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商業模式策略變化來看 MTK 歷史簡述 :
前三次轉型
聯發科第一次轉型 : 在 2005 年左右,是由品 DVD 晶片組轉向 2G 手機晶片組,那一次的重大的轉型除了產品面的重大轉變外,連帶在未來開創大陸白牌手機文化,聯發科獨創的 Turnkey service 一次購足(硬体、軟体OS)。整隻手機設計技轉重大商業模式的變革,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商業變革,創造了知名白牌手機文化新的商業創新。
聯發科第二次轉型是在 3G 手機晶片轉向成智慧型手機。大約在 2010 年左右時當時聯發科處於 2G/3G 手機時代,且自行開發封閉作業系統(半殘的假智慧型 手機)。此時聯發科面臨遇到了要投靠 Android 還是 Windows 陣營選邊站時,結果聯發科選 Windows 陣營,事後證明 Windows Phone 讓聯發科大跌一跤。還好聯發科即時回頭變心擁抱 Android ,並演出一場逆轉勝。
聯發科第三次轉型 : 然而由 3G 升至 4G 手機晶片並由低階白牌手機市場走向中高階手機晶片市場。大約在 2013-2014 年左右,這是聯發科開始發動品牌提升的商業變革(連 LOGO 及網頁都改變)。
大家幫聯發科打天下
由第一次至三次變革,我們可以觀察出結盟重大的商業流程出現,它支撐整個白牌手機文化全局,那就是聯發科零阻件供應鏈(手機晶片公版上相關零組件供應商認證)。我稱做是聯發科創造的紅色供應鏈。外表如聯發科所稱大家一起打市場,實則是供應鏈體系成員犧牲了自身的毛利,幫聯發科打天下,並横掃大陸白牌手機市場重要的一步棋。紅色供應鏈成員中跟聯發科,吃肉沒有但尚有湯喝只能達到溫飽地步,這怪不得聯發科有主場優勢,我有議價權,場子是我開的規則聯發科說了 算。這是向誰學的呢 ? 是 APPLE,APPLE 供應鏈的精神所在。
聯發科併立錡
早在聯發科併晨星之前就併過雷凌,但主要的目的是要得到 WIFI 802.11n 技術,並阻止雷凌提供優良產品給競爭對手(如當時的晨星、展訊等公司),這種合併的商業行為很容易理解,就是為了技術及人才。但併立錡就讓人匪夷所思(聯發科是數位IC設計專長、立錡是類比IC設計專長)。這可分兩點來看,一是人才(類比人才得之不易)。第二看準未來準備打世界盃。
聯發科合併立錡在這一波只是個中間過程而已,或許它短期能帶給聯發科的小小營收效應,但不足用強強合併來解釋。如之前併晨星及近期晨星的子公司也將合併面板驅動IC廠奕力、聯發科子公司晨星收購影像處理公司曜鵬、聯發科投資子公司晶心、絡達科技等。這些公司產品都是圍繞在聯發主力產品 AP CPU 上,實則眾星拱月之姿。
IoT(物聯網)是下一個目標
假設 AP CPU 形容是紅花,那些被併或子公司產品可以用綠葉來形容。但紅花配綠枼總要有市場吧。IoT 就是聯發科的目標,IoT 這個名詞聽起來好像虛無飄渺,但現在它就在我們生活中當中,如飛機場裏、重要橋樑下、生產機台中等。這些應用對使用者會是場寧靜革命,但對硬體製造者來 說,尤其是台灣 IC 設計業者,將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戰爭。因為大陸 IC 設計業者強勢突擊,以及國際各大 IC 設計大廠近年來不斷的整併,大大的剝奪台灣 IC 設計業者生存空間。蔡董眼看招手大陸 IC 設計業者並不容易,那下下之策除了保護台灣的 IC 設計人才不外流外,目地就是找台灣相關業者一起打世界盃(合併或實質結盟),這也就是群狼效應。
IoT 應用領域非常的廣,各行各業都有它各式樣應用。IoT 的特色就是少量多樣,以專業學術名稱來稱呼叫長尾理論,將來 IoT 有 80% 產品會以少量多樣呈現,那這些少樣多量的產品會是由硬體系統廠商發明出來 ? 我想不會是那些系統廠。那由誰發明出來呢 ? 大部份由創客(Maker)所開創,也就是那常去集資平台集資那群人,聯發科就是想未來服務創客,它的目標客群就是創客,它未來主要的營收也來自創客經濟。
創客它們有良好創意,剛開始資源也不多,更不用談硬体實現。幸好有 3D 列印可以解決外觀模型,但硬体的實現交由誰來執行設計呢 ? 這就是聯發科要玩的花樣了。在 IoT 應用中聯發科無法以單一公司力量來做整套解決方案,所以可以透過聯發科"紅色供應鏈"模式來支撐這個創客商業模式 ? 很不幸的這個商業模式稍有 BUG 的,聯發科你天天吃肉,我就只能喝湯嗎 ?
改良版新商業模式
所以聯發科把重要 IC 設計公司納入它整併的對像或更進一步的親密關係,如透過合併或入股變成聯發科子公司方式來組成大聯盟,一起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想辦法合併和結盟,並把各公司重點 IC 設計產品,整合到數顆的 SoC IC,以降低成本。提供完整有競爭力產品給並創客,讓創客專心在他們產品創意上及商業策略等。把硬體有共通性功能如 AP CPU 及其週邉通信功能等,這些共通性強的設計就由聯發科提供。說到這裏是不是像聯發科白牌手機供應鏈的加強版呢 ? 或許只是稍微淡化了聯發紅色供應鏈色彩,聯發科把 IC 業者一起拱進來吃肉了,達到你好我也好、內聚力更強大的改良版新商業模式。
那為何中國 IC 設計業者會買聯發科的帳呢 ? 這又要回到中國漸漸壯大的 IC 設計公司,他們絶對不會是吃素的,威脅近在咫尺,國內 IC 設計業者自然地向聯發科靠攏水到渠成剛好而已。
所以聯發科第四次商業模式變革就是針對 IoT 而來,並早在幾年前就啓動了。IoT 這場戰役聯發科志在得"獎"絶對輸不得。所以當國際知名各大 IC 設計公司早就在為 IoT 做準備及合併時候,聯發科也沒閒者,蔡明介早在三年前開始行動。目的就是想攜手 IC 設計業者一起打世界盃。在這種意念之下,未來聯發科想再整併那一家 IC 設計公司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