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以定存股概念,理論上目前還是可以存股的標的。只是因為它似乎也沒太多成長性,隨著通膨不斷的上升,而它營收/獲利也沒法持續提升,拉的很長期來說,可能你的配息會被通膨給慢慢吃下去。因此在我投資組合規劃中,它的比重並不會超過1成。大概會買它,也是看中它跟大盤的低關聯性,哈哈哈。
- 推薦 3
- 2020 / 11 / 17

請問各位知不知道為什麼櫻花105年報中P.154頁持股中國櫻花為44.39%且認列90826千元,但P.120頁卻又寫持股為3.89%虧損3053千元?
- 推薦 1
- 2018 / 01 / 11
宏全產能持續擴充,但104年合併營收未反映,主因為價格下跌抵銷,詳見104年度股東會年報產銷量值表資訊,PET瓶營收佔比27.2%,總銷量成長8.8%但平均單價跌12.9%,飲料充填營收佔比24.7%,總量減少0.7%且平均單價跌17.2%,塑膠蓋營收佔佔比30.6%,總銷量成長19.6%但平均單價跌0.9%,綜上,整體出貨量是有成長的,代表擴廠確實有增加銷量,但卻被價格下跌抵銷,綜致合併營收仍較103年減少3.7%,目前尚未有105年全年產銷量值資訊,無法判斷是年的營收組合結構,後續待觀察。105年前3季合併營收衰退但獲利增強,主因是產品組合優化及整體稼動率提高,產品優化主要為QR CODE瓶蓋出貨量增加,稼動率提高主要係東南亞新廠試產結束進入正式量產,帶動整體毛利率上升,而中國大陸各廠調整營運,使105年前三季大陸地區轉虧為盈2.06億元(104年同期為虧損0.18億元),營運獲利看升應是趨勢。但有潛在隱憂,宏全104年Q3因人民幣大跌而認列匯損約1億元,105年學乖利用人民幣對美元的遠匯避險,但Q3人民幣對美元大致持平,換美元兌台幣跌,單季仍認列匯損0.7億元,再參酌105Q3季報,Q3底人民幣外匯避險遠匯合約部位較Q2底大減,可能是因為Q3人民幣大致持穩所以到期的遠匯部位多不再續約,但Q4人民幣重挫,若以Q3底的避險合約部位來看,Q4匯損可能會爆炸,又加上Q4本來稼動率就低,本業僅能維持打平或小賺虧,雖近期公告業外收入2億元(宏全漳州廠與泰山漳州廠解除保證量合約獲得賠償款2億元,貢獻EPS約0.7元),有媒體報導引用法人預估Q4EPS可達1元,倘考慮人民幣匯損,Q4實際ESP可能沒那麼好。未來獲利關鍵還是在稼動率的高低,產銷量值頗有參考價值,另新廠效益也待觀察,畢竟這幾年持續性資本支出導致每年提列鉅額折舊費用,基本稼動率在六成到七成應該就能維持目前的獲利,稼動率往上衝的效益是很可觀,以上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推薦 16
- 2017 / 01 / 10

宏X最近因為台中廠無油空壓機品質不佳而導致壓縮空氣被驗出含有油氣而遭到可口可樂公司要求改善,但空壓機供應商始終無法完全克服這個問題,並歸咎於廠房貨卡進出頻繁導致壓縮空氣含油量超標,而宏X不肯更換供應商的原因竟是因為廠商與高階主管關係良好,這種公司,這樣的管理制度還請投資人們三思。
- 推薦 3
- 2017 / 03 / 10

巨路國際:公告本公司董事會訂定減資基準日、換股作業計劃及減資換發股票基準日等相關事宜。
http://news.cnyes.com/news/id/3871989
- 推薦 3
- 2017 / 09 / 05

最近因為油價重挫、正在研究受油價影響很大的景氣循環股,再次看到這篇2015年中寫的巨路,當初研究的時間點可謂漂亮。2020Q1油價再度慘衰,與巨路2014-2015面對的情況類似,值得再次關注。
- 推薦 5
- 2020 / 06 / 24

茂順2018/Q1獲利降低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企業所得稅率由17%調高到20%, 因應此調整另外認列遞延所得稅稅率改變之影響0.35億(可參閱2018 Q1季報第40頁). 且當期所得稅也較高. 財報狗的"獲利能力-->利潤比例-->所得稅佔稅前淨利比"這個功能下也可以看到Q1的比例跳高. 其它有遞延所得稅債務的公司都會有相同的影響. 個人認為是一次性短期的影響.
- 推薦 5
- 2018 / 09 / 17

UBer的加入競爭對大車隊是有影響的,尤其是一些年輕使用3c設備的族群,所以大車隊如無法將潛在的競爭對手UBer的優點納為己用,在人口逐年老化的年代,勢必難以維持成長.
- 推薦 0
- 2020 / 04 / 13
UBER出現台灣時,大車隊業績立馬受到影響,並成為不能不重視的潛敵,它的優點和受歡迎的因素是什麼?白牌?沒有出租車的標籤?高級車?服務親切?待車時間少?服務費較低?等等等的原因.不知道大車隊公司研究了沒?本業如沒顧好,發展太多業外的業務,將增加不知風險,難以預期業績穩定成長.
- 推薦 0
- 2020 / 05 / 04


感謝好文分享,想問一下2016Q1-Q3的淨利是54.5億2015Q1-Q3的淨利是51.5億,成長了3億,但2016Q1-Q3的業外是11.5億,2015Q1-Q3的業外是6.6億等於說扣除業外同期增加的4.9億,本業的淨利是下滑的 這部分有專家對未來本業的看法嗎?
- 推薦 0
- 2016 / 12 / 03

其實中租基本上都是業內收入(租賃分期,或是綠能均是),這間公司成長幅度還是很大。在其兩大主力市場(台灣與大陸比較)主要是大陸市場的逾放比大幅下降,且2017年後中國市場業績也會大幅增加;反之台灣市場成長幅度下降,損失率提高。不過這部分主因還是受區域市場影響,且大陸成長幅度遠高於台灣。近期中租進入台灣50選股,可見公司規模持續成長。
- 推薦 5
- 2018 / 05 / 18

旭隼的強項除了客製化能力高之外,按董事長的講法,雖然不推自有品牌,但他們也仍研發新的UPS技術,這從公司資料中看得出來,我相信這是他們爭取代工的利基,因為客戶看得到他們的設計能力。
如有注意7月份在證交所的法說,董事長表示,Tesla在做的儲能系統相關技術,旭隼也早就準備好了。
- 推薦 0
- 2015 / 08 / 05

去年12/19參加崑鼎法人說明會並當場詢問總經理一些問題,他的回覆如下供大家參考:
(1)最近合約到期的二座焚化廠都獲得續約,澳門焚化廠延約45個月,桃園焚化廠延約二年
(2)烏日焚化廠之前被檢調搜索還在調查中,目前不會影響焚化廠的營運
(3)子公司耀鼎新發展的廢IPA溶劑回收業務已開始認列營收,今年佔公司合併營收不會超過10%
(4)公司新蓋的桃園生質能中心預計2021年完工,可望為公司獲利增加成長動能
(5)關於海外市場業務的拓展進度,公司目前以距離較近和政經穩定的國家為主,像越南和馬來西亞都有一些案子在談,美國的太陽光電業務也陸續在拓展
- 推薦 14
- 2020 / 01 / 09

今日崑鼎各子公司開董事會決定配發股利,(除了持股30%的澳門瑞鼎)
將各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乘上所配發金額,加總起來已經達8.07億,由此看來我自己之前預估的2019獲利跟配息(12.3±0.2;12)可能要再往上調
另外持股75%的裕鼎因閒置資金過多,為增加ROE,今年要辦現金減資1.5億,更增加今年全配的可能性(去年的法定盈餘公積提撥已經超過股本6.71億)
- 推薦 5
- 2020 / 03 / 04

在已經不用再提撥法定盈餘公積的假設下,
自己原本預估可以接近快12
但昨天公佈各子公司的股利(還不含瑞鼎)
崑鼎可分配到的就已經有超過8億了
不過,對於崑鼎配多少給股東
個人倒是比較中性
配得多固然可以讓殖利率高一點
配少一些,資金留在崑鼎每年可以增長18%
- 推薦 9
- 2020 / 03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