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聊投資】家族辦公室投資長聊投資下集-史丹利的「公園阿伯」指數投資哲學 [財報狗 podcast S2E178]

本集節目延續上集內容,邀請到在家族辦公室擔任投資長的史丹利來與大家分享他的投資心法,從他選擇指數投資的理由、「公園阿伯」的投資哲學,資產如何配置、2022 年股債雙跌的投資操作,最後也分享他 2023 年的投資規劃以及給予聽眾投資行為的建議。

你可以在以下平台訂閱收聽:



這邊是一些訪談精華片段

選擇指數投資的原因

01:00 指數可長期給予中立的報酬,就像籃球場上的「公園阿伯」,成為那個待在場上最久的人,而非績效最高的麥克喬丹。

07:15 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誰是主流? 其實被動投資也是換個形式包裝的主動投資。

史丹利的資產如何配置

11:30 由於公司債風險調整後收益效率差,指數股票+公債為主要的資產配置。

16:40 期貨本身非高風險,端看槓桿的調控。當看到未來市況即將轉好,會以期貨增加槓桿,搭配指數與債券的配置,除可自己控制槓桿,還可增加資金運用彈性、以及享有手續費、管理費及稅賦等優勢,但需要一定專業及理性操作。

2022 年股債雙跌的投資操作

32:13 全球經濟與全球央行放出來的貨幣量息息相關,央行的錢總會找個地方去,操作邏輯是整體資產增值幅度不要低於全球央行資金增加幅度,報酬就不會被通膨給吃掉。

34:00 當碰到今年股債雙跌的極端事件時,仍然須有堅定的信念去執行再平衡的策略操作。

回答聽眾提問 ETF

35:52 ETF 可透過無限分割避開下市風險,但若遇到極端事件,同時反應不及,依然有遭到下市的風險,除此之外,基金的下市條件也與使用者數量多寡、基金與其追蹤標的的淨值偏離程度有關。

40:35 投資台灣 50 反一的目的不一定是看空,還有很多投資原因,例如外資賺取匯差等。

2023 年的操作規劃和投資行為建議

41:51 以現在這個階段,會開始選擇積極的操作,但僅為個人投資操作規劃,並不鼓勵大家照做。

41:58 需釐清自己為何要投資,是要追逐財富還是僅想獲得參與感。

47:46 因為市場資訊眾多難以辨讀及預判走勢,若要選擇指數投資建議應盡量簡化。

訂閱財報狗新聞: https://statementdog.substack.com/

財報狗 Podcast Q&A 問題投稿: https://forms.gle/5ocsWrpFy6cJbmc37

Podcast 業務合作聯絡信箱: business@statementdog.com

財報狗社群

本集逐字稿

威宇:歡迎收聽財報狗 Podcast,我是主持人威宇,在我旁邊的是財報狗的投資總監 Sky。

Sky:哈囉大家好。

威宇:還有我們的來賓,在家族辦公室擔任投資長的 Stanley。

Stanley:大家好。

威宇:在上一集我們探討了一下 FTX、惡血、馬多夫、如興等等國內外比較知名的金融騙局,Stanley 他現在在看這種東西,就真的變得非常非常的保守,我們今天這一集就會來聊一下所以他到底是怎麼投資的。

據我所知,Stanley 應該主要是投資基金嗎?

Stanley:應該說是指數,應該說 ETF 只是其中一種工具而已,其實指數還有很多種不同商品,其實期貨也是。我只能說我的重點就是投資指數,工具我就有比較多種可以選。

選擇指數投資的原因

威宇:你要不要先分享一下說你選擇投資指數的原因,還有你目前可能各種 ETF 的占比之類的?

Sky:我們剛前面講了那麼多故事,當你越深入瞭解各個案子的背景,甚至我們過去投資經驗有賺有賠。尤其我們又現在都到這個年紀,就開始靜下來想說到底要什麼?我們看到那麼多統計資料,目前看到這些資料就告訴我們指數是,第一個,很難被打敗的東西,可以長期給我們一個中立的報酬。

總結我們剛前面講這些東西,我當然會靜下來想說那我為什麼不要大部分東西就放在指數上面?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從看個股,後來慢慢開始變成指數,中間我也花了滿多時間去研究各種各式各樣的指數,就是我們所謂可能 Smart Beta,但我後來還是回歸到一個比較傳統的加權市值這樣的指數。

舉例來講可能就是
S&P 500 或者說台灣加權指數,當然我們也看到很多數據告訴我們,其實各種的風格型的指數是會飄的,今年流行可能科技、明年流行生技、下一年流行傳產,除非我有能力辨識今年要流行什麼。其實如果我有能力辨識,又回到我有能力辨識個股的概念了。

威宇:可是產業跟個股有點不一樣。

Stanley:我就要花那麼多時間辨識說今年接下來會中什麼東西,我也要承擔說我今年可能抓對或抓錯。我的想法就是回歸到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模式,回歸到我們剛一開始講 ARKK 那個故事,我如果把風險調整完之後報酬差不多,不一定要特別去選某個風格的東西。

所以我現在的東西,剛強調可能就是 S&P 500 或加權指數這樣的東西;占比可能已經都超過 50-60% 以上了。現在個股的東西會越來越少,除非我發現這個個股,我真的有某種優勢;除非我很確定這個優勢是存在的,可能某種資訊上的優勢,不然我就會盡量選擇指數的東西。

威宇:某種資訊上的優勢聽起來很曖昧,只可意會。

Stanley:應該這樣講,這種東西就是很現實。

威宇:畢竟你在產業。

Stanley:你要嘛在產業上面有特殊的資訊優勢,或者說你有人脈的優勢,不然看報章媒體這不算是種優勢。我花很多時間看報章媒體,我花很多時間在所謂的研究產業,但其實可能只是看看新聞,其實不算是種優勢,你只是花很多時間而已。所以如果不是我很確定我可以贏大家,我就不會去做這個事情。

講一個,這有點哲學,我有個理論叫公園阿伯理論,你們兩個有打籃球嗎?

Sky:有。

威宇:沒有。

Stanley:我們以前打籃球的時候,都有個傳說就是有一種人叫公園阿伯。公園阿伯就是他的姿勢不是很華麗,跑得也不是很快、跳得不是很高,可是他可能就是有一招可能是很神奇的勾射,或者很神奇的……。

Sky:中距離超準。

Stanley:對,他就超準這樣子,他就可以在場上維持很長的時間。他也許不是最強,可是他可是第二名,可以一直在上面打球這樣子:然後他也不太會受傷,因為他不用跳、也不用跑,不太會受傷。

Sky:真的。

Stanley:你說這樣子的人他很厲害,可是他可能沒辦法打職業籃球,可是他可以在某個公園稱霸。我所謂公園籃球的這個理論就是這概念,我投指數,其實我們知道指數就是一個整個市場的平均值,我們靠著它的低成本,就可以維持一個相對可接受的報酬,但你絕對不會是最好的那個人;但你也絕對不會是最差的那個人。

威宇:但你有可能是場上最久的那個人。

Stanley:對,有可能是場上最久那個人。這個前提就是我要先認知,我不是 Michael Jordan,我也不是 Stephen Curry。我不會去否定說這個世界上有這些人存在,但他可能要付出很多的時間、他有這個天賦,他可以得到這個報酬,你只能恭喜他。但我要去承認說我可能做不到某些事情,我又不想要過太爛,所以我就要有一個生存技巧,就是我剛講的公園阿伯的這個邏輯。

威宇:你覺得有誰是真的很強?

Sky:你覺得有誰是公園阿伯?

威宇:他就說他要當那個公園阿伯,所以誰是 Michael Jordan?

Stanley:應該這樣說,像之前你可能覺得說我在解讀說巴菲特的報酬沒有特別強。

威宇:應該說我可以理解,巴菲特強的點不在於選股,他的強點在於是個商業模式。

Stanley:或者說他這個遊戲規則,他其實很早就掌握得很清楚。

威宇:沒錯。

Stanley:我覺得這個絕對是厲害的地方。

威宇:就是巴菲特的投資跟大家所想像中的投資,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Stanley:對,其實是不一樣的東西。

威宇:真的是不一樣的遊戲。

Stanley:至於你說除此之外,你要去講一個誰,其實我現在真的越來越講不出來原因。比如說我早年很喜歡 David Einhorn,他選股邏輯是跟會計很息息相關的,我們看他簡報其實講了很多的會計,所以他就揭露很多的……。

Sky:奇妙的弊案。

Stanley:對,因為他很懂看這個東西。可是我們看到後來他的績效也掛了。

Sky:不會,他今年還行。

Stanley:對,可是後來的平均其實沒有以前想得這麼神奇。

威宇:他近十年都不怎麼樣。

Stanley:然後另外一個也長很帥,這個叫……。

威宇:Bill Ackman。

Sky:Ackman 最近還不錯。

威宇:Ackman 在離婚之後,表現都很好。

Sky:重點是離婚。

Stanley:重點是離婚。

威宇:他自己說的,是他自己說的。

Stanley:可以比較專注這樣。

威宇:對,他說之前有太多……。

Sky:怎麼聽起來怪怪的?

威宇:他說他重新可以把他的重心放在事業上。

Stanley:早期還有個投債券很神的,就是 Bill Gross,曾經也是很神,後來也走落神壇,還被踢出公司。

所以我後來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越來越保守,就是我們可以在某個時間看到一個很厲害的人,可是他能一直走下去的很少。所以你現在要叫我講,為什麼我會越講越保守就是這樣,你要有一個人可以一直持續被複製,看起來是有很大的困難。

威宇:要一直站在那個神壇上的人,其實非常少。

Stanley:其實是很少的。我好像在我的 Facebook 上有有個 Tag 叫那些年跌落神壇的人,每一段時間就會跑出一個人出來,所以我會講這麼保守就是這個原因。

威宇:剛剛你在講指數的時候,其實我就想到因為指數這個定義被一直擴大。早期我們可能會認為,指數就是某種程度你要能夠代表全市場,然後我們用市值加權;到後來可能能不能夠不要市值加權?能不能夠用各種奇怪的加權方法?平均或者是我用本益比、殖利率加權等等,各個產業會有各個產業自己想要的。從原本就只有美國的大盤,到後來我要歐洲大盤、我要全球大盤,可能各個產業開始說那我想要有個生技的指數等等。

因為我們知道台灣壽險在買這些產品的時候,它們其實是有一些規定,應該說你只能買多少 % 的股票、你只能買多少 % 的,ETF 跟股票不一樣。可是它們明明就很想買某些股票,怎麼辦?

Stanley:所以打包成一個 ETF。

威宇:沒錯,它們就請投信打包成一個指數。

Stanley:債券之前就是這樣,有個債券 ETF 全部都是壽險在買。

威宇:對。所以指數這個東西,我覺得是反正你只要想到一個規則把它包進去,就叫指數,這跟你的指數定義是一樣的嗎?還是不一樣?

Stanley:其實會跟我有點不太一樣,就是我剛講我曾經研究過 Smart Beta 一段時間,但我後來就放棄,我還是選擇一個大型的市值加權的東西。

這邊也可以跟你聊一個事情,之前大家在爭論說主動投資跟被動投資,說被動投資到時候會取代主動投資之類的。但其實我們這樣回來看,還是主動投資是主流。

威宇:我最近看到一個新的數據,其實目前主要的錢已經掌握在被動投資手裡了。

Stanley:對,就是我要講這個概念。

Sky:投在被動投資,但是我主動操作。

Stanley:對,主動操作。比如說以前的主動投資叫大中華概念基金或越南新成長基金,以前這個叫基金,裡面會有個基金經理人選股。現在只是包裝成大中華指數 ETF、越南紡織概念 ETF,這個跟主動有什麼不一樣?我意思說它只是轉換成一種形式,它說這個叫被動,可是……。指數這個投資最常在推廣的應該就是 Vanguard 的創辦人 John Bogle,他其實他在講的時候,一直在強調的是大型市值加權的指數,而不是這麼多分類小型的指數。

所以我覺得現在在討論主動、被動,其實到後來沒什麼好爭的,因為你只是換一個方式,那是真的被動嗎?其實也不是真的被動。

威宇:因為我自己也是滿喜歡 Meb Faber 說過的一句話,他也是一個類似像指數投資的美國公司 Cambria 的創辦人。他就說其實在 Quant 的角度來講,根本就沒有什麼叫主動、被動。因為你今天就算是投資這種大型加權全市場的指數,你也是選擇了。

Stanley:某個市場這樣。

威宇:應該說你也是選擇你要這樣投,你也不是說真的是所謂的指數,因為你還是有做了一個選擇,為什麼要市值加權?為什麼是這個市場?其實都是做了一個選擇。當然這個選擇有某些的好處,但不是真的是所謂的那麼被動。

Stanley:對,所以我剛講的,其實我在講說我是做指數投資,沒有一直強調被動。這跟媒體也有關係,媒體要一個簡單的故事,所以就要講說反正買了放在家裡睡覺,被動就會賺錢,這是媒體最喜歡的故事,所以一直在冠上被動這概念,但我還是會比較傾向把它稱作是指數投資。

Sky:因為你看 ARKK 就是,它其實就是選股。

Stanley:它也有 ETF,所以它其實還是個主動投資。

威宇:可是 ETF 其實跟指數完全不一樣,ETF 只是……。

Stanley:可被交易的一個基金。

Sky:你如果弄出一個指數來,你懂我意思嗎?你就是找一個東西、找一個準則,有一個方法論。假設我現在把我主動選股的邏輯用一個方法論,我也可以說我是指數,我弄一個指數,然後有人幫我發 ETF,複製我這個指數的表現,你也可以說我是指數 ETF 的被動投資。

威宇:回到資產配置,股票應該只會是一部分?畢竟它波動度比較大。

Stanley:對。

威宇:我們講指數應該也會有不同的商品形式,例如說債券或者是什麼貨幣型基金這種東西,會嗎?

Stanley:我其實會放一點債券,只會放公債、不會放公司債。因為其實有滿多研究人指出,公司債的波動率跟股票差不多,可是你的報酬卻比股票差。

威宇:真的嗎?像台積電的公司債,會跟台積電差不多?

Stanley:你是講波動率嗎?台積電我不確定,但它統計的是美國的市場。為什麼會這樣?公司債的本身還是根據這公司的營運狀況,來決定你會不會違約,所以它的波動其實會兩個會連接在一起。比如說在 2008 年這種狀況,整個金融危機的時候,公司債也是下跌的:它其實沒有辦法產生保護效力,是公債才有保護效力。所以如果我想要選兩個東西是有互相保護作用的話,應該是股票加公債,而不是股票加公司債。

Sky:公司債有個 Credit Risk 的關係,Risk Premium 還是有加進去。

威宇:投資級的也是嗎?

Sky:不管什麼級,垃圾級也會有 Liquidity 或破產風險,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這個東西剛好我看過一個研究了,剛我們講的泛指一般的公司債,我們現在就提出如果另外一個類比就是 High-Yield Bonds,台灣可以翻高收益。

威宇:現在好像不行了。

Sky:就是垃圾債,講那麼多,就是垃圾,不是。

威宇:金管會已經規定不能講高收益債了,在誤導別人,因為它就是垃圾債。

Sky:可是直翻就是 High-Yield Bonds,有什麼辦法?如果是我們剛剛提到所謂風險收益,你去看把它分成比如說標準差、收益,你去調整它的收益,其實 High-Yield Bonds 是一個超爛的東西,爛到爆炸,風險調整收益是很差的,是差到一個爆炸。甚至有一些研究是說你根本不需要這個商品,這個商品就是會弄爛你的投資組合。

威宇:我記得在大概疫情爆發前,那個時候其實有滿多 KOL 在推公司債。

Stanley:尤其是高收益。

Sky:你一定需要加碼的利息,它為什麼利息會這麼高?

Stanley:因為承擔風險。

Sky:對,你的風險特別高,只是說爆掉不會給你跌什麼 10%,只有全爆而已。

威宇:所以指數的股票 ETF 跟公債,就是你的兩個資產。

Sky:對,我的兩個主要東西去配置這樣。

威宇:那像從去年下半年,股票市場其實波動就變得滿大。當然我們會這樣講就是下跌,不然如果真的講波動大的話,其實疫情……。

Sky:一直往上,大家都今天又往上波動了。

威宇:其實想想不覺得很有趣?大家講波動大,都是在講下跌很多:怎麼上漲很多的時候,都沒有說今年漲了 100%,波動好大,沒有人這樣講。

Sky:我好波動,我好開心。

史丹利的資產如何配置

威宇:不管怎麼樣,今年對股票投資人來說,並不是很開心的一年。你在投資指數的時候,你會有面臨到這種要換部位或者是在操作上面,你會覺得你會需要做調整嗎?

Stanley:其實我現在的做法這部分的調整就很少了。先來講一下我這樣做之前有個前提,是我要自己知道說我長期要拿多少的報酬。其實我們大家知道指數長期報酬也許就是 8-10%,所以今年發生這個狀況的前提是你之前已經享受了幾年的高收益。因為前幾年可能你的收益都是 20%,所以你本來就應該要知道說你有一年一定會遇到一個,可能不只一年,可能一兩年、兩三年,你會有個下滑期,到時候平滑回來就是落到 6-10%。

這也會牽扯到我在排投資預算,我就不能把前面多賺的當成是應得的,你要有撥出一個額度來抓之後會吐回去。這可能會有人想說,我前面如果賺 20%,我就應該預期說之後會下跌,就可以先降降部位。但投資這個東西有時候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你有可能連續又多賺一年 20%,如果你提早離場的話,等到你重新回來的時候,你還是會遇到那個下跌 50% 的事情。

我記得好像看到有滿多這種類似的研究是說,如果你 Miss 掉最好的五個交易或十個交易,報酬率會大幅下滑。這種研究就是這個概念,所以我會寧可盡量維持這樣的部位一直在市場,減少不必要的調整。但這個不是一個建議,這是我自己的作法,但沒有建議。

我們剛講說我會放很大部位在指數裡面,但我的指數其實是會加一點槓桿。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如果我覺得現在這個事況是比較低迷的,我覺得這邊是可以加的,我可能會做到 120% 的部位。

威宇:你是用什麼方法做?

Stanley:我是用期貨。應該這樣講,大家覺得期貨是個高風險的東西,但假設台灣現在是 15,000 點好了,我們做大型台指期貨,其實一口期貨的明目市值就是 300 萬。1 點是 200 元,所以 15,000 點就是 300 萬這樣,假設你準備 300 萬只買一口,你其實沒有任何槓桿。其實台灣現在保證金大概只要 10 幾萬元,所以你 10 幾萬放在保證金,可以存 280 萬在定存,就維持一個 1 倍槓桿的指數,我是沒有做任何超出風險的事情。懂我在講的意思嗎?

威宇:就是你不是真的拿那麼多錢去買,而是你就是會 Block 一筆錢不要動。

Sky:準備金,超額準備。

威宇:那筆錢不是給券商、不是給交易所,就是自己就知道自己要 Block 住。

Stanley:槓桿其實是你自己個人在控制。為什麼期貨大家會覺得風險大,是因為多數人他就是有 10 幾萬,就衝去買一口期貨,當然輸贏很快。所以大家會認為說期貨高風險是這樣來的,但不是這個產品本身帶來風險,是你選擇你多少的槓桿。

這回到我們前面一集的討論,我要賭多大。剛講我如果覺得這個市況,我覺得已經是我可以接受,我覺得是一個好的時機點,我可能會加一點部位,可能準備 300 萬,可能買一口大台再加一口小台。那如果我覺得高的時候,我也不會全出場,我可能就是把我的部位降到 80-90%,降低一點。但我剛講了,因為如果我 Miss 掉最好的五天,我的報酬會大幅下滑,我也不敢確認我這個判斷是對的,所以我只敢做些微的調整。我做調整其實是比較相對比較微幅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因為我剛講我有股票跟公債,所以我會做另外一個事情就是再平衡。假設我想維持兩個部位是各一半 50-50,假設現在股票大跌,通常股票大跌的時候,公債會上漲。

Sky:今年很特別。

Stanley:今年因為是股債雙殺,我們先講假設像疫情那個年代好了,股票下跌、公債上漲。我認為這是一個異常狀況的時候,我就會去把公債的部分部位獲利了結去回補股票,所以我就買到比較多的便宜股票,然後降低一點比較貴的公債,這就是一個再平衡概念。

所以我大概會做兩個事情,第一個就是再平衡;第二我主動去判斷要不要加部位,可是這加部位我不會加得偏離太多,我也沒有建議這個樣子的作法。

威宇:那我想問一下你再平衡的頻率,因為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去買一些 ETF 比較偏向於被動投資的這種東西,會有一個規則,我就是每一季再平衡或每半年再平衡。你自己會是有一個規則嗎?還是你憑感覺?

Stanley:基本上我是一年再平衡一次,這個原因也是因為有些統計,這跟動能是有關係的。它們統計出來你一年做一次的效果會相對好,但不一定最佳,這牽扯到說你越常再平衡,你有越多的摩擦成本,所以我決定就是不要那麼常調整。

但我要補充一個,我會在特殊情況之下,比如說疫情。

威宇:真的是有很大的波動。

Stanley:很大波動的時候,我就會比較主動介入。

威宇:一般來說你會希望維持在 50-50,但是今天突然變成什麼 70-30,趕快把它拉開。

Stanley:很異常的時候,很瞬間的波動這樣子。

威宇:那再來一個是你投指數,或者是我來講這種投這個市場好了,台灣這個市場,聽起來你大部分是在期貨?

Stanley:可以這樣說。

威宇:為什麼不選擇 0050 或正 2?

Stanley:應該這樣講,第一個這個東西對我來講,我可以自己控制槓桿。如果我是正 2,被券商鎖定就是 2 倍。

威宇:可是這應該可以算?比方說你買幾 % 的 0050、買幾 % 的正 2。

Stanley:你要這樣組也可以。

Sky:意思一樣。

Stanley:可是就變成我要被這些中間人抽的費用更多。

威宇:我只是在好奇就是這個選擇之間的優劣是什麼。

Sky:管理費會少一層。

Stanley:對,就是管理費少一層。第二個就是我剛剛講的,我在期貨的時候我可以把多餘的錢放在定存,你這邊會多一點利息。期貨手續費其實非常低,期貨是用口在算,比如說一口手續費 30-50 元,可是我剛講了一口名目市值是 300 萬,所以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可是你買股票是 0.1425%,看有沒有打折。如果用我剛講的那個算法,可能是萬到 10 萬分之 1,所以這些很多的摩擦成本其實相對都比較少。

威宇:因為有很多人可能就是一口也是幾十萬,我沒有那麼多錢這樣子;可是像你這種大額投資人,其實就還好。對大額投資人來說有買 0050 的好處嗎?還是就沒有了?

Sky:你是說投資機構還是個人?

威宇:就是假設今天有一個也是在管很多錢的,可能在幫他家人管錢這樣子,他也想說我也要來投台灣的大盤。他應該要買期貨,像你一樣,還是……?

Stanley:我覺得應該是還要討論,這個架構有點複雜,就是他是個人還是公司。假設是個人,因為 0050 會配息,所以配息會有稅;期貨是沒有配息這個概念,是扣在價差裡面,所以你會用價差的方式賺回來,那目前期貨交易所得免稅。

威宇:這樣 0050 到底有什麼優勢?聽起來都期貨比較好。

Stanley:但 0050 比較簡單,所以我也沒有特別要建議大家說期貨,因為期貨這個商品是有一定的專業的,你也不能喪失理智。因為它給你很多的選擇,因為你定時還要轉換,要轉倉。

威宇:像你這樣期貨是買月的嗎?

Stanley:我是買淨月的,台灣是每個月算的,國外是每三個月算,所以每一年轉四次。我就是基本上時間到,定期轉倉這樣子。

Sky:國外那個到期日,大家很愛講什麼三巫日四巫日。

Stanley:就是這個東西。

威宇:瞭解。這邊來岔一個腳本上沒有的問題。

Sky:我以為這邊要來岔一個工商時間。

威宇:沒有,我很希望有,大家可以幫我把工商時間填滿嗎?因為你畢竟是投資長、是工作,我覺得投資長這個工作比較大的風險到底不是賠錢,比較大的風險是工作風險。

Stanley:能不能夠保有這個工作嗎?

威宇:所以像你剛有提到可能去年賺 20% 很好,你自己可能知道說總有一天要回去的,你要怎麼樣讓你老闆接受這件事情?

Stanley:還是溝通。就說你要怎麼給他預期的報酬,然後獎金的設計也要溝通清楚。為什麼有時候會出狀況?就是因為你賺錢的時候,你領了大把的錢走;你賠錢的時候還是繼續要領薪水,只是沒有領獎金,這個當然有時候投資長心裡會不平衡。

威宇:我覺得很多人就這樣子,應該說這個獎金制度的分配真的是很困難的事情。就會讓很多投資人就是……。他也知道這有問題,但是沒辦法,我總是不可能犧牲我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可能要結算的時候,他們還是想辦法去讓自己成績變得好看一點,但是他可能犧牲掉未來的報酬。

Stanley:對,所以這個我一直在強調說這要怎麼跟你的老闆溝通,怎樣談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制度。像我的方法就是某部分是不能立即實現的,就是因為你承諾人家說這個東西是要還的,類似這樣的概念,我覺得這樣子大家會比較接受度會高一點;但這牽涉到每個人跟他的合作人怎麼溝通合作模式。

威宇:像你有什麼覺得還不錯的獎金制度的規劃嗎?

Stanley:因為市場上一般的常見作法就是 2%、20%,每年他想要拿 2% 的營運費用,賺錢的時候有 20% 的績效費,這是最常見的。

威宇:可是這個樣子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Stanley:就是剛我們討論的問題。

Sky:所以會有人設那個 High-Water Mark。

Stanley:可能還會設定一個每年標準要達到的績效,比如說每年可能要 3-5%,這是最低門檻,沒有的話就沒有這樣。但我覺得這個很難給一個標準答案,這個真的是你要跟共事的人要有長期的默契。

所以我也沒有很推薦說,你就只是因為今年表現不錯,貿然就去找人家拿錢。這種錢也許你拿得很快,可是之後一定會出問題,因為投資市場就是沒有每天過年的。你出事的時候都是在遇到雨天的時候,好天氣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

威宇:我好像還沒有聽過有誰不是走機構,個人私下代操的很好地度過,身邊聽過很多很多故事。

Stanley:都是不好的故事。

威宇:都是不好的故事。

Stanley:私下個人代操,其實大家對報酬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謂的客人他都是看到你現在很好的一面,才把錢放進來,所以他當然預期你接下來會繼續這麼好。而且這種私下代操你面對的都是散戶,他根本不瞭解市場是長什麼樣子,所以當然會有很多的誤解。

威宇:這跟你去機構,比方說台灣的一些投信做經理人還是不太一樣;因為畢竟投信主要的股東都是專業人。

Stanley:所以他知道什麼是好年冬、什麼是壞年冬,可以相對比較能體諒你;知道你什麼時候可以把錢賺回來、什麼時候是一定會遇到的辛苦期。

威宇:而且買的散戶,他比較會把它當做一個……,這個滿神奇的,就是他們去買這種真正的基金的時候,他們會比較有一種說這就是金融商品。

Stanley:比較能接受。

威宇:可是當我給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人的時候,你賠錢,他們就開始……。

Stanley:就開始鬧,因為他覺得你就是有天賦異稟,所以這個就是我一直強調的溝通上面的問題。但多數在拿錢的這個所謂的明星經理人、代操這個,網紅也好,他也許是沒有認知到事實,或者說他也不想把這個事實講這麼清楚,因為他只急著拿錢。

威宇:我還是抱持著人性本善,我覺得他們應該就是不知道。

Stanley:我認為很多真的就是不知道,因為以我的經驗,他現在講的東西,他以為他,而且他可能是出於善意。他很熱心想跟你分享一個東西,可是他其實他不知道他知道的是有限的。

威宇:這個是我滿常講的,我真的都覺得很多人在分享的東西,大家會很相信他是因為我真的相信他是一個很好的人,他就是一個很善良、很樂於分享的人,只是不知道他是錯的。你要說這就是壞嗎?我還是覺得你要去肯定他願意分享的心,你自己功課要做足。

Stanley:這個就是很兩難,如果這些人有辦法自己功課做足,也不需要去聽網紅說的,對不對?這就是困難的地方。

威宇:就是帶入門。我們這集上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但其實這跟諮商筆記很像。

Sky:血流成河了。

威宇:很多人在批評,可是我就覺得就是諮商筆記,不然要怎麼樣?

Sky:就是共筆,怎麼樣?

Stanley:就是共筆,沒錯。

Sky:不可以賣共筆嗎?

威宇:也有人說為什麼很多諮商 100 個小時的不行,為什麼你去學投資,可能上 100 個小時的課就可以?我都覺得這是經驗分享,大家自己要有能力判斷,他也沒有要害人。

Stanley:但少數有些他的確是自己知道不足,還硬要出來收錢,那是一回事。

威宇:我覺得這種人都很難真的找到,就是我還是覺得不知道,為什麼人會有那種感覺,你知道嗎?你到底是不是一個好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心存善念?我覺得這件事情人真的是有感覺的,人沒有感覺的就只是聰不聰明而已,就只是對不對而已。可是你今天就是一個我就是要弄得很故意要來騙你,我自己在看的時候我覺得好像他都沒有多成功。

Sky:這是你沒有遇過。

Stanley:我覺得甚至有時候狀況應該是說,這個人已經騙到自己都相信自己了。

威宇:對。

Stanley:對,所以他是不是在騙人?也許他也沒有在騙人,因為他都騙過自己了,所以你會有這種感覺,他沒有在騙人。總之我覺得這個東西就是困難的地方,一般人他沒辦法辨認這個知識的含金量多少,多數人他也沒有時間去看這些不管是論文也好,或者說比較經典的書籍也好,他只想得到一個快速的答案。

所以為什麼近年有一些概念,其實很容易被接受,比如說像存股。因為聽起來很容易被接受。我就是存錢變成存股票,這些終端的消費者或投資人,其實他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事情,他也沒有時間去研究那麼多。他只是想知道說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一個簡單的方法,我只想賺錢,我只想賺得比薪水多,然後可以提早退休,他們想要的東西很簡單。

威宇:回到我們的資產配置這邊,像今年剛要提到,升息的狀況其實算是滿快的,所以有像 PFIX 這種利率避險的主動型 ETF,就有滿多人去買。其實像這種東西就是各種在市場裡面,你在賭的東西各種都有各種,我們在賭波動度,也有在賭像這種升息,就是賭各種東西都有。

像升息其實是一個,大家都知道會有升息的狀況,只是不知道升幾次或者是升多少。你會針對像這種事件去買這種產品嗎?

Stanley:其實還是不會,我現在的作法還是回歸到真的是很簡化的作法,基本上我就是指數長投。

比如你剛才講這種主動型的產品,之前有一個很有名就是 XIV、做空 VIX 的 ETF,曾經有一段時間……。

威宇:有人在賭波動度,也會有人跟你對賭。有 ARKK,就會有 SARK。

Sky:SARK 很酷。

Stanley:那個東西曾經有一段時間是很風光的,一直賺錢、一直賺錢,但直到某一天就突然變懸崖式的墜落。所以其實我對這種東西都是保持比較排斥的,簡單說就是比較排斥。所以我一直在強調,我還是回歸一個比較大型指數的東西、比較簡單的東西,就回歸到我剛剛講公園阿伯的概念。

Sky:這邊比較有趣的是說今年剛好股債一起跌,這其實應該是這幾十年來很少見的狀況。2020 年那個只有一個禮拜而已,市場失靈 Liquidity 有問題。

威宇:那個時候是什麼都跌,黃金也跌。

Sky:那個禮拜很有趣,那個是流動性資金,不一樣。可是今年這個股債雙跌,應該是幾十年來很少見的狀況。

威宇:真的?因為我記得應該也是 Meb Faber,他有過一張圖,他說其實股債同步在歷史上面不算少見。

Stanley:應該說同步不算少見,但跌幅這麼多。

Sky:同跌很少見吧?

2022 年股債雙跌的投資操作

Stanley:同跌其實沒有那麼少見,他講的那個東西是說你的相關性,因為很多人都誤解說以為股跟債的相關性是負的:但其實不是負的,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正相關,所以可能同漲。但今年會比較特殊是因為跌幅都很大,所以大家會覺得說這個很意外。

但我現在的思維邏輯應該是這樣,我們的經濟跟全球央行放出來多少錢有很大的相關。所以我的部位一定有三種東西,一種就是股票、一種就是債券、一種是房地產。

威宇:房地產也有?

Stanley:可是我是自住,自住你有個房地產。原因就是因為央行的錢勢必會跑到某個地方去,可能會跑到小東西,小東西可能是不管是幣或藝術品,但我把主要的資產是放在大型的東西。大型的水池就只有三種,一個就是股票市場、一個就債券市場、一個就是房地產市場。

威宇:為什麼沒有貨幣?

Stanley:貨幣你指的就是貨幣型基金嗎?

威宇:對。

Stanley:但貨幣型基金基本上就是現金的概念。

Sky:貨幣型基金就是在賺利率。

Stanley:基本上就是現金,跟定存是一樣的概念。

威宇:可是可以到很多。

Sky:胃納量大而已,獲利率不會特別大。

Stanley:它基本上就是現金。

威宇:因為像中國不是可以到 5-7%?

Stanley:現在應該沒有。

Sky:沒那麼高,現在應該 3-4%。現在很多上市櫃公司公告處分什麼理財型商品,那個就是 3-4%,就是 90 天,比如說商業本票對拆。

Stanley:所以其實沒有那麼高。我的概念是,不敢說我的邏輯是對的,我的邏輯就是錢會找個地方去,我今天不知道這個錢會放在哪邊,但我該要有的東西都要有,我也不賭哪個東西是最好的。但只要資金變多,我總要有個東西是增值的,我整體資產的增值幅度不要低於這個現金增加的幅度。

現金指的是全球銀行的現金資金,我就不會被通膨給吃掉,我的報酬就比通膨多,我可以確保我的消費力、確保我資產增值,大方向是這樣。

威宇:不過剛提到那個像再平衡,如果兩邊一起跌,或者是說你說股票是跌稍微多一點的,這個對再平衡來說,如果都跌一樣,是不是可以不用動?

Stanley:對,如果都跌一樣多。

Sky:如果是跌得讓你必須要再平衡。

Stanley:對,那當然會比較痛,這種東西就是實現虧損,實現虧損加另外一個虧損的東西。但這個該做就是會做,這個很考驗人性。

威宇:可是你債那邊應該沒有槓桿嗎?

Stanley:債其實沒有,不算有槓桿,但也是用期貨的方式。

Sky:一樣的意思。

威宇:不是,因為如果有槓桿,砍會很痛。

Sky:不會,他保證金那麼多,你保證金來看就好了。

Stanley:還是用整個 Portfolio,所以我剛講槓桿其實開得很低。

Sky:我覺得那是一個你怎麼去執行這套準則的心法,因為這是很困難的。

Stanley:真的是滿困難的。

Sky:這是一個就像停損一樣,但是你要有對你這套投資的一個信念在。我知道它是長期,所以我現在可以把這個損失在這個地方,平衡到另外一邊去,因為他這個是要賣賠少的、加賠多的。

Stanley:要相信這個東西,就是要長期的資料去支持你。但我為什麼講那麼保守,就是因為那個東西都是過去的東西,我們不知道會不會遇到一個所謂典範移轉。如果典範移轉,前面以前那些統計都沒有用了,所以我也沒有敢說這個東西一定有用,只是我現在這樣用。

威宇:典範移轉不是 Cathie Wood 講的東西嗎?我們要投資未來、創新科技。

Sky:沒問題,讓我買一點 SARK。

回答聽眾提問 ETF

威宇:接下來回答一個聽眾的疑問,因為也是跟 ETF 有關,所以請 Stanley 回答一下。

有一位網友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果我們去做美股的那種槓桿型 ETF,像我們台灣有很多正 2、正 3 一樣;或者是我們在上一集我們聊到 NASDAQ 2 倍,像這種東西 TQQQ、QLD、SOXL 等等,這種下市清算條件有什麼?像你剛剛其實就有提到說 XIV 後來好像沒了。

Stanley:那時候有兩檔放空 VIX 的,只有其中一檔沒了,另外一檔沒有。那為什麼沒有,其實有牽涉幾個原因,是因為它平衡的時間多快。理論上如果它有一直隨時在平衡,這個東西是不會不見的,原因是這樣你一個數字一直除以 1/2,不會歸零,只會趨近無限小。那會出事都是那種瞬間暴跌,它來不及平衡就直接歸零了。我記得那一檔放空 VIX 的出事的,應該是這樣子。

你說清算下架這個東西,其實理論上以目前來看不太容易達成的原因,是因為只要足夠的消費者繼續在這檔基金上面,它可以無限分割。市值是一直在縮小,可是它就一直無限分割;只要還有一定的消費者在這上面,就可以繼續存在,會清算下市的通常都是因為使用者已經不夠了。

另外一個可能出現問題就是像石油。

Sky:淨值偏離太遠了。

Stanley:淨值已經瞬間變負的,沒有人遇過這種事情。大概我的印象中,目前看到的是這樣子才會發生的。像 QQQ 這種比較大型的產品,看起來應該是不至於;但相關法規我沒有研究那麼透徹,大方向是這樣。

威宇:像 TQQQ 這種 3 倍的,又是在 NASDAQ 指數,比較難到真的清算下市,除非大家都不買這檔基金。

Stanley:對,或是某一個瞬間那個跌幅太快,它根本沒辦法去做平衡。

Sky:所以是 VIX 也會爆炸。

Stanley:VIX 那時候爆炸就是因為速度很快。

威宇:再來就是既然有台灣 50 反 1,台灣 50 已經是台灣市值最大的 50 間公司,某種程度來說都是還不錯的公司了。可以去空它們,為什麼不出一個台灣倒數 50 反 1,我們選出台灣最爛的 50 間公司反 1,然後就直接去買爆,等於說空爆這些公司。

Stanley: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先釐清幾個地方,是所謂倒數 50 家公司的倒數是什麼定義?比如說是 50 家最小市值的公司,還是說 50 家獲利最少的公司?或者什麼條件,聽起來好像很容易我只要去做空最爛的 50 家公司,我就會賺錢;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我們假設是以獲利來講。你可能做空最差 50 家公司,可能會做空到前幾年的陽明。因為那時候是它最不好的時候,所以你覺得它很爛,可是這種景氣循環股就是在最爛的時候……。

威宇:最有投資價值。

Stanley:對,然後會反轉,而且這種反轉獲利會瞬間暴增。所以你可能放空到陽明,然後就被軋到爆,這是一種。

如果你說空這種市值很小的,看起來好像沒有人要的公司,你可能空到一個準備被借殼的公司。目前它的價值看起來好像很低價值,可是因為它已經清得乾乾淨淨,隨時放一個東西進去,跑去空它又被軋爆了。

所以投資為什麼會這麼複雜,就是因為你以為很爛的東西,可能它價值隨時隨地都會回歸回來。這個我覺得這概念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說、就可以定義的。

威宇:我覺得在這邊當然是有沒有人買,我們先不管台灣 50 反 1 的存在,可是我們說台灣最爛的 50 間公司,你去空它就會賺錢?這個某種程度你就是在說,我空這幾家公司,我就是會賺錢;可是其實跟你買哪些公司就是賺錢一樣,是很困難的。

而且應該說你買股市,我們都知道股市上漲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通膨,第二個就是生產力增加。所以人類或我們講股市的指數,本來它自然會上漲的,你等於是在做一個反自然的現象。

Stanley:所以你做空這個事情本來就是有點反向而行。

威宇:而且你光要在股市裡面找到一定會超過大盤的都很難了,你今天是要跌低於大盤,而且你這個跌幅還要大於股市的自然漲幅。

Stanley:所以這個是兩難的事情。

威宇:難上加難。

Sky:應該很難,如果是衰退最多,衰退前面 50 家,也許還有流動性。如果是真的市值小的話,你會沒有流動性,根本不會有人發 ETF,因為根本沒有流動性。

威宇:所以我覺得也可以講一下,某種程度來說,台灣 50 反 1 就並不是看空的人的一個工具,應該有其他的需求在。台灣 50 反 1 這個東西的出現,主要用在哪邊呢?

Stanley:當然我覺得還是做空的人的需求,但後來被更多的人拿去應用,比如說外資機構可能做各式各樣的套利,或者說規避央行的某種行為。

Sky:或者是股票型基金,我理論上不能做空。

Stanley:你是買一個正的東西去做空。比如央行這個問題,就是之前外資很多熱錢流進來,它也沒有看多台灣的股市,可是央行就要求你進入股票市場。它可能先買一個台灣 50,再買一個台灣 50 反 1,所以它是買了兩套錢,它賺的是匯差,不是要賺股票錢,這也是一種可能。

威宇:所以其實它們並不一定是看空。

Stanley:或者是買期貨就好了,用最少的錢。為什麼買一個存的東西,又買那麼大量,表示它可能有其他的目的。

威宇:對,因為就像你剛剛說的,我們其實這個又多一層手續費,所以其實在買它的人並不一定是真的看空。

Stanley:可能有其他原因。

2023 年的操作規劃和投資行為建議

威宇:我們這集也可以來講一下相關的展望,Stanely 在 2023 年的操作規劃是什麼?你有想要改變什麼東西嗎?

Sky:以現在這個位置,我相對會比較積極一點。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常會講這個東西叫均值回歸,跌深就會有一個價值出現,所以這邊就有可能會像我剛剛講的那樣,就是我的部位可能會放大到 110-120%,可能會這樣。但畢竟這是一個公開的 Podcast,我還是沒有特別鼓勵這樣做,這是我個人的選擇。

威宇:再來聊聊投資行為上的問題,你覺得什麼樣的人適合去做這種指數的投資?

Stanley:就是一開始我們講公園阿伯的故事,你要想你到底有什麼優勢,如果你真的能中場投三分球,你真的能跳起來滯空三秒鐘,你當然可以做這個事情。現在問題是在於你其實根本沒有這個能力,你自以為有這個能力,去做這個事情,等於在白白浪費錢。

但這個哲學其實我覺得是,為什麼我說這是個哲學問題,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比如說我為什麼會選擇這樣,是因為我先問我自己為什麼我要投資,我投資就是為了要想過好一點的生活,這是一個目的。我不是想花很多時間在上面,花時間不應該是我的目的,獲得好的生活才是我的目的。所以說有個方式是可以讓我花少一點時間,也獲得 OK 的報酬,這就是我選擇的路。

但為什麼說這是哲學?是因為就跟打籃球一樣,有些人打籃球不是為了要球投進,他是為了帥,周杰倫說的。所以這個東西不是每個人可以接受的,我講一個我自己親身的經歷。我有個親友他對股票也滿熱衷的,他每天都會買工商經濟,每天買,這種各式雜誌他都會看,非凡、東森財經都會看,對這些新聞都如數家珍。我就看他這樣進進出出這麼多年,他部位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也滿厲害的,也沒有賠錢,但他也沒有賺錢,我覺得他就賺了一個熱鬧,你知道嗎?

威宇:賺了一個熱鬧。

Stanley:他有很充足的參與感他,每個人要跟他聊什麼,他都可以參與。

Sky:無役不與。

Stanley:對,可是這跟我們要的東西是一樣嗎?這個我覺得大家自己要去想。

威宇:某種程度來說,我覺得大家也不一定真的這麼真心地追逐錢。

Stanley:對。

威宇:說不定大家想要的就是你說的這種參與感,我們跟這個社會有更多的連結。

Sky:不就是要買一個輸贏嗎?就跟你賭球一樣。

威宇:因為我是產品經理,就會做很多訪談。過去其實也有過訪談,那種在股海二三十年,問他投資報酬率怎麼樣,他就說還好啦就是沒有什麼賠錢,其實他沒有賠錢就已經是大賠了,因為台灣在過去十幾年的年化報酬是 10 幾 %,你沒有賠錢其實就是賠很多錢。在這個狀況下面,他為什麼還要繼續待在這邊?我覺得很多人想要的,可能有很多,比方說我更多地參與,這個新聞我都看得懂,台積電要去美國,我都知道它的影響是什麼。

Stanley:他可以跟公園的阿公阿伯多講兩句。

Sky:嘴一發,厲害。

威宇:再來我覺得很多人,是因為有很多其實富二代可能很不開心。他們生活就沒有什麼目標,他們也不可能去做掉他們的爸媽這樣子,可能就只有錢而已。我覺得很多人可能是在投資上面,獲得了一個我在為我自己生活奮鬥的感覺。

Stanley:對,的確是這樣,所以我說這個是個哲學問題。

威宇:對,只是大家不知道自己真的要的是什麼。我覺得如果投資說我就是要有個參與感,其實也是滿……。

Stanley:如果他自己知道他在幹嘛,也未嘗不可。

威宇:可是講出來不會覺得有點遜嗎?

Sky:你不能這樣講。

威宇:我就是賺個熱鬧開心。

Stanley:投資人可能要自己問自己說他到底要是什麼,他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再做這個決定。如果你是要熱鬧,你當然可以做你開心的事情;但如果你說你想要過一個好的生活,你要做一個沒辦法有任何優勢的事情,一直沒有賺到錢。就像你講的,沒有賺到錢其實就是賠錢,他應該思考他是不是要換個方式。

威宇:我覺得如果大家有意識到想要有參與感,或者是這件事情我覺得很有趣,不管我賺不賺得到錢,但我覺得很有趣。因為其實你有趣本來就要花錢,你去迪士尼樂園也要花錢,去環球影城也要花錢,要賺到有趣某種程度來說就是要花錢。你也可以有部分去選股,可是還是有很多可以去放指數。

Stanley:對,所以我現在的方法其實就是這樣,我很大部分其實在指數上面。

威宇:但你還是有個人選股。

Sky:對,可是很少。除非說我認為我有優勢,如果沒有優勢,我就不想浪費時間,所以現在想法是這樣。

威宇:那為什麼還要有那些去找這種優勢?

Stanley:這也是要找點樂趣,對不對?某個程度,不然我們學那麼多年的專業知識,我只能跟你講一些黑暗面的東西,不能轉換成投資,對不對?我們當然還是想要轉換成某些東西。

威宇:你要跟老闆交代。

Stanley:也是要跟老闆交代。但我們還是希望說某些東西可以找到一點利基,我覺得就有點自我實現,我看那麼多書、看那麼多東西,結果最後說我要當個和尚?指數某個程度就是當和尚。

威宇:某種程度,你還是有一種心裡的那把火。

Stanley:對,還是有一點點。

Sky:追尋成就感,我真是股神哪!

威宇:最後能不能要跟聽眾也分享一下,那你覺得像想要做這種比較指數的,市場市值、大型權值股的投資,大家要注意哪些事情?或者是要關注哪一些資訊?

Stanley:我覺得如果聽眾已經決定說他就要指數投資,我建議就是盡量簡化。除非說他真的學有專精,比如說他有統計上的知識、他有這種學術上的知識,他懂什麼是 Smart Beta,或者說他對某個地區特別瞭解,比如說他對越南特別瞭解,不然應該盡量簡化。

還是回歸回到上面那個問題,就是你對你自己有多認識。如果你真的認識不多,不要去亂做一些非必要的選擇,尤其不要因為看到媒體……。我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影響到你們的置入,因為這些廠商各大金控會下廣告的東西,都是最近紅的東西,可是不代表那是對消費者好的東西,這大家自己要自己釐清清楚。

如果消費者或投資人就覺得我今天就是要賺個熱鬧,今天越南紅,我想要參加越南;亞利桑納紅,我就要參與一個亞利桑納,那也未嘗不可,但你知道自己在幹嘛,這是最重要的。

威宇:其實我之前有在 Podcast 有提過,還是要去關注一下大家的誘因到底是什麼東西。

比方說我們會看到很多投信出高殖利率 ETF,其實很多研究證明買高殖利率,報酬率是沒那麼好的,但為什麼還要出?你說這些人就是要來騙投資人的錢嗎?其實也不是,投資人想買他,就出給投資人。

Stanley:就是有這個需求,有些人就喜歡看到定期有錢拿到,甚至其實我們常看到廣告就是這個配息來自於本金。

威宇:還是買。

Stanley:文字也寫在那邊,沒有騙你,有秀出來,可是投資人還是很一窩蜂會追捧。大家對定期可以拿到東西這個感覺,可能在心理上有一種掌握感。

威宇:就是我先給你 100 萬,你每年給我 1 萬塊。

Stanley:可是 1 萬就來自於那 100 萬,他覺得很開心。

Sky:朝三暮四。

Stanley:這個我們在一些什麼猴子的研究行為上面,其實就已經證實的確會有這個狀況了,所以業者也只是掌握這個人性的心理去做行銷而已。

Sky:像早年世界礦業基金之類的,或是南非幣之類的。

威宇:金磚四國、高成長。

Stanley:跟 ARKK 的故事有點像,就是一個行銷手法搭配消費者需求,中了就一炮而紅。但大家要理解這一炮而紅的背後,是誰賺到錢。

Sky:最後問一個,是不是要看總經呢?是不是很困難?

Stanley:這個問題好大、好難回答。

Sky:是不是覺得多多少少關注一下?

Stanley:我多少會關注,但我一直強調現在到我現在這個狀態,我就是越來越覺得很多事情是我無法掌握。

從上半場的節目到現在,我一直在強調這個概念,就是我已經覺得太多事情是我無法掌握;甚至我其實在產業待那麼多年,我已經算是很第一線的,我看到那麼多的事情。但其實很多事情的演變跟外面大眾所理解是不一樣的,中間是很多的曲折,曲折完之後可能是一個好的結果,但跟原本大家外界想像是不一樣的路徑。

但外面大家只會用結果論來看,以我是個參與者,我當然會用過程來解讀這一切,你就會知道說這一切有多不可掌握,所以觀點很不一樣。

威宇:其實這邊也可以再延伸一個問題。

Sky:接受未知。

威宇:有一個很哲學的問題,比方說像廣義相對論的發明,大家都說它就是個必然,今天不是愛因斯坦也會有別人。中間愛因斯坦也可以說他發現這個東西,是經過了多少的曲折;可是就算不是他,也會有別人。

Stanley:你剛講說我看不看總經,我回一個問題,像今天我們的投資的報酬會不會是個必然?這必然可能來自兩點,一個就是整個世界的生產力的成長。

威宇:跟我們現在這個資本社會的制度。

Stanley:資本社會的樣子,也許我什麼都不做也有賺到這個錢。所以我現在就一直強調,也許靜下心來,你會發現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其實不一定有那麼大的加分。

我再講一個,這可能是個笑話,有三個人搭電梯要搭到 101 電梯往上。一個人在裡面開合跳,一個人在裡面扶地挺身,一個人在裡面揮拳,三個人都搭到 101。第一個人說「我能上到 101 的頂峰就是因為我在做開合跳」,一個人說「我在做伏地挺身,所以上了 101」,另外一個人說「我在揮拳」。我們現在聽當然很荒謬,是因為電梯在動,就跟這個指數的成長其實來自於這個經濟的巨輪。我在講這個笑話,就在講這個概念,我們能不能自己認清楚我們到底是為什麼會獲得這個收益?我覺得這跟我剛講的問題,其實都重複,就是我到底是在賺熱鬧的,還是來賺這個收益的?我用什麼方法其實都是一樣的的精神。

威宇:所以這個是你會覺得說總經對你來說,也不用看到太細,就是真的去瞭解說這些收益怎麼來的就好嗎?

Stanley:對,我以前曾經也花了滿長一段時間在看這些東西。我只是覺得後來得到一個結論,就是……。

威宇:反正都看愛榭克,問他就好了。

Stanley:這也是一部份啦。

Sky:他現在都拿來講那個,你知道嗎?你覺得底部到了沒?沒有,那個 Stanley 打電話給我,已經跌很多了。

Stanley:我就是當年那個 Stanley。

Sky:他打電話來,你就嗯應該可以再加一筆。

威宇:定期就要問一下愛大說最近有沒有接到 Stanley 電話。

Sky:Stanley 最近有沒有跟你 Line 一下?

Stanley:我現在比較覺得重點還是跟央行的態度有關,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一切,其實最後就是 FED。前兩年的暴漲就是 FED,現在的爆跌也是 FED,只是我們有沒有辦法預測 FED 的下一步。而且這 FED 下一步還,要預習兩步是市場預期 FED 會怎麼做的預期,所以總共是兩步。

Sky:簡單來說,我預判你的預判。

Stanley:對,我預判你的預判。

Sky:這是天才。

Stanley:我認為這個很難,所以我越來越保守這一塊。

威宇:沒問題,非常感謝 Stanley 今天給我們寶貴的見解。我們也回顧了一下可能他在投資這個指數,他的想法的轉折,以及如果也想要做這種投資的人,應該要怎麼樣去操作。

今天天節目就先到這邊,如果對節目有任何意見,歡迎在底下留言或者給我們五星好評支持;如果有業務合作的需求,也可以在聯絡我們的資訊欄下面,有一個合作聯絡信箱,感謝大家收聽,我們下集再見,拜拜~

作者:財報狗

財報狗為專注於投資資訊平台與社群,提供您上市櫃公司投資數據、選股、教學與討論,幫助您自行作更好的投資決策

財報狗網站:
statementdog.com
臉書粉絲團:
www.facebook.com/statementdog

Hi,歡迎使用財報狗查詢股票資訊

如果您還不熟悉財報狗,請參考財報狗新手上路。使用過程遇到任何問題,可以查詢幫助中心

如果對網站功能或投資方法還有問題,歡迎到這裡詢問,我們會盡量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