空叫它捏出一個東西出來就對了。你可以叫那個人憑空寫一個東西,但是你沒有辦法叫那個 AI 模型憑空弄一個東西,它一定要有一個 Input 才有一個 Output。當然每個人也是,但我的意思是說它沒有辦法那麼……,我今天就叫你去寫一個新聞。
威宇:新聞不行,小說比較可以。
Sky:小說可能它的資料集裡面有這個東西,有 Train 過就可以,反正重點還是在資料集。
威宇:所以我覺得今天也聊滿多,我現在看到的網路上的討論,大部分都是在比較當下在使用這些 AI 產品、哪一個 AI 產品比較好;或者是我們在講 OpenAI、微軟跟 Google 在搜尋引擎上的競爭。可是我覺得大家還是可以去想一下,這個東西它現在在當下這個時刻,有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好?
比方說我們剛剛講的這個穩定性的問題,或者是這個的來龍去脈可能是什麼,然後它的成長性。我們就講現在,現在大家要開始投入,對於原本就在做的這些公司的營收貢獻會多少?有沒有真的大家想的那麼好?
當然我覺得股市本來就是現在的題材是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燃料;可是長期來講還是回到基本面。在投資的時候,還是要去注意說現在我們在交易的到底是這個題材,還是我們在交易它長期基本面的成長?這是兩件事情。
Sky:這也算是一種投資風格,或者說這是一種投資的方式。只是說你要識別現在正在做什麼就是了,你知道你在玩什麼,這個市場上或者大家現在在進行的是什麼樣的一個敘事,或者是大家在玩一個什麼樣的題材。
威宇:沒錯,不過也讓我重新感受到股市回溫了,對吧?這種題材可以漲個兩三倍真的是回溫了。
Sky:不是,也沒有說很久,每幾年會有一個這種算是題材或風潮,所以就是讓我覺得還滿有趣的。因為這個算是很強力的題材,因為就跟前面 Wi-Fi 7 比,Wi-Fi 7 每天都在講,你聽一聽就好像不會漲,會漲,但是就是你要看到可能獲利出來或營收出來,就會漲。沒有,現在不是,這個就是最刺激的那一種就對了。
威宇:真的,股市的熱潮、成交量都回來了,很棒。好我們這集也聊滿久了,就先到這邊吧!喜歡聽眾朋友記得按下訂閱,並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給我們五星好評,也請多多留言給我們,不管想要支持我們或者是有任何問題。有業務合作需求的,都可以到資訊欄下方業務聯絡信箱,我們下週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