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美股提款機】Dell 季報解析;浪潮中箭對伺服器相關產業的影響 [財報狗 podcast S2E204]

Dell 預估全年的 PC 業務將逐季回溫,但也預估其另一個主要業務伺服器產業也將開始衰退。另外在主要競爭對手浪潮被列入實體清單後,儘管預期其中國的市占提升受惠程度恐不如相關新華三、聯想等中系廠商,但在北美伺服器市場可望明顯受惠。而浪潮的中箭下馬,亦可望帶動台灣相關供應業者如英業達、鴻海、緯創。

你可以在以下平台訂閱收聽:



這邊是一些訪談精華片段

Dell 季報解析

01:32 根據 Dell 最新一季的展望,認為 PC 將率先復甦,而伺服器業務反而是將逐漸衰退。

03:32 展望全年財測,由於預期去年表現較為亮眼的伺服器業務將轉入衰退,Dell 預期全年營收將較去年衰退 15%,Non-GAAP EPS 衰退 30%。

公司預期兩大業務將出現黃金交叉

05:25 儘管 PC 全年展望仍然衰退,但 Dell 對於此業務的觀點較為樂觀,認為 PC 業務將逐季回升,甚至在 4Q23 可望出現年成長,走出谷底的情況。

14:30 同業 HP 表示見到下游庫存減少的跡象,認為 PC 庫存可望在 Q2 季初回到正常水位,而從台廠主機板、電源供應器業者的月營收來看,衰退也開始逐漸減少。

18:03 相較對於 PC 業務的樂觀預期,Dell 認為今年第一季伺服器衰退幅度將衰退 20%,且全年平均衰退將達到 15%。

浪潮集團被列入實體清單,對 Dell 中國伺服器業務的影響

22:23 由於中國世界前三大的品牌伺服器浪潮集團被美國列為實體清單,預期可能出現轉單效應,使 Dell 的伺服器業務出現超乎預期的正面效益。

24:49 依據過去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的經驗來看,浪潮被列入實體清單後,儘管伺服器的業務將逐漸下衰退,但仍需要時間發酵,而由於浪潮在中國的市占率超過三成,對其他同業而言仍為利多。

27:35 目中國伺服器業務除浪潮外,第二大即為新華三,後續 3-4 名由 Dell、聯想、華為競爭,而浪潮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由於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預期中國廠商受惠最大,即為新華三、聯想。

AI 伺服器業務可望受惠

33:36 由於 AI 崛起,出現 AI 伺服器的需求,此業務中的三大業者分別為浪潮、Dell、HP,而浪潮被列入實體清單後,其於 AI 伺服器兩成的市占率大部分將被後面兩者瓜分。

浪潮中箭下馬後相關供應鏈的變化

41:16 由於浪潮業務市占預期將逐漸衰退,其主要 OEM 業者神雲因過往承接浪潮 6 成訂單,恐成最大苦主。

45:35 在浪潮被列入實體清單後,考量其中國、海外業務的市占率將空缺由不同廠商受惠,而相關供應鏈業者中,主要客戶為非浪潮的台廠如英業達、鴻海、緯創等,則可望因此受益。

訂閱財報狗新聞: https://statementdog.substack.com/

Podcast 業務合作聯絡信箱: business@statementdog.com

財報狗社群

本集逐字稿

威宇:歡迎收聽財報狗 Podcast,我是主持人威宇,在我旁邊的是財報狗的站長小鄭。

小鄭:哈囉大家好。

Dell 季報解析

威宇:今天這一集,我們要來聊 Dell 這家全球 PC 和品牌伺服器大廠最新一季的營運報告。Dell 是全球第三大的 PC 品牌,也是全球前兩大的品牌伺服器,所以我們在看台股一些 PC 組裝、零組件或者是商用的高階 PC,甚至是企業用的品牌伺服器,都可以透過 Dell 了解。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其實我們也是最早從 Dell 法說會裡面看到,它好像釋出商用 PC 開始要衰退的一個訊號。我們今天就要看一下這一塊它們對接下來的市場,有沒有什麼樣的反應,看起來它們感覺滿領先的。小鄭要不要先來說一下,你看完這次 Dell 電話會議有什麼想法?有沒有什麼新的訊息是覺得很重要的?

小鄭:我們上次聊 Dell,我記得好像已經是去年 Q2 了,這樣又過了大概三季,再來看 Dell 在目前對於主要業務的觀點。它有兩大業務,一個就是 PC、另外就是伺服器,我覺得它的觀點有一個滿大的轉變的。

因為它去年覺得是 PC 會比較弱或消費性市場比較弱,商用市場或伺服器市場會比較強。它在最新一季對今年的展望,它的論述已經有做一個改變了,看起來以 Dell 而言,它覺得今年會是 PC 比較率先復甦的一年,伺服器反而是現在正要開始轉入衰退,會呈現反而是 PC 這邊的展望比較好一點,可是伺服器的展望會比去年差一點的狀況。

威宇:其實我們已經隔了三季才又回來看,為什麼我們前面兩季沒有 Dell 的 Podcast,反而是這季才有?是因為這季比較有趣,還是因為什麼原因會讓你這季特別看 Dell?

小鄭:其實我一直都會看 Dell,只是前兩季我覺得沒什麼重點可以講,因為前兩季的重點就跟我們去年 Q2 的時候重點一樣,反正就是伺服器好棒棒、PC 超爛,其實過去的兩季也大概都是這樣的狀況。直到這一季,我覺得 Dell 對它主要業務展望的論述有些微改變了,我覺得這滿有趣的,所以我覺得也值得拿出來跟大家聊聊。

威宇:你剛有提到 Dell 看起來它們現在的展望,跟上一次我們看的時候滿不一樣,我們看它們最近這一季的表現,它們 2023 年 Q4 的損益表現,營收比同期衰退了 11%,這是明顯高於它們財測範圍的上緣;Non-GAAP EPS 成長了 5%,這也是達到了財測範圍的上緣。可是如果我們細看公司的業務組成,看起來其實是非消費性的業務表現比較好,消費性衰退。

小鄭:對,這個就是去年的狀況。因為我們現在看的是它去年 Q4 的營運表現,所以我就說為什麼沒有什麼特別值得看,因為它去年表現就是這樣,非消費性的業務表現比較好、商用這邊比較強,消費性就是一直衰退擴大。可是這個都是過去了,我們接下來重點是要展望 2023 年,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它接下來上半年甚至到下半年的一些營運變化。

威宇:我們接下來看它們接下來全年的財測,它們其實也是預估滿大的衰退,營收衰退 15%,Non-GAAP EPS 年衰退 30%,所以其實接下來的這一年,它們也是預期在衰退的。

小鄭:對,因為接下來這一年,除了因為 PC 在去年算是在 Q1 或 Q2 開始邁入衰退,商用就是又接著可能 Q2 也邁入衰退,下半年幾乎完全都是靠伺服器相關的業務撐場。

可是不幸地站在 Dell 的角度,其實伺服器相關業務接下來應該就是要走入衰退了,所以某些程度上消費性 PC、商用 PC 這邊是衰退,原本成長的伺服器也衰退,總體而言就會讓今年的整體業績是一個衰退加劇的狀況,營收衰退 15%、獲利大幅衰退。主要因為它們原本表現比較好的伺服器業務,在今年應該是會變成轉為衰退,所以就會造成它整體的獲利較去年有更明顯下滑。

公司預期兩大業務將出現黃金交叉

威宇:一開始你有提到,它們的觀點是我的消費性會率先復甦,非消費性的會開始衰退了,有沒有什麼比較具體的數字可以說明這件事情?或者是說這樣的結論是怎麼來的?

小鄭:因為我們剛才聊的是全年的觀點,我們聊的是全年平均下來衰退 15%,全年平均下來 PC 這邊會衰退,全年平均下來伺服器也是會衰退。可是如果說我們今天不是看全年平均這個角度,我們看的是逐季逐季的角度,其實 Dell 在 PC 這邊的觀點跟伺服器這邊很不太一樣。

我們先看 PC 好了,PC 雖然全年的平均會是衰退,可是如果站在公司的角度或是公司給的這個資訊,我覺得公司暗示它會是逐季地上升。也就是 Q1 可能會是衰退最大,Q2 衰退比較小,甚至到下半年可能就會不再衰退,甚至到 Q4 有機會成長。只是雖然平均下來還是衰退,可是其實它的整個業績的軌跡跟走勢是逐季向上。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因為去年我們知道 PC 以我們之前聊的觀點,它從去年 Q1 開始逐季衰退擴大,所以到今年來看 Dell 卻預期它的 PC 可以逐季向上。我們如果考慮 Dell 是一家目前算是前三大的 PC 業者,這個給的展望似乎代表 PC 應該是要走出谷底、要復甦的一個跡象,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看 Dell 的重要觀點。

至於 Dell 逐季會上升,這個觀點是怎麼來的?其實 Dell 本身沒有這麼明確的說明,主要是它給的一些數據和暗示,我覺得似乎有這樣子一個可能。

威宇:我覺得我們在上一次聊 Dell 的時候,你也是這樣講,就是它給的數據和暗示在告訴我們商用 PC 看起來要衰退了,它們的電話會議是不是都這樣子?就是都給得很隱晦,我們都要拆解這個數字,才可以知道比較明確的訊息。

小鄭:當然,因為其實一般經營階層都不會講得這麼細,都比較保守一點。他不會跟你講說什麼時間點我覺得就會成長,什麼時間我覺得會衰退;他只會跟你講說我覺得這個展望比較弱,我覺得這個展望似乎有好轉的跡象,可是什麼時候好轉我也不知道。

威宇:但很多公司都會說我們逐季成長。

小鄭:對,它也是有這樣的暗示,說今年是有機會就是一季比一季的好,可是也不會說到一定是連續每季每季比較好。它可能會說下半年它覺得應該就是會比上半年好,大概是這樣的說法。

威宇:這次它們說了什麼?

小鄭:因為剛才 Dell 是說它的 PC 業務全年衰退 15%,除了給全年衰退的預估值之外,它其實還會給今年 Q1 的預測。像它給今年 Q1 PC 業務的預測就是會衰退 27%,全年平均衰退 25%,可是 Q1 衰退是 27%,所以代表 Q1 衰退比平均還要多。

再來是 Q2 的狀況,它不會給我們指引,可是我是自己先這邊抓個預估。以目前整個狀況來看,一般都預期整個上半年終端消費的力道還是比較偏弱,如果我們今天抓個比較保守的角度,Q2 Dell PC 的狀況可能跟 Q1 差不多。

因為公司其實也是說目前在 Q1 看到,仍然下游的庫存還是在增加,削價競爭還是滿嚴重,所以看起來馬上一季內整個 PC 反轉,應該也是不太可能。如果給一個假設,今年的 Q2 可能會跟今年的 Q1 差不多,或是頂多好一點,這樣我們大概就可以抓今年的 Q2 相對於去年,也是衰退差不多 27%,因為去年 Q2 跟去年 Q1 也是差不多水準。

如果這樣子 Q1 跟 Q2 都是衰退 27%,代表上半年衰退 27%;如果我們知道全年的衰退幅度,我們又大概抓了一個上半年的衰退幅度,就可以推算出下半年的衰退幅度,對吧?這個應該是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果我們這樣推算,其實它等於暗示你下半年不會衰退。

我們用這個數據推算它下半年不會衰退,它就直接會從上半年的衰退 -27%,進入下半年可能就是持平、不再衰退,相較去年。如果相較上半年,一定是比上半年有一個明顯的雙位數成長;如果相較去年同期比,其實下半年就不太會衰退了。站在我的角度,我覺得這是一個滿樂觀的暗示。

因為我們想想看,PC 從去年 Q1 開始走入衰退、Q2 擴大、Q3 再疊加商用 PC 也邁入衰退。如果看去年 Q4 的狀況,大概所有公司平均相較於前一年,用年成長、年衰退的角度來比,Q4 的 PC 大概就是較前年同期是衰退幾乎是接近 4 成,這個是一個非常大幅度的衰退。去年 Q4 是 PC 整體的產業接近 4 成的年衰退,可是到今年的下半年卻有機會變成是持平、不再衰退。

威宇:不行,今年上半年還是衰退了 27%。

小鄭:對,股市的邏輯就是這樣,有時候短期的股價不是在找績優生,是在找進步獎。你看去年衰退 4 成,去年只考 10 分,今年上半年你分數上升到 30 分,下半年及格,股市一定會大大地獎勵進步獎。

站在我的角度,Dell 雖然全年是衰退,有點像全年你不是資優生,只是拿到及格而已,可是它是進步獎,從去年 Q4 衰退 40%,到下半年有機會不再衰退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訊息。這個數字上我們拆解是這樣;其實如果今天不是就數字拆解,就自己經營階層的說法,我覺得它也是暗示大概整個 PC 在今年上半年就會落底,它覺得下半年會直接止跌回溫、走向下一個景氣上升的循環。

我們參考公司怎麼說,公司其實它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它自己的說法,說實話。它用的就是經驗法則,它怎麼說?以它們在這個產業這麼久,過去來看 PC 或 Server 的衰退時間大概就是 4-6 季,就算很慘的時候比如說像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或者是 2008 年的金融海嘯;就算是那麼慘的狀況,PC 跟 Server 的衰退頂多就是差不多 4-6 季。它覺得這一次的衰退應該也不會比這兩次再慘多少,所以抓 PC 衰退的時間是 4-6 季,它覺得是一個很合理的假設。

消費性 PC 其實是從去年 Q1 開始衰退,所以這樣算到現在是 2023 年 Q1,已經邁入第五個季度了;商用 PC 是去年 Q2 開始衰退,到今年的 Q1 也是進入到第四個季度。所以按照它們角度,它們覺得其實沒有很強烈的證據證明現在 PC 在變好;可是以它們過去的商業邏輯來看,整個 PC 衰退已經進入到第四、第五個季度,這個已經接近尾聲。

以它們角度來看,它們不會那麼保守地等到真的數據變好了,才開始去規劃它們下半年一些新的機種或新產品推出,它們不會。它們的想法是按照我過去的經驗,差不多 5-6 季差不多了,所以它覺得下半年會比較樂觀,已經在為下半年的一些新機種或者是復甦做準備。這是它認為今年整體 PC 有可能在上半年落底的觀點。

威宇:我們其實在應該一兩個月前,我們會聽到宏碁說它們庫存已經到合理水位了,Dell 說它還要再衰退兩季,這合理嗎?

小鄭:其實也算是合理,因為到合理水位不代表下游會馬上拉貨,只是有時候這個合理水位還會再往下降。

合理水位通常是指過去的長時間平均下來,庫存大概到這邊就是合理水位,可是常常在很多景氣比較下滑或衰退的時候,很多廠商可能會保守到它們手上拿的庫存,還會比長期平均合理水位再更低一點,因為它們覺得看不到前景。如果我們相信歷史有它的規律,這個合理平均水位就是一個參考,理論上如果降到這個合理水位,距離復甦的這個時間點應該就不遠了。

所以站在這些業者的角度,宏碁是說它到合理水位了,可是我們也不能認為它代表全部,因為宏碁只是其中一家公司,市占率也不是最好的。可是如果再看其他公司,近期還有另外一家大廠惠普,惠普說它不認為現在已經到合理水位,可是它已經看到目前下游的庫存已經減少了。而且它認為去年最早開始去庫存的消費性或中小企業客戶的庫存,減少得最為明顯,所以惠普覺得應該會是在 Q2 季初,庫存會回到正常水位。

我們綜合這幾家來看宏碁是最早說它覺得自己的水位來到合理水準,現在又多了一個惠普,惠普說它覺得 Q2 下游的庫存水位回到正常。我們再結合 Dell,Dell 不跟你講庫存水位是怎麼樣,它只跟你講經驗、過去的循環,差不多 6 季結束了,它跟你暗示上半年會落底。這樣綜合來看第一個,相關業者目前對於上半年落底是相對有信心的,這些都只是說法,到底有沒有實質的數據?其實目前的數據當然還是比較偏負面,可是就我的角度,的確有一些些數據好像有開始慢慢轉好。

主要我們是在台灣,最棒的是全球科技業的供應鏈幾乎都集中在台灣,所以我們可以很輕易觀察台灣這些上游的供應鏈零組件,作為下游狀況的前瞻。最近我們來看兩個重要的 PC 零組件——主機板跟電源供應器,其實我們拉出它的月營收,這個又是台股最棒,你看國外都不會有月營收,台灣才有月營收。

我們拉出月營收年增率走勢來看,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台廠的主機板業者跟電源供應器的業者,它們其實衰退幅度已經一直在逐月減少。大概最慘在去年 8 月、9 月,進入到 10 月之後衰退幅度開始縮減,現在最後公佈的是 2 月,很多公司就已經慢慢回到不再衰退了、甚至有成長。但我先講,今年 2 月是有點扭曲,因為今年 2 月沒有農曆年,去年是農曆年,所以今年 2 月工作天數一定是比去年 2 月還要來得多,營收會成長是很自然。

可是我們不看單一個月份,我們把它平均下來,從去年 9 月開始到今年 2 月的走勢,其實衰退幅度在逐漸減少。甚至有的公司在今年,你把 1、2 月兩個月份加起來取平均,跟去年的 1、2 月平均做相比,其實真的是有慢慢回到成長。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滿好的跡象,這個都顯示好像下游的觀點也不是純粹唬爛。因為從這些台股上有的供應鏈、這些零組件來看,真的衰退幅度有在減少,甚至有的公司好像有開始慢慢個位數成長的狀況。

綜合以上的資訊,這邊如果比較大膽的一個預測,我覺得 PC 產業應該會在 Q2 結束去庫存,應該年中之後、下半年,我覺得有機會是走向逐季成長的走勢。

威宇:所以 PC 上半年是衰退開始趨緩,下半年有機會再成長這樣,至少持平。

小鄭:對。

威宇:講完這個是好消息,講一個壞消息。它說伺服器業務正式要走入衰退,它還沒衰退嗎?伺服器廠商已經跌成這個樣子了,還沒衰退嗎?

小鄭:我們之前都看到一些伺服器的供應鏈率先衰退,比如像什麼 Server DRAM、企業級 SSD 或機械式硬碟,對不對?其實最終端品牌廠真的開始衰退,應該今年 Q1 開始是正式衰退,因為 Dell 是品牌伺服器龍頭,如果我們來看它的數據,以年成長年衰退的角度,它其實去年 Q4 還是微幅成長;可是它走到現在 Q1,直接很乾脆就是正式邁入衰退了。而且它給一個滿大的衰退幅度,它覺得今年 Q1 的衰退幅度就會到 -20%,全年伺服器業務衰退 -15%。

威宇:其實這個衰退幅度也不小。

小鄭:對,就我的角度其實不小。而且你想想看,一般都認為伺服器的成長動能是比 PC 強。

威宇:而且比較穩定。

小鄭:對,可是你看 Dell 今年給的觀點是 PC 會衰退 15%,可是伺服器業務也會衰退 15%,代表今年的伺服器就 Dell 角度來看真的會不好。

威宇:讓我想到最近伺服器需求大廠 Meta 不是也有新一波的裁員,再裁 13%。

小鄭:我覺得 Meta 或是這個元宇宙,突然好像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威宇:它們直接裁掉。

小鄭:完全被 ChatGPT 取代掉。

威宇:沒錯,為什麼這邊的伺服器表現會不如 PC?因為看起來它們好像都是……,像商用 PC 看起來也都是工作的需求,也都是這種我們在商務上面的需求。

小鄭:其實我們內訓有聊過,商業循環有一個邏輯,總是先從消費開始再慢慢延伸到商用。這很簡單,這些商用公司是做誰的客戶?最終一定最後是做到最終端消費者的生意,終端的消費者才是整體經濟最重要的驅動力,不可能沒有消費者,只有廠商在那邊一直做東西,你要賣給誰?所以最後整個商品的產業鏈,到最後服務的一定我們人類大眾,人類為了要服務自己,才會去發展這麼多產品跟商業模式。所以一旦景氣開始變壞了,一定先從最前端的消費者大眾先開始展現出來。

你想想看你的客戶開始衰退了,你怎麼可能會變好?所以通常是邏輯消費性的大眾會先走入衰退,接下來這個狀況就慢慢蔓延到上游或比較偏向商用這邊的狀況。以我的角度來看,Dell 其實也是這樣認為,伺服器需求之所以現在才放緩,就是因為商用跟消費之間有一個順序或者是遞延的邏輯,總是消費會先衰退,跟著就會是商用。

其實經營階層在這一次就很明確地跟法人溝通這個觀點,說站在他們過去 20 多年營業的經驗跟邏輯,他們總是看到 PC 這邊會先衰退,接下來就會是伺服器。像 Dell 的確也說,它其實在去年 Q3 就有示警,已經看到伺服器有在放緩的早期跡象。如果現在到 Q1,當然就證實它在去年 Q3 的觀點,今年 Q1 來看,伺服器會正式地大幅衰退,反正伺服器或商用一定會比較落後。以目前來看,PC 在去年上半年開始衰退了,接下來在今年 Q1 終於正式要輪到伺服器相關整體業務邁入衰退。

浪潮集團被列入實體清單,對 Dell 中國伺服器業務的影響

威宇:伺服器其實對 Dell 來說,不是有一個利多嗎?就是浪潮被列入實體清單,浪潮是第三大的品牌伺服器,列入實體清單勢必會影響到它的一些營收。它的訂單就應該要跑到另外兩家,跑到 HP 跟 Dell,這部分不是應該受惠滿多的嗎?

小鄭:你說的沒有錯,這也是我的觀點。Dell 其實對全年伺服器的觀點是比較悲觀,乃至於下半年它其實也是比較悲觀。我自己用我的方式來做推算,我覺得下半年伺服器應該還是會大概年衰退 10%,PC 已經可以不衰退了,可是伺服器下半年還是會年衰退 10%,這是公司的觀點。

可是站在我的角度,我覺得也許會有一些機會是會超乎公司的預期,也許不會衰退到 10% 這麼多。我覺得這一個關鍵就在浪潮這件事情,浪潮被美國列為實體清單,我覺得這件事情有可能 Dell 是會受惠。不過我先講,這個東西要稍微觀察一下,再多做觀察。因為其實以目前而言,一般認為進入實體清單的是浪潮集團母公司,真正在做伺服器生意的是子公司浪潮信息。某些程度上,實體清單邏輯上是不會擴及到子公司。

威宇:但是浪潮這個集團賣的伺服器,不就是 AI 用的伺服器嗎?這不就是美國要打的東西嗎?誰賣 AI 伺服器,我就打誰。

小鄭:對,一般認知法規上或者是說條文上,好像子公司不一定會受影響。可是如果我們站在美國的目的,美國幹嘛禁浪潮?它的重點就是要封鎖中國在先進算力這邊的擴張,所以伺服器一定是很重要的一環。

站在我的角度,我自己是覺得不太可能禁母公司、子公司不受影響,所以我覺得子公司應該會受影響。當然也許有個不確定性,比如說它會不會它改個地址,或是說它改改名字或怎麼樣的,也許能不能避開,我不曉得,我也很好奇。

只是站在邏輯上面、站在美國的目的,你今天要禁浪潮的目的就是要封鎖中國的先進運算能力,應該不太可能子公司不受影響。或者就算條文上面是這樣講,美國這些公司敢冒風險繼續出貨給浪潮信息嗎?其實我覺得有可能站在保守角度,它們就不一定會願意出貨,這個其實都會影響到浪潮信息後續展望。

當然你剛才問的問題是,既然浪潮它有可能被美國限制取得一些美國重要的晶片,這樣子 Dell 不是會受惠嗎?理論上是會受惠,可是我覺得應該會需要一點時間,因為這些公司它們帳面上都還有存貨。一定是我存貨先賣完要再拿貨,這時候才會受到實體清單的限制。

威宇:可是實體清單看起來應該是商業交易都不行,它不只是買不到零件,可能連賣我的存貨都不行賣。

小鄭:我覺得中國一定可以,因為浪潮 8-9 成都是賣自己國內的公司,我是覺得它那邊的存貨一定是有辦法消掉。我們來參考之前有個例子是華為,華為以前其實算是在中國的第二大伺服器業者,後來進入實體清單。

它進入實體清單之後,前一到兩年它的市占率或是 Server 的銷售也沒有完全掉,是逐步逐步下滑。真正很明顯的市占率下滑,其實大概是到 2021 年,因為它是 2019 年進入實體清單,在中國伺服器的市占率明顯下滑應該是 2021 年。2021 年它才從大概是差不多 17%,掉到差不多 10-11%,最後它在 2021 年把整個 x86 伺服器業務包一包就賣給別人了。

這樣來看其實理論上的確浪潮是受害,其他業者應該會受惠,只是浪潮受害會有一個時間慢慢發酵,不會瞬間就懸崖式的。我的預期是它應該逐步逐步下滑,因為參考當初華為就是這樣,華為它被禁了之後,伺服器業務也沒有懸崖式的掉落,是慢慢萎縮。所以站在我的角度,我覺得我們可以拿華為類比浪潮,當然浪潮相對於華為一定又是更大。

因為華為當初的市占率是 16-17%,浪潮現在在中國的市占率超過 3 成,這個是很大的市占率。這個地方受到實體競爭的衝擊,我覺得應該會影響它在這一塊的市占率;它這個市占率很大,我覺得對其他業者而言,算是大補丸嗎?這麼大的市占率,萬一之後以後未來兩三年能夠被其他公司瓜分,這超爽的,只是可能每一家業者的受惠程度會不太一樣。

威宇:你說其他業者會受惠,我們現在知道浪潮以品牌伺服器來說是第三,前面有 Dell 跟 HPE,所以這兩家就會是受惠最多的嗎?還是還會有其他的?

小鄭:以我的角度,如果我們單純講中國,因為浪潮最大的營收是在中國。浪潮信息揭露它的營收 8-9 成都來自於中國,所以我們關注的是中國伺服器市場的狀況。中國伺服器的市場如果是看主要的業者,第一大是浪潮沒錯,第二大也不是 Dell、也不是惠普,第二大其實是新華三。

威宇:沒聽過。

小鄭:這很有趣,這家公司其實有點像是惠普或者現在叫慧與,是不是?因為惠普後來把 PC 跟伺服器拆開,拆開之後 HP 的伺服器現在好像叫 HPE,中文好像改名叫慧與。慧與後來在中國這個地方的業務,選擇跟中國當地的業者合作,這很常見。

威宇:地頭蛇。

小鄭:強龍不壓地頭蛇,我想在這邊做生意就是乖乖聽地頭蛇的安排。所以最後慧與或是惠普,我後面都會用惠普來代替惠普的伺服器業務,惠普後來跟紫光集團一起合資弄一家公司叫新華三。只是這個股份的配置,紫光我記得那時候是占 51%,一開始惠普大概占 49%。不過好像在去年底還今年,惠普已經把它的股權全部賣給紫光了,所以現在這個新華三已經是完全是一個純粹中系的公司了,它的股東完全是紫光了。

威宇:這樣的意思是說惠普退出中國了嗎?

小鄭:它們的說法是沒有股權上的合作,可是它們還是有戰略上的合作。

威宇:聽不懂,什麼意思?

小鄭:感覺有些技術上面,中國做不到的由惠普來提供,可能是以某一些,比如說支付一些可能權利金或者是說可能分潤的方式來做合作。總之檯面上惠普目前在中國沒有什麼市占率,因為它當初是新華三,現在又退出新華三的股權了,所以檯面上占有一個滿大市占率的新華三,其實不是惠普的公司就對了,這是第二大。

第三大我記得好像就是 Dell,印象中,第四大好像是華為,我說錯了。反正我有點忘記,這三四名有點忘記,反正這三四名大概是聯想、Dell 跟華為這三家。所以其實這樣來看,考量現在新華三已經完全是中系的公司了,所以前五名大概有四家公司幾乎都是中國本土的公司,只有 Dell 是唯一一家美國公司。

如果浪潮這個龍頭 3 成市占率空出來了,後面這四家公司誰有機會受惠最多?站在我的角度,我覺得可能會是中系的業者,也就是新華三和聯想應該會是最大的受惠者。因為華為也是實體清單,我覺得它很難搶到市占率;聯想跟新華三至少目前還沒有被管制、還沒有被列入實體清單。

考量它們兩個是中系業者,我覺得它們應該是最有機會吃掉浪潮這麼龐大市占率的兩家公司。為什麼?也是因為參考當初華為的狀況,當初華為伺服器的市占率,其實最多的不是被海外的公司分掉,其實最多最多是被浪潮、聯想、新華三吃掉,當初華為的市占率就幾乎都是被浪潮跟新華山吃掉。如果以這樣類比,我覺得這一次可能也是一樣,中國這邊的市場可能還是中系的業者受惠。

目前檯面上的中系業者在中國市場剩新華三跟聯想,我覺得這兩家公司是有可能在中國市場這邊會有比較大的 Gain Share,會把浪潮比較多的市占率吃掉。Dell 也是有機會,只是我覺得 Dell 可能在市占率瓜分的受惠幅度,也許不如我剛剛提到這兩家新華三跟聯想,因為它畢竟是一家美國公司。

威宇:為什麼剛剛講的新華三跟聯想還沒有被納入實體清單?還是就下一波了?因為美國不是禁令要擴大了嗎?

小鄭:對,其實我覺得好像就是只要誰的市占率上來,它就會是下一個被狙擊的。浪潮後來變第一名,換浪潮被狙擊;現在新華三如果又上來變第一名了,搞不好下一個是新華三,反正這個一直輪一直輪。我的確有想過,如果到最後中國的業者都通通被封一遍了會怎麼樣,搞不好最後比較悲觀的角度,是中國伺服器市場整個沒落。

因為你說中國的市場會完全因為自己國內業者都被納入實體清單,而全部都轉向跟海外購買嗎?我覺得站在一些中國國家利益的角度,不一定。當然它也是會買,像 Dell 現在也是還在中國的市場,只是 Dell 或 HP 會不會變成中國的前兩大,完全吃掉當地的市場?我覺得可能有難度或不一定。

比較悲觀的狀況,長期來看如果這些中系的公司通通被封鎖,可能中國自己本土的伺服器,或者是這些先進運算的產值各方面,就會有沒落的狀況。可是這個不知道,要看一下長期的演變,如果就短期兩年的角度,我覺得至少還沒有被弄的這幾家中系公司,理論上是有機會受惠。所以我們如果先以兩年角度來看,我覺得浪潮這邊列入實體清單,在中國的市場最大受惠者應該會是新華三跟聯想。

AI 伺服器業務可望受惠

威宇:我們剛才講的是整個伺服器,但是其實伺服器全球主要需求還是來自於美國幾家大公司 Meta、微軟、Google 跟亞馬遜,如果是這一塊呢?

小鄭:如果你講這一塊,其實 GPT 很紅,對不對?因為這種 GPT 服務是 AI 服務,它們其實都會用一種叫 AI 伺服器。AI 伺服器其實在這幾年真的算是高成長,大概 2018、2019 年業界有一個這樣的概念叫 AI 伺服器,開始有一個這樣的類別被切出來。如果到現在,我算一算覺得其實 AI 伺服器已經占整體的產值,有接近 1 成了或是超過 1 成了;而且它是個高成長的市場,平均成長幅度是比整體的伺服器還要更高。

這塊市場其實是浪潮另外一個很大的業務,我剛剛說浪潮是 8-9 成來自中國,所以代表它還有 1-2 成的業務是來自於海外。這 1-2 成的海外業務,就我角度來看,它有非常大比重來自於我剛剛說的這個非常高成長的 AI 伺服器。這個很有趣的是 AI 伺服器,它就真的賣給海外公司,主要採購對象應該你剛剛提到的幾個美國巨頭,什麼微軟、Google、Meta、AWS。

這幾家公司也是目前 AI 伺服器主要的採購客戶,四家公司大概就占去年 AI 伺服器的採購 7 成,其實浪潮這 2 成的業務真的是做到北美海外 AI 伺服器這一塊。而且這一塊因為最近又爆紅了,所以如果以一些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這些業者也許在一些比較通用的或一般型伺服器的採購,真的是在降溫;可是在 AI 伺服器這邊,最近有開始加速採購的現象。你看 Google 不是紅色警戒,它很擔心到底會不會最後被微軟這邊幹掉,所以它們也是很積極在這邊持續推進。

威宇:你知道我前幾天跟一個微軟的高階業務聊天,他說他們內部是滿有信心,Azure 會贏過 AWS。

小鄭:好像每次公司都這樣,像我跟我聯發科的朋友聊,他們就說聯發科很有信心可以贏過高通。

威宇:你是在臭嗎?

小鄭:我沒有在臭,我是說很棒、很有野心。只是站在投資的角度,我們也是要比較客觀地看待這些競合,但我覺得最近微軟的確目前在 AI 市場的聲量上面,真的是扳回一城。

要不然過去大家還是認為可能 Google 在專利或者是各方面演算法佈局,好像比微軟這邊可能更廣更深,最近真的是有扳回一城的。只是是不是這樣子是一個黃金交叉點?我自己不知道,我比較持平看待,可是微軟的確在這邊的潛力跟機會現在是展現出來,我覺得的確很好。

回到剛剛我們聊的浪潮這個另外 1-2 成的業務,我認為很大集中在 AI 伺服器。我覺得這一塊,反而就是我剛剛說這些中系業者比較難吃到的。

威宇:它們做不出來嗎?

小鄭:應該是說 Dell 跟 HP 在這邊是切入比較早,我想也是因為它們比較鄰近主要的客戶,因為就是北美,所以它們在這個部分的市占率也是滿好的。目前其實 AI 伺服器的三大業者,浪潮是第一名、市占率 2 成,Dell 第二,我記得 Dell 好像是 15%;惠普好像大概差不多 10% 多。

你說中國業者能不能做?可以做出來,只是中國業者現在在 AI 伺服器這邊有個非常大的劣勢,它們沒辦法拿到高階 GPU。因為先前美國禁令,我忘記是多少以上的晶片進入中國,不能夠用任何的管道轉賣,不能讓中國取得;所以後來 NVIDIA 馬上另外再做一款專門為中國客製化比較低階的 GPU。所以以這樣角度來看,的確這些美系業者,像 Dell、惠普至少在取得高階晶片,就不會像中國這麼綁手綁腳。

浪潮信息現在中箭了,已經中箭下馬,我覺得浪潮信息在 AI 伺服器這邊 2 成的市占率,我覺得就不會是中系吃掉,應該很大部分會被 Dell 跟惠普這邊給瓜分掉。站在我的角度,浪潮的中箭其實各家伺服器業者都會受惠,只是受惠的面向不太一樣。如果是中國市場,我覺得是中系的伺服器業者會比較大受惠;如果是 AI 伺服器這一塊,我覺得 Dell 跟惠普會是更大的受惠。

威宇:我們講完這個伺服器同業,我們就來往上游看。因為台股其實就有滿多 PC 零組件的業者,所以像主機板、CPU、記憶體、網卡在這些東西,最近電競需求看起來又不錯。其實最近我們研究員在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在問這個,聽說最近電競不錯,就去問我們的產業顧問聽說最近電競是不是真的起來了?好像很關心,覺得是不是筆電真的要起來了,可以帶動台灣的相關供應鏈,這邊你覺得呢?

小鄭:我覺得不用聽說,業績都已經拉上來了。只是現在一般都是認為說可能比較小幅急單,都會是這樣看,其實什麼叫急單?其實急單說穿了就是回補庫存,之前庫存砍太多了,現在發現需求突然好像沒那麼爛,當然要回頭補一下庫存。

我們剛才聊到不是說什麼主機板還有電源供應器,它們近幾個月的營收已經不再衰退,好像有慢慢回溫的跡象。其實最主要是因為電競需求開始回溫了,所以像我們看到這個主機板業者,像什麼微星、技嘉、華擎其實都有不小的業務是在電競,自然它們在這個地方會是受惠。

其他可能像電源供應器,因為現在這個電競一定是要搭配一些高階的 GPU、CPU,電力功率的耗用一定會很大,一定要搭配對應的比較好的或高規的電源供應器,所以其實電源供應器也會受惠。我們可以看到像什麼喬威、海韻電,其實最近營收的衰退幅度都有在減少,甚至有在要再成長。

目前而言的確我覺得這個訊息或是從數據來看,電競相關的 PC 需求,短期有一個極端的需求回溫。這個是目前的狀況,電競的需求看起來已經沒有那麼慘了,或是說已經正在走出谷底、開始在向上;可是主流的 PC Q1 來看還是比較弱。參考像我們剛剛 Dell 或是惠普的說法,其實目前下游這些主流 PC 業者,觀點是上半年就會落地、下半年開始要成長拉貨。

站在我的角度,下半年旺季要出貨,不可能是下半季才開始對這些零組件才做採購,一定是要提前做採購。如果年中之後這些下游的主流 PC 業者,預期已經要擴大下半年的業務,一定會提前做採購,所以台股這些 PC 零組件的族群,有機會在 Q2 開始享受到主流 PC 市場對庫存回補的需求。這樣現在有電競的需求回溫,等到 Q2 又再有主流 PC 的回補庫存需求疊加上去,這樣其實我覺得大概,我自己是抓台股 PC 相關的零組件族群營運應該會在 Q2 落底,在今年上半年應該會有機會落底回溫。

浪潮中箭下馬後相關供應鏈的變化

威宇:如果是伺服器這塊呢?浪潮這邊一部分,一個是浪潮看起來它的市占率可能會被其他的瓜分走,另外一個是整個伺服器看起來要正式衰退,在終端這邊正式衰退,對於供應鏈的零組件這些影響是怎麼樣?

小鄭:我們剛才有稍微分析下游品牌伺服器市占率可能的變化,反正參考華為,浪潮應該有很大的風險是在未來兩年可能市占率下滑,代表其他業者會受惠。這件事情對於供應鏈的影響,第一個我覺得有最直接影響的應該是品牌伺服器 OEM 業者,因為它們的最直接客戶就是對這些品牌伺服器廠。這樣的邏輯來看如果你今天是品牌伺服器 OEM 業者,主要客戶又是浪潮,應該理論上會跟著受害。我們看目前浪潮主要 OEM 業者是誰,有一家真的是主要的——神雲。

威宇:神雲是誰?

小鄭:神雲是神達旗下的一家公司,神達現在是控股公司,旗下有個叫神雲,目前算是浪潮信息主要的 OEM 代工。以我這邊得到的資訊,它大概占浪潮的伺服器 OEM 6 成的訂單。

威宇:這很多。

小鄭:其實浪潮真的是神雲最主要的客戶。

威宇:那浪潮在做什麼?浪潮不就是在賣伺服器嗎?結果它是找神雲來做。

小鄭:它是賣品牌伺服器,就是這樣找代工,像華碩、惠普這些筆電業者也不是自己生產,也是交給台灣來做代工。

威宇:也是。

小鄭:所以品牌伺服器也是一樣,浪潮它是品牌伺服器,可是後面這些代工是交給台灣的一些代工廠來做。

只是浪潮比較特別,它真的有非常高的比重是交給神雲來做代工;神雲也滿有趣的,主要的大客戶也的確是浪潮這一家。以這樣來看,如果浪潮真的因為實體清單的因素在未來兩年中箭下馬,我覺得對神雲會有很大的影響;神雲又是神達目前的主要的營收來源,所以我覺得對於神達整個業務的未來展望,理論上應該是有滿大的風險,值得觀察下去。我目前的初估是應該未來兩年會因為浪潮信息的市占率流失,業績下滑的壓力是比較大的。

威宇:我突然好奇一點,其實浪潮本身沒有在買那些高階的 GPU 嗎?

小鄭:它以前可以買,可是當然自從被禁止之後就不能買。

威宇:或者是說那神雲買就好了?

小鄭:好像不行,好像不能這樣。進入實體清單除了不能直接買,也不能夠透過第三方或者轉賣的方式取得;尤其它是貼你的品牌,絕對不行。

可是當然如果你說換了一家公司的名字,你現在禁的是浪潮,我改名叫遠山。

威宇:這名字不錯。

小鄭:我又註冊一家公司,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其實我對這個很好奇,這樣是不是可以規避?或其實本來這樣子在規避?

威宇:好像是。

小鄭:所以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後來美國在去年 10 月……。

威宇:榮耀。

小鄭:對,為什麼後來美國會決定已經不是直接禁公司了,直接從自己本國的出貨甚至到人力的資源都禁,它就是想要鎖這些有的沒有的一些漏洞。

目前至少浪潮就是實體清單就對了,你說換名字是也可以,只是說這總是需要一些程序,也是慢慢觀察。只是如果我們參考當初華為,華為一定也會做類似的事情,華為在 2019 年被實體清單禁了之後,它也是做很多未雨綢繆的東西或是想辦法鑽漏洞,鑽鑽鑽鑽到最後,反正最後結果它的伺服器的市占率終究還是下滑。

以這樣來類比,如果浪潮信息真的因為母公司浪潮集團進入實體清單,它也沒有辦法順利取得美國晶片,我們可以用華為當初的狀況來類比它的市占率也會下滑;它的主要中游代工廠神雲乃至於神達,那個業績下滑壓力就比較大,因為浪潮真的是神雲最主要的大客戶。

威宇:剛剛有提到如果今天浪潮市占率衰退在不同地方,不管是我們講中國這邊,會有像新華三跟聯想可能會起來;在美國那邊 AI 伺服器,也許 Dell 或 HPE 可能會起來,它們這邊有相關台灣的供應鏈嗎?

小鄭:有,先講 Dell 跟 HP 最主要是交給台灣的供應鏈,還有中國聯想也是,中國聯想其實也是交給台灣的代工廠來做主要的組裝。如果這些業者的主要客戶不是浪潮,你有更多的客戶其實是在非浪潮的這些公司上,理論上你是受惠。

因為按照我們的邏輯,這些非浪潮的公司應該有機會在未來兩年受惠市占率上升,以目前來看像英業達、鴻海或者是緯創。緯創雖然有承接浪潮,可是它有更多的訂單是來自於非浪潮的,像惠普、Dell、聯想,所以應該是可以完全彌補掉浪潮的下滑都還有剩。這幾家業者英業達、鴻海還有緯創,邏輯上面未來兩年應該是要受惠這些主要客戶市占率上升,它的業績也會暫時成長。

不過這個我認為有一個未知數,就是有沒有可能神雲回頭過來搶這些業者的單?這也是有可能,要觀察,殺價競爭也是有可能,不知道,我們就慢慢觀察。目前來看,浪潮占神雲的比重真的太高了,所以短期神雲要完全透過搶單來彌補掉浪潮訂單的流失,我覺得困難度很大,所以神雲未來兩年業績下滑的風險是比較高的。其他英業達、鴻海、緯創,短期在神雲還沒有真的切入搶單的情況之下,邏輯上我覺得它們應該是有機會成長。

威宇:今天大概就先聊到這邊,我們其實講了滿多東西了,PC 接下來市場狀況可能會怎麼樣;伺服器我們也講了一下浪潮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以後,它可能對相關產業帶來的影響;台股有哪些供應鏈可能接下來會怎麼走。大家如果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留言跟我們詢問,我們今天先聊到這邊,下集再見,拜拜~

作者:財報狗

財報狗為專注於投資資訊平台與社群,提供您上市櫃公司投資數據、選股、教學與討論,幫助您自行作更好的投資決策

財報狗網站:
statementdog.com
臉書粉絲團:
www.facebook.com/statementdog

Hi,歡迎使用財報狗查詢股票資訊

如果您還不熟悉財報狗,請參考財報狗新手上路。使用過程遇到任何問題,可以查詢幫助中心

如果對網站功能或投資方法還有問題,歡迎到這裡詢問,我們會盡量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