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


本公司原名為誠新(股)公司創立於 2005/09/26,在 2010/09/01 誠品生活以新發行股份做為對價取得母公司誠品分割出讓之複合商場事業、餐旅事業、不動產事業相關營業、資產及負債。誠品將持續並致力於發展各項文化創意事業,誠品生則做為以文化創意元素為基底的生活與文化場域經營者,公司營業項目及比例如下: 



而在初步了解之後,誠品生是向建物所有者租賃後經營空間(商場),如:裝潢建設、招商、設備提供及活動規劃等,也就是百貨通路的經營模式,較不同的是誠品生將自己塑造成觀光景點的樣貌,以滿足顧客體驗並帶來人潮及消費,而其中的核心就是誠品書店,但以集團配置來看,誠品書店與誠品生屬兄弟公司,集團上將文化、空間設計等核心等集中在誠品,商業部門放在誠品生。


而公司的百貨通路是較被大眾所知的,其實誠品生除了通路事業外,還有餐旅部門及通其他部門,其中餐旅部門主要構成為 B2B 的餐旅設備整體專案服務供應及餐具等代理銷售,並有部分誠品生的餐飲品牌也歸類在此,其他部門主要構成則為誠品行旅等。


簡單來說誠品生活就是以誠品為核心的文青二房東並兼營餐旅設備供應服務,接下來可以由下表約略了解公司近況,誠品生的權益乘數在 3 左右、淨利率普通,符合零售通路偏高槓桿低淨利率的特性,公司的高 ROE 也是來自於高槓桿,而經營團隊對公司持股相當高,主要是母公司誠品,2017 年中,公司股價落在 150 元、本益比約為 17 倍,屬於百貨通路股。

 



二、經營與市場


首先,介紹公司的經營結構,誠品生的主體仍然為通路部門,約占總營收的 80%,在近五年皆維持穩定的擴張,初步來看單坪營收並沒因為擴張而下滑,餐飲部門雖為誠品的起家生意,但以代理生意為主,部門收入約在 7 億到 10 億間,占總營收約 17%,而其他部門目前主要為松菸店的誠品文旅,也是公司嘗試的新事業,目前占營收比率仍低。 



1.通路發展部門

誠品生活約有 80% 的收入來自於通路發展部門,通路部門的核心為文創、文青內容,具體來說就是誠品書店、文創平台及經營手法,也是公司與一般百貨業的差異點,除此之外相較於一般百貨業, 誠品生又顯得彈性許多,齊下的商場可分為三大類:街邊店、百貨內店與大型商場,街邊店與百貨店的經營方式為書店搭配誠品餐飲品牌與文創商品的方式經營,以彌補書店獲利能力不足的問題,大規模商場則是以誠品文化搭配對外招商,完整文化百貨的配置。


 


而由上圖可知,誠品生與一般通路無異,藉由拓店來提升營收,2016 的營收成長主要來自 2015 年底新開的蘇州大型店與香港太古店等,而在展店外,公司在店的質上也做了一些改變,一是近年逐步淘汰營利較差或較無特色的街邊店,並逐步將新開店側重在以當地文化的特色店、百貨店與大型商場,另外,為了補足小型店面僅有誠品書店而造成營利不足的狀況,公司則是投入自有餐廳品牌與文創平台 expo 的販售點增加營利機會,文創商品則同時做到維持風格與營利的兩大目的。


在詳細介紹公司的主要獲利來源:大型商場;也就是一般熟知的台中綠園道店、台北松菸店與蘇州店等,由於誠品的核心差異為書店、藝廊、展演等文化內容,而文化內容營利效率差且占空間,尤其以書店來說又受到網路購物的衝擊,這也是小型店營利能力較差的主因,而大型店能則能讓誠品的文化內容達到規模效果,也是公司策略以大型店為主軸並不斷改善小型店面的主因。 



像誠品生這類通路百貨業,都是由通路包商統一收錢並扣掉佣金費用後將剩餘資金返還給承租櫃位的商家,因此主要收入為專櫃抽佣收入,約占整體通路收入的 90%,由通路整體收入(百貨所有商家營運收入)配合專櫃營業收入(商家支付給誠品生活的佣金)來看,可以看到誠品生的的抽佣率則維持在 20% 左右,大幅成長則在在 2013 年(松菸開幕)、2015 年底(蘇州開幕),大型店的開幕對抽傭率有些微影響,如 2014 年,因此 2017 年抽傭慮是否能回到 20% 即是觀察重點。 



再從整體部門淨利來觀察,若不計入歐債危機的 2012 年,比對坪數增長趨勢來看,公司在大型擴張當年,由於支出上升加上新店面尚未上軌道,淨利表現通常較差(如:2013 年開設 6000 坪的松菸店),擴張效果通常會在隔年新店面穩定後顯現,而公司在 2015 年底開發 14000 坪的蘇州誠品,導致當年淨利率也因費用的上升由 2014 年的 18% 往下滑,並在 2016 年明顯回升,主要是 2016 年蘇州整體營收由 2015 年的 9 千萬上升至 3.5 億。


另外還可以觀察到近年通路部門的淨利率也處於上揚狀態,此部分的成長動力應有幾項原因構成:

  •  大型商場(台中綠園道、松菸、蘇州)比重上升。
  •  淘汰營利較差的店面並將重心放在文化特色店、百貨店與大型商場
  •  小型店面以複合式經營,包含加入自有餐廳品牌與 expo 文創品牌店家。 

而以近期狀況來看,公司分別在 16 年增加林口店、台中大遠百店、高雄 SOGO 店、香港太古店、 高雄漢神巨蛋購物廣場,香港在太古店的加入及蘇州上軌道後有明顯的改善,2016 年的成長有很大部分是蘇州店開幕貢獻的;如下圖,而公司 2017 年在台灣還有中山地下街、新光三越西南店將開幕,中國部分,上海店因大樓限高限重,恐怕需重新規劃,上海部分也稍微影響到 2016 年的獲利狀況。 



而至 2021 年,加計公司已簽訂的展店契約之坪數,預估誠品生營運面積可擴大到 12 萬坪,大店面則包含 2018 的深圳、2020 的新店裕隆城,加上台北市中心還有另一大型店面,預期五年內會有三間大型店的開幕,預期可維持過去五年的成長動能,令人擔心的則是台灣人口老化的趨勢,而大型商場仍不斷開發。 



2.餐旅部門及其他 

首先,誠品生的餐旅部門可細分為以下三項:

(1) 歐美進口廚房及洗衣設備之代理,包含設計與設備安裝、安裝及售後維修。 

(2) 對下游飯店及餐廳代理銷售知名品牌咖啡機、餐具器皿及餐旅用品。
(3) eslite Café、The First、Eslite Tea Room 及誠品酒窖等餐飲門市經營。


在上述(2)與(3)可合併來看,(1)簡單說就是提供旅館、飯店及餐廳後勤設備補給品的一條龍的包商,如:洗衣及中央廚房設備的工程安裝與維修,而(2)及(3)則分別為由廚房設備延伸到器具與品牌餐廳,我們可以大約由收入類別中的工程收入及自營銷貨收入來判斷餐旅部門中這兩部分近年的發展狀況,如下: 



廚具、餐廳的收入較為穩定,而工程收入則呈現緩跌的狀態,與 2016 年後陸客限縮、台灣飯店業在近幾年大幅擴張後陷入衰退有部份關聯,相對的在廚具代理銷售也受到些微影響,使整體部門收入陷入 5 年新低,雖在 2017 年 Q1 有止血現象,但此部門有工程收入有營收波動較大特性在,仍需密切觀察。 



以部門收入及淨利比較來推測,工程收入為近年部門收入衰退的主要原因,雖誠品生逐步擴展自有餐廳、酒窖品牌,但仍無法支撐工程及廚具銷售的衰退,餐飲部門在 2016 年營收及獲利創新低, 初步判定光觀產業的低迷仍有持續的狀況,展望上也就較為保守,最後是旅館部門及其他,誠品行旅是由松菸誠品開發所延伸出來的新事業,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獲利意義,但也由於公司對旅館業不熟悉,目前仍為虧損,如下: 



3.經營與市場小結

誠品生幾乎還是由通路構成,此部分的營收約占誠品生營收 80%,公司獨具風格的經營模式與多元的展店模式,預計仍可保持高度成長,尤其是 2018 與 2020 兩家大型店的開幕期望能帶來 2014 與 2016 的效果,另外,近年店面汰舊換新與小型店的複合式經營,相信通路部門獲利能力應能有所維持。 


其他兩個部門近兩年的發展都較差,需注意損益的控制,確保不稀釋到通路部門的成長,其中,較大的問題是旅館部門,由於契約的制定與公司對旅館業的陌生,旅館到目前還是虧損的狀態,並有擴大情勢,雖嘗試才能帶來進步,但在損益的控制上是必須考量的,總結來說目前旅館與餐旅部門仍未大幅侵蝕到通路的成長與獲利狀況。 



三、績效及財務 


本段分為三個小章,分別是統合上篇部門別的經營狀況,介紹公司整體營運績效,再來是介紹財務與經營上的風險,最後是經營權與大股東近況,如下: 


1.經營績效

以整體來說,近兩年雖餐旅部門及旅館部門表現不佳,但在通路部門的帶領下獲利能力仍維持相當水準,以近五年來看 ROE 的成長為自於淨利率與周轉率,但 2015 後淨利率有微幅下降的情形,主因應為 2015 年蘇州店的開幕,且當時中國、香港區域仍在佈建階段,2016 年則是餐旅、旅館表現較差所致,兩個部門的狀態仍需密切關注,稅前淨利-ROE 來看近年皆維持穩定上升,2016 年更是來到 31%以上的水準,但預期 2018 深圳店開幕獲利率仍會有些壓力: 



而公司持續擴店而帶來的營收(淨利)及資產的上揚可以從整體資產及營收的狀況觀察到,近五年隨著盈餘再投資等擴張公司淨值、資產皆呈現成長趨勢,以 2016 至 2016 年來看淨利共成長了 46%,證明了在高 ROE 的狀態下成長的可觀,以年化來看(13-16)約是維持 10% 的成長率,如下圖;資產及股東權益規模和營收淨利趨勢圖較方便觀察: 
 


由上圖可看到,公司無論資產、股東權益、營收及淨利都是上升的狀態,如此的擴張方式是相對健康的,整體投資的發酵期相當短,且獲利率無明顯衰退狀態(旅館及餐飲部門需注意),在質量的方面,誠品生活從經營角度開始就是異於一般百貨的,但即便是如此,誠品也僅僅是屬於一種較特殊的通路百貨(地產經營),目前這樣的特殊性是誠品成長的關鍵,資產擁有者就是看中誠品所帶來的異於一般百貨業者的集客力及通路經營的成績,才陸續有人肯願意與誠品生活合作,帶動誠品生活的擴張、 成長,而誠品也致力於商業與文化間的平衡,集團內也分別誠品與誠品生個別管理文化內容與獲利。 


2.財務狀況與經營風險

誠品為百貨業,基本上就是二房東,實質上的營運方式是以月結等方式向專櫃商家抽傭,並定期將租金付給業主,而零售業在收、付間的時間差就可以產生現金積累,由下表可發現公司現金約占總資產 30%、應付帳款也就是公司應付給業主的租金也約 30%,而這些負債使公司的可以使用較少的資金經營(負債比約 53%),且不用負擔利息,資產方面除了現金外,較大的部位為不動產約占營收 30%,而從股東權益來看保留營於占股東權益約 4 成,考慮公司歷年的高現金股利配發率及通路業的擴張資金需求,經營可說相當優良。 



配合資產負債表及財務分析資料,可以發現公司在應收、應付款之間的差距大約是 220 天,這是占營收 75% 的通路部門所帶來的特性,等於是跟資產業主戶借錢去做生意,而且還不用利息,當然公司餐旅部門還是以 B2B 模式,應此手上仍有部分應收帳款,以今年第一季財報看來目前帳上也無長期金融性債務,財務體質相當優良,且擴張上不需要花大量的資本,公司只需要談租賃條件並進行裝潢就可以開始營運新據點,擴張上只要持續有好的物業(業主)與公司合作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與阻力,誠品生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無銷貨集中及太多應收帳款問題,但百貨通路容易受到景氣影響是需要注意的。 



由財務比率表可以看到公司的營運槓桿度約 2.5、權益成數約 3,資產周轉率則為 0.9,屬於典型的高槓桿、高周轉、低淨利的通路公司,公司憑藉風格百貨的經營方式則為高獲利的核心重點,由於這種方式在與上游業主及下游專櫃商店談合約時能達到較有利的情形,實際上都是本身經營的高集客力所創造的優勢,但由於公司商場皆為租賃,基本上還是需要檢視一下租賃合約概況: 



租金上來看,除了熱門的地段商場會以固定租金搭配抽成外,其餘都是單純固定租金制,短期內是不太需要害怕租金上漲壓力的,租約基本上有抽成的商場偏向 10 年期以上的長約,單純固定租金的商場就以 5 年短約為主,而蘇州商場則是母公司所有,合約為短約五年,未來雖不用擔心無法續租的問題,但若經營狀況良好仍會有調漲租金的狀況,另外,松山的誠品行旅以政府委託方式經營,公司經營上的權力及潛在利益都縮小,也是可惜了一點。


3.經營權及大股東持股狀況

誠品與誠品生相對於一般集團公司又有更深的關係,誠品經營主要的內容核心,如:誠品書局、誠品藝廊、誠品展演及生活文創平台屬於誠品母公司,相對的,營利性的事業像百貨、餐旅都是在誠品生負責,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至上市以來誠品就持有誠品生 50% 以上的股份,另外,誠品上面還有另一個大股東是誠建室內裝修,應是負責公司百貨、店面所有的室內設計、建設風格,這間公司也是由創辦人家族控制,也較不用擔心集團上的問題,基本上整個集團各個分層創辦人家族都持有 50% 以上的股份,經營維持長期策略眼光並與長期投資者站在同一陣線上。 
 



而在近期誠品也完成世代交接,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已漸漸退居幕後,目前由第二代;吳旻潔及專業經營團隊負責營運,上市至今,董監事酬金都維持在 7.5% 至 8.5% 之間,並無董監酬庸太高的問題,另外以大股東持有比例來看,從 2015 年中開始籌碼就有漸漸集中的趨勢,尤其是在 2015 年底蘇州店開幕時大股東有大量買進狀況,而近幾個月因上海店的開幕問題,且 2016 下半無新的大型擴張,因此籌碼的狀況相對較差,但從年報可知經營團隊持股穩定。 


經營上,公司也無交接班風險,集團緊密的關係、經營權都維持良好,輕資產、重經營的策略也為公司避掉許多財務上的麻煩,基本上除了合作上一些不可抗力的合約條件問題,公司風險也就是目前經營還是集中於台灣市場,另外公司是通路股又有光觀股的成分在,受景氣的影響相當大,且大型 outlet 陸續投入必定對市場有些為影響,當然近年公司有在往外走,因此單一市場風險可以漸漸分散,而我想公司最大的風險還是自己本身誠品這個品牌是否能持續吸引人潮,較大的問題仍是文化與商業間的平衡,但目前來看松菸、蘇州都沒盲目招商並為持續加入不同的誠品元素,以台中勤美誠品來說, 也以綠園道舉辦相當多文藝活動,因此暫時還無走味的情形,且公司持續將店面開設在文化特色區, 都一再顯示經營上的平衡。 



四、結論及未來


近年公司在一般百貨店與街邊店的改善(複合店、文化特區店與 expo 文創平台),並維持兩年一間的大型商場開店腳步都持續堆高通路部門的獲利,但餐旅及旅館的衰退則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嚴重可能會侵蝕公司成長的動力,由下圖來看公司稅後淨利由 2.15 億上升至 2016 年約 5.13 億,仍維持高度成長,也可以看到公司在擴張的過程中,現金流還是保持的相當平穩,也是通路業的優勢。 



再以公司整體現金流出及流入比例圖來看,公司資金來源以營業現金流入及現金增資為主,營業現金流入約占 73%,資產處分是將從台北市政府取得的松菸誠品行旅賣回給台北市政府所致,現金流入還是以營業為主,流出方面,公司最大的支出仍是以擴張為目的的資本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加計無 形資產約占總支出的 55%,當然帶來的獲利成長也是有目共睹的,現金股利則占 33%,現金股利率約維持在 8 成以上。 



而 2017 年上半年表現平平主要原因是 2016 年下半到 2017 年初較少商場開幕(2016 下半年到 2017Q1 止,僅有高雄 SOGO 店開幕),在中國的重要佈局;上海中心店也因限高問題停擺,導致 2017 年五月止營收成長約持平,每股盈餘 2.75 低於去年同期 2.92,其中也包含了旅館部門的拖累,通路已在 Q1 回穩,旅館損失的擴大則是需要考慮的,而下半年來說台北中山書街應有機會維持通路狀況的穩定,預期今年營獲利狀況將因旅館的脫累與深圳店的籌備稍微有點壓力。


2018 在深圳與新光三越南西店的開幕下將再度重啟成長,上海中心店也有機會重新規劃,2021 年則是 2 萬坪的新店裕隆城店,依近年來說,擴展主要的目標還是以兩岸三地為基礎,五年內會在兩岸三地至少擴展三間大型店,成長是相對明朗的,預估 2021 年營運總坪數至少可以成長至 12 萬坪, 比 2016 年的 8.5 萬坪成長 41%,若淨利率維持不變,以目前股價來看 PEG 約為 2.5 左右,也就是樂觀預估 2021 年 EPS 可站上 12 元的情況。


而風險來看最直接的影響的還是旅館經營仍未上軌道,在 Q1 的虧損狀態仍未見止血,還有就是面對景氣循環的風險,公司固定支出偏高,而成本也以薪資為主,若營收無法維持必將倍數反映在獲利上,同時也受到勞動成本上升的風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由誠品生原營運主管所操刀的方所在中國大力展店、蔦屋也由日本進軍台灣,都是與誠品直接面對的對手,蔦屋可直接視為百貨小型店的替代品,而方所更不用說了,當同類型競爭的的出現都顯示了經營者須不斷創新才有辦法保持領先的硬道理,而以目前來說 expo 文創平台、文化特區型的店面與誠品不單單糾結在”書店”上的經營策略是做出差異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