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則》這本書得到的3個投資體悟

首先,我講一下這個直播跟我寫的推薦序有什麼不一樣。在推薦序裡面我寫的是整本書的推薦,也就是說《原則》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

這本書講的是 Ray Dalio 從他過去的失敗裡學到了什麼,他把每一次失敗的經驗濃縮成一條原則列下來,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這主要是《原則》這本書在講的東西。

在這個投資性的社團裡面,我要介紹的則是《原則》這本書在投資部分帶給我什麼新的知識。

其實 Ray Dalio 在訪談節目中介紹這本書,裡面就有提到一點關於投資的部分,他講了什麼是投資的聖杯。

聽到投資聖杯這幾個字,一開始腦袋浮現的應該都是這個人要嘛就是不懂投資,不然就是來騙錢的。可是 Ray Dalio 這個人是全球最大避險基金的創辦人耶,他講投資聖杯我們總要聽一下吧。我待會會回來說他所謂投資的聖杯,在後來我有了什麼不同的解讀。

這本書主要講的其實不是投資,他講的主要是在生活以及工作上的一些原則。但是我們一樣可以從第一部分——他的生涯回顧中,了解到他投資哲學的一點蛛絲馬跡。

在這邊我主要會分享三點:

 

從一間公司產品賣出的單價來衡量這間公司的競爭優勢

這本書中我學到關於投資的第一點,就是 Ray Dalio 說在傳統的經濟學課本裡面,我們用的是供給和需求的數量來衡量需求,但是他發現如果我們是用價格來衡量需求會更有用。

這馬上讓我聯想到巴菲特他說過的話。巴菲特他說「評估企業唯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訂價能力」,這就是他這麼喜歡喜詩糖果這間公司的原因。他說喜詩糖果可以每年調漲售價的 10%,卻完全不影響銷售量。這是因為喜詩糖果有很強的訂價能力,而他把這個訂價能力認為就是喜詩糖果的護城河。

一間公司如果有很強的訂價能力,能夠讓它決定這個產品應該要賣多少錢,那就算它產品不斷的調漲,消費者一樣會留下來沒有辦法離開。這就是巴菲特認為的護城河,他認為訂價能力是評估企業價值唯一重要的因素。

Ray Dalio 竟然也提了差不多的看法,他說我們要用花費的金額而不是用數量衡量需求。

我們在研究一間公司或產業的時候,也可以用相同的邏輯來衡量這個公司或產業有沒有所謂的競爭優勢。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情況,如果這間公司每年調漲產品的售價,它的顧客是沒有辦法還是要繼續跟它買,還是馬上轉移到競爭對手那邊。如果今天一調整售價,顧客馬上就跑到競爭對手那邊,那這間公司就沒有所謂的護城河,或是沒有所謂的訂價能力。

這個東西去哪邊看?年報裡面不是都會有這間公司各個產品組合的銷量跟銷值嗎,我們可以從這邊算出每個單位的產品平均價格(ASP)是多少錢,然後我們會整理過去 5~8 年 ASP 的走勢,如果 ASP 的走勢都往上,就會覺得說這間公司他賣的產品是越來越貴的,可能是走比較利基的市場,或是有所謂的訂價能力。

以上就是第一點,我們可以從一間公司產品賣出的單價來衡量這間公司的競爭優勢。

 

投資的聖杯

第二個讓我覺得有趣的點就是 Ray Dalio 所說的投資聖杯。

這個東西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有點玄,不過我們講一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你今天可以在 5 年的時間裡面達到年化報酬率 20%。儘管你可以達到 20% 的成績,但你中間可能會有一兩個年度虧損,在那個一兩個虧損年度中,心裡面還是會有點忐忑不安,會想說「今年虧了怎麼辦,會不會之後回不來。」

可是如果今天你有另外 3~5 個跟股票沒有關係,可是一樣可以年化報酬率20%的資產,然後你把所有的錢平均分在這 3~5 個資產裡面。雖然年化報酬率一樣是 20 %,可是你可能就不會有那一、兩個年度虧損,每年平均的報酬率就會變成相對的比較穩定。這就是 Ray Dalio 所說的,你可以在不降低報酬率的情況下面
降低你資產波動的程度。

Ray Dalio甚至給了張圖表。如果把資產平均分配在數個彼此表現良好可是卻又不相關的現金流裡面,在特定年份虧損的機率竟然從 40% 降低到 1%,也就是說可以在每年都不虧損的情況下面達到年化報酬率 20%。那這是為什麼 Ray Dalio 說這就是投資的聖杯。投資的聖杯他認為就是要分散在 15 到 20 個表現良好彼此卻不相關的現金流當中。

這基本上代表不可以把所有的錢投在股票裡面,因為所有的股票大概就是有 60% 的相關性。只要台積電大跌,每一檔股票都會跌,因為所有股票的連動性都非常高。

所以這也讓我重新思考有關避險或者是分散的看法。我以前會覺得避險就是在買保險,我付出了一筆錢,預期這筆錢的期望值是負的。我是拿這筆錢買一個保障,萬一在未來我出了什麼意外,那我可以拿到一筆錢,可是這筆錢本身我預期它是要賠掉的,他不會帶給我任何的利潤。

可是在 Ray Dalio 這邊,他提的方法卻不一樣,而是把錢放在另外一個有相同預期報酬率的現金流,比方說股票原本可以賺 20%,然後你有辦法在房地產裡面也賺 20%,如果股票跟房地產彼此是不相關的,把錢同時擺在這兩個你預期 3~5 年年化報酬率可以 20% 的資產上面,這樣長期下來就可以降低資產的波動程度,年化報酬率卻還是 20%。

 

電腦輔助投資決策

第三個我覺得有趣的點就是Ray Dalio在這本書裡面有講電腦怎麼輔助他做投資。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是不用電腦的。他只用電腦玩橋牌,不用電腦作投資決策。可是 Ray Dalio 非常大量的依賴電腦輔助他做投資決策。

巴菲特是看財報的數據,然後透過數據研究公司的商業模式,了解它有沒有護城河,決定要不要投資。Ray Dalio 不是,Ray Dalio 是想一套投資邏輯,想這中間可能怎麼影響,然後把想法寫成演算法放到電腦裡面跑回測,看看這個邏輯在過去的歷史上行不行的通。

如果他今天發現這個投資概念、投資策略在過去的歷史上面表現都很好,那他就會把這個東西當作是一個參考的指標,以後只要這個投資的策略出現了什麼訊號,馬上就會來判斷這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

Ray Dalio 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他說當機器的決策出現了一次的錯誤,人類馬上就會壞疑這個機器。可是相對而言,人類犯下了同樣的錯誤,我們就不會質疑他。所以他說,我們不可以用這麼主觀或者這麼不理性的方法看待機器的決策。機器有一定的錯誤機率,相對而言人類也有。我們能夠做的事就是不斷優化這些機器的邏輯,而不是不使用這些機器。

蠻多人會問的一個問題:如果大家都用那就會失效了吧,我覺得不會。如果今天是純機器有可能,可是如果是機器與人的搭配,這個失效的機率就更低了。因為我覺得人在這個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還是佔有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給玉米粉跟玉蜀黍粉的價差,然後說價差如果有大幅度的變動,未來可能會影響這間公司的毛利率。會判斷的人和不會判斷的人接受到這個相同資訊,他們所做出來的投資決策還是很有可能會非常的不一樣。

再來我覺得就算是純機器也有可能不會失效。不用講機器學習,就算最基本的公式——葛拉漢提出來的Net-Net,流動資產扣掉總負債叫做淨流動資產,葛拉漢說只要股價低於三分之二的淨流動資產就是便宜的公司,可以買進。這個東西從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寫到現在已經過了快 70 年,你知道在這幾年表現還是非常好嗎。

我們從2000年開始,每年的年報發布就去看有沒有這種公司。有幾年沒有,可是如果有的那幾個年度
就買它,可能是一檔二檔還是三檔,數量非常少,持有然後到一年後賣掉。平均的報酬率是 30% 的樣子吧,30% 還是 50% 我有點忘記了。從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寫出來到現在已經過了多久的時間,這個指標依然有用。為什麼有用?就是因為大家還是沒有做呀。

其實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公司都很可怕啦,都是可能董事長在坐牢、違反證交法、掏空、被檢調搜索,然後大家都不敢買,只有這種公司才會到這麼便宜。

可是葛拉漢都說拉,到這麼便宜的公司它已經是不理性的低估了,它未來會漲回去。但大家還是不敢買,所以這個指標到現在還是依然有用。因此我不會覺得說大家用它,它就會失效。

 

結語

就算你現在是看簡體版的,我還是非常建議大家可以買個繁體版的《原則》。我覺得流暢度真的有差,再來就是支持一下台灣的出版社,這本書我猜應該版權應該是不便宜。

我是覺得非常好看啦,最近我自己的朋友如果問我有沒有什麼推薦的書,我也會推薦他們這本。

那就這樣子拉,掰掰。

 

參考資料:

 

作者:財報狗

財報狗為專注於投資資訊平台與社群,提供您上市櫃公司投資數據、選股、教學與討論,幫助您自行作更好的投資決策

財報狗網站:
statementdog.com
臉書粉絲團:
www.facebook.com/statementdog

Hi,歡迎使用財報狗查詢股票資訊

如果您還不熟悉財報狗,請參考財報狗新手上路。使用過程遇到任何問題,可以查詢幫助中心

如果對網站功能或投資方法還有問題,歡迎到這裡詢問,我們會盡量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