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定義: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
目前CPI以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做為基期衡量,統計項目包含食物、衣著、居住、交通、醫藥保健、教養娛樂、雜項等7大類, 編算方式均採用拉氏公式計算,權數均予固定。每5年更換權數,並檢討分類與查價項目。

CPI可反映出國內一般消費物價的平均水準, 但通常在衡量CPI高低時,我們習慣以CPI年增率作為衡量: 當CPI年增率趨勢持續上升,代表物價水準持續上升; 當CPI年增率趨勢持續下滑,代表物價水準持續下滑;

CPI若過高時將形成惡性通貨膨脹,傷害經濟和消費,但CPI卻不一定越低越好。 在目前信用貨幣制度下通膨已成必然現象,如果CPI年增率轉為衰退反而代表景氣蕭條,人民企業不願意消費投資所導致, 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總結以上,適度溫和的通膨(2~3%)通常是較健康的水準
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CPI) 定義:核心CPI = CPI 剔除食物類與能源類價格
因食物類與能源類價格波動大,容易受到季節性因素或偶發性事件的影響,扭曲真正物價狀況。 為了能真正觀察到一般消費物價的變動走勢,主計處另行編製剔除食物類與能源類價格的消費物價指數, 稱為核心物價指數。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通常只有兩個目標:刺激景氣,或是控制物價。 其中控制物價主要就是以核心CPI為參考,因此核心CPI也是觀察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指標。
在衡量核心CPI高低時,我們習慣以核心CPI年增率作為衡量:
當核心CPI年增率趨勢持續上升,代表物價水準持續上升,貨幣政策傾向緊縮;
當核心CPI年增率趨勢持續下滑,代表物價水準持續下滑,貨幣政策傾向寬鬆。