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研究動機
被動元件主要分電容、電阻、電感三大類,2016年整體市值約為9000億台幣,熱敏電阻產品屬於規格多,市場小,較不吸引大廠競爭,在台灣廠商中興勤 (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聚鼎 (高分子材料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 獲利表現穩定,且持續在優化產品組合,故吸引筆者注意,興勤的觀察原因如下:
- 產品組合持續優化,藉由熱敏電阻技術基礎,持續轉向利基型傳感器產品演進。
- 公司未來的發展重點為轉感器產品(楠梓新廠於11月開始運作),依據MIC報告2012~2015複合成長率為6~7%,推測傳感器在市場各式需求下,市場仍可維持穩定成長。
- 近五年成長營收(4.6%)、稅後淨利穩定成長(14.5%)
二.結論
- 興勤產品組合少量多樣,避開最競爭的市場(陶磁電容):興勤為熱敏電阻龍頭,市佔率50%,敏感電阻少量多樣(接近客製化)特性較不吸引團際大廠競爭,與興勤在品質較為接近日廠(Murata),市場競爭不似陶瓷電容市場殘烈。(全球被動元件市場約9000億,NTC熱敏電阻市場約60億)
- 興勤產品組合持續優化:傳感器為興勤即有技術(熱敏電阻)的延伸,近期傳感器在營收佔比有明顯上升,2016Q3楠梓新廠建成,就是為了生產傳感器做準備。預期傳感器在興勤的營收占比將持續上升。
- 以即有優勢延伸向有成長性且高客製化的傳感器市場:傳感器屬小眾市場,全球產值80~100億,年成長率約6~8%。客製化程度高,目前市場較強的對手為SHIBAURA ELECTRONICS(日商)、Murata(日商)其餘均為小廠。
- 風險:銀(Ag)的價格上升,將造成公司毛利下降。
三.被動元件介紹
被動元件依功能別分做電容、電感、電阻三個部份,其中陶磁電容因市場大、產品規格少,在被動元件市場中競爭最為激烈,熱敏電阻與電感均偏向客製化,故單價較高,價格下跌速度較慢,被動元件大致分做DISC與SMD二類,藉由電路設計,將被動元件放置線路上,以達到穩定電流、控制磁場、調整阻值(改變電流)的目的,以下用SMD型產品,簡單說明被動元件的作動原理,被動元件基本分做材料本體、外電極、內電極三類,電子因流過材料本體,造成電性改變,其中材料本體屬於控制電性的關鍵因素。
以下圖熱敏電阻分別用PPTC(聚鼎產品)、NTC(興勤產品)說明,PPTC產品屬於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產品會受溫度影響,使阻值快速上升,故適合做為一種可回覆性保險絲用途,可應用電池、充電器…等應用,而NTC屬於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產品受溫度影響,而會線型遞減阻值,故可應用於溫度偵測、IC控制開關、線路溫度補正…等用途。故材料特性造成電性變化,造成應用端的差異。
四.興勤分析(應用進階班技巧)
興勤產品主要為壓敏電阻、熱敏電姐(CPTC、NTC)、傳感器這三類,其中傳感器屬於NTC的技術延伸,客製化程度高、單價較好。
A.客戶分析
歷年客戶均在10%以下,符合熱敏電阻產品特性,客戶端用量少,規格多。
B.產品組合分析
近幾年營收成長,來自於保護元件的營收成長,而高毛利的傳感器佔比持續上升,帶動ASP上升。其中傳感器屬於高毛利產品,推測產品組合將持續優化
傳感器屬於熱敏電阻+後段封裝,因線材屬配合客戶端應用,加上溫度曲線複製難度較高,有高客製化特性,毛利率容易維持。
依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12年市場規模推估約80~100億,每年成長率6%左右,市場規模小,成長率低,產品客製化程度高,較不吸引大廠競爭。
C.銷售地區分析
銷售地區,均集中亞洲地區,且有成長的趨勢,主要是因人力成本考量,生產工廠都在亞洲地區有關。
D.成本分析
D-1人力成本
因應營收成長,人力成本有增加的趨勢,但整體佔比仍維持在10%左右,無明顯異常。
D-2折舊成本
折舊成本僅微幅增加,在總營收成長下,成本佔比有略微下降。
D-3其他成本
對毛利率影響最顯著為其他成本,被動元件因主要成本在內電極、端電極所用銀金屬,從下表可看出銀價格波動對毛利率有顯著影響。2017原物料可能重新走上向循環,對被動元件產業均有潛在風險。
E、費用率分析
總費用隨營收成長有緩慢上升,且興勤持續有擴展車用產品,相關研發、認證費用也會增加。
F、營業外損益分析
淨利息收入為存款利息收入,較為穩定,2016Q3因為有一筆訴訟補償金入帳EPS增加約1元
五.獲利預估結果
2016推估在6.2元,除產品組合持續優化外,受惠補償金收入,創下歷年獲利新高,2017年預期本業仍然維持小幅成長水準,業外部份興勤 (常州) 子公司因土地重新畫分,更改為教育用地,實施拆遷,可獲得人民幣1.13億搬遷補償費,將會分批認列。
M大您好,很感謝您的介紹,還有之前看您在另一篇有關興勤電子的高見,我這幾天也大概研究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疑問,不曉得您是否有什麼想法?
一、存貨跌價成本有慢慢提升,還有106年第一季及去年第四季,營業費用都有增加趨勢(尤其是管理費用)?
二、去年興勤常州廠拆遷是否影響今年的出貨,又高雄楠梓新增的二廠是否已正式投入生產呢?而這是否能夠補貼興勤常州廠的產能呢?
三、(同上)遷廠的利益,大概會是多少,目前僅知道獲得約1.13億人民幣補貼,但不太清楚拆遷成本。
四、宜蘭元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實蠻虧損的,公司對這間子公司有什麼看法呢?
五、第一季毛利爆增,我猜測是因為產品組合轉變為傳感器,不曉得M大對於第二季的出貨狀況有什麼遠見,是否會持續優化產品組合?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